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梅兰芳》,我认为对宣扬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弘扬国粹京剧这一优秀民族遗产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对影片中的演员的表演总的来看是很成功的。
王学圻扮演老艺人十三燕,很逼真,当然唱是配音,动作有京剧演员的特点。京剧演员不仅在舞台上有程式化表演动作,生活上也有“职业病”。老生,武生平时走路是这样的……(说着,吕老师模仿京剧老生,武生走路的特点,引起大家捧腹大笑。)
少年梅兰芳余少群,演得好,难能可贵!
孙红雷饰演邱如白,梅兰芳与名老生孟小冬的恋情,但这段恋情却遭到邱如白阻挠,孙红雷把剧中人物演活了!不像过去演黑老大就是一个动作(后仰作蛮横的伸懒腰动作,又引起一片笑声)
章子怡演孟小冬,清唱,扮相,尤其是演《游龙戏凤》都比较好。
英达演得也很成功。
黎明扮演梅兰芳是不成功的。
(3)《梅兰芳》作为传记片,应该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不应杜撰,不能胡诌。
梅葆玖作为艺术顾问应该把关呀!梅兰芳初露锋芒和老艺人十三燕梨园争霸的故事符合不符合历史事实呀?梅兰芳和十三燕能不能出现“打对台”,打擂台的情况?不可能!电影这样描写不符合梅兰芳这个人物的性格。
十三燕的原型,虽不好具体说是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等生行领袖中的哪一位,但很明显更多集中了谭鑫培的经历。谭鑫培是西太后最喜欢的名角,内廷供奉、御赐黄马褂,而十三燕最珍视的就是老佛爷御赐的翡翠玉与黄马褂。电影中十三燕打对台时唱的三场戏《坐宫》、《卖马》、《定军山》,也都是谭鑫培的代表作。电影中台下的匾额中也有“英秀”字样,这正是谭鑫培的堂号。电影中十三燕在后台偷瞧梅兰芳表演的桥段,也发生在谭鑫培身上过。他也曾与梅兰芳合作演出《汾河湾》,电影中两人合演时梅兰芳临时改新身段的经历,也的确是谭梅合作中的事迹。有趣的是,两人的这出戏,谭鑫培也曾临时在台上增加戏词,难为梅兰芳。
在陈凯歌导演的影片《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对师兄段小楼有同性恋倾向,在陈凯歌拍摄的这部影片中,邱如白对梅兰芳也有着类似的暧昧情愫,实际是同性恋的情感。电影中虚构的邱如白,显然是京剧研究家齐如山。这是对鼎力帮助过的齐如山的污蔑!
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拍出了出色的戏曲片。1960年,崔嵬与陈凯歌之父陈怀皑合作,先后拍摄了《杨门女将》、《野猪林》和《穆桂英大战洪州》。三部京剧艺术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审美特征,为戏曲艺术片的创作和理论探讨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杨门女将》,将传统戏曲手法与现代的电影表现手法融合,在保留京剧唱、念、做、打的精华的同时,又发挥电影的特长,突出刻画了人物,渲染了背景气氛,丰富了时空变化,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获第一届“百花奖”的“最佳戏曲片奖”。引发了陈怀皑对京剧的热爱,并能够熟练地掌握京剧艺术片的拍摄。 1979年,陈怀皑又执导戏曲片《铁弓缘》,在戏曲与电影的结合中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获第三届“百花奖”的“最佳戏曲片奖”。 陈怀皑拍片中注重民族艺术传统,着重于塑造人物,强调意境,主张形式为内容服务,不追求新颖,花哨,为中国戏曲艺术片的探索作出了贡献。这一点陈凯歌显然是不如乃父陈怀皑。
总之,人物传记片应该强调要符合历史事实,不能随心所欲,不能胡编乱造。
吕铭康老师在这次讲座中用许多生动有趣的史实,畅谈了青岛与京剧的密切缘分,以及写作此书过程中的有关奇闻趣事,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与欢快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