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708阅读
  • 8回复

《咬文嚼字》最近的文章——“甫志高”的“甫”如何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3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2-02/1996461.shtml

“甫志高”的“甫”如何读

  ◆吴 蓓

  ……

  甫志高是《红岩》中的叛徒,出卖了江姐,后被双枪老太婆打死。他的知名度很高,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差不多都知道,这与《红岩》的广泛影响有关。“甫”读fǔ,不读pǔ。在汉语中,许多以“甫”作声符的字,都读pǔ,如“浦”“埔”“圃”等等。甫被读成pǔ,可能是受这些字影响的结果。但奇怪的是,所有知道“甫志高”的人,大都如同上述电视剧中的丁浩天、方扬,把“甫”念成了pǔ。这似乎是一种群体性行为,而非个别现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这与电影《烈火中永生》有关。

  长篇小说《红岩》在1961年正式出版,引起了巨大轰动,当时被称为“震撼人心的共产主义教科书”,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重印多次,累计达四百万册。1965年,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在全国各地放映。《红岩》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其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遗憾的是 ,在电影中“甫志高”的“甫”,被误读成了pǔ。由于电影的广泛传播,“fǔ志高”便成了“pǔ志高”。如果按照“甫”的正确读音念,反而会让人不知道“甫志高”是谁了。

  电影中“甫”被念成pǔ,也有可能与《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有关。他们两位都是四川人,在四川方言里,“甫”常被读作“pǔ”,如大诗人杜甫许多四川方言区的人就读作“杜pǔ”。根据有关资料可知,在电影的改编过程中,罗广斌、杨益言直接参与其中,还曾安排有关人员前往重庆等地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对电影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罗广斌、杨益言按照四川方言把“甫”念成“pǔ”,剧组创作人员自然也会跟着念,《烈火中永生》念“pǔ志高”,也就好理解了。这仅仅是笔者的一种猜测,有兴趣的朋友可继续探讨。

  不管怎么说,“甫志高”的“甫”都应读作“fǔ”,因为在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中,这个字根本就没有“pǔ”这个音。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12-03
如果罗广斌、杨益言按照四川方言把“甫”念成“pǔ”,剧组创作人员自然也会跟着念——这个猜测有趣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12-03
今天找了另外的链接,看了一集半的“重庆卫视:记忆——红色经典 解放中国 冲破黑夜”。忘了是旁白还是主持人,也把“甫”字读错了,而且既不是fǔ,也不是pǔ,忘了是什么音了。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12-03
他念pu2。比谁都强。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2-03
引用第3楼岁寒于2009-12-03 13:20发表的  :
他念pu2。比谁都强。


9494,呵呵,普通话二甲。江竹筠也还是“云”。
~~追~~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2-03
“江竹筠”读错是知识储备不足,“甫志高”读错属于文盲的范畴。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2-05
回 4楼(苗溪) 的帖子
嘻嘻,咱也二甲,不过,脸红红得说:“江竹筠”也是到了这个论坛看了“咬嚼”才知道jun1是正确的,考试的那会儿还一直以为该是yun2。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离线我是青年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2-05
对,我在这边排练,一直纠正大家的读音,很多人都以为pu 和jun  
把他们铭记在心~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12-06
引用第7楼我是青年于2009-12-05 23:30发表的  :
对,我在这边排练,一直纠正大家的读音,很多人都以为pu 和jun  

江竹筠的筠是要念均的呀,你不要去纠正他们。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