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原稿质量比较差,有些内容可能看不清楚,录了电子版的。
家庭出身的十字架
罗广斌出身于一个权贵家庭。这个家庭让他一辈子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前半辈子是挣脱家庭的枷锁;后半辈子则笼罩在家庭出身的阴影之下,这阴影越来越浓。
所谓权贵,并非世家,只因为他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罗广文,是手握重兵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坐镇四川,并在解放战争期间几次派兵围剿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当时民愤很大,众人侧目。
其实,罗广斌与这个哥哥的关系是相当疏远的,平时见面的机会都不多,但血缘关系却避不开。
罗广斌祖籍四川忠县(现属重庆),1925年出生在成都。祖父是个贫农,兼作木匠。手头活钱松动一点,能供给儿子罗宇涵(罗广斌之父)读私塾。罗宇涵终于在晚清末年19岁时考取了一名秀才,以后又进“东洋”(日本)人办的成都铁路学堂。本想去日本留学,却没去成,但因此有了个“出身”——作官的最初资历,一直在学校和司法部门任职。1924年“停妻再娶”,与政法学堂毕业,在四川高等法院任法官的罗蕴山结婚。由于两人都有一定职位和形形色色的较高收入,先后购置了不少田产。在成都市郊和老家忠县、以及成都东南的洪雅县,共有房产三处,田地1000多担,算得上官僚兼地主。
罗广斌是罗宇涵和罗蕴山的独生子,自是十分受宠爱。罗广斌还有同父异母的一兄一姊。姐姐罗广慧,是位农业科技工作者,解放后在大连任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平时也少有联系;哥哥便是在四川大有名气的罗广文了。
罗宇涵由于自己留学日本的心愿未能实现,便寄希望于长子。1925年,即罗广斌出生那年,罗宇涵送罗广文到日本学习军事。罗广文于1929年回国,从下级军官干起,一直在内战和抗战前线;他在国民党党内军内不属于某一派系,靠硬打实干爬上去。抗战后期作到军长。抗战中曾几次到几个解放区观摩,承认解放区政策合理、军纪严明、军民团结,与国统区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任何一个到过解放区的人都不能否认的不争事实。承认这一点不足为奇。他的实际政治立场并没有触动。直到1949年末,在解放成都战役时,才被迫起义。后被安排为全国政协委员,本来要他回四川工作,他自己觉得在家乡有民愤,不愿回川,才另安排为山东省林业厅厅长。
抗战胜利后,罗广文驻兵四川,任第七编练司令,后改为第十五兵团司令官,是四川境内兵力最强的将领。罗家也就成了豪门,罗宇涵成了“老封翁”,曾被“推选”为忠县的四川省参议员。但这是罗广斌已有了觉悟参加革命以后的事。如果说罗广文对罗广斌有什么重大影响的话,那就是罗广斌被捕后之所以没有被处死,是因为有这个哥哥,特务有所顾忌,没有下手。
在地下斗争时期和解放初期,中共党组织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