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3楼岁寒于2007-04-27 09:07发表的 :
田里干得厉害啊,俺只好亲自灌水了。 [表情] [表情]
再转N年前“不朽的红岩”网站上的对话:
馆长的答复 回复于 - 2004-10-1
--------------------------------------------------------------------------------
江姐的审讯是在当时的万县,关押在重庆渣滓洞后大的审讯没有过,只是找她核实、了解、问案,江姐是红岩小说中的一个文学形象,在我馆馆内没有见过直接审讯江姐的有关材料,也许是我还没看到!
馆长的答复 回复于 - 2004-10-1
--------------------------------------------------------------------------------
所以我说江姐是一个文学形象,江竹筠是牺牲的烈士。
馆长的答复 回复于 - 2004-10-2
--------------------------------------------------------------------------------
由于61年文学作品小说《红岩》的出版、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的问世,客观上受了文学、文艺的影响。但是纪念馆在展示历史时,就必须把文学形象还原为生活的真实人物,比如受老虎凳刑法是万县副书记李青林,而不是江竹筠。在江竹筠烈士的宣传上我们突出两点:1、是从万县被捕到二处受讯,她坚贞不屈,任凭酷刑威逼,她不吐一字,
.......
按馆长的说法,江竹筠从万县被捕一直到二处只是受讯,在渣滓洞也只是找她核实、了解、问案,最多也就是受到酷刑威逼,只字未提江竹筠受刑。
看到这里,我想到一本书,相信许多人也看过
《红岩魂》——纪实系列 来自歌乐山的报告 历华著
在这本书的第253页是这样写的;“江竹筠烈士......被押往渣滓洞监狱......通过我们的档案,我们知道在狱中,敌人对江姐施用了惨无人道的酷刑,用做老虎凳,竹签子钉指甲,竹筷子夹手指,江姐几次昏死过去。她被抬回牢房,几天后才苏醒。”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本书是1999年出版,而上面提到的馆长的答复是在这之后的2004年。
书中所讲江竹筠在渣滓洞像是入地狱,不但做老虎凳,而且还昏迷了几天后才苏醒。并强调所有这些都是“通过我们的档案,我们知道......”
而在上面馆长的答复中江竹筠在渣滓洞却像是住旅馆,不但未做老虎凳,找她也只是核实、了解、问案。并一再指出“在我馆馆内没有见过直接审讯江姐的有关材料......”
这前后相互矛盾的说法真让人无法忍受,真是看着都烦心。
为什么前面书中写的是一套,而后面答复的却是另一套?
难道馆长和历华不是一人?
就江姐是一个文学形象一说,非常赞成小美的说法
在1950年出版的三种不同资料中都写过江姐(3月出版的《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6月在《大众文艺》上刊登的《圣洁的血花》,8月出版的《美帝蒋匪重庆集中营罪行实录》)。在1950年的时候应该说还没有艺术形象的问题,这之后的1961年文学作品小说《红岩》才出版。把江姐简单地说成是一个文学形象,是有失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