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样的讨论。总比单纯粉人要强,哈哈。
对主旋律我是很包容的,这个这个,具体表现就不解释了,见谅。之所以挑刺,也只是在技术层面上,觉得可以处理得更好一些。
我说郭大义相关情节很俗,那是因为类似桥段的处理在同类作品中被反复使用,看得太多了,审美疲劳~~~~不是不认同这个建国初期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同样是反映这个问题的,个人感觉《历史的天空》里朱预道一节,表现的手法就比较生动。
中原突围,其实还是个技术上的问题哈。就象你说的,“中原突围”这个词一般泛指的是1946年6月从湖北宣化店开始的那次?所以剧中的处理很模糊,容易引起一般观众误解,看着不爽。我老豆当时一听见鲍版林然说“中原突围”,马上就念念有词地咕哝着去翻书架上那本官方出版的战史了,说,唉唉,不严谨呀不严谨。
但林然这个角色不算影射,凡一部影视剧一出来就一定要拉扯到它的原型是某某某的问题上去,我觉得比较傻。我也是李幼斌同学的拥趸,家里正版枪版的共有三个版本的《江山》,基本看到烂,但真的不曾有一次联想到过陈老总。李版林然在只属于这个人物本身的范畴之内,个人魅力和性格色彩光芒四射。我至今认定那是李同学最见功力的角色,所以目前满世界津津乐道的《亮剑》,冒死只给他打了个及格分,这是真话。
《江山》在上海松江车墩影视基地全程取景、但又明确说明故事发生在地处中原的“盘龙市”,使观众产生了错觉,似乎那些故事就发生在上海。其实不是的,我一直说,这是全剧最大的败笔——应该说这个故事是当时接管各大城市时发生的所有事件的提炼和浓缩,不止是上海,“本剧是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以当年共产党解放和接管城市为主要事件线……”(选自巴特尔的导演手记)。他日若是当着巴导本人,我也敢这么说。
只是不知为了什么,每次看到导演手记里的这一句:“那是中国共产党最完美的年代之一,是人心所向,同心同德的年代……”那是,那才是——哎,莫名感慨。
别的与兄台意见基本也一致,嘎嘎。
——哎呀呀,又跑去赤道几内亚去了好象,但我喜欢的电视剧太多,有时仅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部,列举不了。至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