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083阅读
  • 0回复

[ZT]巍巍歌乐山 铮铮山东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若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6-08
来源:易车网 作者:淄博晚报

http://news.bitauto.com/dealer/20110602/1705377588.html

巍巍歌乐山,铮铮山东魂
        1949年11月27日,一个离重庆解放只有3天的日子,在重庆西北郊歌乐山下,解放重庆的炮声已经隐隐可闻……
这天,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数百名革命者们惨遭集体大屠杀,他们牺牲在“黎明”前夕,长眠于巍巍歌乐山下。1950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这些先烈被统称为“红岩英烈”。而在这321名红岩英烈中就包括我们山东六名英烈,他们分别是张现华、李仲达、陈河镇、石作圣、冯鸿珊和单本善。

        5月31日,由淄博晚报、东风日产奇骏联合举办的“光辉足迹”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山城重庆。红岩村里,记者找到六名山东英烈资料与档案,聆听他们短暂光辉的一生。歌乐山下,我们共同祭拜红岩英烈,悼念山东六位烈士……

山东六英烈五名是学生
        红岩村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当时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或以中共代表、或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进行活动,与国民党当局谈判,进行统一战线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莅临红岩四十日。重庆谈判、上党战役,毛泽东坐镇红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红岩的历史增添了最为光辉的一页。1958年,以此楼为主体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建立并对外开放。

        红岩321名英烈全部名单与资料现全部存放于红岩革命纪念馆中,据红岩革命纪念馆副馆长陈建新介绍,在321名红岩英烈中有六名山东籍的烈士,而张现华、冯鸿珊、李仲达、陈河镇、石作圣都是进步学生,其中张现华还是重庆大学学运领导人之一。

        据陈建新介绍,张现华是山东邹平人,1921年出生。1942年在国立六中毕业,1943年考入白沙大学先修班,1944年秋就读于重庆大学数理系,是重庆大学学运领导人之一,参加并领导了学生爱国运动。张现华在重大读书时创办了油印周刊“铁流壁报”,在沙磁区各重要学校均有张贴,并组织壁报联合会,利用壁报与校中特务分子进行争论。在1947年的“六一”大逮捕中,他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的平一室。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11·27”。时年仅有二十八岁。

        与张现华不同,冯鸿珊、李仲达、陈河镇、石作圣均为山东联合中学(早已解散)同学。1941年,在学校地下党组织指示下,冯鸿珊、李仲达、陈河镇、石作圣等参与敌特斗争的积极分子被疏散离校。在各自寻找出路的情势下,四人来到重庆找寻原在山东联合中学的老师,准备经三峡去解放区,在磁器口被军统逮捕。“光天化日之下,几名学生被捕,完全可以看出国民党反动派那时在重庆的黑暗统治。”陈建新感叹道。

        被捕后,冯鸿珊、李仲达、陈河镇、石作圣先后被辗转关押于贵州息烽监狱、重庆白公馆。1949年,11月27日,四人牺牲于白公馆。

单本善的红色爱情故事
          谈到另一名山东籍红岩英烈单本善,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景区主任邓涛可谓感慨万千:“我对单本善烈士印象非常深刻,除了他是你们记者同行之外便是他与妻子的那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恋情了。”

        据邓涛介绍,1911年单本善出生于山东巨野县。1938年,单本善在重庆参加了进步组织“战时知识训练班”,开始献身党的事业,曾任《陪都晚报》编辑主任,并利用专栏以笔作枪,宣传进步思想。1949年9月,单本善被捕,先被拘押在市中区的罗汉寺内,继又移解到较场口新世界看守所,其间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刑讯敌人终无所获。同年11月29日殉难于歌乐山松林坡。时年三十八岁。

        “前些年身体好的时候,单本善的妻子冯玉琴经常带着他们的两个儿子来祭拜单本善,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从几次接触中我也多少了解了他俩的红色爱情故事。”邓涛一边指着单本善的照片一边对记者说。

        冯玉琴10多岁就随父母从老家宁波逃难到重庆江北,一家老小就在江北一间阴暗潮湿的篾条屋里勉强度日。每天一到吃饭时对面税警队就出来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一声不响地坐在书摊上看书,那个人就是单本善。略通文墨的冯父很快被单本善出色的谈吐所吸引,两人成为莫逆之交。而单本善也对清纯可人的冯玉琴一见钟情,两人很快喜结连理。

        婚后,单本善对冯玉琴几乎是百依百顺。次年,他们的儿子呱呱落地。单本善将他取名叫“去非”。用冯玉琴的话说,他丈夫的名字叫本善,可是这个社会并不是有很多的善良,所以单本善将儿子取名为“去非”,而他们的二儿子叫做“去恶”。

        “冯玉琴曾对我说她是亲眼目睹了丈夫被捕、从新世界饭店押至白公馆的全过程。单本善被捕后冯玉琴的生活极其艰苦,两个儿子加怀着的女儿,身上分文没有。丈夫被捕后,冯玉琴曾在送东西时见过丈夫一两次。但令她最为深刻的就是与单本善的最后一面。”谈到这里邓涛转身看了看展板上单本善的遗像,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解放前几天,冯玉琴好像出于某种感觉,她跑去了新世界监狱。就是在那一天冯玉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被特务带走,而单本善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好好把孩子带大!’。”

        “冯玉琴得知丈夫被害的消息后,不顾众人的阻拦走到烈士墓,她没有发现丈夫的尸体,看见的是一口口黑色的棺材......”邓涛用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结束了单本善的红色爱情故事。
  (晚报特派记者郑向锋 马金)

红岩山东六烈士简介
>>>张现华
张现华,男,山东邹平人,1921年出生。1942年在国立六中毕业,1943年考入白沙大学先修班,1944年秋就读于重庆大学数理系,是重庆大学学运领导人之一,参加并领导了学生爱国运动,对抗暴运动有极大功绩。张现华在重大读书时创办了油印周刊“铁流壁报”,在沙磁区各重要学校均有张贴,并组织壁报联合会,利用壁报与校中特务分子进行争论。在1947年的“六一”大逮捕中,他不幸被捕。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重庆渣滓洞大屠杀。时年二十八岁。

>>>李仲达
李仲达,男,山东人,1922年出生。国立六中学生。1941年3月与同学一起从璧山来渝,准备经三峡去解放区,在磁器口被军统逮捕辗转关押于贵州息烽监狱、重庆白公馆看守所,狱中受共产党员的影响,积极参加狱中斗争,努力学习。1949年11月27日牺牲于白公馆。时年二十七岁。

>>>石作圣
石作圣,男,山东人。国立六中学生。1941年3月与同学一起从璧山来渝,准备经三峡去解放区,在磁器口被军统逮捕。辗转关押于贵州息烽监狱、重庆白公馆看守所,狱中受共产党员的影响,积极参加狱中斗争,努力学习。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白公馆。

>>>冯鸿珊
冯鸿珊,男,山东阳谷人,1922年出生。国立六中学生。读书期间,受该校地下党员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刊物和理论书籍,同时在他们的帮助和教育下,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很快。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反动的学校当局非常憎恨,继而决心离开学校。1941年3月与同学一起从璧山来渝,准备经三峡去解放区,在磁器口被军统逮捕,辗转关押于贵州息烽监狱、重庆白公馆看守所。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白公馆。时年二十七岁。

>>>陈河镇
陈河镇,男,山东人。国立六中学生。1941年3月与同学一起准备经三峡去解放区,在磁器口被军统逮捕。辗转关押于贵州息烽监狱、重庆白公馆看守所,狱中受共产党员的影响,积极参加狱中斗争,努力学习。1949年11月27日殉难于白公馆监狱。

>>>单本善
单本善,男,山东巨野人,1911年出生。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县师范学校。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他同当时一些觉醒较早的进步青年一样,积极参加了爱国示威游行,宣传抗日。毕业后,他考取荷泽县的后期师范学校,因家中生活困难,只好退学在家务农。1933年,他离家来到南京,在一条船上当了杂工。1935年,通过考试,进了四川自流井的盐务机关。后来,又被调到重庆江北县的川东盐务局江北税警队担任文书。工作之余,他常到福音堂设的阅览室里埋头读书。由于阅览室是党在江北新开辟的宣传阵地,他在这里,先后就读到了不少马、恩、列、斯的著作,以及反映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的生活和战斗的小册子。40年代初期,他进入重庆的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读书,虽未毕业,但却给他后来给报刊投稿,继而当记者、编辑报纸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1946年1月,他又进入陶行知创办的重庆社会大学,进一步系统地学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科学知识。他积极参加当时的革命民主活动,常在《新华日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同年冬,他到《陪都晚报》担任编辑主任,常写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杂文。1949年9月,单本善被捕,先被拘押在市中区的罗汉寺内,继又移解到较场口新世界看守所,其间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刑讯敌人终无所获。同年11月29日殉难于歌乐山松林坡。时年三十八岁。  (以上资料由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提供)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