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45楼岁寒于2006-07-27 10:33发表的“”:
深有同感。“临刑诀别”,她的唱腔尤其显得硬,那时候应该是肝肠寸断,怎么还那么铿锵有力呢?相比之下,华渭强的柔美婉转就感人得多了——温柔一刀,赫赫。
是啊,面对即将就义的男友,曾至少应该多一点温柔留恋,
光看视频,刘的感觉出来了,有对女友的感情,也有欣然赴死的豪情;
但俩人之间少了一些默契和交流,显得刘的赴死多了“引刀成一快”的豪迈而少了要和女友即刻死别的惆怅。
嗯,华渭强的表现相当不俗,在唱“他若是上下把头点”和“枝叶左右摆”的时候,身体动作和眼神非常到位,虽然俺不喜欢这两句唱词,嗯,觉得小儿科,但是现场表现好,足以弥补。不足的是爱情的浪漫和甜蜜感出来了,但少了上面说的死别的怅然。惟一个留恋热爱生命的人,其为理想而慷慨捐躯方能感动人心。人物表现在这方面是否可适当加强,让他更立体呢?这方面表现如果到位立体了,那么所谓的“人性”也就出来了。
千万千万不要把李文祥的遭遇生拉硬拽到刘身上啊。“人性”不=“动物性”!也许不会像某些编剧那么变态,剧组只是出于给刘多一些戏剧因素考虑,多一些两难的抉择确实会给角色增多一些生命张力。但是...人为的增加磨难会适得其反。
看到一些朋友评论认为现在故事情节太简单了,那么,在第一场前面增加一些戏,来表现刘从一个富裕家庭出来,参加革命,办《挺进报》,和李文祥夫妇结识,甚至被周围同志不信任,包括曾紫霞...等等,然后第二场切入鲁莽求爱,既有背景介绍,又可展现每个角色的心理定位,方便观众入戏,戏也就不会那么干了。这样是否可以呢?
嗯,我喜欢这个戏就是因为他清新不造作。一个阳光男孩为了理想可以毅然抛别亲人恋人足以感动人的,同样李文祥很现实的选择也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现在不知道剧场里李文祥叛变出狱如何表现,我想如果表现他也有羞愧无奈的一面会比较容易获得理解,毕竟他之前也是忠心革命的(甚至可以在第一场让他表现得比刘更加雄心壮志一点:)和最后结局呼应),只不过在生活生存的现实面前放弃了理想信念而已,不用过多强调它作为叛徒的对立面,他这样的人毕竟是大多数芸芸众生。有一个客观的舞台呈现,观众才有评判好坏自行选择的余地。戏才有回味的价值。如果什么好坏都在戏里由编剧导演替观众选择好了,欣赏的空间余地就小了。
胡兰成有句话说,“嵊县戏的特点在于述而不作”。虽然胡兰成这个人可以有争议,这句话是不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