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查了查之前的新闻, 偶然看到这么一篇
"王莉:谁说我不像江姐
空政文工团第四次复排的歌剧《江姐》,将于2月28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此前该剧已经参加了大剧院的预演。看过演出的人发现:舞台上的江姐,是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江姐,一个年轻的江姐,一个会爱会恨、充满生命活力的江姐,一个美声嗓音的江姐……这个“江姐”就是被空政文工团“封为”第五代江姐A组的演员王莉。
初次见到王莉很难会把她与江姐联系在一起。25岁的她,天生一张稚嫩的娃娃脸,说话快人快语,“我可能是长相和气质与江姐相差最大的一个江姐了,而且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用美声唱法演唱的江姐。”
王莉的第一个歌剧角色是2003年大学生艺术节上中国音乐学院编排的歌剧《原野》中的金子,她的第一个西洋歌剧角色则是“碰”来的。“我的第一部西洋歌剧是中央歌剧院与法国联合制作的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我在其中扮演女主角——木偶人奥林匹娅,是B组。”那是2003年夏天,法国专家在中央歌剧院考试挑演员已经到了决赛阶段,“我还在中国音乐学院念大学,因为有同学参加考试,所以就跟着去玩玩。他们让我上去试一试,一周后法国专家竟只选上了我一个人。”
《霍夫曼的故事》之后,王莉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我的声音条件属于轻抒情略加一些花腔。不可以硬撑着去唱像《我爱你,中国》这样的大抒情加花腔曲目。”王莉还曾经有一次德国留学的机会,那是2001年,她参加了一个德国“新声音”声乐比赛并获得了“国际最佳音色奖”,随即便得到了在德国参加大师班课程的邀请,大师班结业后可以留在德国深造,但王莉选择了在国内发展,她希望用美声唱好中国歌。
“大家都觉得我不像江姐,就连我自己也这样看。我长了张娃娃脸,性格直爽,整天嘻嘻哈哈,实在太不像江姐了!不过,我是有‘野心’的,我希望80后的一代能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歌剧的精髓,在21世纪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
渣滓洞纪念馆的老馆长跟王莉讲,当初,江姐知道丈夫死讯后,几乎成了祥林嫂,逢人便讲她与丈夫的亲情,讲他们的往日恩爱。这更坚定了王莉的想法,江姐对国民党的仇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丈夫的被害。老馆长还告诉王莉,当时江姐入狱很多人都认为她会承受不住丧夫和酷刑的双重打击而叛变,但事实是,很多人都相继叛变了,江姐却没有变节,而她受的刑是最多的。老馆长的话启发了王莉:江姐首先是个女人、妻子、母亲,其次才是党员、战士。
王莉觉得最幸运的就是《江姐》当年所有的创作人员都还健在,可以在他们的口传心授中得到真知灼见,而前四代江姐也都对她关爱有加。王莉的记忆力极好,能够迅速领会前辈们传授给她的经验,使得她虽然在外形上与江姐相差甚远,但在化装后,眼神和气质都已能与江姐融为一体。
从去年6月中旬起,连续3个多月的紧张排练,最艰难的就是嗓子哑,“我们排了三四个月,嗓子也哑了三四次。我是那种排练时全身心投入的人,始终放开了嗓子唱,加上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演出,要求我们不能用扩音,所以,所有的排练也更要针对没有音响来演唱。《江姐》是一部连说带唱的歌剧,道白比歌唱更费嗓子和气力。嗓子哑了,唱不了,说不出,还不能休息,那段日子我真不知是怎么过来的……”
王莉走过来了,而且,走得漂亮、稳健。"
希望某些"老同志"不要胡乱凭空发挥, 让后来的演绎者对人物的理解都造成了很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