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174阅读
  • 9回复

新华社记者时盘棋老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ingrid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1-03
他叫时盘棋,住在山东济南,和我住在同一个大院儿。

1949年,年仅17岁的时盘棋作为随军记者参加了解放重庆的战役,亲历了这个城市光明与黑暗的交替。这位新华社高级记者在半个世纪的摄影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是亲历重庆解放时那段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斗。而妈妈说他也是“11.27大屠杀”后最早前往歌乐山渣滓洞和白宫馆拍摄烈士就义后场景的记者。妈妈和我都是红岩迷。时老精神矍铄,身体也很好。如果我们去拜访他,和他聊聊,也许会有更多直观的收获?

偶然发现了这个网站,为大家所做的一切所感动,希望我也能尽微薄之力。
离线ingrid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1-03
[转贴]不老的50之约
   时盘棋,河南长葛县人,1932年6月17日出生,1949年2月开始从事摄影事业。新华社山东分社摄影记者。

      时盘棋是我在网上搜索中,对其检索少之又少的摄影记者。然而说起他拍的照片,相信不少摄影人都知道。《烧地契》、《郭老拜师》、《齐白石老人》等都是大家“眼”熟能详的传世之作。在观看时老的作品时,发现时老的很多作品与地名都有着非常奇妙的50之约。

      重庆:50年来最怀念的地方

      记者:1999年,重庆解放五十周年的时候,《新闻图片》报以三个整版刊登了以《一个摄影 记者眼中的重庆解放》的文章,就是讲您与重庆50年来的情缘吧?你曾说,重庆是您最怀念的地方,是吗?为什么?

      时:是的。1949年11月29日夜,我随人民解放军103团渡江后进入重庆市区,30日重庆就解放了。在那里渡过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17岁至20岁。我亲眼目睹并拍摄了国民党反动派烧杀抢掠,使重庆遭到严重破坏和人民群众热烈欢迎解放军拥护共产党的情景;亲自参加了剿匪、反霸、土改、生产建设等一系列报道活动。《重庆解放》、《魔窟-“中美合作所”》、《剿灭土匪》、《烧地契》就是那时拍摄的。

      那时,每天都要和部队一起南下北上,没个固定的时候,条件也非常艰苦。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在我行军的路上,疲惫不堪,一位乡村大娘问我,您是不是八路军?我说,我们是解放军,就是过去的八路军。“你怕吧?”我说,“怕就不来找着打他们了。”大娘说,你们辛苦了,她的手慢慢地从口袋里拿出来:“给,这比喝凉水强!”塞到我手里两块红薯。那和着泪水的红薯滋味,我至今难忘。

      记者:1996年举办的《红岩魂》展览曾轰动一时,很多作品就是您提供的。重新翻看那些影像的时候,听到参观者唏嘘的声音,你是什么感觉?听说您曾拒绝向展览组织机构索要版费,是吗?在这个经济利益至上的时代,有人挖空心思赚钱,你怎么会把财神爷往外推呢?

      时:那时1949年的12月7日下午,我随陈锡联将军乘汽车到磁器口(渣滓洞)去,看杀死的“政治犯”,有300多人。一个屋里几十个人,一堆一堆的,还有一个作挣扎状的被烧死的死尸,场面十分惨烈。之后我们又去了白公馆。一上山,就闻到了刺鼻的臭味。有人正在给死者穿衣服。在拍照过程中,我在人群中看到了陈锡联将军,一失口便喊了出来。陈司令员悄悄告诉我,不要喊,这里特务多。可见当时情况多么复杂。以后我又去了几次渣滓洞和白公馆,拍了58张图片。

      当我看到接踵而至的参观者时,我既感到非常欣慰又回想起牺牲的战友感到非常悲痛。能有这么多人看展览,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不枉我当时冒着危险拍照的初衷啊。我就是想要将那段历史用影像的方式留下,教育后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怎么能提钱的事呢?一想起当年那些为解放全中国、推翻旧社会的先烈们,别说要钱,就是有那么个念头也是不应该的。而且我的一切都是党和军队给的。版权首先是国家的、人民的,其次才是我个人的。我能用手中的相机为社会、为人民做一点有益的工作,我的作品能在历史的长撕开中发挥作用,我感到非常幸运,非常欣慰,这比给我多少报酬都值得!

黄光学:一个农户50年的情谊

      记者:听说您有一段与一个农户人家50年的故事?

      时:1951年我在川东军区政治部工作,曾参加了三个月的土地改革(合川是西南地区土地改革试点县)。从土改工作队发动群众、访贫问苦、到农民斗争地主、查田评产、分地分房、订爱国公约、烧地契、庆祝土改胜利等,都拍了照片。其中,我结识了云门镇偏远山区中最穷的一户农家——黄光学一家。我拍了他们在没土改前,三口人住在村头一个破草棚里的照片。后来他家分了地分了房,我又拍了。1953年我调离重庆,之后由于很多原因都没有再到过那里,直到1989年4月,我才重又踏上了我熟悉的土地。恰巧1989年是建国40周年,我想通过新旧对比的方法报道这一盛事。于是在去之前,我将土改时拍的黄光学一家的照片寄给合川县委,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找到这户农家。没想到,情况并不乐观。虽然县里的同志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我不甘心,于是我访遍了整个云门镇出来的老干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他们。当黄光学看到当年的照片时激动得一时哽咽。他怎么也想不到,土改时我给他家拍的照片现在还能看到。当我问他是否记得我给他家照相时,他说“记得,记得!”就在黄光学拿着当甑恼掌父胰丝词保矣峙南铝?0年代末他家的情景。1999年我应邀参加红岩魂广场竣工典礼,顺道又去了他家。10年没见,他家变得我已不认识了,他对我说:现在他的四个女儿都已出嫁,儿子黄有明在广东打工,一年能挣五六千块。2001年他的儿子结婚,邀请我参加。我又拍下了他们一家人热闹红火的今日。

康藏公路:激情涌动50年

      记者:您曾拍摄了许多照片,有战火硝烟的,有饱怀温情的。作为一名记者,最令您热血沸腾的是哪一次?

      时:热血沸腾的应该是我参加康藏公路采访的时候。那是1952年,8月3日,这天是星期天,重庆的天气非常炎热。我们西南画报的几个同志正在南温泉游泳,就接到了采访康藏公路的任务。当年我20岁,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一听有采访任务甭提有多高兴了。准备好行装我就出发了。修路的工作是十分艰苦的,有一次我在一个叫“石门”的地方采访,那里地势异常险要。两边是高山,中间是深渊。而战士们正在山上开山劈石,他们嘴里还高唱着:“山高坡又陡,做工无处站,绳子拴在腰中间,县空打炮眼……”看到这动人的场景,我也顿时来了劲,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爬上山坡,从多个角度拍摄了战士们《悬空打炮眼》的照片。

头脑里永远装着闪光灯

      记者:作为记者,您有什么经验传授给我们的?

      时:搞新闻苦啊!但要想拍到好照片,拍到真实感染人的照片,我只知道一条经验就是到第一线去,用照相机记录历史,报道人民群众关心的和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闻敏感对于一名摄影记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新闻敏感取决于政治敏感。作为一名摄影记者,首先要做到方向明,要坚持鲜明、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就像穆青同志讲的“头脑里装上闪光灯”,不能随意搞自由化、一切向钱看或为艺术而艺术。我的政治部主任阎红彦曾说:“学会照相容易,学会照什么不容易。”这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另外我还有个习惯,就是记日记。你看我这一大摞一大摞的日子,全是我的财富。人老了记性不好,有了这些,帮我整理照片,梳理回忆就更有帮助了。

      年逾古稀的时老,不仅不老,如今更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才刚卸任体育快报山东站的站长,但仍“摄”耕不辍。他这盘永不退后的战棋,就像是过了河的卒子,爱上了摄影,就认定了它,永不回头。

      从茹遂初到时盘棋,采访过的这些老摄影家们,总是让我感动莫铭。感动于他们身上相似的执着与热情,感动于他们对祖国、对生活、对他们手中相机的那份真挚而深沉的爱!这份爱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的珍贵,我不知道是因为这个年代稀缺这种纯真简单的爱,还是纯真简单的爱,只适合诞生于纯真简单的年代。总之,我很羡慕他们,羡慕他们能拥有这种情愫;并且也非常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这些会说话的老照片。同时也感谢爱普生公司的大力支持,使这些会说话的老照片得以以崭新的面貌讲述那些曾经的岁月。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1-03
希望能看到你采访时老的独家访问记。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1-03
引用楼主ingrid于2009-01-03 14:17发表的 新华社记者时盘棋老人 :
而妈妈说他也是“11.27大屠杀”后最早前往歌乐山渣滓洞和白宫馆拍摄烈士就义后场景的记者。妈妈和我都是红岩迷。时老精神矍铄,身体也很好。如果我们去拜访他,和他聊聊,也许会有更多直观的收获?
偶然发现了这个网站,为大家所做的一切所感动,希望我也能尽微薄之力。
.......

你妈妈说的没错,时老当时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如果能够从时老那里翻拍一下这些照片是最好不过了(非常过分的非分之想,谴责自己一下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ingrid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1-03
谢谢大家鼓励.我明天就结束元旦假期回北京了.想利用寒假假期时间和时老做一下时老的访问,有兴趣的可以一起.
至于那些珍贵的照片是不是没有全部展出? 如果全部展出过,翻拍是不是就可以了……我也很期待的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1-03
       可以提前拟个提纲,把想问的问题(尽量是媒体没有公开报道过的)事先规划一下,做个“独家专访”。像转帖时老介绍的不能在解放初期白公馆碰到陈锡联不能直接喊陈将军,这个细节就挺独特的,因为重庆虽然解放了,但潜伏的特务还没有肃清,所以,危险因素仍无处不在。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ingrid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1-03
楼上的朋友,谢谢你的提醒,今年是11.27惨案60周年,希望做这个报道来为祭奠烈士做些事情.

我会在翻阅一些资料的基础上,关于采访的提纲,还要请大家多指教多建议.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1-04
可以请坛友将想要了解和知道的问题,发在这里,供你采访时参考!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11-04
把这个老帖子提一下,这位ingrid网友后来也不知道采访了时老没有。最近在孔夫子旧书网看到有时老的摄影集卖,问了一下卖家,渣滓洞白公馆的照片只有4张,而且貌似都是已经发表过的,遗憾。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11-30
重庆解放经典照片谁拍的? 62年前战地记者时盘棋见证历史
http://cq.cqnews.net/sz/2011-11/08/content_9911062.htm
重庆解放经典照片谁拍的? 62年前战地记者时盘棋见证历史
2011年11月08日 08:38:14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晚报
 
 
99110622011-11-08 08:38:14.0景涛 记者 罗川 摄影报道重庆解放经典照片谁拍的? 62年前战地记者时盘棋见证历史渣滓洞 部队 1949年 白公馆 红岩魂 解放碑 中央商务区 朝鲜战场 驻扎 西南军区8222201时政要闻今日重庆/enpproperty-->
时盘棋拍摄的重庆解放经典照片
 
时盘棋老人接受记者采访
  1949年11月30日,重庆城下着蒙蒙细雨,位于市中心的解放碑却人流攒动,人声鼎沸。解放碑上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照片,重庆各界人士自发组织,冒雨列队在解放碑热烈欢迎解放军入城……
  62年前,时年17岁的时盘棋,用部队缴获的日本折叠式相机,拍下这张重庆解放后解放军入城的经典照片。
  62年后,10月31日,79岁的时盘棋第四次回到重庆,重游自己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
  每次回访
  都会重游解放碑
  11月6日,在渝北区一临时住所,记者见到了年近八旬的时盘棋。时老1.7米的个头,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一谈起见证重庆解放的事情,老人便来了精神。
  此前,时老分别于1989年、1999年、2001年回访当年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今年,时老第4次回到重庆。
  1949年11月30日,当年17岁的时盘棋随部队渡江进入重庆城后,一路追击敌人。解放军正式入城时,他用相机记录下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第一批进驻重庆的人民解放军举着“打到大西南解放全中国”的旗帜进入市区,重庆各界人士冒雨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这张照片,已成为见证重庆解放的经典之作。
  62年后,他再次回到解放碑,看到曾经拍摄的地点,如今已经成为重庆的中央商务区,高楼林立。他心情很激动,又在当年拍摄照片的地方拍了照片。
  1953年,时盘棋离开生活了3年的重庆,奔赴朝鲜战场。1989年,时盘棋第一次回到重庆,并重游解放碑。
  时老说,当时的解放碑已有了很大变化,他找不到当年拍摄解放军进城的具体位置,也找不到当时照片上的亨得利表行。他不得不多次询问附近年老的清洁工,才找到当年拍摄地,在原地拍下了解放碑的街景。此时的解放碑,已建起了重庆百货大楼。
  难忘地点
  渣滓洞和白公馆
  “我是第一个进驻重庆的解放军摄影记者。”时老回忆,1949年12月2日,部队在璧山县跟敌人交战,12月3日中午解放了合川。6日,时盘棋回到重庆,此后便一直跟随部队驻扎重庆。
  12月7日,时盘棋跟随部队首长来到渣滓洞、白公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的情景。”时老说,他到渣滓洞时,看到一道高高的白墙内,到处是烧毁的房子、岗亭和碉堡,现场全是烧焦的烈士遗体,很多遗体都没有头、胳膊和腿,只有一段身体。
  时老翻出摄影集,指着当年拍下的渣滓洞、白公馆图片,细细回忆当年的惨烈。他说,自己拍下这些照片,就是保留了国民党留下的罪证。
  12月11日,时盘棋又来到戴公祠,工人们挖出了杨虎城和小萝卜头一家三口的遗体,甚为惨烈。
  之后的一个多月,他先后五次到歌乐山拍摄,如今,世人看到的白公馆、渣滓洞关于刑具、警钟、镪水池,寻找、挖掘、安葬烈士遗体,各方群众召开追悼会等等照片,都是时盘棋用部队缴获的日本120折叠式相机拍摄的。
  感叹变化
  不见当年兵工厂
  1949年12月9日,时盘棋拍摄了一张工人们抢修被国民党炸毁的中国最大兵工厂———21兵工厂的照片。
  1989年,他第一次回访重庆时,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这个兵工厂的位置,“废墟上已建起了长安机器制造厂,能产1万多辆微型汽车。”说到这里,时老很兴奋。
  今年回访重庆,时老已找不到原来兵工厂的位置了,陪同人员告诉他,原来的兵工厂在江北茶园车站附近,如今已搬迁,准备开发商务楼。
  时老称,他每次回来,有三个地方必须去:歌乐山、解放碑、合川,特别是白公馆、渣滓洞。时老说,这是对他教育最深的地方。
  每次回重庆,时老都会拍一些照片,见证重庆的发展与变化,“重庆地势高低不平,从摄影角度看,很有立体感。”
  谈到时盘棋,晚报原总编辑罗昌林敬佩有加。罗昌林说,当年只有17岁的时盘棋,能拍出如此经典的解放军进城的画面,说明他很有思想,动了脑筋,那也是见证重庆解放的唯一一张照片。
  罗昌林介绍,1996年,《红岩魂》画展在北京展出,引起全国轰动,许多照片都是来自时老当年拍摄的。
  人物简介
  时盘棋,1932年6月生,河南长葛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二野政治部、三兵团、川东军区、西南军区任摄影记者。1953年1月赴朝,1955年转业到新华社,1992年9月离休,现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省老摄影家协会主席等职。
    见习记者 景涛 记者 罗川 摄影报道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