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拍摄照片绝对是专业的。索性连剧评也搬过来了:))
余音的剧评(准专业啊)与Shine一起看了一场红色越剧:浙江越剧院的《红色浪漫》。
本来对这种讲革命故事的现代越剧没什么兴趣,既然有人请,也有闲功夫,那就去看看吧。一进剧院大门就看到大名鼎鼎的昆剧大师汪世瑜老师在与人寒暄,坐到位置上以后又听到左边观众席上有一批人在鼓掌,顺着他们的笑脸扭头望去,原来是傅全香老师进来了。捧场的名人不少么,大概因为是越剧节的开场演出。
Shine在一旁支炮提枪地忙开了,我也帮不上忙,就专心看戏吧。节目介绍单上说,排这个戏是想进行两方面的探索:一是越剧男女合演的形式是否还有生命力?二是越剧究竟能不能表现现代革命题材的作品?我心里暗笑,他们倒也是知难而上的。
7点半开始,连演2个半小时,中间居然没有休息!搞得一帮观众从第5场开始出出进进的忙个不停。我倒是凝神屏气地看了2个半小时。戏是出乎意料地好,本来不想发议论的也憋不住说两句了。
首先是剧本的取材正确。越剧的特色是以情见长,编剧根据这一点着重表现了一段在白色背景下的红色恋情,而不是对敌斗争,打打杀杀。男女主角国志与紫霞之间的爱从开始的朦朦胧胧,经过血的考验,发展到至死不渝的过程,很适合越剧来表现。而国志五哥对他苦口婆心的劝说、文祥在最后生死关头发生思想转变、咏辉在文祥叛变后的内心斗争等心理过程,也为越剧的抒情性提供了发挥长处的可能。情节的安排也不落俗套,英勇不屈的革命烈士是富家子弟(刘国志好象是真有其人),叛变投敌的是上级领导;叛徒并不是在严刑拷打下变节,而是在胜利来临时主动投敌。唱词中也不都是革命口号,而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志士的忠孝仁义以及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精神。不足之处是上半场对白太多了些。且有的地方处理得突兀、夸张了一点。
其次是唱腔的设计。我最怕听没有特色的现代越剧唱腔,没有一句记得住的。这里男主角的唱段特别有光彩,歌唱性很强。整部戏有不少唱段(包括其他角色的)都是自我满足、可以独立存在、易于传唱的,最好听的是第三场中“这样的人儿我怎么能不爱”与第六还是第七场中“我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场次与字句或有记错,乞晾。)这里不能不赞演男主角的华渭强的唱功不一般,可以说是整部戏的亮点。他的唱腔带尹派特点,却又有自己风格,刚柔相济、收放自如。豪放时声遏行云,委婉时柔肠百转。每唱完一段便引来后排粉丝们的尖叫欢呼,我真没想到越剧演员的粉丝这么厉害,后继有人了哈!
另外,这部戏的唱腔设计尽管各流派的影子都有一点(所谓“糅合了各流派的特色”其实不是一句好话,就是没特色的意思),男声似乎还是以尹派为主,而在行腔上做了新的处理。我是外行说不太清楚,只觉得一般的越剧拖腔结尾都是落在“5”音上的,这里的唱段很多都是在最后再转上一转,落在“1”音上。这样处理感觉更明亮、正气,减弱了越剧曲调软绵绵的味道,能更贴切地表现英雄的气质。
还有一点很重要。越剧男女合演有一个问题,因为生理上的原因,男女演员的音域是不同的,在男女对唱时需要转调处理,听起来很不舒服。这部戏在这个问题上做了探讨。记得是第三场那段男女对唱合唱,没有转调,男声迁就女声的音域,相对弱一点,但演员用近似气声唱法的方法来唱,只觉得非常抒情,很完美。
唱腔设计方面我觉得有两点不足。一是剧中的幕后合唱用了普通话歌曲的形式,为什么不用越剧来唱呢?越剧的幕后合唱可以说是最打动人的,一个人无论爱不爱看越剧,听到越剧中的幕后伴唱没有说不美的。改成普通话总觉得不伦不类,开场一段几乎让人疑惑是不是走错场子了。二是文祥的唱腔,据介绍这位国家一级演员是范派传人,为什么不为他设计范派唱腔呢?一部戏的唱腔统一于一种风格也许有道理,但为不同角色设计不同的特色不是更能表现角色的个性么?私下猜测,是不是因为范派唱腔太高亢,不能用来表现叛徒?
最后要说说舞美与灯光。现代化舞台确实创造出了神话般的效果。最好看的是天幕上的戏。群像的剪影、黑压压的天空透出几道天光、铁窗外飘动的白云蓝天、红色双人舞、等等等等,在灯光配合下,简直太美。最喜欢国志唱“我有一个美好理想”时,升降舞台与变幻的灯光烘托出如梦的情境,伴着国志行云流水般的唱腔,使人进入了高尚的英雄主义境界,这是任何传统越剧都达不到的效果。
不足的地方是男女主角的服装设计。国志一上场,穿着不合身的白西装,一看就是劣质面料,还系着碧绿的领带,要多土有多土,哪有富家公子这么打扮的?整个儿一乡巴佬。紫霞的服装也不好,硬梆梆没有一点儿曲线,象个壳子套在身上,怎么也流动不起来,显得演员特别矮。
还有一点遗憾是整部戏舞蹈的成分基本没有(天幕上的双人舞不能算,只是背景)。越剧演员流动的身段、水袖的飘舞在现代戏中是不是就不能表现了呢?Shine等着想拍紫霞舞动红围巾的镜头,一直没等到。
写得累死了,到此为止吧。也算对得起那张贵宾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