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分享]以血为墨写诗人——红岩烈士诗文专贴
回帖:  宋绮云(一首)
  留得青白上九霄
  我不能弯下腰,
  只有怕死才求饶。
  人生百年终一死,
  留得清白上九霄!
宋绮云(1904-1949),13岁在峄阳小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邳县时,被推选为邳县学生联合会古邳分会主席。组织同学上街游行,查禁日货,宣传抗日,在邳南掀起爱国热潮。1920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勤奋好学,同时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1925年2月,从六师毕业后,返回邳县,先后在峄阳、土山小学任教。1926年11月,在北伐军攻克武汉的鼓舞下,毅然投笔从戎,投考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年3月,在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参加叶挺指挥的讨伐叛军夏斗寅和追击杨森部队的战斗。汪精卫叛变革命以后,与南京中共地下党员康靖人、郭清洁、曹冷泉等临时秘密成立了南京中共地下党清凉山小组。11月,参加中共南京市委扩大会议,不久,被组织安排在南京警察教练所任第二中队副中队长。1928年5月,回到邳县。是年夏初,参加李超时为首的中共邳县特别支部的领导工作,为组织干事。9月,成为刚刚建立的中共邳县县委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1929年,由于邳县形势发生变化,离开了白色恐怖的家乡,奔赴北京。在共产党员刘亚民的帮助下,改名绮云,在北京大学文学系做旁听生。1929年12月,参加河南南阳杨虎城部队,担任《宛南日报》主编。从此,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1930年11月,任《西安日报》编辑主任。1931年夏,被任命为第十七路军的机关报《西北文化日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使该报纸在宣传抗战,反对内战方面独树一帜。1932年至1933年间,经和中共西北地下党、川陕苏区同志的共同奋斗,打通了由西安经汉中通往川陕苏区的红色交通线。1935年10月,为统一领导西安地区党的工作,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建立中共西北特别支部,任特支委员,并担任西北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宣传部副部长兼管部分总务。根据特支的决定,协助谢华等筹办了“西救会”的宣传刊物《救亡周刊》。1936年,成功地组织了第三次追悼鲁迅先生的大会,并在《西北文化日报》发表《敬悼鲁迅先生》的社论。西安事变前夕,充分利用报纸这个阵地宣传抗日,反对内战,发表《今年国庆所惑》、《国民军之奋斗与今日之国难》等一系列文章。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参加草拟张、杨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等文件,还担任了新成立的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委员,负责对群众的宣传工作。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软禁,杨虎城被逼“出国考察”,他离开西安。不久,“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不顾个人安危,重返西安。1938年初,从延安学习归来不久,中共陕西省委又派他去鹿钟麟的河北省临时政府(系国共合作的联合政府)任政治处副处长兼组织科长,负责同八路军总部的联络工作。1939年初,担任“难民服务团”(全称是“行政院救济委员会第七救济区难民服务团”)总干事。1939年11月,任第四集团军总部少将参谋。后任总部干训班副教育长兼政治教官,并被委任为干训班特别党部书记长。在此期间,与国民党顽固分子展开艰巨而又微妙的斗争。1941年9月8日,在蒲阳被国民党军统诱捕。1941年11月,移禁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白公馆监狱。1949年9月6日,他和杨虎城及其他难友,在重庆松林坡戴笠的警卫室里惨遭杀害。
宋绮云简历转自“民族魂”网站
下一楼›:  罗世文(一首)
故国山河壮,
群情尽望春;
“英雄”夸统一,
后笑是何 ..
‹上一楼:  何雪松(三首)
  你等待着我吧
  为什么你尝尽了离别的痛苦,
  为什么 ..

查看全部回帖(5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