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156阅读
  • 30回复

[转贴]1950年追悼大会灵堂中央三十二位画像烈士姓名考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若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10-07
转自红岩联线,作者刘和平
http://www.hongyan.info/gb/news/news_detail.asp?id=5313&page=1

  1950年,重庆市各界数千人在青年馆大礼堂举行了杨虎城将军暨被难烈士追悼大会。1950年重庆市各界追悼杨虎城将军暨被难烈士筹备委员会编的追悼大会特刊《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美蒋特务重庆大屠杀之血录》一书中,对大会会场作了这样的记载:“……进入礼堂大门,正中的灵堂令人肃然起敬,杨虎城将军十二年前的遗像安放在灵堂中央,他的两旁是殉难的三十二位最优秀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栩栩如生的画像,他们是死难烈士的代表。”在杨虎城将军遗像旁究竟是哪三十二位烈士的画像,该书列举了罗世文、黄显声、车耀先、陈然、江竹筠、李青林、谭沈明、沈迪群、周均时、王白与、黎又霖十一人,还有二十一人是谁,没有记载,虽有追悼会灵堂的照片,但这些照片比较模糊,很难分辨清楚,这三十二人是谁,竟成为一个谜。笔者对最近从市档案馆征集到的追悼大会的系列照片中,进行了比对,查清了三十二人的姓名。他们是:宋绮云、谭沈明、陈  然、李青林、彭立人、黄绍辉、袁尊一、胡其芬、黄显声、车耀先、王  朴、江竹筠、左绍英、齐  亮、陈作仪、黎又霖、刘石泉、余祖胜、刘德惠、何忠发、李子伯、唐慕陶、沈迪群、韩子重、朱  镜、何敬平、王丕钦、涂鑫源、高  明、何雪松、 周均时、王白与。
  三十二人名单,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在三十二人中,竟没有牺牲很早,在狱中影响很大常被难友们用来进行气节教育的典范的罗世文烈士?是一时疏忽所至?前一个问题,有待新史料的发现来加以认定,或许,它将永远成为一个历史之谜。至于后一个问题,并不是由于当时的疏忽,只有一个原因,就是缺罗世文烈士的照片。这从追悼大会特刊上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特刊是当时最早的有关烈士的出版物,编有二百多位烈士的简历并附有烈士照片,特刊上关于罗世文烈士,只有很大篇幅的文字介绍,没有照片。特刊的印刷时间是1950年2月15日,也就是追悼会后一个月。这说明在追悼会时没有收集到罗世文烈士的照片,自然也不可能有画像出现。
  囿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只将三十二人在现场的排列及简要情况略述于后:
  三十二人的画像分列两排,拱卫着杨虎城将军遗像。
  第一排位于杨虎城将军遗像右侧依次是:
  宋绮云:中共党员,《西北文化日报社》总编,1941年9月被捕,关押于贵州息烽监狱,1946年7月转重庆,先后关押于渣滓洞和白公馆看守所,1949年初随杨虎城一起转贵阳麒麟洞,同年9月被秘密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
  谭沈明:中共党员,1941年在国民党掀起的反共高潮中被捕。辗转关押于贵州息烽监狱和重庆白公馆看守所。9年多的牢狱生活,丝毫没有软化他的革命意志。他曾对难友说:“我们被捕太久,组织上可能已不知道了。但为了革命,为了真理,我们要永久坚持下去。”在狱中坚持学习,数年不断。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重庆白公馆大屠杀。
  陈然:中共党员,1947年与刘熔铸、蒋一苇等创办中共重庆地下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并任特支组织委员、代理书记,负责《挺进报》印刷工作。1948年4月被捕,关押于重庆白公馆看守所,他把从隔壁黄显声将军那里得到的消息写在纸条上,在难友中秘密传看,被难友们称为“《挺进报》白公馆版”。1949年10月28日殉难于重庆大坪。
  李青林:中共党员,中共万县县委副书记,以教师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1948年6月被捕。在万县监狱,特务用老虎凳刑罚将她腿折断,关押渣滓洞期间,由于腿伤而长期卧病,但以顽强毅力和极大热忱参加狱中斗争,组织难友学习党的文件和革命理论,是女牢斗争的领导人之一。1949年11月14日殉难于电台岚垭。  

彭立人:中共党员。1942年考入中华职业学校,在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组的领导下工作。1945年响应党组织到“农村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号召,回到家乡开展农运。1948年8月在达县河市乡组织武装起义,担任华蓥山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教导员。起义失败后转移到重庆,1949年6月被捕,先后关押于罗汉寺和新世界看守所,11月29日殉难于歌乐山松林坡。
  黄绍辉:中共党员,长期从事党的经济工作,为地下党筹集活动经费。1948年6月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在大屠杀中牺牲。
  袁尊一:中共党员,中共川东临委联络员。1948年8月在重庆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监狱。1949年11月14日牺牲于电台岚垭。
  胡其芬:女,又名胡南,中共党员。曾在《新华日报》作英文翻译,后调到邓颖超身边工作,1946年随周恩来到重庆。中共代表团撤返延安后,她奉周恩来之命,秘密回到重庆,担任重庆市工委妇委书记。1948年4月被捕,在狱中坚强不屈,积极开展策反工作。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渣滓洞。
  第一排位于杨虎城将军遗像左侧依次是:
  黄显声:东北军53军副军长。“九一八”事变后,他主张打消党派成见,联合红军抗日,并组织义勇军转战辽宁及长城古北口一带,狙击日寇。张学良将军被软禁后,为营救张学良,1937年底到达武汉,面见周恩来,研究东北军的抗日工作,向延安输送干部百余名及大批武器弹药。1938年2月正拟前往延安,被军统局以“联共反抗中央”罪名逮捕。狱中,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自勉,始终保持乐观精神。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重庆歌乐山下步云桥。
  车耀先:中共党员。早年投身川军,曾任团长等职,亲身经历了军阀混战,痛愤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后脱离军队,开办“努力餐厅”从事进步社会活动,主持成都“注音符号传习班”、创办《大声》周刊,引导众多有志青年投身于拯救国家民族的事业,成为成都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人。1940年3月在国民党特务制造的“抢米事件”中被捕,关押于重庆望龙门、贵州息烽、重庆渣滓洞等监狱。1946年8月与罗世文烈士同时殉难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戴公祠。
  王朴:中共党员,中共北区工委委员。在复旦大学新闻系求学时即参加党领导的进步刊物《中国学生导报》的工作。参加革命后,他动员母亲变卖田产,先后筹集黄金近二千两作为地下党的活动经费。1948年4月被捕,1949年10月28日牺牲于大坪刑场。
  江竹筠:女,中共党员,曾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7年随丈夫彭咏梧到下川东组织武装起义,负责联络工作。1948年1月,彭咏梧在武装起义中牺牲,她谢绝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去继续战斗。1948年6月14日,因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后转押渣滓洞看守所。面对种种酷刑折磨,她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为鼓舞狱中战友斗志,提出“坚持学习、锻炼身体、迎接解放”的口号。1949年11月14日,牺牲于重庆歌乐山麓的电台岚垭。
  左绍英:女,中共党员,协助丈夫川东临委书记王璞工作。1948年10月带孕被捕,经受住了敌人严刑拷打。因受刑,在狱中早产一女孩,难友们称为“监狱之花”,1949年11月27日,母女同时遇难于渣滓洞。
  齐亮:中共党员,中共重庆北区工委书记。1949年1月在成都和妻子马秀英同时被捕,关押于渣滓洞,在狱中组织难友学习俄文,写下了《怎样作支部书记》的小册子。1949年11月14日殉难于电台岚垭。
  陈作仪:中共党员,担任过特支委员、区委委员等职。1944年到重庆,以小学教师、青年会干事等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联络工作,组织了较场口斗争,李公朴、闻一多追悼会,重庆抗暴斗争。1947年11月被派回云阳参加武装斗争,失败后转移到重庆。1948年5月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积极进行狱中策反并获得成功。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渣滓洞。
  黎又霖:民革成员,1918年入北京法政大学,曾投身“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加入民盟后任重庆支部秘书处主任。1948年参加民革,任杨杰秘书,奉命到四川组织西南区工作,与王白与等人筹划反蒋起义。1949年8月被捕,入狱后屡受酷刑,特务用烧红的铁刷刷其前胸和后背,几次死而复苏,只在纸上写道“没有说的,请枪毙。”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白公馆。
  第二排位于杨虎城将军遗像右侧依次是:
  刘石泉:中共党员,曾任中共上川东第四工委委员、第七工委副书记。参加革命工作后,即作好了坐牢和牺牲的准备,经常练习蹲马步,以备被捕后,可以对付老虎凳等刑罚。1948年12月被捕,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渣滓洞。
  余祖胜:中共党员。1948年因《挺进报》事件被捕,狱中把铁钉磨成雕刀,用牙刷柄刻制近百个“红心”和短剑,上刻有“共产党万岁”、“革命到底”、“不自由,毋宁死”等外文缩写字母,赠给难友,鼓励难友坚持斗争,还写有许多诗稿,被难友们称为“红心诗人”。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渣滓洞。
  刘德惠:中共党员,中共重庆电力公司代理支部书记,根据组织安排,创办志诚公司,为党筹集经费。1948年4月因《挺进报》事件在重庆被捕,囚于渣滓洞监狱。在狱中,将家里送来的东西全部分赠给同室难友。1949年夏天,狱中虐疾流行,他利用各种关系为狱中难友购进大量药品,挽救了难友的生命。1949年11月27日在大屠杀中牺牲。
  何忠发:中共党员,早年参加过中共四川省委领导的南部升钟寺暴动。1936年被捕出狱,抗战爆发后获释,回到南充开设川北书店,专售红色书刊,宣传党的抗日方针。1945年到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从事党的经济和宣传工作。1948年7月在渝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1月14日牺牲于电台岚垭。
  李子伯:中共党员。曾在抗大晋南分校学习,毕业后被派往三十集团军作军运工作。1947年10月因“小民革案”牵连被捕,狱中积极策划越狱。 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渣滓洞。
  唐慕陶:中共党员。根据组织安排考入重庆聚兴诚银行万县分行,担负党的交通联络和筹集经费等工作。1948年6月在万县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于大屠杀中牺牲。
  沈迪群:中共党员,1945年加入民盟,在张澜身边作联络工作,创办进步刊物《活路》,历任《新南充报》、《新蜀报》记者、编辑。1948年8月被捕,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渣滓洞。
  韩子重:中共党员。以国民党四川军管区少校身份为掩护,从事军队策反工作。1949年1月在成都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监狱。1949年11月27日于大屠杀中牺牲。
  第二排位于杨虎城将军遗像左侧依次是:
  朱镜:中共党员,曾任社会大学党支部负责人。1948年重庆地下组织遭破坏后,他在城内坚持工作,对于地下党组织的恢复起了相当大的作用。1949年7月在重庆被捕,关押于新世界看守所,11月29日牺牲于歌乐山松林坡。
  何敬平:中共党员,重庆电力公司党支部组织委员。在胡世合事件、沧白堂集会和重庆大中学校抗议美军暴行的斗争中,始终站在第一线,1948年4月被捕,在狱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把牢底坐穿》,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渣滓洞。
  王丕钦:中共党员。1939年到重庆,根据川东特委的指示,以国民党第十兵工厂技术员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7年经组织安排打入中统,任中统化龙桥地区负责人。1948年因《挺进报》事件被捕,同年秋牺牲于土桥。
  涂鑫源:中共党员。1948年4月因《挺进报》事件在重庆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监狱,狱中坚强不屈。1949年11月27日于大屠杀中牺牲。
  高明:中共党员。1949年9月被特务以“九二火灾纵火嫌疑”罪加以逮捕,同年11月29日殉难于歌乐山松林坡。
  何雪松:民盟盟员。1936年入刘湘军官教导队。1938年在武汉经阳翰笙介绍去政治部第三厅放映队工作。1941年流浪广西教书。1946年被国民党失业军官第五总队收容,任上校总编,1947年退役组织地下武装,开辟游击根据地,10月因“小民革案”被捕。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时,为了掩护难友突围,他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英勇牺牲,解放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
  周均时:民革成员。1913年留学德国,后转波兰研究弹道学,回国后任同济大学校长、重庆大学教授兼工学院院长等职,著有《高等物理学》、《弹道学》,在科技教育界享有很高威望。1948年加入民革,从事军队策反工作。1949年8月被捕,狱中拒绝审问,痛斥特务。1949年11月27日殉难,临刑时说:“无论生死,我决不下泪!”英勇就义。
  王白与:民革成员,民革川康分会负责人。曾任刘湘21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四川省政府编译室主任兼川康绥靖公署军官研究班政治部主任。加入民革后,负责川康上层统战工作。1949年8月被捕,11月27日殉难。临刑时,昂首挺胸,边笑边说:“痛快、痛快”慷慨成仁。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0-07
追悼会现场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0-07
关于刘和平文中的第一个问题:三十二人名单是如何确定的?从1950年追悼大会后一个月出版的《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蒋美特务重庆大屠杀之血录》中即可看出端倪。

下面是《血录》中排名杨虎城之后的四十一位烈士:

罗世文、黄显声、车耀先、宋绮云、许晓轩、谭沈明、江竹筠、杨虞裳、陈然、唐虚谷、左绍英、李青林、丁地平、齐亮、彭立人、王朴、黄绍辉、段定陶、朱镜、袁尊一、刘石泉、李明辉、何敬平、余祖胜、王丕钦、周从化、刘德惠、张国雄、许建业、涂鑫源、吕英、何忠发、高明、沈迪群、李子伯、何雪松、唐慕陶、陈作仪、成善谋、韩子重、胡其芬。

其中有二十九位在三十二人名单之中,未在名单中的十二人里,除罗世文之外,许晓轩、杨虞裳、唐虚谷、丁地平、周从化、张国雄、吕英、成善谋八位《血录》上没有照片,罗广斌曾说过被评为甲等上的烈士都要画一张像,这八位极可能是与罗世文一样因当时没有找到照片未被列入。段定陶、李明辉、许建业三位《血录》上有照片,但也可能追悼会时还未找到。唯一例外的是陈作仪,追悼会上有照片,《血录》上却没有照片。

在烈士名单上排名比较靠后的黎又霖、周均时、王白与三位则很有可能是因为要照顾民主党派才列入三十二人名单的。

由此可以推断,追悼大会原准备将评为甲等上的烈士的画像都放在灵堂内的,但由于时间仓促,资料未及备齐,所以只放了二十九人,又加上了民主党派的三人。

以此推论当年评为甲等上的基本上就是杨虎城和以上的四十一人,说基本上是因为排在胡其芬之后的周致钦、文泽、华健、韩秉炀四位在《血录》中也没有照片,不能排除他们中的部分或全部也属于甲等上范围的可能性。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10-07
引用第2楼若水于2008-10-07 10:37发表的  :
关于刘和平文中的第一个问题:三十二人名单是如何确定的?从1950年追悼大会后一个月出版的《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蒋美特务重庆大屠杀之血录》中即可看出端倪。
下面是《血录》中排名杨虎城之后的四十一位烈士:.......

我还是没明白为什么“甲上”为什么是四十一位。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10-07
算上杨虎城是四十二,如果排在胡其芬之后的几位中也有人是甲上的话,还可能多些。
[ 此贴被若水在2008-10-07 10:58重新编辑 ]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10-07
这甲等已等烈士是如何评定的?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10-07
还有咋排位的?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10-07
引用第5楼yihong于2008-10-07 10:57发表的  :
这甲等已等烈士是如何评定的?


参加过烈士评审的邓照明在《巴渝鸿爪》中对当年评烈有简单叙述:“……被捕后的影响如何?组织情况和他所知道的人,是否安全?在监狱中,受审受刑后的表现如何?……”但未谈到分级依据。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10-07
引用第4楼若水于2008-10-07 10:52发表的  :
算上杨虎城是四十二,如果排在胡其芬之后的几位中也有人是甲上的话,还可能多些。

我仍然不明白你怎么推断的41、42或者更多。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10-07
我访问过当时参与评定烈士等级的刘兆丰老人。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完全不记得评级的事情了,反而质问我说,烈士就是烈士,为什么还要分出等级来?!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10-07
这个推论的前提是基于罗广斌所说的评为甲等上的烈士都要画一张像,这张像在当时最大的可能是用在追悼大会上,而追悼大会上有画像的烈士按《血录》中的排名到胡其芬止。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10-07
引用第9楼岁寒于2008-10-07 11:10发表的  :
我访问过当时参与评定烈士等级的刘兆丰老人。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完全不记得评级的事情了,反而质问我说,烈士就是烈士,为什么还要分出等级来?!



9494。对烈士分等级严重不能苟同。再说也带有很多主观色彩。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10-07
引用第9楼岁寒于2008-10-07 11:10发表的  :
我访问过当时参与评定烈士等级的刘兆丰老人。他老人家年事已高,完全不记得评级的事情了,反而质问我说,烈士就是烈士,为什么还要分出等级来?!


万分赞同刘兆丰老人的这句话。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10-07
我才看到刘文提出的问题。三十二人的确定肯定与烈士等级和当时的烈士排名有关了,他完全可以对照一下烈士等级为“甲上”的人员与这三十二人有多大程度的重合。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10-07
查了半天,刘国志和华键第一批烈士名单中不知为什么榜上无名?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官众仆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10-07
即使有排名,当时时间实在太仓促,排名也难于很准确。可以理解。看得出,可能还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如:与脱险志士熟悉和了解的程度;与参与评定的原地下党领导人(主要是川东重庆方面的)的熟悉和了解的程度;等等。如韩秉炀烈士,是川南武装暴动威远县的负责人,罗广文部党支部书记。在川南3县武装暴动的筹备中,发展了一个基层党支部,认识的党员和干部至少是好几十,在罗广文军队中又发展了几名党员,身受酷刑,坚不吐实。没有一名他领导和认识的党员因他被捕。是一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无论如何应该是革命意志最坚定的一类。但当时(《血录》出版的时候)不但没有烈士遗照,不少事迹都搞得不甚清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纪念馆2003年编辑出版的《再铸红岩魂》一书中对烈士的介绍都还有错误和遗漏。如只介绍是党员,没有介绍党内职务;如将1949年1月被捕误写为1948年。就让人很难理解。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10-08
引用第14楼红旗飘飘于2008-10-07 21:55发表的  :
查了半天,刘国志和华键第一批烈士名单中不知为什么榜上无名?


这里没有所谓“第一批烈士”,刘和平文中列出的是当年追悼大会灵堂中央三十二位画像烈士的姓名,我的跟贴中提到的是在《血录》中排名靠前的烈士名单,华健排在胡其芬之后,我的贴子中已经提到,刘国鋕在《血录》中排名比较靠后。官众仆先生说得不错,当时时间仓促,还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烈士的排名难于准确。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ylhd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10-08
解放初期称为烈士的三个条件:1、生前参加革命行动或留有遗著;2、被捕后是坚贞不屈;3、壮烈就义。
——1950年1月8日《新民报》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8-10-08
引用第16楼若水于2008-10-08 09:39发表的  :
当时时间仓促,还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我稍稍跑个题。
据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编写的《党没有忘记他们》称,解放初期的烈士审定委员会曾经有这样的态度:因为时间紧迫,所以许多遇难人员的身份暂时无法定性,对这批人,可以在将来材料充分的情况下再予定性。在1950年1月追悼大会结束之后,对这批未定性人员身份的审定工作还在进行,直到文革被迫中断。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ylhd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8-10-08
当时评定红岩烈士时虽然有客观标准,但也受到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如“11·27”大屠杀中在渣滓洞牺牲、1933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且参加过长征的席懋昭烈士就是一例。
1950年1月,由重庆烈士资格审查委员会在短时间内无从查证的情况下,仅凭脱险难友的一语及数语“席懋昭在狱中所说的参加过长征及西康组织是假的”、“狱中乱用人家的钱,骗难友”以 及“表现不好” 等证言,认为该死难者不够评定烈士资格,定为“不列名”。
如果不是陈云同志非常关心烈士的复查工作亲自过问席懋昭的情况,并且亲笔证明席懋昭曾在1935年接受党组织的派遣,护送陈云同志由川西往川东,到上海恢复党的组织和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的重大任务,如果不是在复查时找到了席懋昭本人1937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时所写的自传等等大量的复查证明材料,1984年四川省委组织部对“中美合作所”暨军统重庆集中营末定性死难者的复查时,为党做出重大功绩的席懋昭恐怕仍然还是无法评定为革命烈士。
象席懋昭烈士这样的情况恐怕远不止他一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