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41阅读
  • 7回复

有谁看过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五月花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7-30
      
  记得N年前总政歌剧团曾演出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在电视上看到过报道(MS没有播放整场演出,因而没得看),
知道女主角丽达由王静饰演,忘了准尉是谁演的了——秦鲁峰?杨洪基?看到身穿苏军军服的王静,还真的很像俄罗斯姑娘呢
  
   这是前苏联根据同名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的歌剧。先后改编的还有 电影和话剧。近三十年前读的小说,十分感动!尤其结尾令人倍觉压抑,就像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的感觉一样,不一定流多少眼泪而是会许多天沉浸其中无力自拔……这部小说好像是发表于1969年,当时很轰动,据说是标志着战争题材文艺作品由“司令部真实”向“战壕真实”的转折。几年前又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改编的电影。是前苏拍的不是后来中国拍的——我对不尊重原著的改编都很反感,再说自己的故事还拍不好呢,何况外国?尽管是“老大哥”,因此基本没看这版。

  
很喜爱这种风格的文艺作品(当然前提是因为喜爱悲剧,但同是悲剧作品,其风格也是不尽相同的)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如果歌剧也沿袭这种风格也定会让我喜爱的(歌剧中MS五名女兵只保留了四名,删除了那个胆小怯懦的小女兵嘉丽娅——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需要?)
[ 此贴被五月花在2009-08-03 17:58重新编辑 ]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7-31
能详细说说介绍一下孙禹吗?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7-31
可能多数人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了解始于前苏联的同名电影,这部电影曾经在中国观众中引起过很大反响。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yihong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8-03
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原著是80年读的,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仍是我最爱的战争片之一。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8-03
呵,找到两张剧照,就是有点太小了。

http://www.chinamil.com.cn/item/jlwydzt-new/wytt/zzgjt/zyryjs.htm
http://http://www.sdgb.cn/zhuanti/literature/ddner/gwtjj.htm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剧团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成立于1956年,是全军唯一的大型专业歌剧艺术团体。现任团长王祖皆、政治委员马福德。

四十多年来,总政歌剧团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总政治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正确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传统,在反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军队现实生活的艺术实践中,创作和演出了大量以军事题材为主,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歌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个高水准的歌剧艺术团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该团曾创作并演出了《白毛女》、《志愿军的未婚妻》、《柯山红日》、《刘胡兰》、《傲蕾.一兰》、《同心结》、《大野芳菲》、《中国歌剧片断精选》、《党的女儿》、《克里木参军》、《芦花白.木棉红》、《屈原》、《玉鸟“兵站”》等百余部歌剧。其中《党的女儿》获第二届国家“文化大奖”、全国优秀剧目奖;《克里木参军》获第五届国家小品大赛“剧目一等奖”;大型音乐剧《芦花白.木棉红》获1996年全国歌剧观摩演出优秀剧目奖、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七届国家“文化新剧目奖”;《屈原》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轻歌剧《玉鸟“兵站”》获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剧目奖、音乐创作一等奖。还排演过前苏联歌剧《这里黎明静悄悄》、意大利歌剧《托斯卡》以及许多外国名歌剧的选场,为中国歌剧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团造就和聚集了丁毅、田川、张启舜、王云之、陈奎及、王祖皆、张越男、张海伦、杨洪基、张积民、王静、秦鲁锋、孙丽英、程桂兰、潘淑珍、戴玉强等一批驰名军内外才华横溢的歌剧艺术家,涌现了陈淑敏、黄华丽、周芳、冯瑞利等优秀青年歌唱家;该团主要面向基层部队,同时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足迹遍及祖国四面八方、边陲哨所。该团曾分别以中国歌剧艺术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团的名义出访俄罗斯、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许多艺术家出访过三十多个国家、地区演出并在国际、国内的许多重大歌剧、声乐大赛中获奖。
[ 此贴被五月花在2009-08-03 18:30重新编辑 ]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8-05
孙禹,不是总政的演员吧。
是不是和孙国庆是哥俩?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8-12
总政歌剧团最近的主打剧目是不是《野火春风斗古城》了。呵呵。刚买了一张dvd,还没看呢。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8-12
俺已从网上看过。 不大喜欢,没有一段唱能记住的。记得1975年学校组织看电影芭蕾舞剧《草原儿女》(这部舞剧除了杜撰的一个阶级敌人——反动牧主外,今日看来是败笔,但其他应该是很成功的,音乐动听舞蹈优美,特别是芭蕾与蒙族舞的结合,包括演员的技巧,听说当年中芭为这部剧还专门请乌兰牧骑给演员辅导蒙族舞。)十几年后,这部剧的主题歌被改编成了大众交际舞曲,我一听就想起来了,而我当年不过才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并且只看过一遍。

不过,这样仅以音乐是否动听为判断标准,也许只能说明我的欣赏水平音乐素质太低。我觉得还不如同是夫妻俩作曲的《党的女儿》,那至少还让我记住了主题歌。扮相上,杨政委(不喜欢戴玉强,如果他不是军人,那样的长头发是无所谓的,可作为军人,难道永远都不穿军装吗?难道他从来都不下部队演出吗?因为他,我连带着对总政文工团都不喜欢了)太胖——唱美声的就得这么胖吗?就不能为这个剧减减肥吗?就像那个胖王莉,据说已为江姐减肥十斤,而要我说至少应该再减二十斤,因为十斤以内是根本不叫减肥的。金环牺牲前有一大段咏叹调(一点也没记住),被龟田杀害,已经表明是死了,却过了约摸半分一分钟,又站起来唱了几句,有些莫名,不知何意?

  更讨厌的是那个现代女孩(从角色到演员都讨厌),有必要用这种方式讲这个故事吗?难道不用这样的方式,现在的孩子就都反感、不理解那个时代吗?我儿子是刚上高中的年龄,在此之前,他们同学知道他的姥爷出身富裕家庭,却在抗日初期就参加了八路军打鬼子;特别是又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三个地区之一,都羡慕、佩服得不得了!包括他们同学和他的表哥表姐们,许多都读过红色经典,当然大多是让家长“逼”着看的,但既然能逼进去,这说明我们的孩子并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反感的只是教育方式,我们不也厌烦说教吗?——“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这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是当年最反感的,好像我们一出生就有罪似的,只因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们就都成了罪人,而且是永远也赎不完的罪,当年真恨自己生不逢时!可叹的是,如今却依然是这样念经似的教育孩子。
[ 此贴被五月花在2009-08-12 18:31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