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6511阅读
  • 61回复

筒子们,有人要写纪实版《红岩》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3-31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3-31
http://book.ce.cn/ssjj/201003/30/t20100330_21205436.shtml
这个新闻里,有个作家的父亲是重庆地下党。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3-31
          据《华西都市报》3月30日报道,正在西南灾区重庆市召开的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却颇有豪华排场。这篇题为《住总统套房坐奥迪 作协开会有点高调》的报道指出:“中国作协第七届九次主席团会、七届五次全委会昨日开始在重庆举行。记者获悉,这次来渝为开会的作家入住的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下榻的酒店为他们准备了2000多元的宴席。作协成员乘坐重庆作协安排的奥迪车离开机场。”
     就在作协官员们下榻的重庆市,旱情也十分明显,据《中国环境报》报道“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水位持续下降,大面积河床裸露出来。”早在3月26日就有《西南地区大旱引起学校食堂涨价》的博文发出。就在作协官员们享受总统套房时,四川攀枝花180天无雨的干旱,使当地酷烈如火山,“要给牲畜吃水,需要从海拔落差1300米之下的金沙江提取”。
干旱在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活,他们正在为每一滴水奋斗。
  然而,一向被国家斥巨资和正部级行政级别高额荣养的中国作协,面对灾情却如此不关痛痒,极尽挥霍,在旱情严重的灾区召开250人豪华年会,不仅入住五星级酒店的总统套房,一席宴更吃尽数万名小学生的捐款。此情此景,不知作协的官员们作何感想?!
  当然,如此雷人的豪奢之举,对于中国作协官员们来说司空见惯,近年来,中国作协组织的豪华年会、豪华出访、豪华采风屡见不鲜:诗歌节斥资3000万;一次50人沿海城市的5天采风竟花掉纳税人500万……可是,这一次他们忘记了是在灾区,是在面对着数亿受灾的民众,竟然还如此挥霍纳税人的血汗!
     此时此刻,在灾区豪华套房中享受幸福生活的作协官员们,是否想过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
  昨天下午召开记者招待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我扪心自问,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个人的写作配得上这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吗?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03-31
“年仅1岁的小吕雷 ……但“炒米糖开水”的叫卖声却一直留存在记忆”1楼文章中这句话也太神奇夸大了吧?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3-31
引用第1楼岁寒于2010-03-31 12:31发表的  :
http://book.ce.cn/ssjj/201003/30/t20100330_21205436.shtml
这个新闻里,有个作家的父亲是重庆地下党。


“吕雷出生在重庆,新中国成立前夕,父亲是当时位于沙坪坝的乡村建设学院的地下党组织成员。
1948年,吕雷父亲所在的地下党组织暴露,所有成员要在第一时间撤离重庆。
当时,父亲带着年仅1岁的小吕雷,和一位女同学假扮夫妻坐上了到武汉的轮船。轮船没开多久,父亲就发现船上有国民党特务在跟踪他们。于是,他们在宜昌下船,然后乘车转道香港。
到了香港之后,吕雷的父亲才听闻,通知自己撤退的三位战友不幸被捕,被关在渣滓洞后不久就牺牲了。 ”

吕作家的父亲当时是乡建学院的地下党员,应属于胡友猷负责的北碚学运特支。他说的三位牺牲在渣滓洞的战友不知是谁。印象中歌乐山诸英烈里与乡建学院有过关系的只有张泽浩、杨翱、陈诗伯三位,但杨、陈是1947年“六一”被捕的,张泽浩是1948年8月在岳池被捕的,应该都不是。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3-31
这个支部应该还有金臣麟,但金被捕后被家人营救出去了。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苏日朗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3-31
感觉这个作家说话有点雷人。
《红岩》是一部挺经典的著作。而这位作家的新作品出来,能不能成为经典是件很难说的事情,所以说“不知比小说精彩多少倍”未免太自大了吧。况且,江姐只占二十分之一怎么就能看出“生动性、丰富性”呢?《红岩》里的江姐又不是不生动不丰富。
金雀银雀飞起来~~~
离线难忘当年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3-31
《红岩》属于历史,属于经典时代,属于红色。

而如今属于消费时代,属于“天下攘攘”,属于杂色。

我们“伟大而艰难”的作家们,您们还是寻思着写一部地标+ 时尚+ 风情万种之作吧!  
离线满陇桂雨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4-01
现在的作家要不说话口气大,出版社不理,读者不理,没法子,要是读者都像我们这样就好啦!
离线lulu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4-03
这个纪实要加引号。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4-06
是否是纪实版的《红岩》;是否具有生动性、丰富性,还是等写出来再说吧,书还没写出来怎么就知道“不知比小说精彩多少倍”?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4-27
http://cq.cqnews.net/szjz/hqm/201004/t20100426_4290688.htm
"其中酝酿已久的《忠诚与背叛——红岩续篇》由我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全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操刀,将揭秘重庆解放前夕,英烈及其家属、叛徒、特务等在重庆活动的情况。"

原来这本书叫做“红岩续篇”,按字面理解似乎应该是写《红岩》故事之后的事情,而不是什么“重写《红岩》真人真事报告文学”。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5-25
顶一下这个老贴子,这本书MS很快就要出版了。

重庆出版集团出重点书献礼建党90周年
http://news.xinmin.cn/domestic/gnkb/2011/05/23/10872212.html

……………
……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和重庆市文化广电局副局长、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任厉华联袂历时五年创作的《忠诚与背叛――真实的红岩故事》,这部作品是国内首部还原红岩历史的报告文学;……

……
被誉为“《红岩》续篇”的作品《忠诚与背叛――真实的红岩故事》是在作者大量采访调查和利用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创作而成。《红岩》小说体现的“红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忠诚与背叛》一书则突破了《红岩》小说体裁和历史的局限,还原了小说的众多人物原型和历史真实情节,许多内容尚属第一次公开。作品集思想性、可读性、艺术性于一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引发读者对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深深思索。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05-25
引用第14楼若水于2011-05-25 10:02发表的  :
顶一下这个老贴子,这本书MS很快就要出版了。
重庆出版集团出重点书献礼建党90周年
http://news.xinmin.cn/domestic/gnkb/2011/05/23/10872212.html
……………
……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和重庆市文化广电局副局长、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任厉华联袂历时五年创作的《忠诚与背叛――真实的红岩故事》,这部作品是国内首部还原红岩历史的报告文学;……
……
被誉为“《红岩》续篇”的作品《忠诚与背叛――真实的红岩故事》是在作者大量采访调查和利用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创作而成。《红岩》小说体现的“红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忠诚与背叛》一书则突破了《红岩》小说体裁和历史的局限,还原了小说的众多人物原型和历史真实情节,许多内容尚属第一次公开。作品集思想性、可读性、艺术性于一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引发读者对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深深思索。


Suspious and seriously doubt about it.  Whoever gets the chance to read it first hand please let us know whether this is true or not.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1-05-26
引用第15楼yihong于2011-05-25 17:53发表的 :
Suspious and seriously doubt about it.  Whoever gets the chance to read it first hand please let us know whether this is true or not.


近两年来有关这段历史,“首次公开”、“解密”、“还原历史”之类说辞已经成了老生常谈。别抱多大希望,拭目以待吧。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1-10-13
这书已经出版了,好些同学也读了。大家说说感想贝。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木霜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1-10-13
简单地说,对这本“大作”原本没抱希望,读了以后更加失望。
不知其他同学感觉如何?这两天忙,等有空来慢慢掰扯。。。
离线默存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1-10-16
《忠诚与背叛》,一个最令人愤怒的错误是将罗广斌《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的发现者说成是胡康民先生之外的某位领导。

个人觉得,这个错误,对于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的作者何建明来说,已经不是专业层面的错误,而是道德层面的缺失了。因为我不相信何副主席不知道这份著名报告的发现人是谁——退一万步说,若他果真不知,那他就不配来写所谓“真实的红岩”。
离线默存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1-10-16
引用第5楼冬日于2010-03-31 17:21发表的  :
对于重写《红岩》,何建明对记者说:“《红岩》是重庆的主要文化标志,但《红岩》小说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我写的这个比小说不知道要精彩多少倍,江姐只占其中二十分之一的内容,可想而之它的生动性、丰富性。”
这个作家一点也不谦虚啊。

有人爆料这个作家的获奖方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5c5410102dvbz.html
离线木霜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1-10-16
当初对这位何副主席写所谓纪实版《红岩》就没抱什么希望,也不想和他较什么劲。这位本来就对这段历史没多少了解,大炒冷饭这种结果想都想得出来。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此书不仅是剪刀+浆糊+演义,出现了大量的讹误,还硬把发现罗广斌报告的功劳算到了本书第二作者的头上,这就不能不令人愤怒了

再说了,作协副主席先生老老实实承认这本书就是个拼拼凑凑的文学演义也就罢了,非要自我吹嘘“我不能彻底100%保证每一个字都跟历史相吻合。但可以说98%以上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这份自信也不知哪儿来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