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389阅读
  • 18回复

[原创]《红岩诗魂》边看边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苗溪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05-01
《红岩诗魂》边看边评

作为一个“评剧盲”,如果不是讲红岩的,我恐怕不会买《红岩诗魂》这样一个评剧的影碟来收藏。如果不是小美的催促,我可能现在还没打算看它呢——您看哪家的藏书自己全都读过?可是没想到,一口气看下来,居然是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有了想写点儿东西的冲动。就趁着这个冲动,流水帐式地评一评这部评剧音乐诗剧《红岩诗魂》吧。

虽然在网上看过剧本,一开场还是有些出乎我的预料,没有锣鼓点和评剧演唱,而是在悲壮豪迈的《把牢底坐穿》的主题歌中拉开了序幕。三个中学生误入禁区被捕,观看刑讯,押入牢房,见到陈然和“老铁”……。这时我还没有入戏,心里不由自主地挑剔着陈然的花白头发,还有女学生与男犯同牢这种设计的不合理,另外也从没听说过成善谋有个“老铁”的绰号。

江姐受刑后被押回牢房,一行人肃穆地注视着。这时背景音乐响起一支悠远的山歌,“看不见的家乡呦,走不完的山川……”,曲调倒是满好听,但我想如能换成《灵魂颂》就更贴切了,既与情节相合,又紧扣“诗魂”二字。

诗人蔡梦慰出场了,他一出场,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副桀骜不驯的气派,的确一如导演阐述中所说的,狂飙式的诗人。看到特务威胁李文祥,要把他受过、没受过的刑罚都给他的妻子上个遍,二人在呼号声中被强行分开,诗人一甩围巾,唱道:“铁窗寒,长夜漫,常咒炼狱非人间,……,仇心蘸火写诗篇……”,唱词十分精彩,与蔡梦慰的诗词衔接得顺畅自然,唱腔也是激情澎湃,头几句听不出评剧味,后面转回到了评剧腔调上来,我除了在电视上的综艺节目里听过几段评剧,基本没接触过这个剧种,没想到评剧还可以这么好听,完全没有我害怕的哼哼啊啊和那种令人起急的拖腔,这曲调温和如二月春风,激烈如火山喷发,偶尔一个高亢的拖腔甩过,也是发自内心的愤怒的宣泄。

剧情进一步发展,蔡的诗稿被发现,还有个条子,“华北区人民政府成立”,徐远举一看笔迹便知是陈然写的 ,(他怎么这么熟悉“犯人”的笔迹?陈然又怎么能让他看出笔迹呢?!)于是,一幕精彩的“陈然受审”便开场了。

锁链缠身的陈然被押出场,与八个特务有一段铁链舞,这是开场25分钟以来,陈然第一次直面敌人。演员一亮相,那眼神和形体动作,极具震慑力,还没开腔,一个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便凸现在观众面前。徐远举要和陈然随便谈谈,开口闭口先讲了一通气节,陈然只是闭着眼睛听着,心里揣着不屑。接下来进入实质问题,条子上的消息来源,居然是腊肉上粘着的一小张报纸。早先看剧本的时候,觉得这段写得挺幽默有趣的,加上导演阐述中说陈然具有调侃的性格,倒让我有些担心这一段会演得嘻嘻哈哈,与该剧的整体基调不符。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陈然几乎是耷拉着眼皮,面无表情地告诉特务,梯子、腊肉、上面、下面、肥肉、瘦肉、肥瘦肉之间……完全不是我猜的戏谑的表情——剧情已经足够戏剧化,不必再添油加醋地做表情了,这正是导演、演员的高明之处。

接下来的一段是我最为欣赏的,徐远举进一步问陈然消息的传播渠道和狱中活动的组织者,并威胁要给他用刑,这里有陈然怒斥敌人的一大段酣畅淋漓的演唱,唱腔快慢板交替,配合着叮当作响的镣铐声,加之极具气势的形体表演,以及细腻生动的表情和准确的眼神传递,把那种坚定、刚毅、正气凛然、英勇无畏,演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使人不由得热血沸腾、肃然起敬。那唱词,也仿佛不是唱出来的,而是从胸腔直接奔涌而出,势不可挡。“加火是把我锻造,烟呛水灌是熏陶”,那么骄傲、那么无畏;“纵然是,躯体残废,生命花开却更好!”手中的铁镣向前一抛,如此潇洒、如此豪迈。这一段,来来回回看了N次,开头是喜欢,然后是想着怎么写评论,最后干脆是给迷住了:直刺敌人的锐利目光、无惧酷刑的微微冷笑、拉扯着锁链的顽强前行、激愤之处轻轻的一摆头,嘲讽、轻蔑、愤怒、慷慨激昂、义正词严,无不显示出角色和演员的非凡魅力,真是令人叫绝。

徐远举在陈然身上捞不到一丝油水,反被痛斥了一顿,只有另作打算,为叫盛超群开口,上演了无耻的一幕——当众把盛的女朋友郑新梅的衣服扒光。郑新梅是个虚构的人物,历史上的盛超群已有妻儿,而且妻子并未被捕,因此我对这个情节,虽知是艺术加工,但内心颇不认同,略过不提。

下一幕,女牢中江姐劝慰新梅,正在这时,有消息传来——盛超群叛变,带了特务去云阳县抓捕暴动人员,新梅无比悲愤,欲跳下电网自杀。这里揉合了特务假传刘国鋕叛变令曾紫霞痛苦万分,和李文祥叛变,陈然欲触电网自杀以鼓舞难友两个史实,看来编剧有太多的信息要靠郑新梅表现出来,真不知道是不是该佩服他如此大胆的构思和演义。

盛超群真的叛变了吗?特务按他提供的名单,把云阳县的副县长、保安队、税务局、警察局、民团……,七七八八一干脓包通通抓了来,好笑的是,徐远举问他们准备什么时候“起事”,这一伙子说,随时可以,现在就可以,然后通通爬在地上“起誓”,真真叫人笑掉大牙。

被盛超群耍了,徐远举恼羞成怒,只好打李文祥这最后一张牌了,他当着李的面折磨他的妻子,并威胁说这是二人最后一次见面了。这段是个过场。

原剧本中这一幕,是李文祥和他妻子熊咏辉分别在男牢、女牢的双做梦,可能是比较难操作,改成只在男牢陈然的囚室。李文祥思念妻子,辗转反侧,意欲自首,他摆出几条“道理”,而且觉得不开口,要挨国民党的枪,开了口,要受共产党的审判,真是站在悬崖边,冤死了。陈然、“老铁”严辞斥责了他,陈然还和他比照同狱的二百多志士,大家都站在险崖边,“为何唯独你呼地唤天”,这段唱,节奏、行腔十分顺畅好听,“临难不变节,临死不苟免”,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而且,还是那眼神,极具穿透力。但唱词内容方面,我感觉,不论是斥责还是将心比心,感性的成分多了点儿,理性的利害摆得少了点儿。我以前就想过,如果我是陈然,在发现李文祥有叛变意图的时候,应该怎么劝导他,(别笑我啊),当然应该分析形势:蒋家王朝已是强弩之末,只在作垂死挣扎,解放大军势如破竹,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我们虽然身陷囹圄,但仍然是胜利者,哪有胜利者向垂死者投降之理。你说,“苦了这么多年,眼看要胜利了,自己却看不到胜利,那太惨了!”但你叛变了,混过了眼前一关,可以活着看到胜利的一天了,但这胜利已经不属于你这个革命的叛徒了,你必定受到人民的审判,苟延残喘也才不过一年半载,却给自己和亲人留下恶名和耻辱。横竖是个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何不坚持到底,即使牺牲,也能含笑九泉了,若是苟且偷生,只能落个一世骂名。不知我这番道理,李文祥是否听得进去,恐怕还是不会起作用,人一但有了背叛之心,名节、尊严、舍生取义,全都顾不上了,只求自己活命,还有怎样的规劝能挽救这样的灵魂呢?总之,戏里戏外,李文祥都没有挺住,但这之后就没有了后话,而他的妻子也并没有被释放。

下一幕,著名的女牢中的“绣红旗”,五星的图案是按陈然、罗广斌他们当初的摆法,大星在中间,四颗小星在四角,红旗制好后,全体难友出场,和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朗诵着诗篇,把心中的五星红旗升起来,这时舞台灯光转红,台上一片光明,一幅巨大的五星红旗升了起来,众人宣誓,可以想象,如果是在现场观看,场面一定非常壮观感人。

高昂之后,悲壮紧接着来了,“陈然就义”。陈然、“老铁”刑场相认,原来早就是未曾谋面的战友,二人喝干绝命酒,摔烂大海碗,朗声大笑,热情拥抱,何等痛快,何等豪气!“判处一切死心塌地与人民为敌的人,死刑!判处你们反动的政权,死刑!”临刑时还能谈笑自若,宣判敌人的死刑,这要有怎样的必胜信念和英雄气概!“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团结起来,跟他们斗争,迎接重庆的解放!”志士们向围观的群众宣传着,这一处,如果舞台上不方便安置众多群众,也应该通过音响制造人声嘈杂的效果,否则舞台上除了志士,就是特务,这些宣传的口号就显得无的放矢了。“监斩官”被斥得心慌意乱,急忙下令开枪,众人倒下,唯有陈然,身中数枪,仍屹立不倒,“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我的“自白书”》高亢嘹亮、不屈不挠……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首诗似不适合在中弹后演唱,一是唱起来较长,二是此时自白不自白已是无所谓的事了,如果一定要唱,浓缩诗意,只唱四句足矣;另外,唱腔还可以更流畅些,现在听起来有点“抻”;唱“自白书”时,如果有一束追光打在陈然身上就更好了,现在的灯光颜色暗紫,显得脸色难看,而且表情看不清。

陈然就义了,后面的戏似乎出彩的不多。江姐从刘医官那里得到消息,“明天处决30人,江在内”,她看着“监狱之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我觉得那段江姐与小萝卜头的蝴蝶梦境比较多余,没有表现太多的内涵。

最后,大屠杀开始了,这个结尾稍显仓促,众难友出场,蔡梦慰朗诵诗篇,比较不解的是江姐朗诵的是刘国鋕的“就义诗”,我感觉这首诗由每人各念一句或齐诵比较好。一声“立即执行”,歌声随枪声响起,不是评剧的曲调,倒有些苏联歌曲的味道,大家前仆后继地去堵枪眼,最后全都倒在血泊中。死寂……舞台转暗几秒钟,由弱渐强地,歌声又起,“天快亮了,天亮了……”,歌声中,倒下的人们重又站了起来,陈然、成善谋、盛超群等又回到众人中间,灯光转为明亮的桔黄色,在清亮的钟声里,全剧结束。

这是我完整看下来的第一部评剧,或许叫它正规的称呼“评剧音乐诗剧”更恰当。虽然对那段历史的熟悉,妨碍了我对某些人物和情节设置的认可,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部剧的喜爱。以前听过《花为媒》、《刘巧儿》的选段,总觉得“赋、比、兴”的东西较多,唱人物内心独白,还有形容花花草草、人物相貌的较多,我是不太喜欢这些的。这部《红岩诗魂》,没有一处与主题无关的枝枝蔓蔓,唱词写得精彩,唱腔又锦上添花,加强了唱段的感染力。值得一提的是服装设计,众难友的衣服,一律是深深浅浅的灰色,全体出场时,尽管人很多,但完全没有纷乱驳杂的感觉,而是一个整体、数尊群像。

给我最大惊喜的,当然是齐建波饰演的陈然,由内而外散发着无处不在的英气和豪气,毫不掩饰又毫不夸张。也许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陈然为主角的戏吧,刚开始看时总有点儿惴惴不安,不知道在评剧当中,这位青年英雄会被如何演绎。看完“陈然受审”一幕,我被完全折服了,比起以前看过的多部红岩剧中的成岗(陈然),这部戏里的陈然最为符合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据说这部戏当初就定下贴近生活、淡化程式的基调,因此,不借助怒目圆睁和大幅度的肢体动作,而是用细腻的表情、生活化的动作和发自内心的激情,演员塑造了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真情英雄,表演功力是相当深厚的。(我对于程式的理解是,程式用在古装戏中是极具舞台美感的,然而在现代戏中,程式化就拉开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从而削弱了人物的感染力。因此,<红岩诗魂>淡化程式,导演颇花了一番心思。)

与其说是喜欢这部剧,毋宁说这部剧中承载了太多我们对烈士的怀念和爱戴!“黑牢诗篇”、红岩精神,必定会通过各种优秀的文艺形式,流传一代又一代。陈然、江竹筠、成善谋、蔡梦慰……,英雄的诗篇,在热爱英雄的人们手中续写,我们活在英雄的精神里,英雄活在我们的生命中!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5-01
.

评剧《红岩诗魂》剧照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5-01
http://www.ccdf.org/wangy/hyh3.htm

我被一团火所感染

------ 齐建波是如何塑造陈然的

个人小传

齐建波是革命志士陈然的饰演者。著名评剧小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张德福。扮相英俊,气质刚健:文戏、武戏兼擅,唱念做打俱佳。曾因成功塑造了《高山下的花环》一剧中的“小北京”荣获北京市优秀表演奖暨文化部表演二等奖,并被专家们赞为“评剧未来的希望之星”,共十余次荣获文化部和北京市优秀表演奖。塑造人物声情并茂,形神兼备。演唱风格高亢明丽,激情勃发,韵味酣畅。代表作有《高山下的花环》中的“小北京”,《多情的河》中的崇明保,《张羽煮海》中的张羽等,并在20余出剧中担任主演。

我与陈然的对话

齐建波在饰演陈然的过程中精神上经常与“陈然对话”,他说:“我饰演陈然这个角色,有一种被火烤的感觉,我被一团火所感染。我与陈然有环境与年龄的距离,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看资料

我看了许多关于陈然、江姐的材料,也看了捷克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我明白了酷刑为什么不能把他们征服,因为他们心中坚定的信仰在支撑着他们。

与‘陈然的对话’

有一次我去天安门看雕塑,感觉到陈然、小萝卜头向我走来。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我与陈然的对话’。我问了陈然几个问题,我自认为在当今社会我是个合格的党员,但陈然认为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陈然已经净化了我的心灵,功名利禄在我面前都没有了,我只要求自己去做一个平平常常的演员足矣。”
~~追~~
离线佳爱然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6-13
感动,其实齐建波有些地方长的还是挺像陈然的,大家发现了吗?
离线子夜凯旋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6-27
引用第0楼苗溪2006-05-01 11:57发表的“[原创]《红岩诗魂》边看边评”:
《红岩诗魂》边看边评
接下来的一段是我最为欣赏的,徐远举进一步问陈然消息的传播渠道和狱中活动的组织者,并威胁要给他用刑,这里有陈然怒斥敌人的一大段酣畅淋漓的演唱,唱腔快慢板交替,配合着叮当作响的镣铐声,加之极具气势的形体表演,以及细腻生动的表情和准确的眼神传递,把那种坚定、刚毅、正气凛然、英勇无畏,演绎到了一个崇高的境界,使人不由得热血沸腾、肃然起敬。那唱词,也仿佛不是唱出来的,而是从胸腔直接奔涌而出,势不可挡。“加火是把我锻造,烟呛水灌是熏陶”,那么骄傲、那么无畏;“纵然是,躯体残废,生命花开却更好!”手中的铁镣向前一抛,如此潇洒、如此豪迈。这一段,来来回回看了N次,开头是喜欢,然后是想着怎么写评论,最后干脆是给迷住了:直刺敌人的锐利目光、无惧酷刑的微微冷笑、拉扯着锁链的顽强前行、激愤之处轻轻的一摆头,嘲讽、轻蔑、愤怒、慷慨激昂、义正词严,无不显示出角色和演员的非凡魅力,真是令人叫绝。



这段的确好,那唱词、唱腔也很棒,能够看出齐建波在扮演陈然时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敬仰革命英烈,传承红岩精神。
离线苏日朗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6-27
我也看过《红岩诗魂》。评剧对我来说相当陌生,只是觉得这部评剧把英雄们的豪气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开始觉得有点吓人,后来就完全被震撼了!
金雀银雀飞起来~~~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8-17
《红岩诗魂》剧组主要成员的艺术创新

评剧大型音乐诗剧《红岩诗魂》是由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国评剧院三家共同发起组织的,旨在繁荣和发展评剧艺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献礼。该剧积极响应党中央有关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关指示精神,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和其他有关部门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三家单位通力合作,精心组织,力求把伟大的红岩精神、把五十多年前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的伟大人格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通过充满时代气息的艺术表现形式棗评剧这种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剧种充分地表现出来,以表达我们对那些为正义、信仰、理想而捐躯的仁人志士们的一份深深怀念。

诗化的评剧、评剧的诗化

刘敏庚编剧的艺术创新


个人小传

国家一级导演,发表和上演的大型剧作有30余部,剧作《野马》获文化部和中国剧协联合颁发的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喜神》《多情的河》《山花》《春雪》等多部剧作获北京市奖,因创作上的优异成绩和坚持深入生活,两次受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并享有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艺术创新

谈到评剧大型音乐诗剧《红岩诗魂》的创作,刘敏庚先生说,对于“红岩革命烈士”的那些悲壮事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有歌剧、电影、小说等多种艺术形式从多方面进行了塑造,现在再想以这个题材进行艺术创作,确实是很有难度的,表现在一是必须要有新的角度、新的切入点;二是该剧必须体现出世纪之交评剧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刘敏庚先生认为《红岩诗魂》不同与以往红岩题材剧作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体裁上的创新

刘敏庚先生认为,对于创作者来说,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关键在于要有独特的意识、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情感和独特的感受;否则,就写不出有新意的作品。为能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刘敏庚先生在去年7、8月份,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查阅了近200万字的有关介绍重庆歌乐山红岩革命烈士的历史资料及相关文艺作品。

他说:“我每天都在看,里面夹了很多条子,看了许多遍,然后我开始燃烧了起来。”“触动我的是红岩诗篇”。黑牢诗人蔡梦蔚那一篇篇牢狱诗作深深打动了他。在创作过程中,“同志啊,你在一点头,一挥手之间,经历了怎样剧烈的战斗!”这句著名的诗句一直激励着刘敏庚先生。

革命志士陈然在临终前的自白书中写道: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棗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古人云:‘诗言志’,我从诗中看到了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凛然的气节、

高尚的情操和炽热的情感,甚至于心灵,甚至于情感历程的磨难。”“我的心被点燃了,我要从诗的角度去表现红岩题材。”这是一个别人从未尝试过的崭新角度,刘敏庚先生找到了他孜孜以求的切入点。他要表现“诗是怎样在战斗中产生的,战斗中是怎样产生的诗。”这就是“红岩诗魂”的大梁。“通过诗写出革命志士们的灵魂和情操,这就是本剧的鲜明特色之一。”他如是说。

艺术形式上的创新

诗化的内容要求剧作艺术形式上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在构架全剧发展脉胳的过程中,他主要把握住一条,即人与事比较真实,主要人物形象只有郑新梅这位女革命志士是虚构的,因此,诗剧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真实感。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敌我几个回合的较量:精神折磨、道德折磨,最后是肉体消失。在这一矛盾冲突过程中,革命志士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创造诗的意境

首先表现为人物精神活动和感情活动的诗化。其次为在关键场合上营造诗的氛围,最大限度地加强戏的感情饱和度。再次,创作剧本时为剧本预留“第二空间”,在情节主线之外,让二度创作发挥声、光、舞、景的艺术手段,营造出一种真实的氛围。

红岩烈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深深震撼了剧作者的心灵,刘敏庚先生先后五易其稿,不满意了就扔。他说,诗剧最大的作用之一在于可以起到净化人们的心灵的作用。“我与顾威(导演)先‘疯’起来了。”刘敏庚先生特别指出,对烈士的敬仰之情是本剧之魂,无此便无此剧本,无此演出,无此导演。

 

总导演张仁里小传

195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曾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导演过《饥饿海峡》《过年》(又名《大年初一》)“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等剧目,现为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虚实结合 诗化处理

顾威导演对表现手段的大胆尝试

个人小传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1963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91年指导话剧《天下第一楼》获首届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1995年编导话剧《旮旯胡同》获第五届文华大奖,文华编剧奖;1996年指导北京曲剧《烟壶》获第六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导演奖;1998年为中国评剧院指导评剧《二愣妈》。还指导过话剧《雷雨》,北京曲剧《龙须沟》《茶馆》,京剧《瘦马御史》等。

二、顾威导演的指导思想

导演上虚实结合,以虚为主

顾威认为,《红岩诗魂》总的指导思想是要好听、好看、震撼人。这是一部评剧音乐诗剧,与传统评剧的表现形式已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音乐的成份、诗意的成份加大。全剧的总体特点是虚实结合,以虚为主。如陈然受审一幕,8根铁链子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加以延长,进行诗化处理。之所以如此处理,一是根据剧本本身的特点,二是对评剧艺术表现手段的一种尝试。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不断的创新

在顾威看来,为把年轻人吸引到剧场中来,传统戏剧应该在音乐、舞美、舞台表现空间等各个方面根据剧本的内在需要,大胆探寻一些新的表现样式和可利用的新技术手段。如《红岩诗魂》所运用的环绕立体声设备,在整个戏曲界都没有先例,还有电脑灯光等的使用,效果都相当好。

他说:“今后一些表现主旋律题材的作品也可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加以表现,这样才能既满足老观众的口味,又可以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从而达到宣传教育、正确引导的目的。”

导演李永志小传

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曾参加过《山花》《乾坤带》等戏的导演创作工作。

光是舞台上流动的画面

棗周正平谈灯光设计

个人小传

  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曾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他认为:光是舞台上富有生命力的流动的画面;光是剧场艺术中表情达意无声而可视的乐曲;光是戏剧人生中引人深思、动人心弦、撼人心魄的诗篇。他被戏剧界誉为“灯光诗人”,主要作品有:话剧《生死场》、越剧《西厢记》、音乐剧《寒号鸟》、曲剧《茶馆》、轻歌剧《玉鸟兵站》、京剧《华子良》、评剧《红岩诗魂》等。他个人曾获文化部五次“文华舞美设计奖”和四次中国戏剧节“优秀灯光设计奖”。著作有:《光的戏剧棗周正平舞台灯光艺术》。

 

二、光色揭示心灵,光色也是音乐

  周正平用光用色的才华在《红岩诗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说“灯光是一种语言”。他认为,古老剧种采用现代灯光,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心灵反应,容易与他们进行勾通。“电脑灯不是歌舞晚会的专利,戏曲也可以用。”

  “红岩诗魂”一剧在使用电脑灯光方面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渲染人物形象的情绪,展示人物形象的心灵空间,不同的色彩与此时此地人物的情感、心理状态相联系,让观众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通过对灯光色彩的辨识进行外在感受和判断。

二是灯光与音乐的配合。他说“光是音乐。”他强调用不同光色来体现不同的音乐,二者完全融在一起,效果将会非常好。

 

唱腔因人而异,评剧依然姓评

刘文田、赵甲申、黄兆龙、杨宗祥与《红岩诗魂》唱腔作曲

一、《红岩诗魂》的唱腔作曲

四位唱腔设计师认为在《红岩诗魂》一剧中,唱腔确实换了一副新面孔,其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剧中人物性格特点,不分正面与反面角色去设计唱腔。

过去评剧人物唱腔程式化的东西较多,务实的一面较多,《红岩诗魂》一戏中减少了程式化的唱腔,融入了现代音乐和诗化的表现手法,去掉了人物唱腔的脸谱化,还人物形象本来的唱腔面目。把剧中所有人物形象当做“人”而不是“神”、“英雄”或“鬼”、“怪”,根据人物形象各自的性格特点,一人一腔。如剧中并未把江姐的唱腔设计成不食人间烟火的革命者传统模式,而是把她当作一位“大姐姐”来进行唱腔设计。这种变化特别是在反面人物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2、唱腔设计与人物内心情绪相结合。

刘文田先生说:“这次在唱腔设计上下的功夫比较大,有的唱腔段子五易其稿。唱腔设计不是针对某个引发下功夫,而是注重对人物此时此地感情流露的表达,力求每个人物每句台词与当时人物内心情绪相结合。这在过去一般不这么做。”

尽管如此,评剧的固有韵味,不但没有削弱,反而还得到了加强,评剧依然姓“评”。

唱腔作曲工作成员

1、刘文田小传

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参加过《评剧皇后》《黑头与四大名蛋》《党员二愣妈》《祥子与虎妞》等50余出戏的音乐创作,在全国和北京市的剧目评比中多次获优秀音乐创作奖。

2、黄兆龙小传

1960年考入中国评剧院。1965年参加评剧《王杰组歌》作曲至今。其主要作品有《收租院》《于无声处》《第二次握手》《评剧皇后》《天外有天》《大脚皇后》和电视连续剧《天地缘》等30余个剧目,其中《祥子与虎妞》获2000年中国(唐山)首届评剧艺术节优秀音乐设计奖。1991年被剧院评为二级作曲。

3、赵甲申小传

生于1944年11月3日,1960年进入中国评剧院学员班学习板胡,现任中国评剧院艺术处国家一级伴奏员兼音乐设计。

多年来在剧院搞伴奏的同时,参与了很多戏曲音乐创作工作,其中很多剧目获得过文化部和市属文化系统的艺术设计奖,如《米酒歌》《评剧皇后》《黑头与四大名蛋》《党员二愣妈》等。

4、杨宗祥小传

1944年生,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剧协北京分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理论研讨会会员,中国音协大提琴学会会员。

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1995年调入中国评剧院,国家二级作曲。先后创作评剧、话剧、广播剧、电视剧、专题音乐片、戏曲联唱、京剧联唱、管弦乐、器乐曲、歌曲等各种形式作品近百部(首)。主要作品有评剧《刘胡兰》《红色娘子军》《血手印》《珍妃泪》《上任》《苏宁》等。评剧《大山里》获1993年全国地方戏曲交流演出音乐创作一等奖,《玉堂春棗望窗外》选段获1999年北京第二届戏曲音乐作曲大奖赛一等奖。

 

为了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

于跃刚谈舞美设计

1、个人小传

中国评剧院国家二级舞美设计。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在《黑头与四大名蛋》《金沙江畔》《贬官记》《祥子与虎妞》等30余部剧目中担任设计。在全国及北京市剧目评比中多次获奖。

2、舞美创新多多,追求震撼效果

观众一进剧场迎面看到的是一群红岩烈士浮雕,然后通过山洞进入座席。舞台正面交织着几条硕大冰冷的铁链,剧场顶部设有鸟都飞不过去的牢网,左右两侧各有一群高大的花岗岩歌乐山烈士浮雕……这就是于跃刚设计的红岩诗魂的舞美场面。

“悲凉,凝重,刻在山崖上的雕塑。”,于跃刚说他要求的就是这种感觉。说到《红岩诗魂》舞美的创意,于跃刚坦陈了他的设计思路:

一是把舞台延伸到剧场,打破过去传统镜框式布局。整个剧场环境就是一个演出空间,观众一进入了这个演出空间,又加之极度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对铁链长度的夸张处理,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渣滓洞真是一座人间地狱。

二是舞台场景虚实结合。《红岩诗魂》为诗剧,所以注重虚实结合。比如牢房墙为虚,无墙;“签子门”(牢门)为实,并且加以夸张放大。

三是充分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为了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把舞台扩大,为铁链、牢房、手铐进行夸张处理,这样才有视觉冲击力,才有艺术感染力。这种处理手法既是为了适应本剧的诗意追求点,也是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在评剧史上过去从未用过如此夸张的舞美创作手法。

四是营造舞台的立体效果。因《红岩诗魂》塑造了一个群体英烈形象,上场人数较多,所以舞台场面设计成了一个从高度上分为四层的空间,变平面为立体,这样就为导演排戏提供一个很大的自由调度空间。像这种立体空间的设计,别的剧本做的不多。

于跃刚想通过以上舞美手段营造出一种恐怖、压抑、禁锢的氛围,通过它把想传递的信息传达给观众。

 

增强音乐张力

戴颐生谈作曲

一、个人小传: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曲,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曲剧音乐的创作,作品有《烟壶》《龙须沟》《茶馆》《少年天子》《珍妃泪》等,并为中央电视台电视片《九曲》作曲,为电视剧《那五》等配乐。

 

二、评剧需要音乐的融入

在《红岩诗魂》中,观众将发现评剧的唱腔中加进了音乐成分,而且分量还很重,共有五个不同音乐形象:江姐的出场、带陈然、国旗、蝴蝶带我飞和就义。而且这五个音乐形象在全剧中交织运用,贯穿始终。

“我不懂评剧”,戴颐生说,“但在评剧中加入音乐的成分确是一种新的尝试。”她又说:“戏剧必须重视其他音乐手段进入,拓宽其音乐表达力,增强音乐张力,这样的评剧才有震撼力。”

编剧刘敏庚先生对评剧中加入音乐成分及戴颐生的音乐作曲给予了充分地

肯定。他说:“把这个音乐拿掉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在音乐配合下,该戏所显示出来的豪迈,震撼人心的感情已到了饱和的程度,而且饱和到了极点!”的确,音乐的语言在“红岩诗魂”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音乐进了评剧,在本剧中的另一个体现是对评剧前奏的改变。传统评剧的前奏只有简单的过门,而在该剧中去掉了传统的过门,代之以崭新的音乐形式,然后再以平缓的节奏、自然的感觉转换为评剧的腔调。饰演江姐的演员宋丽说:“唱了这么多年的戏,从未享受过这么好的音乐!”

 

用灰色给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

景春春的服装设计观

个人小传

1977年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现在北京市曲剧团从事服装设计。主要作品有《少年天子》,该剧获得北京新剧目服装设计奖,《烟壶》、《龙须沟》、《茶馆》和《四世同堂》等。

 

革命志士:全穿灰色服装

剧中所有革命者都穿灰色服装,这是本戏服装设计上的一大特点。灰色分为深、中、浅三种。这种颜色最吸色,在灯光的配合下能够很好地营造出一种特定场景下的氛围,比较容易出效果。如过去有关“红岩”的题材中,江姐总是身着蓝色的旗袍,围着白色的围巾,上穿红色的毛衣,而在本剧中江姐的服装则一律改为灰色。灰色服装给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再有,就是为不同人物形象设计不同服装。

 

我被一团火所感染

齐建波是如何塑造陈然的

个人小传

齐建波是革命志士陈然的饰演者。著名评剧小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张德福。扮相英俊,气质刚健:文戏、武戏兼擅,唱念做打俱佳。曾因成功塑造了《高山下的花环》一剧中的“小北京”荣获北京市优秀表演奖暨文化部表演二等奖,并被专家们赞为“评剧未来的希望之星”,共十余次荣获文化部和北京市优秀表演奖。塑造人物声情并茂,形神兼备。演唱风格高亢明丽,激情勃发,韵味酣畅。代表作有《高山下的花环》中的“小北京”,《多情的河》中的崇明保,《张羽煮海》中的张羽等,并在20余出剧中担任主演。

我与陈然的对话

齐建波在饰演陈然的过程中精神上经常与“陈然对话”,他说:“我饰演陈然这个角色,有一种被火烤的感觉,我被一团火所感染。我与陈然有环境与年龄的距离,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看资料

我看了许多关于陈然、江姐的材料,也看了捷克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我明白了酷刑为什么不能把他们征服,因为他们心中坚定的信仰在支撑着他们。

与‘陈然的对话’

有一次我去天安门看雕塑,感觉到陈然、小萝卜头向我走来。回来后我写了一篇‘我与陈然的对话’。我问了陈然几个问题,我自认为在当今社会我是个合格的党员,但陈然认为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陈然已经净化了我的心灵,功名利禄在我面前都没有了,我只要求自己去做一个平平常常的演员足矣。”

从三个角度去理解江姐

宋丽心中的江姐形象

个人小传

宋丽是江竹筠的饰演者。著名评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荣获者,梅花奖及两次文华表演奖荣获者,全国评剧广播大赛十佳之一。工青衣、闺门旦。扮相秀丽,气质优雅,台风端庄大气。演唱情真意切,刚柔相济,韵味甘畅,委婉动人,其风格自成一家。人物塑造颇丰,个个声情并茂,神情兼备,个性鲜明。既擅长演出小白玉霜的经典力作《秦香莲》,更能立足自身天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人物。代表作有《山里人家》、《秧歌情》、《山花》、《祥子与虎妞》等。去年又因成功塑造了“虎妞”而获得唐山首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二、永远的江姐

过去对英雄人物的塑造多说教,导演要求在塑造本剧中江姐这个人物形象时,应从三个角度去理解。

从人的本性去演她

江姐首先是个女人,她有丈夫,有孩子。把她富有人情味演的越浓,就越有感染力。

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去演她

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去演她

 

王平是如何塑造郑新梅的


王平是优秀青年演员。工闺门旦、花旦。扮相秀丽,气质优雅,台风大方,唱做俱佳。演唱上嗓音明亮,韵味清新,细腻传情。表演上体验深入,情感深挚,性格鲜明。曾在北京市及全国性调演中5次获奖,其中在《贬官记》中饰演的张岫玉及《山花》中塑造的莲妹,均获北京市洪雪飞艺术基金会优秀表演奖。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成功塑造了“坐在轮椅上的”张大雪的感人形象,并与于文华(特邀)饰演的李云芳,堪称花开两朵,共绽其芳。



“杀人魔头”徐远举的饰演者王全友

 

王全友是一位中年优秀评剧老生演员,国家二级演员,北京市优秀表演奖获得者。嗓音高亢挺拔,演唱韵味别具一格。表演上内心充实,人物把握到位,台风稳健。曾在《秦香莲》中饰陈世美,《离宫怨》中饰乾隆,《张羽煮海》中饰老渔翁,《李三娘》中饰刘知远等。

值得一提的是,王全友相貌英俊帅气,在《红岩诗魂》一剧中根据导演对反面人物不能脸谱化的要求,而被特别挑选为“杀人魔头”徐远举的饰演者。

 

张文鹏:“黑牢诗人”蔡梦蔚饰演者


张云鹏是一位优秀评剧老生演员,国家二级演员,全国评剧广播大赛十佳之一。嗓音圆润甜美,歌唱优美抒情,韵味浓郁,醇厚大气,演唱风格颇有马泰风范。表演上内心体验深入,台风稳健而又饱含激情。念白颇见功力。曾成功主演了马(泰)派剧目《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朱痕记》中的朱春登等以及《风仪亭》中的王允、《秦香莲》中的陈世美、《大脚皇后》中的朱元璋等。

 

《红岩诗魂》是评剧,是诗剧,也是音乐剧。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着意营造一种诗化的意境,诗化的氛围,慷慨中透着悲凉,苦难中充满希望。正是由于该剧把三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又加之在其他具体艺术表现手段上,如灯光、舞美、唱腔、作曲、服装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创新。所以,剧作演出时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心灵震撼力都将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传统的评剧艺术又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五十年过去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但不管风云如何变幻,牺牲在渣滓洞的革命先烈对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对明天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以及他们的伟大人格力量都将在我们心中永生。

红岩精神万古长青!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8-17
编剧 :刘敏庚



导演:顾威



导演:李永志


刘文田、赵甲申、黄兆龙、杨宗祥与《红岩诗魂》唱腔作曲


齐建波:饰陈然



宋丽:饰江竹筠


王平:饰郑新梅


王全友:徐远举


张文鹏:“黑牢诗人”蔡梦蔚饰演者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8-17
黑牢诗篇

蔡梦慰


第一章 禁锢的世界
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
箩筛般大的一块天;
二百多个不屈服的人,
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的里面,
一把将军锁,
把世界分隔为两边。
空气呵,
日光呵,
水呵......
成为有限度的给予,
人,被当作牲畜,
长年的关在阴湿的小屋里。
长着脚呀,
眼前却没有路。
在风门边,
送走了迷惘的黄昏,
又守候着金色的黎明。
墙外的山顶黄了,又绿了,
多少岁月呵!
在盼望中一刻一刻的挨过。
墙,这么样高!
枪和刺刀构成密密的网。
可以把天上的飞鸟捉光么?
即使剪了翅膀,
鹰,曾在哪一瞬忘记过飞翔?
连一只麻雀的影子,
从牛肋巴窗前过,
都禁不住要激起一阵心的跳跃。
生活被嵌在框子里,
今天便是无数个的翻版。
灾难的预感呀,
像一朵白云时刻的罩在头顶。
夜深了,
人已打着鼾声,
神经的末稍却尖着耳朵放哨;
被呓语惊醒的眼前,
还留着一连串恶梦的幻影。
从什么年代起,
监牢呵,使成了反抗者的栈房!
在风雨的黑夜里,
旅客被逼宿在这一家黑店。
当昏黄的灯光
从签子门缝中投射进来,
映成光和影相间的图案;
英雄的故事呵,
人与兽争的故事呵......
便在脸的圆圈里传叙。
每一个人,
每一段事迹,
都如神话里的一般美丽,
——自由呵,
——苦难呵......
是谁在用生命的指尖
弹奏着这两组颤音的琴弦?
鸡鸣早看天呀!
一曲终了,该是天晓的时光。

这首诗是作者关押在渣滓洞时写的。1949年11月27夜,作者被押往松林坡杀害,途中,他把这篇未完成的诗稿趁黑抛入乱草丛中,三天后,重庆解放,在清理刑场时为脱险同志发现。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8-17
[转帖]我看《红岩诗魂》
呵呵,好老的帖子啦,不过再读仍然能回忆起当年看碟时候的激动和迷恋,我会把这记忆仔细珍藏的。
那就再转一篇评论吧。


-------------------------------

[转帖]我看《红岩诗魂》

作者:梧桐新语



  无论从哪个角度,《红岩诗魂》都是一部值得留下来的精品,尽管它可以雕琢和完善的空间依旧很大。

  该剧出台于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亮相伊始就以其非凡的气势、壮阔的场面、精巧的构思,加上做为戏曲演员难得的朴实无华的表演而在众多的同类主题剧目中盛誉不断,所赢得的市场回应更令同行羡慕不已。

  定位于大型评剧音乐诗剧的《红岩诗魂》取材于《红岩烈士诗抄》,剧作家刘敏庚取烈士陈然、蔡梦蔚等人的“黑牢诗”作为全剧的“种子和灵魂”,以几名男女中学生误入歌乐山为切入点,以诗化的风格及散点式的结构塑造了陈然、蔡梦蔚、江姐等英烈群像,在强调英雄主义的同时,也注重人性的表现,通过对人物在生死之间内心世界的展现将英雄还原为现实中人,如此,其行为更震撼人心,其精神更激人奋进。

  该剧首次在戏曲舞台上引入电脑灯光造型和环绕立体声音响,舞美设计打破传统的框式格局,舞台正面交织着的几条硕大冰冷的铁链、观众席顶部连鸟都飞不过去的牢网及两侧高大的歌乐山烈士浮雕,无不烘托着全剧雄浑而凝重的风格,剧场仿佛真的成了战场,成了课堂,成了洗涤灵魂的地方。据说此剧在演出时还与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歌乐山红岩纪念馆合作,将歌乐山《红岩英烈事迹展》的部分图片搬进剧场并请歌乐山原馆的讲解员在演出前为观众讲解……这样的整体演出策划无疑是将教益与市场完美结合的成功尝试。

  既然名曰《红岩诗魂》,“诗”意的开掘以及与严酷的斗争环境和历史氛围能否和谐统一变成了此剧成败的关键。这一点,剧本无疑是出色的,尤其蔡梦蔚的铁骨诗情和陈然的浪漫情怀,他们与敌人面对面的诗语交锋酣畅而精彩,可以说,这两个人物的文本形象是戏曲创作中前所未有的,同时也就给导演和演员出了一道非一般程式和规律所能破解的难题。

  应该说导演的二度创作是极为成功的。他遵循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将体验与表现融为一体,寓诗于意,寓魂于感,所以,我们体尝了一种从没有过的舞台感觉:一首首不失婉约却又分明激情澎湃的红色诗篇俨然化作回击恶魔的一把把利剑,英雄们以其无畏的灵魂在与世间的残暴和污浊和无耻进行着顽强的抗争。是的,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当然,主题立住了,唱腔则成为阐释主题的关键,一旦戏不为戏,再好的主题和构思都是徒劳的。可喜的是,《红岩诗魂》的音乐创作同样成功。该剧在充分展示评剧唱腔魅力的基础上,融入歌剧配器方法,合唱部分采取管弦乐伴奏,40余人的混合乐队,气势磅礴,富有强烈的震撼力。齐建波、宋丽、张文鹏等演员的演唱都很称职。

  宋丽的江姐是规整的,几乎是本色的,是笔者所见到的江姐中最人格化、最具人性魅力的一个艺术形象。齐建波的陈然是他所塑造的角色中最具光彩的,很青春,有种奔放张扬的感召力,唱腔设计也比以往顺畅的多。张文鹏是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怎么也想不到他会把蔡梦蔚这样的带有浓郁的革命意味的诗人刻画得如此生动。

  整出戏最具魅力的当属舞台美术,沉重中不失凝练,压抑中蕴涵光明,很是大气。

  当然,它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尤其是“诗”的文章没有做足,殊为可惜。再就是相对头尾的波澜壮阔,中间的戏平实了些,有悖于整体诗化的风格。最为不好处理的江姐的“诗化”问题可以说基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解决,所以,尽管这一个江姐不乏个性光彩,但与“诗魂”的距离好象很远。

  但是,无论如何,《红岩诗魂》是一出好戏,它的成就远远超出了一般献礼剧的范畴,不只在评剧界,甚至整个戏剧界都应该留有它的位置。非常遗憾,这出戏好象没有被列入“重点献礼剧目”的名单,其实,至少就经济效益(演出场次)而言,《红岩诗魂》绝对超过了京剧《华子良》和《江姐》,在政治主题和社会效益三者几乎是同等高度的前提下,厚此薄彼,不解。



  (中国戏剧场 wtxy1@sina.com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8-17
引用第7楼秋雨2006-08-17 00:15发表的“”:
刘文田、赵甲申、黄兆龙、杨宗祥与《红岩诗魂》唱腔作曲

.......

最左边这位的脸怎么像PS了一样,有些吓人哦。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8-17
引用第8楼秋雨2006-08-17 00:18发表的“”:
黑牢诗篇
蔡梦慰
.......



秋雨姐姐,《黑牢诗篇》全诗本坛这个帖子第9楼已经有了:
http://www.hongyanhun.com/bbs/read.php?tid=119&toread=1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8-17
惭愧,红岩是我的启蒙读物,却属于断代的记忆。这些日子读了红色浪漫剧本,陪小美听了一天的川东起义回忆,最近又仔细的重新看了黄老师的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红岩魂》,看了刘国志纪念馆和杨汉秀纪念馆的文选资料,这些资料逐渐的梳理着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记忆。
走进你们这个群,确实是有一种感动冲击着自己的思维,在今天人们缺失理想信念,追逐实惠利益,私欲极度膨胀的年月里,能重新回顾这段历史,让今天的人们在信仰失真的情况下温习过去那段岁月追求真理的执著和勇敢,以及宁可舍弃家业、金钱、爱情、甚至生命无怨无悔的奉献,不能不说是一种真实的人生信念招回。
因为竟弄清楚《黑牢诗篇》是后人之作,还是真实的烈士遗诗,昨晚上看了早就买回来的《红岩诗魂》想起了苗溪的评论,找了过来,搜索了半天,呵呵,惭愧。
重复的东西,请斑竹删除。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08-17
引用第11楼岁寒2006-08-17 07:54发表的“”:
秋雨姐姐,《黑牢诗篇》全诗本坛这个帖子第9楼已经有了:
http://www.hongyanhun.com/bbs/read.php?tid=119&toread=1


呵呵,惭愧,这回仔细看过,收藏了。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08-17
引用第12楼秋雨2006-08-17 08:48发表的“”:
因为竟弄清楚《黑牢诗篇》是后人之作,还是真实的烈士遗诗。


请问此话怎讲啊?
~~追~~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6-08-17
呵呵,只能这样解释,我以为《黑牢诗篇》是建国后宣传红岩魂时,现代人创作的诗集
离线小香蕉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6-11-08
“我以前就想过,如果我是陈然,在发现李文祥有叛变意图的时候,应该怎么劝导他,(别笑我啊),当然应该分析形势:蒋家王朝已是强弩之末,只在作垂死挣扎,解放大军势如破竹,全国解放指日可待,我们虽然身陷囹圄,但仍然是胜利者,哪有胜利者向垂死者投降之理。你说,“苦了这么多年,眼看要胜利了,自己却看不到胜利,那太惨了!”但你叛变了,混过了眼前一关,可以活着看到胜利的一天了,但这胜利已经不属于你这个革命的叛徒了,你必定受到人民的审判,苟延残喘也才不过一年半载,却给自己和亲人留下恶名和耻辱。横竖是个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何不坚持到底,即使牺牲,也能含笑九泉了,若是苟且偷生,只能落个一世骂名。不知我这番道理,李文祥是否听得进去,恐怕还是不会起作用,人一但有了背叛之心,名节、尊严、舍生取义,全都顾不上了,只求自己活命,还有怎样的规劝能挽救这样的灵魂呢?”

好段呀!我怎么今天才发现?条理清晰、一气呵成,真乃佳作也!苗溪是语文老师吧?文章写得这么好。
呵呵,刚才一激动,把这段抄入日记本中了。一方面是苗溪写得好,另一方面是以前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可是没得到令我满意的答案,干脆把这篇文章当标准答案得了。
也许云落泪了风会吹干它,可是风叹息又怎么安慰呢?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6-11-10
谢谢小香蕉鼓励,不过,可别当标准答案哈,有人觉得这么说太功利了呢。
~~追~~
离线小香蕉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6-11-13
方才语文半期时,我在作文中写了一些苗溪那段妙笔。 苗溪文笔真好,我感觉为文章增色不少呢。

“有人觉得这么说太功利了呢”   ???不觉得啊。只觉得要是苗溪指导我作文就好了。
也许云落泪了风会吹干它,可是风叹息又怎么安慰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