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44楼岁寒于2007-08-17 18:32发表的“”:
无论事实是怎样的,这个洞的问题都应该去问问盛老。
的确应该。人家毕竟是当事人,无论旁人如何推测,都不及她的话来得权威。
小美转来的这张图挺有意思。
图中有这么几点值得注意:
1、从这个角度看,洞口方正齐整,断茬也比较平,不大像自然坍塌造成的,更像是人工敲凿而成,甚至可能在敲凿前还划过线;
2、三合土地坪层与下面的土层在颜色和质感上有明显区别,特别是硬度上有明显区别,从断茬茬口发亮的情况看,这些三合土地坪是具有相当硬度的,有种石头般的质感;
3、洞口三合土层的形和与尺寸,与下面土洞的形状与尺寸,不完全相同,下面的洞似乎大于洞口。
4、周边有不少土,而且起了堆(那红衣女子好像就蹲在土堆上)。这些土的颜色与洞中泥土的颜色一致,肯定来自洞中。换句话说,这个洞子在塌陷后可能已经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再掏挖,洞子的大小或深度已大于塌陷时的尺寸。
下面谈谈我的分析。
忽然对“三合土”这个东西产生了兴趣。小时候倒是经常见到老房子是三合土的地坪,我初中经常打篮球的球场也是三合土的,但不知其所以然。昨天到网上查了一下,知道三合土这种建筑材料,是在没有水泥或缺乏水泥的时期和地方,用来取代水泥混凝土的一种替代材料。在有粘土的南方地区,三合土一般由熟石灰+粘土+沙(我们学校球场好像是用煤渣替代沙,每次打完球手总是有点黑)拌合,再夯实而成。一般石灰成分不低于30%,粘土和沙的比例视粘土粘度而定。
由此看来,女二室的三合土地坪有那样的硬度,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三合土的硬度与水泥地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一个直接的印象就是在三合土球场打球,摔跤不会像摔在水泥球场上那样疼。但无论如何,它毕竟是用来替代水泥混凝土的,其硬度是一般泥地所不能相比的。
这就带来了以下问题:
其一,如果是女牢难友挖洞的话,是如何凿开三合土层这个有相当硬度的壳的?现成的工具倒也有,比如用条石敲钉子,一点一点凿开。但我们看到这个三合土层不薄,目测大约在10厘米左右吧,要一钉子一钉子地凿开大约0.7平方的面,可不是一般的工作量啊。另外,与硬度相关的还有声音,好比我们今天在墙上钉钉子,每天不断敲,其声音很难不被人听到。
其二,以后这个洞口是怎么覆盖的?狱中难友显然没有能力拌和三合土。那么,解放之后这个被凿开三合土地坪的洞口上有没有再覆盖三合土?如没有,那么洞口与周边地坪的质感、颜色、平整度肯定迥然相异,为什么这么多年居然没人发现?如有,又是谁在什么时候补上的,他补的时候难道就没发现什么?怎么会什么想法和感觉都没有?
其三,洞口的齐整是怎么造成的?如果是当年就被难友凿成这样以后一直没补上造成的,那么,除了刚才提出的“为什么没被发现”的疑问外,又带来了一个问题:这个洞在塌陷之前是有填充物的实心洞还是空洞?如果是实心洞,则一定是有人填埋过,那么是谁在什么时候把它填上的呢?如果是空洞,周边哪来那么多的土?这么大的洞口当年又是谁、用什么方法盖上的?还有一个我自己也不愿意相信的猜想,要是这个洞子包括它齐整的洞口,是在洞子塌陷之后为了现在便于发掘和今后便于展览进行了刻意的雕凿和掏挖,那就实在是有点不严肃了。
顺便BS一下现场发掘工作的专业水平。以下是去年浙江文物考古部门在上山遗址发掘现场的一张工作照,比较一下,看看人家用的是什么工具,又是怎样操作的?咱这边像是在用大铁钎戳和捣,整个一野蛮施工嘛!
最后就运土的问题补充一下。一点一点偷偷运出去的可能性当然不是没有,这种情节我们在电影中也早就看到过。但问题是做什么都有一个“性价比”也就是合算不合算的问题。不就十几枚钉子吗?十多个难友一人一枚,包袱中、鞋壳里、床板中,什么地方不好藏?为了藏它们,挖出将近半立方土,然后每天还要为藏这些更加显眼的土或是把这些土运出去费尽心思、冒更大的风险,划得来吗?有这工夫琢磨一下不挖洞藏钉子的办法岂不是更省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那就是11月14日江姐他们牺牲之后监狱里取消了放风,一点一点偷运土的办法也就彻底行不通了。
[ 此贴被hxg在2007-08-18 02:41重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