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儿女》:青年爱国民主运动的洪流纪实/胡甫臣 http://cjch.blogchina.com/blog/4998032.html《红岩儿女》第一部(1939-1945)、第二部(1945-1949)《从漩流到洪流》, 全书142万字,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活蹦欢跳、生动务实的史书 ,它全面纪录了20世纪40年代青年爱国民主运动的真情实景。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正规的历史书 ,它有运动的来龙去脉和每一次运动的全过程 ;它有运动参加者的心路历程和对运动情景难忘的回忆;它有实事求是的权威记载和认真的经验教训总结;它有一大批青年的成长道路和辉煌成就.写法有综述 ,有个人评介,有本人自述 ,有他人回忆,有当年报纸的报道,总的都是当年的群体活动,缜密精细地融合于一起,确实生动活泼,波澜壮阔 。
全书把上个世纪国统区的青年运动,特别是大中学校的爱国民主学生运动,主要的学校,主要的运动,几乎都写到了.所有这些运动都是红岩(中共南方局以及后来的南京局、上海局 )领导的,各个学校的进步青年,可说都是南方局陪养和发动的。但又不是靠南方局发号司令强迫运动群众开展起来的。所以这就形成一个分布那么广的各校进步青年自发地共同为一个抗日民主要求的目标而奋斗的多元景观。
像昆明反内战集会的“一·二一”惨案 ,重庆中大救亡会、女同学“三八”晚会的被特种学生捣毁,成都声援市中惨案把市长、警察局长都赶下台的学生运 动,重庆“一·二五”要求政治协商会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示威大游行,成都“双十一”反抗法西斯统治的大规模解众运动,成都华西坝 以燕京 大学为主发 起的追悼罗斯福大会号召争取四大自由促进民主的活动,北平美军侮辱北大女生引发的全国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运动,由京沪苏杭以及清华北大学生发起的全国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五·二O” 运动,武 汉大学“六一”和十一月惨案,上海六月三十的大逮捕,杭州浙大的于子三惨案,接下去的保卫学联保卫学生自治权利的四月风暴,反动政府公开公布逮捕和特刑庭传讯名单的“八一九”大逮捕,重庆的“四·二一”运动以及临解放前的京、沪一带的大逮捕大游行等等都有汹涌澎拜激情详细的记述 。书 中不仅有以成都、昆明 、重庆为核心的民协、民青 、新青三大青年政治组织的建立,也兼顾了分散在各地的大中学校的活动情况, 同学们自己创办的《大学新闻 》《中国学生导报 》等学生报纸怎样在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成长,都有专门的描述 。学生和教授、著名文化人等的亲密合作,为被捕的马寅初祝寿、建寅初记念亭,为被杀害的闻 一多、李公朴悼念,为重庆较场口、南京浦口民主人士被殴打的声援;校长、教授们为学生作报告,掩护学生,拒绝政府到学校抓捕学生,参加学生的座谈会和示威游行,让进步学生秘密到他们家里开会等等,师生情在历次运动中的故事都动人心弦 。
青年学生们不愿 做 亡国奴,从敌占区到大后方,经受了逃难之 苦;学生们从抗日宣传中提高了爱国思想,不满国民党的消极抗战;从国民党法西斯黑暗统治中,提高了要求民主自由的觉悟 。这么多大中学校分散在四面八方,有的还是在很边 远落后的地方,但他们的爱国民主思想却不约而同地普遍成长起来 。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逼得他们走投无路,把他们推向进步 。他们要救国 ,要民主自由,没办法就去找红岩。共产党被国民党镇压得只能实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政策,不能以党的组织开展活动。但青年学生要求党的领导 ,需要党的领导 。许多同学有问题便自己跑到红岩去请教,南方局青年组看到青年运动起来 ,学生们积极性这么高,周恩来就说要 把这样的非党同志当做 党员用。红岩也就成了联系他们,培养 他们的基地和中心。这样,红岩精神就在进步青年学生运动中自然 而然 成长起来 。要求坚决抗日,要求民主自由的进步学生运 动就一个一个接连开展起来 。到1979年终于走向高潮,被毛泽东称为第二条战线 。这可是遍及全国的一股巨大力量啊,他们对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 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全书内容丰富 ,处处活灵 活现,像读文艺作品,像欣赏长卷图画 。虽然一个一个运 动,一个一个城市,一个一个学校,一个一个参加运动的青年都是各自独立的,是各有不同特点的,但爱国民主运动是一气相连的,你读了这段就不能不急着去读下一段。这种差异,正好是吸引你阅读的最大兴趣。
书中对历次运动中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开除、迫害 、逮捕、残杀的战友 都用浓墨愤怒地写出了悲怆的场面和全过程 ,写出了他们英勇的精神和同学们对他们无限的思念。
这十年中也有到解放去,到农村去(建立民主自由和准备打游击的据点),到军事调处执行处抗日根据地方面去当翻 译等一次又一次的大型集体行动。那离别温暖的家庭和亲 人故友,那长途艰辛而又危险的路程 ,都是奔向革命的考验 。读来还都如在眼前。
书中也亲切地反映了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钱瑛等南方局领导成员对广大进步青年的领导和关心爱护,书中更拿出一定篇幅 ,分别描述了当年红岩和青年联系的中共南方局青年组的刘光、朱语今、张黎群等同大家的领导 、同志 、朋友的共同战斗的情愫和他们传奇的一生。他们是引路人,他们也是老大哥 。但他们也从青年学生中学习到许多创造性的活动方式,开展 青年运 动是在秘密环境里,虽无吃喝玩乐之情分,但思想上的心心相连,尽管他们都巳先后去世,他们的身影思绪却永难忘却。这部书 的发 起人和组织者,正是一生从事青年运动(曾任《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和中国青年研究所所长 )的张黎群。
书中写的这些人当时都是青年,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党史上,青运史上都不曾有过他们的地位 。当年革命的青年,一部分奔赴延安 ,他们在根据地锻炼成为革命干部,做出了伟大的成绩 。一部分在国民党统治区,他们团结在红岩周围,在南方局领导下,成为全国青年的先锋,后来也成长出许多优秀干部,也做出了辉煌的贡献。本书由四位现巳80多岁的老人,当年的学运领导人(燕凌、童式一、穆广仁、宋(王争)) ,经过近十年的功夫,编写出这部内容丰富 ,鲜活生动的青年运动史。可说是完成了一项宏大的工程 。
他们材料巳搜集好,还在努力编写《红岩儿女》的第三部 ,暂名《一生都在波涛中》,拟选择几十个红岩儿女的个案,写他们从不同家庭走向革命道路的经历,特别是他们在建国后异彩纷呈的崎岖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