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008阅读
  • 26回复

致论坛公开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ddvv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9-03
致“烈火红岩主题论坛”一封公开信

(本信发在此,意在指出转贴在本论坛上沈醉一文内容中的谬误。若有人认为是针对本论坛,纯属自以为是和误读。)

原战犯沈醉在写徐延举的历史时,故意编了一段无中生有的"故事"来攻去程一鸣将军,明明程一鸣与徐延举是上下级[程是行动处处长,徐是程的副手:行动处副处长)私交也很好,但沈醉借程一鸣曾与徐在同部门共事的事实,瞎编了以下一段"闹剧":因徐在四川一件次抓捕行动中失手,引致程不满,结果两人争吵,徐反骂程时,故意暗示程也是共产党(叛徒),结果两人交恶,当时军统特务头目戴笠便将程徐二人调开。沈醉所瞎编的这一史料,其实是他自己发泄对程一鸣的不满,他是最早在史料中诬称程一鸣是中共叛徒.其实,细看程一鸣的历史,他是在莫斯科得罪了左倾主义的中共领导人王明而被开除,三十年代初回国后与组织失去联络,脱党一年之后,自己只身去了杨虎城的部队,在企图策划兵变去陕西失败后,回到上海遇上为国民政府效力的留俄同学,这才进入国民党机构,先在交通研究院任职,后才成为军统成员的.所以,称程一鸣是叛徒根本是站不住脚的,如果程是叛徒,军统特务戴笠为何重用程一鸣当总教官、当行动处处长、当西北区少将区长呢?
再说回程一鸣与徐延举的关系:只要查看一下另一军统负责人文强对徐延举的回忆便知道徐为何曾是程一鸣的副手,据文强的证言,因徐延举很钦佩程一鸣,还尊称其为师友,甚至还向程一鸣行下拜礼。两相对照,沈醉的那个"程徐交恶甚至调离的故事"未免是在痴人说梦,况且沈醉还将程徐在同一部门的时间,足足提前了差不多两年,事实上,当时程一鸣根本不在重庆本部的行动处而是在西北兰州.讲了这么些,无非是要为程一鸣讨个说法,他沉默了太久,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都是道听途说,但亦很无奈,因为这是与他的经历和身份有关,做一个特工,你即使有很大贡献功劳,为了国家利益,只有忍辱沉默,不惜让人误解甚至攻击。程一鸣让人钦佩的是,他没有与人一般见识,但象沈醉这种人,其人品人格应受到历史的责难。大家现都知道陈独秀是一位中共历史的开创者之一,虽犯过错,但是他从来没有向杀了他两个儿子的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妥协过,最后在国民党的监视下郁郁而终。奇怪的事,沈醉为了表现、夸大自己的经历,竟然在回忆史料中,杜撰一段抗战时,他在四川亲自去监视陈独秀言行的经过,自称听到陈独秀如何宣扬夸赞蒋介石、如何批评中共抗日的言论。幸好,当今有不少陈独秀的研究著作问世,从许多学者和回忆有关陈独秀的文史资料中,完全可反证沈醉对陈独秀先生的诬陷。希望有识之士,对沈醉所写的军统史的一些"事实"有所警惕。
    中国现代史中有不少面对历史真相的知情人、当事人,往往为了实际利益,下劣到不顾人格,奴颜卑躬屈膝地篡改、臆造历史来为自己招摇、掩饰,沈醉就是一个例子!他回忆史料中的一些失实、谎话,己造成一种流毒,让许多后人了解军统的历史时,被误导,更让知情者所不耻。一个负责军统总务处的特务,更多是在行政上的负责,许多内勤业务经历他未必都是一个“包打听”式的全盘掌握熟知的业务骨干。自从可以以军统当事人、被改过自新的特务身份舞文弄墨大书军统史时,自以为军统史天下可由他独尊,特务军阀做不成却俨然一副文史学阀的面目。凡是军统的大大小小内内外外的人事,在他笔下几乎都与他有关或者都是知情人。大有贪军统历史天下之功、“罪”于一身,以便更象是一个这方面历史的“权威”。其实只能成为一个历史戏子和小丑!
沈醉是在1993年,程一鸣死了5、6年后,才卑鄙地在《“红岩”中的徐鹏飞》一书中,杜撰、瞎编了这一段假史料。沈醉在文中称,程一鸣与徐延举是1943年下半年开始在军统本部重庆的第三处(行动处)共事,程是处长、徐是副处长。不久便交恶。但事实上,程一鸣1943年到1945年,一直在兰州任军统西北区少将区长和第八战区军法执行监主任。根本就沒有和徐延举是同一处的上下级同事。当时任军统第三处处长是阮清源,是他接任原处长徐业道的。这些都是可以查证的,本人生于50年代,都能看出沈醉的虛构妄说。可见,沈醉非常之无耻,难怪程一鸣被沈醉诬蔑后,原国安部负责人曾当作原广东省安全厅厅长的面骂沈醉是个王八旦。
那么程一鸣是何时被任命为第三处处长呢?确切年份是1945年6月,当时他正从西安奉命到昆明调查梁霖贫污案,7月才正式到重庆第三处报到,8月日本投降,9月9日戴笠便带着程一鸣到上海去接收。接着,戴笠任程一鸣为军统局上海行动组的少将组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部稽查处少将处长。因此,程一鸣坐在第三处的处长位置,不足三个月。致于程一鸣当时与徐延举的关系如何,军统要员文强在其回忆史料已有披露,不用我在此多说了。沈醉之所以要无中生有,无非就想借此表达自已对程一鸣的不满。总以为自己是正宗的军统特务,自打十八岁便投靠了特务组织。当年军统第三处(行动处〉处长出现空缺,沈醉便想从总务处调去坐这个位子,但戴笠沒有同意。沒想到,不久却让程一鸣也有机会在这位子过了一把瘾。在沈醉眼中,程不过是一个从共产党那边混进来的外行。
历史不是一个美女可以任后人强暴的,亦不应被当事人拿来自渎自虐。
那些捏造、篡改历史的人,是人类历史的耻辱与败类!
披露历史唯有真实,真相可以不全面但不可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历史可以评价判断但不能诬蔑诽谤。
沈醉所杜撰诬蔑、虚构捏造的程、徐争吵,完全是在信口雌黄,他不是当事人,竟然凭空捏造程、徐的具体对话甚至连争吵者的想法都写出来了。在这里还必须指出,沈醉编的这出“戏”的故事是发生在1943年底不久,亦就是到1944年初。历史事实是,这段期间的第三处行动处长是阮清源,后来还有一任是沈维翰。之后才轮到程一鸣。程一鸣是到了1945年6月才能任命这个处的处长,沈醉当时是军统本部的总务处长,不会连这前面两任的同僚忘记,何况他本人一直都盯着此位子,这是他后来在回忆录都坦承过的。可见,沈醉这种人实在非常无耻。最为卑鄙的是,沈醉是在程一鸣和徐延举两位死后,才将这“故事”,联同徐延举家乡政协成员编入了一本小册子《“红岩”中的徐鹏飞》,同时在沈醉的《人鬼之间》上发表。那位不作翔实查证的主编尹宝嘉亦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在撰写同乡徐延举的生平时,加以引用。其影响十分恶劣,当时,1996年,程一鸣在大陆的亲属以及本人都对此曾向全国政协文史委投诉指出,而出版发表沈醉一文的就是中国文史出版社。
    曾经有研究者引用一位认识沈醉的当年相识的评价称:沈醉他不骂人就沒法活下去。其实,论私人因怨,你要辱骂谁、要吹捧谁,这是你个人的自由。谁沒有人事恩怨呢,但是,有恩也好有怨也罢,无论在公在私,总该实事求是,历史就是要讲真相,回忆人事是讲求亲历亲为,那些道听途说甚至发展到无中生有去捏造,根本就是人格卑劣的表现。其实,程一鸣与沈醉在军统做同僚期间并沒有私怨,偏偏是在解放后,沈醉从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改造后,而程一鸣在为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特殊贡献回到国内后,两人都成为政协委员的时候才交恶。大家不妨将程、沈二人在20世纪解放后的政治经历对照一下,一度是共产党的阶下囚,即使后来承认他参加了起义(而且沈醉当时是被迫起义),这样一个欠下共产党人血债的特务,在恢复自由后,变成一位依仗通过写回忆文章为快事的名人士。而程一鸣,却成了那个时期国共冷战中的“卧底”,在中共周恩来的策划下安全回归到中共阵营。两人相较,论对共产党对共和国的贡献,无须多辩。但是,偏偏沈醉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俨然利用中共对自己的宽容,以一位文史大员的身份,企图扮演一个历史拷问官,在政协中颐指气使地指责程一鸣为何不象沈醉自己那样交代在军统的罪行。当程一鸣为文史委写了一些史料后,沈醉专横地在书面审读意见上指称程一鸣写的史料是“一般现象甚至假相”、是“以支流代替主流”。今天大家能看到的程一鸣当年写的《军统特务组织真相》、有关闻一多暗杀案侦破情况,就是当时(20世纪80年代),程一鸣提交给全国政协文史委的。沈醉当时便对这些史料大加质疑,显然,沈醉只认为自己写的那些军统史料才是真相才是主流,他应是权威。可见沈醉心胸是何等阴暗狭隘。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沈醉还要求程交代解放后在台港澳的“罪恶”。对此,程一鸣对沈醉不再理会。程一鸣解放后在台港澳究竟有什么“罪恶行为”,其实中国的情报部门十分清楚。程一鸣回归大陆,在公开宣传上是说他自己起义回来的。还有一个历史细节很多人不知道,如今的大事年记都称他是64年12月13日起义回来的,其实这日期是公报时改的。可以说,程一鸣的后半生比他解放前在军统的经历更富有戏剧性、更有历史性,但也有太多的经历成为秘密。这并不是沈醉之流所可以知晓的。由于沈醉的干涉,程一鸣最后将《军统特务组织真相》交予广东出版发表,后来中国文史出版社,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在程死后,擅自以《特工秘闻》一名公开发行。致于闻一多破案经过一文,亦在《纵横》上发表。沈醉为此曾写过一信给程一鸣致歉,辩称当年不知道蒋介石派程参与了破案,并在信中顾左右而言他,称蒋介石在查闻一多案的人事安排中留了一手。给程一鸣的这封信本人曾有幸读过,程对沈已沒有什么话说,以后大家在北京政协会上亦不再交谈。这些是文强先生见证并在信中告知本人的的。

沈醉既列不出真相揭发程一鸣这位从30年代到40年代同僚所犯的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又无法掌握程一鸣到台港澳后的真实活动情况,只有用捏造的卑劣手法来中伤诽谤对方。这种可耻行径,实质与他以往那种追随上级戴笠、毛人凤家奴式的奉迎,只会靠杀人的打手式低能特务作风是一脉相承。
之所以在此对沈醉作如此论说,是为了让广大军统历史、情报史的爱好者、研究者和普通读者,认清中国文史界中的无耻笔吏,政协文史界应该好好自省一下、清理一下当年的一些史实纪录。不讲求职业操守、毫无职业道德的人,对历史还负有什么责任感吗?!
捏造歪曲历史的这种人只能落下历史败类的骂名,更是中国文史工作者的耻辱。这种人写的文字只会授人予笑柄,沦为一种并不高明的宣传工具。
尽管沈醉已经亡故,但他人格上犯下之劣迹,对他人的诬蔑,必须接受历史清算和审判!

(本信发在此,意在指出转贴在本论坛上沈醉一文内容中的谬误。若有人认为是针对本论坛,纯属自以为是和误读。)
                           
[ 此贴被ddvv在2008-09-07 12:59重新编辑 ]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9-03
楼主换个题目好伐?沈醉造谣也不是我们论坛让他造的。
离线ddvv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9-03
引用第1楼穆阑于2008-09-03 12:42发表的  :
楼主换个题目好伐?沈醉造谣也不是我们论坛让他造的。

这个题目并没有表述和指正本论坛造谣的意思。
离线ddvv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9-03
论坛转贴的造谣者是捏造事实、恶意攻击他人的沈醉,这已经违背了本论坛须知中声明的“不得发表有意曲解历史真相言论”!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9-03
YIHONG是转贴,那文章又不是他自己写的,怎么谈得上是“有意曲解历史”?
你要批判沈醉就批好了,但“公开信”的名头的确不合适。你可以百度一下“公开信”一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使用的。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9-03
楼主用“深入掲批沈醉xxx 的罪行”作标题更直接,也更妥贴。

欢迎批评。 我们读者一般是很难知道作者是否“有意曲解历史”的。
离线ddvv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9-03
引用第4楼岁寒于2008-09-03 16:38发表的  :
YIHONG是转贴,那文章又不是他自己写的,怎么谈得上是“有意曲解历史”?
你要批判沈醉就批好了,但“公开信”的名头的确不合适。你可以百度一下“公开信”一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使用的。

指的就是沈醉有意曲解历史!本人在此论坛公开发表一封网上言称为公开信有什么不合适,就是一封在此论坛公开的电子信。
离线ddvv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9-03
哪个规定了网络上发帖不适合用公开信的形式?在现行法律允许范围下的言论自由及发布网络文字帖,有规定用什么文体适合或不适合的吗?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9-03
请不要上纲上线,没有谁说你不可以在网络公开发表意见,而是希望你把题目改得更贴切、更符合你帖子的内容。

我当初咋一看你的题目,以为你对论坛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是至少有什么话对全体坛友说,但进来一看,通篇对论坛一个字没提,全是批沈醉的,那我就不明白你给帖子起那么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了,看你帖子写得很有些水平啊,怎么起个题目是“文不对题”呢?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9-03
百度百科“公开信”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937013.html?wtp=tt

公开信
开放分类: 信件

公开信是将内容公布于众的信件。公开信可以笔写,也可以印刷、张贴、刊登和广播。其对象一般比较广泛,如“三八”妇女节写给全国妇女的公开信;“五四”青年节写给全体青年的公开信;也可写给一人,如廖承志写给蒋经国的公开信。不论是写给社会中的某一部分人或写给个人,从写信者的角度看,都希望有更多人的阅读、了解,甚至讨论信中的问题。信的内容一般涉及比较重大的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教育作用和宣传作用。
公开信可分为三种类型,写法各有不同。
第一种,以领导机关、群众团体的名义,在纪念活动、传统节日或其他必要的情况下,给有关单位、社会阶层、集体、个人、发出的书信。这类公开信有问候、表扬、鼓励的作用。结构与普通书信基本相同。
第二种,领导机关、群众团体或个人针对某一问题写给有关对象的公开信。这类公开信有的是表扬,有的是批评,有的是倡导好风气,有的是提出建议。
第三种,是发给私人的公开信。由于某种原因,找不到收信人,而信又比较紧急,非发给本人不可。这类信通过报刊或广播公开发布,写信人和收信人双方就有可能取得联系。如路遇未留名的好人好事,需表示感谢;大陆与台湾失去联系亲人之间的寻亲信等,常以此种方式发出。
这类信写法与普通书信相同,但由于要寄给报刊编辑部或广播电台、电视台,因此要注意写好信封。
写好公开信,有如下几个问题须注意:一是考虑需要与可能,的确有写公开信的必要,确有实现公开信所说的目标的可能;二是既要诚心诚意地将发表公开信的理由告诉读者,又要向读者灌输公开信的基本思想,切忌夸大其辞;三是把握好发表公开信的最佳角度及最佳时间,使公开信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公布某件喜讯,噩耗,求助信件,需要人们了解,消除影响的事情。



ddvv如果认可上边的定义,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题目和内容。
~~追~~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9-04
程一鸣(1907~1986年),南蓢亨美村人。1926年参加上海工人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赴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0年秋返回上海,任中共上海五金机器工会党委书记。1931年脱党,1933年转而投靠国民党,之后在国民党特务机关工作,先后任南昌调查科军事股少校股员、南京复兴社特务处统计股股员、华南股和华东股股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复兴社特务处苏州特别组中校组长、复兴社上海区书记、情报教官、军统局西北区区长、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训练班情报系主任等职。1945年5月调任军统局第三处处长。1946年后任粤汉铁路管理局警务处处长、广东保安司令部视导室主任、广州卫戍总司令部保防处处长等职。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逃往三灶岛,后去香港。1951年任国民党反共救国军第十六路司令,后任国民党情报局澳门站少将站长。其时,程在中共“爱国一家”的政策感召下,于1964年12月13日弃暗投明,回归广州,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接见与关怀,安排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副主任、主任等职,并被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常委、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1986年病逝于广州。(转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43713.htm


另有一篇《沉默的英雄,红色间谍程一鸣之迷》,猜测程是“红色间谍”,挺有意思。地址: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Article=117289&strItem=no05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说两句。
楼主以致论坛“公开信”为题确有不妥,沈醉不是这个论坛的版主,提到的文章无非是个转帖而已,不代表这个论坛的意见。你可以就那个转帖中的说法提出质疑,也可以就这事的背景情况向大家做介绍,让其他网友了解你的观点,但以“致论坛的公开信”的方式发帖,似乎就有点向论坛发难的意味了。顺便说一句,这篇文章新浪网也转了(http://book.sina.com.cn/new/nzt/vip/69014/46942.html),要不也去那儿发篇致新浪的公开信?
另外,楼主对沈醉的言辞也带有个人攻击的性质。我不认识沈醉,也不喜欢这个人,但论坛应该是讨论问题的而不应是攻击他人的场所,还是有事说事就事论事的好。
[ 此贴被hxg在2008-09-04 02:11重新编辑 ]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9-04
回复
希望楼主不要误会, 大家只是觉得题目和内容不大贴切.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ddvv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9-04
“另外,楼主对沈醉的言辞也带有个人攻击的性质。我不认识沈醉,也不喜欢这个人,但论坛应该是讨论问题的而不应是攻击他人的场所,还是有事说事就事论事的好。”

“不真实的历史主要的表现首先是真相的被隐瞒、遮蔽或者是对真相的躲躲闪闪、语焉不详。事件发生时,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当时蓄意保密,事后或过了保密期也不披露,甚至死无对证,遂使历史成为千古之迷。其次是对真相无意或有意的放大和夸大,添油加醋,生拉硬扯,这实际上是对真相的歪曲。最恶劣最有害的是对真相的篡改以及根据一已或小集团需要而进行的杜撰,利益驱动,颠倒黑白,公然编造,无耻虚构,误人百代,贻害千秋。学术的无良是灵魂的堕落。”(《历史问题与问题历史》序言 张秀枫)
“公开信”的本意是见有人将颠倒黑白,公然编造,无耻虚构的文章转贴在此论坛。故发文指出让众人明察。,此论坛的确应成为hxg所称:不应是攻击他人的场所。但是,转贴在此论坛上的沈醉一文就是在捏造事实诽谤攻击他人。
离线文不对题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09-04
引用第8楼苗溪于2008-09-03 21:56发表的  :
请不要上纲上线,没有谁说你不可以在网络公开发表意见,而是希望你把题目改得更贴切、更符合你帖子的内容。
我当初咋一看你的题目,以为你对论坛有什么意见或建议,或是至少有什么话对全体坛友说,但进来一看,通篇对论坛一个字没提,全是批沈醉的,那我就不明白你给帖子起那么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了,看你帖子写得很有些水平啊,怎么起个题目是“文不对题”呢?



           够耐心的啦。不过看这一帖我也“乍一看”以为与我有什么关系。结果没有。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09-05
引用第12楼ddvv于2008-09-04 10:47发表的  :
此论坛的确应成为hxg所称:不应是攻击他人的场所。但是,转贴在此论坛上的沈醉一文就是在捏造事实诽谤攻击他人。


“此论坛沈醉一文”怎么了?别说是转帖,就是沈醉的这篇文章首发在这个论坛又怎么样?难道还得让论坛负责不成?
不知楼主泡坛子有几年,有没有听说网上的这么一句话:“我绝对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就是网上论坛的规矩,约定俗成,要泡坛子就得“入乡随俗”按它来。照这个规矩,只要不违反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任何人都可以在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在旁人看来是错误的他也有这个权利;反过来,持不同观点的人当然也有提反对意见的权利。而论坛作用,只是为这些观点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无论哪种观点都不代表论坛的立场。
所以,转贴沈醉文章的网友,有转贴的权利(假如沈醉在世的话他也有在论坛直接发这个文章的权利)。旁人如果觉得他说的不对,自有批驳他观点的权利。这些都属于正常的讨论,论坛都应给予支持,都应保护双方说话的权利。至于双方的观点谁对谁错,抱歉,论坛不是法庭,它无权也没有必要做出评判。要想纠正有关历史问题的谬误,得到管这个问题的权威部门去。如果看到一篇转帖只要我觉得内容有误就找论坛扯皮,那任何论坛都会有扯不完的皮了。
还有一点要说明,任何讨论都应该是就事论事。任何一方如果离开观点或事实的争辩,转而攻击、侮辱对方的人格,那就不是正常的讨论了。说实话,我觉得沈醉的文章主要是说了些事,也许他说的这些与事实有出入,但没觉得有什么直接侮辱他人人格的言语。反观楼主,有些话语是不是过头了些呢?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09-05
黄老师仗义执言!

引用第14楼hxg于2008-09-05 23:11发表的  :
不知楼主泡坛子有几年
.......



恐怕是论星期、论月算的。泡过一年以上的,不会不懂论坛的规矩的。另外,楼主也不像是对咱们论坛感兴趣的,估计是放一炮就走的主儿。
~~追~~
离线文不对题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09-07
[quote]引用第14楼hxg于2008-09-05 23:11发表的  :



不知楼主泡坛子有几年,有没有听说网上的这么一句话:“我绝对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就是网上论坛的规矩,约定俗成,要泡坛子就得“入乡随俗”按它来。照这个规矩,只要不违反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任何人都可以在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哪怕这个观点在旁人看来是错误的他也有这个权利;反过来,持不同观点的人当然也有提反对意见的权利。而论坛作用,只是为这些观点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无论哪种观点都不代表论坛的立场。




非常赞成14楼的意见!论坛么,让别人亮亮“哪怕在旁人看来是错误的观点”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这就是网上论坛的规矩呀,这个道理都不明白,还要徒费口舌枉作理论。要知道,只有如此,论坛才会兴盛,才有八方英才汇聚,论题广泛,论风活跃,充满活力的局面。大好事嘛。不准跟自己观点不同的文章在论坛上发,是不对的。
离线ddvv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09-07
本人在此发的公开信,并不是要与本论坛进行讨论。更不是要找论坛扯皮,拥有本论坛话语权的几位高级会员,若坚持认为公开信的形式不妥,可建议管理员处理。
“要泡坛子就得‘入乡随俗’按它来。照这个规矩,只要不违反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本人并非要来泡坛子,也没有认为转贴贴子上论坛的任何人的转贴做法是否不妥。而是指出本论坛所转贴沈醉一文中的内容谬误。转贴在论坛上的沈醉一文中的内容,违反了国家法律与个人良知。
所谓“要想纠正有关历史问题的谬误,得到管这个问题的权威部门去。”对历史的冤假错谬问题的纠正,只有通过“管这个问题的权威部门”才可以吗?中外古今出现过的“历史权威”确有不少,但被颠倒的历史、篡改的历史往往就有不少出自这类“权威”。谁掌握话语权谁就想发威,即使互联网上的一个论坛。本公开信若打扰了几位高级会员泡坛讨论,本人深表遗憾。多谢各位关注,本人文责自负!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8-09-07
楼主,拜托你把这个帖子从主帖读到末帖,看看是谁一直在发威好伐?
“本公开信若打扰了几位高级会员泡坛讨论”——这种假设很没意思的,真的。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ddvv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8-09-07
引用第4楼岁寒于2008-09-03 16:38发表的  :
YIHONG是转贴,那文章又不是他自己写的,怎么谈得上是“有意曲解历史”?
你要批判沈醉就批好了,但“公开信”的名头的确不合适。你可以百度一下“公开信”一般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才使用的。


本人在此论坛发了一信,引起某些论坛高级会员不满。招致的争议缘由竟是认为网上发贴用了“公开信”的方式!
既然都认为网上论坛是言论自由的平台,代表个人观点立场发贴,用什么形式发、用什么文体写,应是每一个网民的自由与权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