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太先生的日子里
李敏
转自
http://tw.netsh.com/eden/bbs/705537/html/tree_28473092.html 2003年初春,我带着团里一些计划和企盼,飞赴上海。初春的上海,气温虽已回暖,但仍是寒气“动人”。这次上海之行,除了要完成团里的任务外。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去看看太先生——尹桂芳的故居,缅怀太先生光辉一生。上海之行,勾起了我一些往日的回忆。
2月的一个傍晚,我们来到了位于上海淮海西路的太先生故居。暮色中,太先生生前坐过的藤椅还是旧曰模样。栩栩如生的铜像特别弓1人注目,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徐徐地抬起了双手,轻轻地抚摸着铜像的脸和头。这时,我想起了三年前在华山医院的情景,当时太先生正病重住在华山医院,我同样是抚摸了太先生的脸和头。同样的抚摸,却有着不一样的感觉,但是一样的泪水湿透了衣裳,大师已去,音容犹在。
从一个年少无知的少女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太先生生前对我们年轻演员的呵护与关爱。这次上海之行,再次唤起了我对太先生为“芳华”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记忆,太先生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l4岁那年,我有幸进入“芳华”.更有幸能得到太先生的亲自指导。时任剧团名誉团长的太先生虽年事已高且半身不遂,但在排练场上,我们仍不时看到太先生的身影,听到她对我们教导的声音,闻到她与我们同呼吸的气息。我还记得,在排练场,经常是我们流泪动情时,太先生也因感动而流了泪;我们排练顺利时,太先生因此而偷着乐。太先生和蔼可亲的一言一行,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她对我们年轻演员成长的关心与关注。
在那懵懂无知的岁月里,我与同龄少女一样,向往着外面精彩的世界,多么想走出福州,开拓视野,而且还能吃上一顿美味的家乡菜。机会终于来了.一年的春节,我得到了通知,将去上海戏曲学校培训。能看到可敬可爱的太先生,一连几个晚上。我们几位女孩激动难眠。上海是我们向往已久的大都市,但主要是能与我们爱戴的太先生见面了。我们到上海的那天,太先生和我们一样激动得像个小孩,早早地在家门口等候、迎接我们,并做了许多好吃的饭菜让我们大饱口福,在吃饭时,太先生就象我们亲外婆一样不断地给我们夹菜添饭。
光阴似箭,转眼间,太先生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在曰常工作与生活中,在面临着失败的挫折与享受成功的喜悦时,我都会想起太先生与我们相处的那些难忘曰子。
大师虽逝,风范长存。在没有太先生的曰子里,太先生那种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品德,是一面旗帜,是一盏明灯,永远指引着我们为越剧艺术、为我们的舞台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2001年,福建省文化厅为纪念建党八十周年,紧锣密鼓地准备福建省现代戏调演。我们团准备参加这次调演,并决定复排太先生曾主演过的《江姐》,确定由我塑造革命先烈江姐的形象。在接到这一任务后,我感到肩上的担子之重,身上的责任之大,既激动又有压力。激动的是,塑造革命先烈江姐的形象,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誉;感到有压力的是,全国各地在歌剧、京剧等众多剧种中,都成功地塑造过江姐的舞台形象,特别是太先生在五十年代,就以小生反串旦角—— 江姐形象,流传大街小巷,红遍大江南北。我担心如果演不好,将有损江姐形象,有损芳华名誉,辜负团里对我的期望。正好,团部橱窗里正挂着太先生塑造的江姐舞台剧照。为了演好江姐这一角色,我天天来到橱窗前端详、揣摩。太先生的这些舞台剧照,仿佛告诉我:李敏,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在没有太先生的曰子里,她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时刻在鼓励我要克服畏惧,把信心留给自己。太先生激发了我创造的动力与源泉,给我带来了创造的灵感。
在塑造江姐形象过程中,无论从表演还是从唱腔方面来说,对我都是一个突破,一个挑战。在表演上,不但要细腻、严谨地刻画出江姐大义凛然的人物形象、人物气质、人物神韵,还要把握好舞台风格及人物感情;既要有着一个女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又能体现她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突破脸谱化的表演程式来打动广大观众。为了塑造好人物形象,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虚心向各位前辈、业内专家求教,充分汲取他人之长来丰富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在唱腔方面,我努力寻找一种突破,在作曲老师的帮助下,根据剧情的需要、自己嗓音特色及舞台风格,使自己在唱腔上有一个全新的跨越与探索。比如说,有的唱腔自己从前没有尝试过,在困难面前,还是太先生那种“艺无止境”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给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力量。
在排练《江姐》时,我们也承受着来自业内外的压力,有业内专家疑问:越剧以柔为主,芳华能演好《江姐》吗?有的亲戚朋友好意相劝:不行就算了吧,别让人看笑话。能否演好《江姐》,一些人认为成功的机会不大。当时排演状况的确不乐观:一是任务重,所有的道具、服装都要有一个创新;二是经费紧,
为节省开支,江姐那一袭白旗袍上的红梅花是舞美组同志熬了几个通宵,一针一线绣成的;三是排练时间紧,当时在福州大戏院现场合成时间只有二天;四是气候恶劣,合成期间,天公不作美,台风呼呼地叫,暴雨噼哩叭啦地下,且时而受到停电干扰。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团里所有的同志并没因此而动摇,全团上下一条心,群策群力,努力奋战,按预定的计划高质量地完成了排练工作,为后来的调演获得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正是太先生的精神,也是芳华的精神,只要上下团结一心,任何困难都能战胜的。
太先生已逝世三周年了,在没有太先生的曰子里,我没有忘记太先生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并将永远铭记于心,耐寂寞,守清贫,为越剧事业的繁荣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