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015阅读
  • 1回复

杨虎城的政治倾向之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8-29


西安市建国路,陕西省政协机关东侧的信义巷是西安事变研究会所在地。关于那段历史的各种史料占据了研究会资料室的大部分空间,其中杨虎城将军的国民党党员证书,是最能说明杨虎城身份,也是研究者最看重的历史见证之一。

提起自己收藏的当年“中共中央发给中共东京市委的函件”,陈祥林很自豪。“这份函现在少有人能见到。”尽管是一份抄件,陈祥林依然如获至宝。

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开始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遭到破坏。正当革命处于低潮时,1928年1月9日,中共中央收到一份发自中共河南省委的报告。省委认为,“杨之倾向我们,投机的成分很多,在其中做工作的同志,多没有按着党的政策去做,如没有发展下层组织和当地工农运动等等,特约在该军中做工作的负责同志详加讨论,结果定出比前更加详细的工作方针决议,督促去执行。”

对于这份报告,杨虎城之孙杨瀚曾认真研读了一番:“从这份报告可以看到当时中共河南省委有人不相信杨虎城的革命性,认为杨投机的成分很多,所以拒绝了杨虎城的入党要求。一方面不信任杨虎城,而另一方面却要求杨虎城的部队起义,由此,杨虎城与中共皖北特委(当时属河南省委领导)意见发生了分歧。”

1928年,杨虎城到达日本。当年10月9日,中共中央认真研究了杨虎城的具体情况及其真诚态度,特函复中共东京市委,同意接收杨虎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份函件的内容是:“收到你们的来信,特答复如此:……杨虎臣(原文如此),中央已允其加入。交由你们执行加入手续,加入的手续如下:需三个同志的介绍,候补期为半年。再望你们与他谈一次话,指明两点:(一)目前大的任务主要的是争取广大的群众以准备暴动,而不是马上就要实施总暴动。总暴动是我党的前途,目前尚不是行动的口号,而是宣传的口号,尤不是每个同志一加入就要派回暴动。(二)每个党员加入后如在工作上有需要时,党仍须调其往他处工作……”但十分遗憾的是,函件到达东京时,杨虎城已离日回国。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雷云峰说:“杨在东京时,不知道中共中央已批准他入党的事,自然也就没有履行入党手续,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永远都充满了‘遗憾’。”

尽管杨虎城最终未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的身边始终团结着一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他始终如一地支持爱国民主运动,以至南京政府盛传杨虎城在陕西大搞“赤化”。

杨虎城虽未履行入党手续,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景仰和依赖是始终如一的。应当说,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是国民党中左派力量的最杰出代表人物。 摘自《党史信息报》康正/文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3-05
在军史坛子上,对杨虎城的看法倒是有点不同,作为军人来说,杨虎城可谓“狠”,贴以前写一段中原大战期间的往事分享一下。
杨虎城的左倾态度又是什么时候萌芽的呢?28年他与中共秘密接触,但30年他尚且帮助了蒋介石大败冯玉祥,在此期间,我们能看到杨虎城的态度比较摇摆,或许也是当时中共有人不信任他的原因吧。
————————
西安事变发生的地点就在华清池的五间厅,那是一个朴素无华的地方,却被记录到史书之上。回廊中挂着少帅与赵四小姐的照片,有些是我没见过的。我不是研究东北军的,但少帅也曾与西北军残部多有交集,故而对后期的少帅也有所了解。关于西安事变,说法不一,评价各异。但这一场略带天真的政变,让近代中国走向了另外一个拐弯。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观望在外的人也为他们在这事变中心怀的各种鬼胎,而在日后付出了代价。
毫无疑问的是,我们被一向的论调误导过。少帅其人,已经有太多人谈及了。我倒想说说西安事变的另外一位关键人物杨虎城。很多人把杨虎城也纳入西北军队列,其实不然。杨虎城本是陕西地方军阀,不过曾经依附过冯玉祥罢了,无论体系、个人风格、部队传承等等方面,与“天下第一旅”十六混成旅衍生出来的西北军还是大相径庭的。也有新创的说法云,杨虎城是小西北军,冯玉祥是大西北军,关于此说,我不予评价。
但非常肯定的是,冯玉祥麾下的西北军,只有他一人被奉为领袖,中原大战之前,西北军的家长只有冯先生,而不会有杨虎城。至于中原大战之后四分五裂的西北军派生出的各个部分甚至系别,则另当别论。引用牛戈的研究结论说明“西北军是以冯玉祥为首的独立统一的以军事作实力的政治派别,这一定性就注定了它并不是以其首领或部下将领的籍贯和部队的活动地域作为其认定的标准的。称冯的部队为西北军,最早是因为冯任西北边防督办而叫起来的,以后就沿习下来。其实在这之前冯部的发展壮大与西北并没有多少关系。冯不是西北人,其部队骨干中西北人也极少,而主要是冀鲁豫皖几省人,而尤以河北人居多。”
西北军将领大多出身冯玉祥的十六混成旅,如果一个将领不是出身于此,大可不必视作老冯的嫡系,就更没条件归入西北军的序列。杨虎城依附老冯之前,本身就有一套独立的班子,而且这套班子也没有一个冯系的人渗入过,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杨虎城对冯玉祥的关系丝毫没有半点上下级的忠心,相反,冯玉祥中原大败,某种程度上还是拜杨虎城所赐。
杨虎城其人如何,不评价,也不论及西安事变,只是想说中原大战的一件往事。杨虎城1927年初依附冯玉祥,没过几个月,或许是受不了冯玉祥封建家长的作风,杨虎城便萌生了去意。之后名义上虽然还没有与冯脱离,实际上却已经自由行动了。直到1929年5月,杨虎城通电宣布脱离冯玉祥改投蒋介石。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杨虎城任十七路军总指挥,对冯玉祥部作战非常勇猛,后来更是亲自督率军队,孤军深入,直插陕西,抢占洛阳,截断了冯玉祥西退的后路,加速了冯军瓦解,也使西北军再也没能回到西北根据地重振旗鼓。冯玉祥一生的心血就这般土崩瓦解,而杨虎城从此平步青云,坐镇西北,达到一生事业的巅峰。
杨虎城这一招既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华,也是他性格一面的反映,守得住,认得准,断得狠,大概这也是民国军人能成功的一种素质吧。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被迫出国,随后他的部下被纷纷调离,但好男儿不改英雄本色。晋南中条山之战,灞桥的孙蔚如和户县的赵寿山带着一群陕西“生生”挡住日军去路一年半,那800壮士吼着 “两狼山,战胡儿,地动山摇,好男儿,为国家,何惧生死……”的秦腔跳河殉国一幕,在几十年后依旧让读史之人泪流满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