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9256阅读
  • 139回复

[11.27专题][公告]CCTV11.27专题节目: 红岩档案解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06-12-05
引用第57楼岁寒2006-12-04 21:08发表的“”:
  今天的“解密”我还以为会接着谈江姐呢,结果是关于营救的话题,中间莫名其妙地插进了蓝蒂裕的《示儿》诗。
  倒是有一点没有听说过——刘康(现在已经卧病在床,无法讲话了)曾经给“吉祥”等狱中同志写过一封没有来得及寄出的回信,可是那信中简体字太多,弄得我的怀疑病又犯了。


信的语气和用词倒的确很象当时的写法.

看完这集, 不知道该猜测下集讲什么了, 也许会介绍"吉祥"--胡其芬?和其他女牢里的人?
已整理不出个头绪来.....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06-12-05
给央视国际网站打了电话,他们态度不错,马上放了上周四、五两天的节目(也正好是“解密”的第4、5集),遗憾的是第4集的视频已经被他们从视频库里删去了,幸亏第5集还在,否则小美要昏倒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06-12-05
[转贴]红岩档案解密:曾紫霞的爱人
红岩档案解密:曾紫霞的爱人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5日 08:51 来源:CCTV.com


http://news.cctv.com/china/20061205/100582.shtml

  CCTV.com消息(360度):在曾紫霞所写的回忆录《刘国鋕传》中提到,刘国鋕在渣滓洞被关押了仅仅22天,就被转移到了白公馆,从此两人近在咫尺,却从此远隔天涯。

  刘国鋕的家族是当时四川的豪门望族,他的家庭不惜重金想要营救他,却最终没有成功。那么,关于刘国鋕,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请继续收看今天的《红岩档案解密》。

  郭德贤:那时候真是,血洗白公馆,火烧渣滓洞!尸体在那个尸坑里面是一层一层的都腐烂了,都腐烂了,认不出面目了。我们嚎啕大哭,当时我们是抱在一起哭啊!喊啊!都说陈然、刘国鋕,你在哪里啊?我们不是说好了的吗?

  在松林坡层层叠叠的尸体坑中,刘国鋕的遗骸被发现的时候,早已经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当时跟刘国鋕同赴刑场的谭谟身中三枪却奇迹般地幸免于难,后人根据他的回忆才得以知道烈士死难前的壮烈--刘国鋕在被押往松林坡刑场的途中,始终高呼口号,骂不绝口,被激怒的特务们残忍地用刺刀割下了他的嘴唇。

  将叛徒和烈士加以比较,经济问题、恋爱问题、私生活--这三个个人问题处理得好坏,必然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对革命的忠贞态度……--摘自罗广斌《狱中报告》

  2006年的夏天,我们在成都见到了这位叫刘兆丰的老人,作为当年地下党的领导人,他曾经在环境险恶的重庆和刘国鋕共事,可惜由于病痛的折磨,老人只能记起很少的事情。

  刘兆丰妻子:刘国鋕,问你和刘国鋕熟悉不熟悉?

  刘兆丰:熟悉。

  刘兆丰妻子:熟悉吗?很熟悉吗?

  刘兆丰:熟悉。

  刘兆丰妻子:刘国鋕这个同志非常了不得,不得了!他家里那么有钱,他有一个那算是个情人吧?他没结婚吧?他没有结婚吧?他未婚妻叫什么名字?

  刘兆丰:啊?

  刘兆丰妻子:未婚妻,曾紫霞。

  刘兆丰:曾紫霞,后来……

  刘兆丰妻子:曾紫霞也被捕入狱,被捕入狱。他(刘国鋕)就告诉她,他就说,你就供出我,就说我是个公子哥,是玩女性的,我不是真的对你好的。他就说这样的,曾紫霞就出来了,曾紫霞出来他牺牲了。

  1979年,年届50岁的曾紫霞开始撰写她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有关自己恋人的回忆录《刘国鋕传》,这是一篇一个女人用心和泪水写成的文字。在其中,我们读到了她和刘国鋕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有一次我被审后,放风时,我走到他的牢房门口,向他讲审问我的内容,当我说特务们问我在他那里见过谁?一同去找过谁?我答:"哪个谈恋爱的人愿意见着旁人呢?我们在一起总是尽量躲开人,躲都躲不及呢!"我一说完,他竟失声笑了出来,说:"行,学会了。"我们两个都笑了。

  当时19岁的曾紫霞没有想到这次见面竟成永别。刘国鋕在渣滓洞只被关押了短短的22天即被转往白公馆,而出卖他们的冉益智在叛变的路上越走越远,在一口气出卖了62个地下党员的名单之后,他被国民党军统授予中校专员。但是,他没有想到,用背叛自己信念换回的生命并没有维持多少时光。

  胡康民:解放后,他自己,冉益智还到我们脱线同志联络处去报道,说我来报道,我们脱线同志联络处的同志,叫这个,我一下把他忘了,跟他说回去等着,过不久就把他抓了。

  1949年初,同样被叛徒冉益智出卖的罗广斌被转押至白公馆时,他看见了刘国鋕,因为长期的监禁和胃病的折磨,当时的刘国鋕苍白瘦小,羸弱不堪。他终年被关在一间不见阳光的牢房,在难得的放风时刻,他体力不支,总爱坐在院坝檐沟边的石头上,享受那一点可贵的阳光,捉衣缝里的虱子。

  厉华:1988年的七月份,刘国鋕的哥哥刘国琪,从香港回来,那是我第一次接待从海外回来的烈士家属。刘国琪来了以后,把我带到松林坡上,在松林坡上他弟弟就义的地方给我讲故事,讲故事,讲他两次回重庆来营救他弟弟的情况,而且讲到两次,他最后一次送给徐远举空白支票让他任填数目,而他弟弟所讲的话,他说我记忆犹新--他说我弟弟当时就说要释放只能无条件,而当时他准备好一份向敌人投降的书,只要他签个字就可以出去,而他弟弟说,要释放必须无条件,在这种生与死的一种抉择之间,刘国鋕想的什么,我当时问刘国琪,我说当时他除了说这句话以外还说了什么没有?他说他一句话没说,只是看着我,两行热泪摇头坚决不投降,后来他说我跪在地上求他,你不要这么死心眼,出去以后只要有命在,你搞什么都可以,你命没有了什么都搞不成,但是他说我弟弟,我清楚我弟弟,仰着头流着热泪,坚定地摇头。

  其实就算刘国鋕的亲人也不明白,刘国鋕为什么要革命?要革谁的命?我们从刘国鋕在1939年10月19日写给他五姐刘国惠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他为什么会走上叛逆的道路--这个"家"是在旧社会垂死的身躯上的一个烂疮,它具有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溃烂性的毒质。它已经完全是一块脓血和腐肉。我们要得到完全的幸福,只有让新的产生,让旧的死亡,要新的产生,先得把自身遗传得来的和传染来的毒质除去,把自私、虚荣、狭隘、胆小、无恒心、无毅力等短处除去。

  杨世元:整个叫希望国民党尽快地崩溃,这绝对是人心所向。当时我们在重庆地区里面来讲,我们还不说比较有进步倾向的学生,你就包括国民党他那个体制内的都有这样的话,叫做此路不通,我去找毛泽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找八路。这是国民党警官学校在厕所里面,退役军人喊的口号里面,它就有这个东西,你说那个国民党崩溃到什么地步了?这个讲起来,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倒不说红岩精神,我们从古到今都有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我们国家的脊梁!

  刘国鋕拒绝了家人的营救,回到了被关押的白公馆。在临分别之前刘国鋕向哥哥提出了一个要求,他希望哥哥将家人的照片寄给他。刘家是当时四川豪门望族,有钱有势,为了营救这个不肯自新的弟弟,刘国鋕的堂兄,时任伪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的刘航琛甚至把关系托到了西南军政长官张群那里,要求徐远举释放刘国鋕--本来释放刘国鋕,在我的职权上不算什么问题,我也有心给刘航琛卖个人情,但对于刘国鋕是四川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子弟,对他也为共产党闹革命,大惑不解,我虽受了贿,始终未同意释放刘国鋕。

  1949年11月27日夜晚,当刽子手开始呼喊刘国鋕的名字,烈士平静地说"不忙,等老子作首诗"!那个时候,共产党的解放大军已经逼近重庆,爱人曾紫霞也已经安全地抵达成都。此时,羸弱苍白的刘国鋕在走向刑场之前吟诵了这首诗: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 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 没有玷污党的荣誉!  我们死而无愧!……

  这是1951年,由邓小平签发的对解放后被捕的叛徒冉益智的判决书--在被枪毙前,冉益智在最后留言中要求:将尸体弃之荒郊,与草木同腐!历时三年,当曾紫霞在1982年最终完成《刘国鋕传》的时候,已经是癌症晚期,一位当时见过她的脱险志士可以见证曾紫霞临终前的乐观和淡定。

  傅伯庸:她最后很乐观,她说我现在把刘国鋕的传也完成了,她说我死而无愧,最后她完成了《刘国鋕传》。

  在《刘国鋕传》中,曾紫霞这样写道--我没有忘记,也不敢忘记,他指引我走过了几十年坎坷的人生之路。在那些艰难曲折的岁月里,我曾经有过沮丧。可每当一想到我的沮丧是对一个已经牺牲了的先烈形象的亵渎,那会玷污我和国鋕曾有过的圣洁的爱情,我终于又挣扎着前进了。

责编:张兰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06-12-05
[转贴]红岩档案解密:江姐的眼泪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5日 08:47 来源:CCTV.com
http://news.cctv.com/china/20061205/100557.shtml


  CCTV.com消息(360度):八张相片,一张学历证书,三封家书--这是我们从档案中能得到的所有关于江竹筠的资料。东西不多,但它在告诉我们--为什么一个29岁的年轻女子会成为全中国人民的江姐。

  这是江竹筠1948年写给家人的一封信。四哥就是她的丈夫彭咏梧。1948年1月16日,领导下川东武装运动的彭咏梧,被敌人杀害,他的头颅被悬挂在竹园坪场的城楼上示众。

  胡康民:江姐非常伤心,很难受,不是那种气势昂扬的,只是现在回头来看江姐的心态,丈夫死了,彭咏梧对她的感情托付,江姐的心非常苦。

  --这惨痛的袭击你们是不会领略得到的。可是,竹安弟,你别太为我难过。我知道,我该怎么样子地活着。当然,人总是人,总不能不为这惨痛的死亡而伤心。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你觉得是吗?所以他是活着的,而且永远地在我心里。

  孩子已经没有了父亲,他不应该再失去母亲。党决定把江竹筠留在城市工作,但是她拒绝了组织的照顾,变卖了家产、送走了孩子,又回到丈夫战斗过的地方继续战斗。不久之后,由于叛徒的出卖,江竹筠被捕了。

  在《血手染红岩》中,特务头子徐远举这样描述了他见到江竹筠的第一印象--

  我去渣滓洞审陶敬之,正值张界在审江竹筠,张向我反映--江很顽固,不肯坦白,这个女的很坏。

  如果不是认识了江竹筠,黄茂才后来的命运肯定会完全不同。这位当年渣滓洞的少尉看守仍然清楚记得58年前第一眼见到的江竹筠。

  黄茂才:她进来的时候,穿的是开底的长旗袍,穿一双高跟皮鞋,高跟皮鞋,头发是解放前摩登的头发,这样子披半边,就是照片上所照的那个形象,人是不高,大致只有一米四左右点,人不很高,但是她表现很坚强,不管在哪一次审讯,不管她受多大的刑,她都没说出过半点,供认过组织或者人员这些情况,她宁愿受刑,她都不说半句。

  孙曙:徐远举的交代材料里面都说了的,原来监狱里面那些女囚犯,到过年过节时要哭,江姐一关进去以后,过年过节几乎都不哭了。

  这个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每次被提出审讯时,整个渣滓洞18间牢房的难友们没有片刻心安,而女牢的难友则在打听受了什么刑,准备着怎么让她回牢后舒服一点,使她伤痛减轻一点。

  --当江竹筠提审后被带回女牢时,几个人把她抬到床上。有人抱着她喂糖水,有人在用盐水清洗她的伤口……她没有在受刑时落泪,却在难友的怀里哭了,边哭边骂了声“特务龟儿子真狠!”(曾紫霞《战斗在女牢》)

  罗广斌的《狱中报告》中写到--

  江竹筠受刑昏死三次,杨虞裳失明月余,李青林腿折残废,他们的表现是每位被捕的同志所共同景仰的。江曾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对被捕的同志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傅伯雍:她是一面旗帜啊!而且她也受了很多刑,给她打竹签子,大家写信来慰问她,何雪松也是我们特长诗社的诗人,就写了什么?写了《灵魂颂》--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亚的精灵,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的典型。

  这是一段从未公开过的录像资料,许多年来,老人一直在回避着各种媒体,这是他第一次出现在摄像机的面前,他就是江竹筠的儿子--彭云。

  彭云:我是生在成都,然后很快我妈妈就带我到重庆,到重庆她们下去以后,就下川东那边组织武装起义啊,或者搞活动以后,把我就先放在她们一个战友家。后来我谭妈妈从云阳来以后就把我接过去。

  厉华:您对你父亲母亲的印象深不深?

  彭云:我的印象应该说是零!

  厉华:是零?

  彭云:对。因为我父亲是1948年初牺牲的,我母亲1949底牺牲的。但他们离开我都是1947年底,那时侯我就一岁多一点,所以说印象不深,完全没有印象。

  这是彭云和父母唯一的一张全家福,对于自己母亲的了解,除了小说《红岩》之外,就只有这三封家信。

  这是1949年8月27日,黄茂才为江竹筠从狱中带出的最后一封信,此时的江竹筠已经意识到了死亡的威胁。

  --自入狱日起,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战事已近川边,重庆再强也不可能和平、京、穗相比,大方地给它三四月的命运就会完蛋的。话又说回来,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而那时,年仅3岁的彭云不知道母亲正在渣滓洞,更不知道自己的一张照片给狱中的江竹筠曾经带来怎样的悲伤。

  黄茂才:她给我说,叫我带个信到她一个阿姨那边,后来我把这个信带出去了,也交给那个阿姨了,最后这个相片我拿回来,我晚上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我就交给江竹筠了,当时江竹筠的情感好像又很高兴又很悲伤。

  这封信黄茂才没有看过,所以他不了解当年江竹筠的高兴是因为她为之奋斗的事业即将胜利,而悲伤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幼小的儿子即将失去自己的母亲。

  傅伯雍:江姐,李大姐李青林她们两个一路,李青林脚是跛的,江姐把她扶起的,她们走出牢门,都是从容不迫地走出牢门。

  盛国玉:江姐走的时候,她还跟我们说再见,她还说大家要保重身体。那个时候,我们对于这个情况好像很难估计,都是像这样的--就是说出去到底是释放不释放?绝不会释放!就是说,可能生命很有危险,都是这样估计。结果天黑的时候,有的同志就闻到了一股血腥的气味。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牺牲了!15天后,重庆获得了解放。57年后,当我们再一次去探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被访问者在叙述往事时,经常会把真实的江竹筠与小说电影中江姐的文艺形象相混淆。或许,在他们的心中--故事和历史早已融为一体,无法分离!


责编:张兰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64楼 发表于: 2006-12-05
喜极而泣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5楼 发表于: 2006-12-05
  女儿看了今天的“红岩档案解密”,用江姐的话表达了她对江姐的崇敬:“江姐虽然死了,可她在我们的心中活着!”我听了,热泪盈眶中。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qingfeng

只看该作者 66楼 发表于: 2006-12-05
很感动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67楼 发表于: 2006-12-06
(是否节目已近尾声? 希望不是......)

http://news.cctv.com/china/20061205/104441.shtml
[视频]红岩档案解密:大屠杀

  CCTV.com消息(360度):解放后,人们重建了渣滓洞,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红色旅游胜地。

  57年时光流转,人们来到这里,追忆当年那些烈士所经历过的壮烈。而对那些亲历者来说,那是最长的一日。

  1949年,邱时春只有17岁,还是重庆市树人中学的一个女生,在11月27日的那个恐怖的夜里,她和宿舍里的所有女同学根本无法入睡……在不远处的歌乐山,急骤的枪声整整响了一夜。

  邱时春:听见那个炮呀枪呀!真的可怕!有的女同学,就用被子把耳朵堵着,他们告诉我说,墙上站满了兵。国民党的兵,谁要出去就给你一枪就完了。

  当时的邱时春不会知道,那时在歌乐山下,正在进行着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那里发生的事情将彻底影响她的一生。

  到最后,面临死的考验了,老谭提出:以前罗世文死的时候脸色都没有变,于是要求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1949年11月27日,阴有小雨。临近午夜的时候,特务们以转移为名,把渣滓洞所有的难友全部集中在楼下的八个牢房,难友们发现,过去熟识的看守早已经换成了荷枪实弹的士兵。随着一声尖锐的口笛声,大屠杀突然降临。时至今日,老人付伯庸都难以忘记那声刺耳的口哨,和汤姆生机关枪枪口耀眼的焰火,在老人的印象里,那时口号声几乎是与枪声同时响起的。

  傅伯庸:大家呼口号,打倒反动派,唱《国际歌》。差不半点多钟。

  屠杀开始以后,傅伯庸就站在牢房门口,枪响的时候,是张学云救了他的命。张学云曾经试图夺下刽子手的枪,牺牲的十分英勇。

  傅伯庸:张学云,共产党员……他是连长,他带兵的,他……的时候夺枪,枪有个呱呱,门缝窄了拖不进来,结果他死在敌人的枪杆上.我站在他后面,他把我往后一护,我站在那扇门的死角,机枪就转不过弯,把他打死了,倒下来,倒在我身上,他那条命保护了我。

  张学云的血流在了傅伯庸的身上,傅伯庸伏在地上,清楚地听到敌人慌乱地补枪,倒汽油,纵火的声音。大火在烧,照亮了重庆的夜空。渣滓洞全部300多名难友,那一晚只活下了十六个。

  邱时春:又害怕又紧张,我就说这些人怎么这么狠啊! 你要看了,凡是有一点良心的人,都受不了,它整个片山都是停的,这一堆那一块,尸体,尸体又看不见完整的人,满山遍野的人爹呀妈的就找,儿子呀,孩子呀的找人,怎么找,到哪儿去找?

  57年前,邱时春只有17岁,这一天在歌乐山的经历,决定了她一生的选择。

  邱时春:所以我当时就下决心,就在这现场我自己就这么想,而且十几岁呀!我说如果我将来要是教书的话,我一定要让我的学生永远记住他们。

  解放后,人们在废墟上重建了当年的渣滓洞,时光流逝57年,如今这里已经是红色旅游胜地,人们在这里根据讲解来追忆当年那些烈士所经历过的壮烈。

  导游:好,大家可以透过这几个窗户来看一下,当时在这个刑讯室里边一共有……

  在这间刑讯室里,烈士张学云曾经坐过四次老虎凳,以至于双腿骨折,因为党的保密纪律,甚至连生死之交的傅伯庸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只记得张学云经常会提起一个叫余显荣的女人。

  傅伯庸:他说他的余显蓉很漂亮,余显蓉写恋爱信,他们两个写那些情书,他讲余显蓉他们恋爱的过程。

  在四川省成都市,我们见到了余显荣,她已经是年届80岁的迟暮老人。

  余显荣:这一辈子,人生一辈子确实也不容易。

  至今在老人的的床头,依然摆放着她和张学云的合影。那时候张学云21岁,是国民党军部队中的连长,余显荣只有18岁。

  余显荣:他这个人很英俊,很潇洒,在的时候他照顾我还是很殷勤的,还是很温柔的。还是可以。像我,我……到他们军校去看电影看不到,坐矮了,他都要把鞋子坐下来给我垫着,还有一次我才到成都,他就是拿着,他们军校大约在龙泉,在龙泉还是在哪里?他穿上草鞋跑回来,站着说了几句话,他又不放心我,我住在青年旅行社里,他来说了几句话他就走了,回去还坐了三天禁闭。所以他这个火辣辣的爱情还是很深刻的,所以我对他的留恋就在这些地方,确实对我很好。当然有他,我就一切都放心了,当然他死了,我就没有保护什么的了,难受。

  在重庆市档案馆,保存着28封信,这是张学云在行军路上写给余显荣的家书,那个时候,每隔几天,余显荣就会从这些书信中得到爱侣平安的消息,1948年的11月30日,余显荣接到了最后一封信,从此丈夫再无音讯。再见张学云,是在一年之后歌乐山下的断壁残垣中,那时候,丈夫早已化为枯骨。从相识到分离,余显荣和张学云只有短短三年相聚,却留给这个女人57年的悲伤记忆。

  余显荣:真的有时候做梦,我经常做梦,梦到他回来,还有的时候,梦他回来了,结果一醒来又是个梦,第二回做梦又梦到他回来了,回来了,我说回来了,可我醒过来还是个梦,他说。你看,有我二哥,有他一个好朋友,三个人都站到我面前,他说你看,……,太阳都出来了,你看一下天气?今天是真的哦,我就喜欢的不得了,我说回来就更好了。哎呀!结果醒过来还是个梦。

  解放以后,邱时春报考了师范院校,做了一名人民教师,1983年,时年47岁的邱时春在重庆市29中学首创全国第一个红岩英烈班,到现在已经连续办了12届。她没有违背当年在歌乐山下的誓言,毕生都在试图把这些先烈的事情告诉给孩子们。2006年的冬天,天南海北的学生们聚在一起,要给老师庆贺70大寿,邱时春拒绝了,那一天,她独自一人去了烈士墓。

  邱时春:我把我一些心里的话,我都,在那儿,我都给他们说了,在那儿我就专门做了几朵大白花,几个坟都给他们戴上,反正每个坟跟前我都站了很久。只记得我跟罗广斌就说,我说,罗广斌同志,您放心,我永远是怀念你的,即便我的学生他们将来,来看不了你了。有的是走了,有的我不好说,现在有的就搞形式主义去了,我是一定要来看你的。

  在档案馆,我们读到了一封烈士江竹筠写给亲人的信,在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活人可以在活人心中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心中活着。


责编:彭伟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68楼 发表于: 2006-12-06
<红岩档案解密>专题节目的专栏地址:

http://news.cctv.com/special/C16966/01/index.shtml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69楼 发表于: 2006-12-06
怎么一下就跳到大屠杀啦,难道真的结束了?
~~追~~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70楼 发表于: 2006-12-06
引用第69楼苗溪2006-12-06 04:54发表的“”:
怎么一下就跳到大屠杀啦,难道真的结束了? [表情]


之前还没担心, 不过到了大屠杀, 可能真的......看这集结尾引用了江姐信中的那段话, 我估计下一集可能不再是"解密", 而是后人对逝去的人的怀念了. 尤其可能要对红岩联线和纪念馆其他活动做重点报道了.

是不是因为是新闻档节目, 系列节目都不可以做的太长? 偶觉得节目的剪辑很有些问题, 有的地方好象没必要重复过多, 有些人物和事件是应包含进来的, 却仍未有介绍.

但愿偶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但愿但愿...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qingfeng

只看该作者 71楼 发表于: 2006-12-06
刚刚看了一遍“曾紫霞的爱人”那段 上面讲到刘国志就义时屏幕上显示出了一份报纸的标题-《视死如归 刘国志慷慨就义 临刑犹朗诵解放诗》想问一下 这是不是当时的新华日报/大公报或是其他报纸刊登的内容?真正的报纸上面内容是不是大概都是谭谟或其他脱险志士的回忆?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2楼 发表于: 2006-12-06
引用第71楼qingfeng2006-12-06 05:37发表的“”:
刚刚看了一遍“曾紫霞的爱人”那段 上面讲到刘国志就义时屏幕上显示出了一份报纸的标题-《视死如归 刘国志慷慨就义 临刑犹朗诵解放诗》想问一下 这是不是当时的新华日报/大公报或是其他报纸刊登的内容?真正的报纸上面内容是不是大概都是谭谟或其他脱险志士的回忆?


那个可能是重庆刚解放时《世界日报》的报道,估计是记者根据谭谟的回忆采写的。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73楼 发表于: 2006-12-06
引用第68楼小美2006-12-06 02:36发表的“”:
<红岩档案解密>专题节目的专栏地址:
http://news.cctv.com/special/C16966/01/index.shtml


许云峰的死怎么搞了张徐远举的照片,不是一般的强悍啊。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4楼 发表于: 2006-12-06
刚看到,“曾紫霞的爱人”那期视频也上网了,那昨天她们说删掉了又是怎么回事呢?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qingfeng

只看该作者 75楼 发表于: 2006-12-06
哦 这样啊 当时的那份报纸能不能找到阿~~ 很想要看一看~ 虽然可能内容都是一样的~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76楼 发表于: 2006-12-07
http://news.cctv.com/china/20061206/105603.shtml

[视频]红岩档案解密:血与泪的嘱托

  CCTV.com消息(360度):1949年的10月1日,距离今天57年,距离屠杀57天,这一天难友们在狱中制作了红旗,红旗上的五星有着不同的分布,那个时候,大半个中国都已经被五星红旗覆盖,而在牢狱中煎熬的人们无从知道红旗的真正样子。在罗广斌的狱中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狱中的同志们所总结的给党的八条意见,在生命的尽头,他们仍然不忘对新生的中国寄托了自己沉重的希望。

  在这座墓碑后面掩埋着300多具尸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烈士。在重庆西郊歌乐山下,每年都会进行这样一次祭奠,来悼念57年前为这个城市,为这个国家死难的人们,他们中的大多数死于1949年的11月27日。

  红岩--档案解密:每一个人临死都是倔强的,没有求饶,国歌和口号声一直不停地在枪声弹雨下响着,牢狱锻炼得每个同志--党员和非党员,成为坚强的战士。--摘自罗广斌《狱中报告》

  那是解放前的重庆最黑暗的一天,大屠杀骤然而至,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两座集中营里的人多数罹难,仅有34人幸免。虽然每一个人终究都不免一死,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勇气有力的和死神握手,那力量是需要源泉的。

  郭德贤:听到枪声过后,牢狱里头不断的口号声:共产党万岁,共产党万岁,蒋介石一定要灭亡,一定要灭亡,说当时那个口号声也并不是像我们电影或者电视剧里那样,我觉得我在牢狱里头体会大家要喊共产党万岁,像从心里面出来一样:共产党万岁!共产党万岁! 蒋介石一定要灭亡!

  "每一个人临死都是倔强的,没有求饶,国歌和口号一直不停地在枪声弹雨下响着,牢狱锻炼得每个同志--党员和非党员,成为坚强的战士。"这段话出自重庆档案馆这份已经解密的狱中情形报告,他的作者就是在白公馆大屠杀的幸存者--罗广斌。许多年以后,难友们的故事被罗广斌写成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再后来,这部小说被拍成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江姐:北平城举行盛大集会,毛泽东主席在欢呼和鸣炮声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同志们,我们自己的国家,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前升起来了!

  曾紫霞:毛主席万岁!

  江姐:毛主席万岁!

  众人:毛主席万岁!

  那时正值白公馆内石榴红,1949年的10月1日,距离今天57年,距离屠杀57天。今天,在重庆市图书馆的故纸堆中,我们查找到了57年前难友们看过的这张报纸,我们可以想见读到这条消息时难友们刹那间的激动。

  曾紫霞:江姐,要绣上五颗红星!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歌乐山顶!

  江姐:好!

  这是一个几近真实的故事,只是绣红旗的人不是江姐,故事也并不是发生在渣滓洞。至今,在歌乐山脚下,白公馆集中营的旧址,依旧保留着那一面红旗。

  导游:红岩小说是经过了历史加工的,真正参加制作红旗的却是几个男同志,而绣红旗的地点就是在白公馆的这间平二室牢房。

  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一面五星红旗,五颗星有着不同的分布,这是因为当时制作红旗的囚犯们无从知道红旗的真正样式。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那个时候,大半个中国都已经被五星红旗覆盖,也许只有那些在牢狱中煎熬的人们才不知道红旗的真正样子。当时,关押在白公馆平二室的正是刘国鋕,毛晓初,杜文博和后来的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据说,这快红布是罗广斌的被面,而五颗星来自于刘国鋕撕碎的衬衣,关于五颗星的位置他们探讨了很久,最终这样排列的理由是,应该让四万万同胞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这面红旗被刘国鋕和罗广斌珍而重之的藏到了这块平二室的地板下面,那几天,一条消息秘密的传遍了白公馆的各个囚室。

  郭德贤:他就告诉做了一面红旗,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我们就抬着红旗去迎接我们的党,含着眼泪去迎接我们的党,当时他说了这句话。

  最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见到真正的国旗,他们倒在了1949年11月27日,距离重庆解放只有三天的时间,在白公馆集中营只有19人幸免遇难,罗广斌和其他幸存的难友们再回到白公馆是给同伴收敛遗骨。

  郭德贤:罗广彬带着我们几个人,先没去收尸体,就一直跑到白宫馆平二室,嚎啕大哭,当时,我们是抱着一起,抱着那个红旗,哭啊,喊啊,就说陈然,刘国鋕,你(们)在哪里啊?我们不是说好了的嘛,我们解放后我们要抬着我们的红旗、含着热泪去迎接我们的党,(结果)你们,牺牲了,就哭啊,哭的呀简直是,当时,大家哭的很伤心。

  时光荏苒57年,如今每天都有人来祭扫陵园,凭吊这些无畏的英灵。在主墓的西南角落,依偎着一座小坟,坟的主人是罗广斌,1975年,按照他的遗嘱,家人把他归葬在难友们的身旁。历史,应该记住这个叫罗广斌的人,作为幸存者,他在收敛完难友们的遗骸之后,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用了20多天的时间,完成一份长达两万多字的狱中情形报告,得以让后人知道那300多个灵魂是如何在生死之间超越的。罗广斌报告的最后一章是狱中意见,这是狱中同志们留给党,留给新生的国家的最后遗嘱。

  胡康民:最后的时刻大家晓得完了,今天拉这个去枪毙,明天拉那个去枪毙,那个时候,没有空话套话了。

  厉华:白公馆当时互相产生一种共同愿望,我们应该为党留下最后的东西,因为当时大家都在想我们为什么没有违反纪律的,没有自己暴露目标的,没有自己工作失误的,都是被领导人叛变所出卖的,对不对?如果新中国今后成立再出现这种问题,那我们死了有什么意义,对不对?我们死不其所呀,所以当时白公馆的同志要求,总结经验,不管是横向的,纵向的情况,统统的把它说出来,让它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为党留下最珍贵的一份遗产。

  时隔半个多世纪,当我们在重庆市档案馆读到这八条狱中同志们意见的时候,依然能够感觉到,这些烈士在生命的尽头对新生的中国寄托的沉重希望。

  胡康民:这八条的第一条,注意防止领导,高级领导成员腐败,这一指不仅指的是叛徒,也包括指的牺牲了的领导人,要求非常严格,是不是,注意思想问题,不要从左跳到右,不要从右跳到左,注意领导干部的家庭婚姻和经济问题,是不是,这些话都是有内容的,都是有所指的,不仅是指叛徒,包括指我们自己。

  这八条意见是: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切勿轻视敌人;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整党整风;严惩叛徒、特务。

  该过去都已经过去了,不该遗忘的是不是都没有遗忘?我们从历史中归来,是为了找寻更美好的明天,它属于我们,也属于他们,还有我们共同的孩子。擦亮一根火柴,点燃一支蜡烛;送给当年年轻的伙伴。他们不死,是因为我们活着。


责编:彭伟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77楼 发表于: 2006-12-07
不知道谁是撰稿人,最后这段写得很感人啊。
~~追~~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78楼 发表于: 2006-12-07
引用第77楼苗溪2006-12-07 00:58发表的“”:
不知道谁是撰稿人,最后这段写得很感人啊。


偶觉得这个节目应该叫"红岩情结", 解密部分反倒没有抒情部分精彩. 当然历史是依托, 只是比例有些小了.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79楼 发表于: 2006-12-07
引用第76楼小美2006-12-07 00:21发表的“”:
http://news.cctv.com/china/20061206/105603.shtml
[视频]红岩档案解密:血与泪的嘱托
这是世上绝无仅有的一面五星红旗,五颗星有着不同的分布,这是因为当时制作红旗的囚犯们无从知道红旗的真正样式。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那个时候,大半个中国都已经被五星红旗覆盖,也许只有那些在牢狱中煎熬的人们才不知道红旗的真正样子。当时,关押在白公馆平二室的正是刘国鋕,毛晓初,杜文博和后来的红岩小说的作者罗广斌。据说,这快红布是罗广斌的被面,而五颗星来自于刘国鋕撕碎的衬衣,.......


是有点儿奇怪哈,没有提陈然的名字,也没提丁地平,倒是提了杜文博。
这两天刚好在看这部分的材料,有的说五颗星是草纸做的,也有说是陈然的衬衣,还有说是某难友的衬衣,倒真没看到明写是来自刘国鋕的衬衣的,岁寒帮忙考证一下。(其实考证这个没什么意义,就是看看是否有材料是点明五颗星是用刘国鋕的衬衣做的吧。我倒是觉得草纸更真实一点。)
~~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