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生 文 发布时间: 2007-07-08 08:50 文摘报
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深受蒋介石宠信,曾经统领40万大军,坐镇西北。但在1949年国民党大溃败的形势下,他也惶惶不可终日。
1949年5月19日,解放军突破了胡宗南在西安南岸的战线。胡宗南见大势已去,只好逃往宝鸡。7月,宝鸡被克,他又逃往汉中,身边只剩下三个兵团,苦苦支撑。
一日深夜,他突然找来自己的亲信幕僚、高级参谋朱亚英面商对策。
朱亚英是我的父亲,原系西北军出身,曾在杨虎城手下任少将高参等职。他在中央陆军大学特三期(将校班)毕业后,被胡宗南看中,调到所属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任少将高参和副官处处长。
树倒猢狲散。在蒋家王朝即将崩溃之际,每个人都在安排自己的后路。我父亲通过自己的同乡、小学同学郭秉毅(周恩来派往四川军阀刘湘处做策反工作的老党员),早已与中共取得联系,准备投诚起义,并把妻儿秘密送往成都。
胡宗南深夜召见,我父亲猜想不外乎两种情况:一个是有要事相商;另外则是自己的投诚起义行动有所暴露。于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见胡宗南。
使我父亲不曾料到的是,胡宗南原来是向他就自己的出路求教。父亲虽然不知道这位长官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还是表示胡先生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知恩图报,在此艰难困顿之际,当然要为胡先生尽心谋划。胡宗南直言对我父亲说,现敌我对比,形势极为不利。有何想法,不必顾忌,可直抒胸臆。他又悄悄告诉我父亲,前几天彭德怀释放了张新旅长,让他带来一封亲笔信,建议胡宗南起义投诚,共方保证以礼相待。
胡宗南说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很为难:蒋待自己恩重如山,忘恩负义背叛校长的事他做不来;可是抵抗下去,孤掌难鸣,也难有作为。
父亲见胡宗南确如热锅上的蚂蚁,是真心实意要听取他的意见,就壮着胆子为胡宗南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大意如下:固守汉中历来乃兵家大忌,此地地势平坦低下,进不可攻,退不可守;而共军其势正旺,锐不可挡。固守这半壁江山,实非人力所及……胡宗南表示,形势的确如此,但他仍然觉得不能背叛校长。父亲回忆胡曾亲口说:“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据父亲分析,意思是说他不是不走起义这一步,而是他觉得背叛校长的事情他无法做。
我父亲赶紧抓住这个时机进言,说张新带书,乃千载难逢之机,不妨接受彭将军建议,起义投诚!这样必将厚待先生,先生的袍泽故旧,也都绝处逢生,此乃一举数得之策。
胡宗南踯躅良久终下决心,委托我父亲全权办理与共产党方面的联系,因为我父亲在国共合作期间曾三次代表胡宗南赴延安,和共产党高层包括毛泽东都有过接触。胡嘱咐此事极端机密,万不可透露半点口风。父亲见此,极为喜悦,立即设想如何与郭秉毅联系,汇报此事。
就在第二天早上,胡宗南突然收到蒋介石的密电:立即赴台,有要事相商。临行前对父亲叮嘱说商谈之事等他回来再议。
两天后,胡宗南返回汉中。他一下飞机,立即下令逮捕张新。虽然明知此举将毁掉几十万大军,但他仍然决心“士为知己者死”,绝不能对不起蒋校长。
我父亲知道事情已无法挽回,遂借口公务,出差武汉,在机场转机去成都,后来参加了裴昌会部的起义。
胡宗南失守汉中后,逃往成都,最后来到西昌。1950年3月26日,解放军逼近西昌,胡宗南不得不乘飞机逃往台湾,把剩下的6万人马丢给了解放军。(《炎黄春秋》2007年第6期)
http://www.gmw.cn/content/2007-07/08/content_636436.htm郭秉毅的情况谁知道?成都解放当时是属于哪个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