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850阅读
  • 21回复

[分享]传达钱瑛同志对保护城市配合接管迎接解放指示的一点回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9-16
— 本帖被 岁寒 执行加亮操作(2008-09-16) —
按:论坛有人提到从电视节目中听说过这个指示。这里贴出“指示”的传达人江伯言的回忆文章,这篇文章对于大家了解历史真相或许会有帮助。

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江伯言被派回川东的目的是专门传达营救指示还是传达解放前夕白区工作方针?(2)钱瑛是否要求川东地下党使用武装力量强行营救狱中党员和进步人士?(3)钱瑛指示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9-16
文章来源:《川东地下党的斗争》,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内部发行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菊花台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9-28
江老所说恐怕也有不尽详之处。当时钱英同志对四川的工作,主要是鉴于组织破坏后领导力量的削弱和大军西进可能的“西南决战”,强调最重要的是“加强上层统战、策反和军运工作”。这才是中央关于四川解放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研究和叙述这段历史,可能应该体现这个意思。据现存资料反映,罗少渔、胡春浦、田一平等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主要力量。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10-16
我的阅读范围有限,没看过到钱瑛指示中最重要的是“上层”工作的说法。
罗、胡、田的工作也只是川西方面的,与我想说的川东方面没啥关系。你所指的大概是这几位成立的“中共四川省临工委”的工作。“现存资料”得看是什么资料了。川西方面的资料,我所看到的,参与上层统战和策反的人员很多,谁的贡献最大,见仁见智。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10-16
转贴中共成都党史中的一小节,作为我3楼发言的佐证。从这段叙述当中可以看到,田、胡等人的“临工委”参与了统战和策反,但看不出他们的工作是主要的,别人的工作是次要的。

http://www.cdds.chengdu.gov.cn/uploadfiles/%D6%D0%B9%B2%B3%C9%B6%BC%C0%FA%CA%B75.doc

三、统战工作和刘、邓、潘起义

成都是四川地方实力派比较集中的地方,蒋介石集团和地方实力派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较长的时期中,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对四川地方实力派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做了长期、细致的统战工作,中共中央还通过民盟中央主席张澜、民盟西南负责人潘大逵等做了大量工作。中共四川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中共川康特委、中共成都市委有关区委、中共川西边临工委“留蓉工作部”也通过各种渠道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和策反争取工作。正是在这些工作的影响下,在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巨变的大环境中,四川地方实力派和驻扎在成都附近及市区的国民党军队在临近成都解放时纷纷起义,加速了蒋介石妄图凭借西南负隅顽抗阴谋的彻底破灭。

1949年,在蒋介石政权彻底崩溃之际,中国共产党及时地帮助四川地方实力派认清形势,加强对他们进行共产党的方针的宣传教育,促其早日觉醒。

刘文辉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秘密联系,并在雅安秘密设立了共产党电台。中共组织利用这部电台,除了用密码传送中共中央有关的方针政策外,还经常用明码抄收新华社电讯。所收电讯由负责电台的共产党员王少春亲自用毛笔抄写一份,编上号送给刘文辉阅读。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后,张澜又带信要刘文辉派人去香港与乔冠华(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联系,商谈川康起义的事宜。1949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驻香港办事机构派人到成都会晤国民党成都市原市长李铁夫,通过他直接向刘文辉、邓锡侯转达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希望他们能当机立断,把握时机,实行起义。而早在1948年夏已参加了 民协组织的刘文辉儿子刘元彦(华大学生),也常对其父予以劝导和帮助,又曾陪同中共成都市委统战组成员胡庚炳到雅安与刘文辉见面,并带去中共川康特委写给刘文辉的信。

这一时期,民盟西南负责人潘大逵常同邓锡侯讨论形势,并向他陈明利害,指出:由于时局发展,你的处境已很危险,不反蒋起义,既无出路,又无前途,现在到了必须自寻出路的关键时刻,不如此,则不可能以功补过,求得共产党和老百姓的谅解,希望抓住起义时机,打好这一场政治仗。邓锡侯此时的思想仍极其矛盾,虽然对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有所了解,但又认为自己既是封建军阀、大地主,又是官僚资产阶级分子,无疑是革命的对象。然而跟蒋介石集团去台湾,又得不到信任,所以一直踌躇不决。中共地下组织了解这一情况后,即派党员干部刘连波到成都做工作,着重宣传中国共产党对起义人员既往不咎的政策,介绍傅作义起义后受到的礼遇。同时,成都市立女子中学的中共支部书记牛耕经常做其父牛范九(时任邓锡侯参谋长)的工作;中共职工区委负责人詹大风以中共成都地方组织的名义出面与牛范九接触,耐心宣传中共的政策,解除疑虑,促进牛对邓锡侯做劝说和解除疑虑的工作。其后,当刘、邓、潘去彭县后,詹大风又化名驻彭县,继续做促进刘、邓、潘起义的工作。

这段时间在重庆的潘文华也在担心共产党不谅解1945年他强令撤走共产党电台一事。1949年10月,中共四川省临工委的负责人田一平、胡春浦派夏逊、黄大洲携带胡春浦写给潘文华的信去重庆,再一次向潘文华讲解共产党“既往不咎”的政策。经过再三的宣传解释工作后,潘答应给其子二三五师师长潘清洲发电报,叫其听从共产党川西边临工委的指示,把部队往川北转移。不久潘文华在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回到成都后,中共川西边临工委(岁寒注:这是川康特委系统的李维嘉、周鼎文等人领导的,与胡、田的“临工委”无关)“留蓉工作部”又派外围组织“新建社”成员赵星洲向潘文华转告了中共地下组织对他的希望,并给他看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约法八章》。潘经过多方思考后终于打消顾虑,准备起义。

1949年九十月间,中共中央对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起义时机的选择,由中共中央上海局钱瑛转达给中共川康地方组织,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成都地区负责人熊扬、张安国受派与刘文辉的代表杨家祯具体商定了关于起义时机、起义的准备以及起义后配合解放军的具体部署。12月5日,周恩来电告雅安中共秘密电台,转告刘自乾(刘文辉)“时机已到,不宜再做等待……”12月9日,国民党西康省政府主席兼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等,率所部第二十四军、第九十五军和第二三五师,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在彭县宣布起义,并配合人民解放军切断了国民党败退康滇的通道。

刘、邓、潘彭县起义,是在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南,围歼胡宗南集团及川境残敌紧要关头的率先起义。它打乱了蒋介石“川西决战”的部署,动摇了国民党建立“陆上基地”的信心。它配合人民解放军关闭了胡宗南集团逃窜康、滇的大门,促进了西南战役的进程。
四、成都和平解放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10-16
再补充一点,以前我一直认为民盟对于刘文辉起义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那个时候我读了赵锡骅先生的《民盟史话》,他自己参与了解放前夕民盟在西康省的工作,因此对民盟的策反工作写得很详细。

现在读了中共成都党史,我的看法没变,关于刘文辉起义的这一段,对民盟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共没有贪民盟之功为己有。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虬髯客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2-13
偶然看到过前两年CCTV电影频道播出的电视电影《破晓》,写刘邓潘彭县起义经过的,其中组织整个兵变计划,包括在场的地下党最高负责人便是胡春浦(这能不能够得到证实?)。这部片子好像是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党史办监制的。其中中共川西边临工委“留蓉工作部”的负责人好像就属于他的领导。这个论坛能上传视频么?否则可以找来看一看,恰好符合论坛话题“解放前四川地下党”的限定。
此外,这部电视电影的原作者还写过一部书《南国大爆破》,其中谈到粉碎胡宗南对成都实行“大爆破”的主要领导人也是四川临工委和胡春浦领导的。题目叫做“临工委掐断导火索”(注意:这可不是李维嘉、周鼎文等人领导的“中共川西边临工委”啊),相关内容发在以下链接里:
http://www.cnread.net/cnread1/jswx/c/chenyu/ngdb/070.htm
http://www.cnread.net/cnread1/jswx/c/chenyu/ngdb/071.htm
作者陈宇在《后记》里,特别声明并非“文学虚构”:
“本书资料的搜集及写作始于1981年,初稿成于1989年。1990年后陆续在《文史杂志》、《四川青年报》等报刊上连载发表,曾收到了许多知情人的补充修改意见。在此特向笔者访问过的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成都、北京等地的当事者、知情人和提出修改意见的读者们,以及上述各地档案馆、编辑部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来预定在1991年结集出书,同川中一家出版社也签订了合同,但该出版社虽然三校稿已出,却由于种种原因拖至合同出书日一年半后仍未能付印,笔者只好撤稿另换门庭。不过,笔者在此仍由衷感谢这家出版社曾为此书的出版尽了力的编辑。
  “本书全依据档案史料和口碑史料写成,有文必有出处,书中人物全为真名真姓。但也正因为过“实”,必然牵涉到许多当事人。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和不实,故笔者先采取了部分章节连载发表,多方征求意见的方法,得到了许多很好的修正意见和补充建议。但对一些查无实据和争论难定的意见。笔者只能本着一个史学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实事求是、宁缺勿滥原则,在此暂付阙如,特此说明并致歉意。”
所以特别提出这一点,是因为田一平(本身就代表四川民盟)和胡春浦不仅经过了白公馆、渣滓洞的狱中斗争(是不是如周特老、刘德彬等所说是“领导人”,姑且勿论),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出狱以后,没有暂避休整,而是遵照南方局的战略布置,审时度势,马不停蹄,又成功地参加组织川西兵运和策反工作,为成都和平的解放做出了无可抹杀的贡献。区区以为,这才是为1127大屠杀中壮烈牺牲的同志、难友诸烈士最好的、也是最崇高的敬意。
仅此一点,就足称特殊。好像类似的事例还不多见。
区区鄙见,不知熟稔党史资料的岁寒等论坛前辈诸公,以为然否?
[ 此贴被虬髯客在2009-02-13 20:11重新编辑 ]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2-13
论坛不能传视频,但是可以链接已经传到网络上的视频文件。

电视电影《破晓》在“漫谈艺文”板块有专门的讨论。http://www.hongyanhun.com/bbs/read.php?tid=1480&keyword=%C6%C6%CF%FE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虬髯客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2-13
巧了,找到三幅电视电影《破晓》的截图。第一幅是介绍胡老的,虽然不准确,演员好像也没有本人帅气。第二幅是胡老在彭县起义后和;刘文辉、邓锡侯等在一起的,第三幅是鸣谢单位。有一点我刚才说错了,没有成都党史办,但有市委宣传部。
离线虬髯客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2-13
胡与刘邓在一起
离线虬髯客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2-13
鸣谢单位
离线虬髯客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2-13
遵照军座的提示,去看了原帖,主帖介绍说:
“开始不久,介绍人物的字幕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胡春浦。这部戏里国方最高领导人是老蒋,在成都做最后挣扎,而共方最高领导人就是老胡,策动刘文辉等起义。我对这段不算太熟,没想到老胡从渣滓洞出去后,还做了这么大的事业。不过剧中没有张坤璧的戏,想是老胡的戏都集中在策动起义上,没有涉及家庭,就没有必要让她也出来了吧。剧中的老胡中等个头,身材壮实,和真实的老胡非常不像,也许是导演考虑反正一般观众也不知道老胡长啥样, 连馄饨侯都能演贺胡子,随便找个谁演老胡也没啥。”
还真有和我同感者。是否当年也曾见过胡老?有运气!
离线虬髯客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2-13
引用第4楼岁寒于2008-10-16 23:16发表的  :
转贴中共成都党史中的一小节,作为我3楼发言的佐证。从这段叙述当中可以看到,田、胡等人的“临工委”参与了统战和策反,但看不出他们的工作是主要的,别人的工作是次要的。
http://www.cdds.chengdu.gov.cn/uploadfiles/%D6%D0%B9%B2%B3%C9%B6%BC%C0%FA%CA%B75.doc
三、统战工作和刘、邓、潘起义
.......

再引用一个关于原国民党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董长安在成都和平解放时工作关系的帖子: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77913&PostID=2427686
离线虬髯客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2-13
今晚兴起,再添一个黄埔军校网站上,有关国民党第二十三集团军副司令郭勋祺与胡老等取得联系,组织成都和平解放经过的帖子:
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cdbx0009.html
文中说:
四川省委在1947年2月撤回延安后又根据周恩寐指示组建的。基本工作机构是后成立的“西川人民保卫军总部”。该委员会成立后,立即联系了一批失掉组织关系的老同志,联系了在国民革命军中享有声望的将领郭勋祺,聚集策反力量。
    郭勋祺作为策反军校的原国军将领之一,为军校起义作出了贡献。郭原是国军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五十军军长和第十五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7月,他在湖北襄樊与解放军作战中被俘。刘伯承闻讯后,特电令前线,将他护送到河南宝丰中原军区政治部,待为上宾。陈毅得知郭在中原军区。特意从山东赶来看望。不久,刘伯承通过组织,在豫西军区教导队找到了郭勋祺的外甥李根培,将其调到郭的身边,以便照顾郭。从郭勋祺被俘到年底这4个月中,刘伯承、陈毅多次亲切会晤郭勋棋,郭勋祺主动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策反工作。刘伯承、陈毅介绍郭勋祺为共产党特别党员。
    12月底,郭勋祺受刘伯承、陈毅派遣,带外甥李根培回四川做策反工作。行前,中原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长杨松青、保卫部长刘秉琳与郭勋祺作了研究,确定了“要与地下党取得联系”和“把反蒋人士团结在自己周围”等工作原则。杨部长拿出一根木质手杖给郭勋祺,说“这根手杖权称袁世凯留下的手杖,将来有人去找袁世凯留下来的手杖,就是我们派人来了”。1949年2月,郭勋祺历经波折回到了成都,表面上佯装是被俘释放人员,再也不愿关心军事、政治,暗中却加紧进行策反活动。郭摆脱了特务监视,9月中旬与川西地下党人员胡春浦、易野源接上了关系,开始全面策反工作。
    中共川西边临时工作委员会,主要武装力量有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是于1949年10月在原川西南武装工作队的基础上扩建的,下属15个支队,遍布川西。纵队组织领导是:司令员肖绍成、政委李维嘉、副司令员周鼎文、副政委李安澜。纵队在临解放时,武装力量发展到5000余人。这个组织自成立后,也把策反陆军军官学校作为主要工作之一。具体策反工作由留蓉工作部(支部书记王逸平、副书记吕振修)负责,仅在军校第二十三期学生总队官佐中,发展和联系地下工作人员就有七八人。并特派出游击纵队的参谋唐新民具体负责军校的策反工作。唐是四川邛崃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军政大学毕业生,他在策反军校起义工作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新民通过民主人士杨续云介绍,首先联络了在军校军官训练班任教的徐幼常。徐幼常是黄埔军校五期生,长期在关麟徵部任职。台儿庄战役时,徐幼常任上校参谋。关麟微调任军校校长后,徐随调任军校北平分校主任。北平和平解放时,徐幼常随傅作义将军一并起义,后到解放军渤海军区学习。学习结束后,徐主动提出利用军校的老关系,到成都做军校的策反工作,随行的还有解放军的两名便衣人员和原北平分校的8名官佐等一行共10余人。
    易野源又派地下工作者张立人与军校政治教官钟韵明建立了联系。钟原是在抗战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他对推动军校起义起了一定的作用。钟又串通发动军校中一愿意弃暗投明的军统特务到游干班中任职,掌握了游干班全部党员名单以及准备潜伏计划、代号、暗号、化名等情况,为解放后清查该班成员和反共活动提供了重要资料。
    两个临时工作委员会的积极工作,初步打开了军校策反工作局面。但是,由于当时的地下党组织在军校内所掌握的策反人物都位居中、下层,还不能展开对军校的全面策反工作,于是地下党组织为进一步配合解放大军的攻势,对军校又展开了进一步的联络工作,决定利用军校上层人物之间的私交关系,力争军校校长的反正。恰在这前不久,原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姚国俊因“通共”问题被胡宗南撤职,由陕西来到成都安家,这给军校的策反工作进展带来了很大方便。于是,以两个临时工作委员会为中心,各路策反军校的精英力量组成了统一阵营,以唐新民、姚国俊、徐幼常、郭勋祺等为尖兵。深入军校内部,周旋于军校校长之间,暗夺军校掌兵实权,拖缓军校西迁,直至解放军在成都周围包围圈形成,为军校最后走上起义的道路做了大量的人事工作和思想动员转化工作。特别是姚国俊利用他与前、后校长的“至交”关系,为策反军校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离线虬髯客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2-13
接上文:
徐幼常一行由渤海军区到成都不久,由于他和姚国俊过去同在关麟徽、张耀明左右工作,是老相识,他们很快就沟通了关系。徐又介绍姚国俊与郭勋祺认识,各自说明了所担负的策反任务。从此心照不宣,可说是“殊途同归”,为了一个共同的策反目标而走到了一起。他们与川西地下党组织一起开始酝酿对陆军军官学校的策反工作,胡春浦、易野源、郭勋祺等地下工作领导者,指示姚国俊、徐幼常不仅要做军校上层人物的工作,还要注意抓实权。
    12月7日,即徐幼常即将率队离校西移的前一天,徐幼常打着第二十四期总队的旗号,向军校领回了大批枪支弹药,转手就把这批武器偷运给了地下党组织。川西边地下党留蓉工作部派人取回79式步枪子弹52箱。据档案记载,当即分拨下属仁(寿)简(阳)区游击队17箱,祟(庆)灌(县)支队15箱。简阳(唐昌会领)10箱,其余均移交已被留蓉工作部策反的国民政府西南一路第五军曾庆集部代管,解放后送交军管会。
    对于策反军校教育处长李永中,地下党组织颇费了一番周折。李永中是个性情沉稳内向的人,对看不准的事从不会有半点冒失。在蒋介石还未抵成都之前。共产党地下组织对李永中的争取无任何进展。一直到了蒋介石于军校阅兵的12月3日当天,李永中才见形势已趋明朗化,对地下党组织表示说:“军校情形特殊,只有把部队开出成都后再说。”这固然由于军校官生思想僵化,工作难开展,但关键还在于李永中的思想认识不清。
    12月5日,蒋介石下令军校校长张耀明,把军校编成3个总队,先开往乐山一带待命,由李永中统一指挥,李永中亲率第二十三期一总队等约3000人先行出发。当中共地下党留蓉工作部得知这一消息后,吕振修当即于8日到李永中家,目的是想和李永中约定一个联系暗号,岂知李已带队出发。吕振修于是同李的夫人共同署名写信让廖烈夫(李的内侄)送至新津,望李能在中途停下来,听候安排。而李借口同张耀明校长同道,停下来有困难,只有再等机会。当李率部近达彭山、夹江时,得悉解放军已越过眉山,先头部队抵近邛蛛,又被迫转往大邑、郫县,最终在解放军的武力压迫和各路地下党的共同争取下,通电起义。
    策反军校起义的力量还有川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1949年初,该会川康分会筹组的民主联军川西军区准备在川西祟宁县发动武装起义,急需祟宁、灌县、邛崃、雅安等地的军用地图。川康分会研究认为这种地图只有成都陆军军官学校才有,便将这一盗取军用地图的任务交给了军校学生黎一上。
    黎一上。又名黎汉林,四川铜梁县人,中学读书时才华出众,于1944年保送入四川大学法律系深造,未待毕业,又于1948年初,考入成都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二期。在1949年春,他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后,接指示开始在军校发展组织,进行策反工作,以期争取一部分军官、学生起义。经过他的努力。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即在军校中发展了10多个民革成员,黎一上任小组长。同时,他又以学术研究会的名义,吸收了30余人,作为团结对象。
    黎一上在接受了秘取军用地图的任务后,通过各种关系,结识了军校机要室的地图保管员。在闲聊之中,黎一上得知那位保管员对国民党的前途十分悲观,不愿再干下去了,只想得到一笔钱,去外地另谋生计。黎一上趁机提出了以大宗钱抉取军用地图的事,保管员表示同意。军校的军用地图保管十分严密,都是双人轮流值班看守,一时不易下手。黎一上和保管员默默等待着时机。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保管员趁值班同事打瞌睡的机会,悄悄地偷出了一卷地图,挟在雨衣内带出大门,交给了已等候在外的黎一上。黎一上接过地图十分高兴,但打开一看,却是成都东郊龙泉山一带的地图,并非灌县等地的地图。看来是保管员在窃图时心慌意乱,拿错了。黎要求保管员另想办法。保管员在回到寝室后。疑惧万端,连夜逃离军校。黎一上不得不把盗错的地图先交川康分会,准备另待机再下手。
    但是,军校机要室丢图失人的事很快就败露了,关麟徵严令军校在一周之内破案,校中一时人人过关,人人自危。黎一上由于整日在校外活动频繁,很快被查出列为重点嫌疑对象,旋即被特务机关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军校学生20余人。第二十三期二总队学生李向阳与黎一上关在同一间牢房。李向阳向笔者回忆讲述起这段往事时说:“黎一上在川大和我是同学。他天赋高,人很聪明,组织能力很强.是位帅才。无论在什么场合,他向学生堆中一站。就会被拥推为学生代表。在牢房中,他宁死不屈,对我也不透露一句。”黎一上于1949年12月7日被枪决于成都城丁十二桥。川康分会策动军校起义的势力由于这次大搜捕,遭到重大破坏,故在军校最后起义中影响甚小。
离线紫裳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02-14
引用第5楼岁寒于2008-10-16 23:30发表的  :
再补充一点,以前我一直认为民盟对于刘文辉起义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那个时候我读了赵锡骅先生的《民盟史话》,他自己参与了解放前夕民盟在西康省的工作,因此对民盟的策反工作写得很详细。
现在读了中共成都党史,我的看法没变,关于刘文辉起义的这一段,对民盟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共没有贪民盟之功为己有。

我认为各方面都做了起义的策反工作(包括川东地下党在成都的组织),但是请记住,如果没有解放大军压境,那些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和四川的军阀会听你的?谁的工作也没用,我看到许多文章都说自己这一方是主要的,都有点邀功请赏、贪天功为己有的味道。真是“名关不破毁誉惊之,利关不破得失动之”。
离线虬髯客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02-14
此帖回紫裳前辈——
这点没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要说“争功”,烈士做出的牺牲最大,何况也没有享受到后来的“待遇”。当然,从续后情况来看,“争功”对那部分利益最大,一目了然,不过已经不是本论坛论题范围,姑置勿论。
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地下党先辈不去努力,或者他们的努力无关紧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话,我坚信成都也一定能够打得下来。不过造成的牺牲和破坏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不知道那时候紫裳荣誉会员是否就住在成都?如果在,会不会对自己及家属的命运发生什么影响?
本论坛不正是为了讨论四川地下党的问题吗?不就是在讨论党史记述中有无疏漏、不详或者不实的情况存在吗?“各方面都”不假,但总不应该三一三十一的平均数吧?只是临工委系统的人大多刚解放就调到北京或全国各地去了,当初联系的同志朋友留在成都、四川的,很多因此受到委屈压制。所以80年代初,中组部发文肯定“临工委”的工作,才正式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工龄、离休待遇问题,并且平反昭雪了一大批受到冤屈的志士仁人及其家属头顶上的帽子,但未能尽善,所以现在还有一些家属子女在为此奔走。这种情况仍然值得清理和深思。
我赞成论坛宗旨:凡事拿材料、事实来说话,比如究竟是谁在搅浑历史,“争功邀赏”,不当得利了。而不只是社论似的泛泛评论言说,各打几十大板。
[ 此贴被虬髯客在2009-02-14 13:02重新编辑 ]
离线虬髯客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02-14
仔细一想,紫裳前辈高屋建瓴,可谓当头棒喝。尤其帖中之“天功”究竟何所指?
结论是:第一MZD和党中央的正确领导,MZD思想的威力无穷;第二: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第三,刘邓贺的英明指挥;第四……
好像还可以列举一些。想到这里,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终于明白了“名关不破,毁誉惊之;利关不破,得失动之”的真谛。党史都可以不写了。
有了“天功”,我们还何必在在这里费事儿动手指头呢?此论坛不就没有设立的必要了吗?
离线林海雪原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02-16
“川西和平解放”这个事实是大家讨论的前提。而这当然是“多因一果”的。如果大家在这里仅就当时在四川、成都的中共及其他反蒋(是不是也有共产党大军压境的因素使然)力量所做的工作研究,讨论,我认为应该尊重这个前提。也仅限于这个范围。否则,确实就没有意义了。
有点不明白、不理解为什么还会有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的“争论”。事实都在那里,谁起的作用大,谁起的作用小不是明摆着的?为了粉碎蒋介石“川西决战”的军事部署,中共上层决定把迎接、配合大军西进的四川地下力量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统战和策反、军运”是符合客观斗争需要的。何况“统战”在民主革命时期也是共产党夺取政权的“法宝”之一。因此肯定是对上层的长期统战和策反工作的作用要大些。
但是,我个人认为国民党已失民心对“和平解放”的作用也很大,虽然可能不直接。
离线虬髯客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02-16
引用第19楼林海雪原于2009-02-16 22:33发表的  :
“川西和平解放”这个事实是大家讨论的前提。而这当然是“多因一果”的。如果大家在这里仅就当时在四川、成都的中共及其他反蒋(是不是也有共产党大军压境的因素使然)力量所做的工作研究,讨论,我认为应该尊重这个前提。也仅限于这个范围。否则,确实就没有意义了。
有点不明白、不理解为什么还会有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的“争论”。事实都在那里,谁起的作用大,谁起的作用小不是明摆着的?为了粉碎蒋介石“川西决战”的军事部署,中共上层决定把迎接、配合大军西进的四川地下力量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统战和策反、军运”是符合客观斗争需要的。何况“统战”在民主革命时期也是共产党夺取政权的“法宝”之一。因此肯定是对上层的长期统战和策反工作的作用要大些。
但是,我个人认为国民党已失民心对“和平解放”的作用也很大,虽然可能不直接。

正因为1947年四川还远离“三大战役”中心,所以南方局直接领导的一支反对盲目搞“武装暴动”。正因为49年10月大军压境,这一支才审时度势,推动“和平解放”。48年川东武装暴动失败,带来的损失已经构成《红岩》小说的华美壮丽文学篇章。烈士永远值得尊重,但是後世检讨党史,应该更加理智平静,实事求是。
我意无非如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