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9165阅读
  • 29回复

《中美所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文不对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6-26
— 本帖被 苗溪 执行取消锁定操作(2008-07-01) —
                                      《中美所见闻》
                                          胡春浦遗稿(写于1977年—1980年) 

p57                              “401”号
  在中美所,无论白公馆或渣滓洞,每一个人只要走进那个狗洞,就有一个编号的数目字,代替你原有的姓名。在白公馆每天值日特务交班接班的时候,要一室一室地点交点对。交班特务叫xx号,不叫名字,犯人就答一个“到”字。
  据说有一次特务提出人去枪毙,叫错了一个数字,把不该枪毙的人提出去枪毙了。
渣滓洞的犯人,虽然都编了号,只是48年前一段时间用过,以后特务点名,都叫名字了。
  大概是1948年的冬天,女室中有一位左大姐生了一个孩子,特务就把这个孩子编为“401”号。即是渣滓洞从1948年春天开张起,到这孩子出世时,已经关过401个犯人了。
  这个孩子后来也取了个正式名字,但大家最容易记的是“401”号。

   



[ 此贴被文不对题在2008-06-27 00:34重新编辑 ]
离线文不对题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6-26
是57啊。当然还有,不过我搞不出来。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6-26
请问胡春浦名字后面那个(1977-1980)是什么意思啊?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文不对题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6-26
答复3楼:是写于1977年至1980年的意思.他是1981年患病,1983年初去世的.这篇是他<见闻>的第57篇
离线文不对题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6-26
   
      因系原文实录,所以注明了写的时间。《见闻》所述可能也有局限,所以叫“见闻”,而非亲历之类的。其中关于“中美所”的提法,我想是不是他们那些幸存者的一种“习惯叫法”;或者是也受小说《红岩》的影响而致?
 
    倒是渣滓洞从1948年春才“开张”,且就已经关了“400余人,似乎都需要应证。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6-26
建议楼主把胡老名字后面的那个年代挪个地方,人名(尤其是已故人士的名字)后面带括号的年代表示生卒年,这是汉语表达的常规。楼主现在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让人误解,这是对胡老的大不敬。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6-26
时间是有其意义的, 去掉是不是不好? 可以换行挪到下一行就好.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6-26
请问楼主是出版物摘抄还是原稿摘抄啊?
至于1977-1980是不是可以按文先生在5楼解释的那样,写成 (写于1977至1980年) 呢?
~~追~~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6-27
已经改了, 现在就清楚多了哈. 想看看1-56哦.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文不对题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6-27
      各位所言甚是,已尊嘱修改。无心之错也是错。对不知道胡老为何人的,觉得好笑也无妨。错的是我,怪不得别人。5楼本人“57”的表述也未准确;是胡老“遗稿”的第57页,而非第57篇。“遗稿”可能一共才二、三十篇文章。一并说明了。

  但“大不敬”却言重了,要请岁寒口下留情哈。还是要感谢帮我发现并改正这个错误的各位。要过几天再见啦。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6-27
那什么时候能看到1-56?

如果能扫描的话就好了.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文不对题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6-30
《中美所见闻》
《中美所见闻》

胡春浦遗稿(写于1977年—1980年)

十    红楼梦专家——宣灏
在白公馆的犯人中,有一个人在研究红楼梦,随时在那厚厚的几叠稿子上修改、补充。据他自己说,已写了十二万字了。
他的名字叫宣灏。浙江人,家里很穷,小时候在一家小手工业店当学徒,抗战初期和全国的青年一样激于爱国热情,从家乡跑出来,想直接参加抗日救国的工作。恰恰那时有一个免费的军事学校在招考学生,他也去报了名,考上了。从浙江到了贵州的熄烽去受训练。而他受了一段时期的训练之后,才知道上了贼船。这个免费的学校,就是中美所训练班第五期。根本不教抗日有关的课程。半年以后,他决心从贼船上逃跑。大概跑了七、八十里路,又被特务抓回去了。从此,也被长期禁闭在白公馆。
初期特务还是把他当“同志”看待。后来宣灏在接触到一些政治犯后,逐渐知道蒋介石、戴笠、中美所的反共反人民卖国的罪恶行为之后,就对特务和国民党深恶痛绝,经常公开辱骂蒋介石、戴笠及特务份子。因而特务也就把他当“非同志”看待了。
宣灏自己虽然在生活待遇,物质享受和在狱的一般活动没有从前那样好,但却因为能够自由地接近政治犯(白公馆规定“同志”不许同政治犯自由交谈的。)而感到很大满足。因为他可以听到很多闻所未闻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事。可以学到很多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道理,提高自己的觉悟。逐渐变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了。
如果初去白公馆,不知道他历史和变化过程的人,从他同政治犯的亲密关系和他对新去的政治犯关切的态度看,都以为他是一个立场坚定,富有斗争经验的老政治犯。
离线文不对题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6-30
回头把田一平老的也搞点上来。但田老的字不好认,更难弄。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07-01
顺便说一下,过去的帖子就算了。从此刻开始谢绝苗溪所说的那些帖子以及再在这些问题上借题发挥和反复纠缠的帖子,见立删。这个原则适用于本坛所有板块。

也顺便第N次重申:对待历史人物,如果没有证据或者自己不愿出示证据,请不要在本坛发布结论性的观点,因为没有证据,别人也看不懂,只会带来猜疑和误解。这个问题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再发现的话只好封ID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弗公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07-03
各持己见,针锋相对,本不足怪。不妨“地下”秘密传条,吵个昏天黑地或者水落石出,悉听尊便。都是红岩坛中人,有什么不可调和的利害关系?退一万步,就算是恩怨纠葛生死对头,既然说的是“地下工作”、“隐蔽战线”和“秘密斗争”那些事,就在网上神秘一把,不也会很有意思吗?我党对徐远举、雷天元那么宽容,自己人之间却每每水火不容。可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倘若双方话不投机,既搂不住火,又呼朋引伴,当众说道说道,也完全正常。只是应按版规办事,比如“请勿在本坛发布不尊重先烈或者敏感话题的帖子”、“不得在论坛使用有侮辱性的语言”。当然,版主应不偏不倚,秉公而断。有误会,该劝,劝;有错误,该训,训;有恶意,该删,删。

可惜,本来是发布胡老遗稿(而且看来还是未刊稿,弥足珍贵)的帖子,大家都想看看。不知这一不愉快是否影响楼主情绪?望文前辈大人大量,不以为怀,续发后帖,让各位也能早日窥其全璧。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07-03
我考虑还是决定删除几个与主贴无关的帖子,见谅。

帖子虽然删了,但岁寒15楼的申明,还请各位坛友遵守。
~~追~~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07-07
还有其他的部分么?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03-18
http://news.163.com/09/0317/06/54JB8EB9000120GU.html

渣滓洞脱险志士胡春浦遗作 《中美所见闻》将首次现身

2009-03-17 05:08:00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晨报(重庆)

  本报讯(记者吴国富)在渣滓洞集中营大屠杀6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由渣滓洞脱险志士胡春浦生前写的《中美所见闻》大型回忆录原稿,近期将首次现身。昨天,红岩联线主任、红岩历史研究专家厉华向本报记者披露,他即将见到这部弥足珍贵的原稿。

  据资料显示,胡春浦,四川渠县人,1913年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受中共长江局派遣,在四川从事国民党党、政和社会各界上层军政人员的情报、统战工作,以后与南方局董必武同志单线联系。其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党员。因参与宋庆龄、李宗仁等策划的反蒋活动被发现,1948年入狱,在渣滓洞中组织过对敌斗争。由于其共产党员身份一直没暴露,于1949年“国共二次和谈”时被释放。1983年3月病逝于成都,时任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顾问。

  厉华说,胡春浦遗稿写于1977年至1980年。前不久,在青海省的胡春浦侄儿在清理书籍时被发现,该遗作为3万字手稿。据了解,该遗作记述了渣滓洞监狱里的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中美所见闻》曾公布过一段内容:在中美所,无论白公馆或渣滓洞,每一个人只要走进那个狗洞,就有一个数字编号。交班特务不叫名字只叫××号。一次,特务叫错了一个数字,把不该枪毙的人枪毙了,以后特务点名都叫名字。1948年冬天,一位大姐生了一个孩子,特务把这个孩子编为“401”号,即到这孩子出世时,渣滓洞已经关过401个人了。

  凤凰卫视来渝

  拍摄专题片《渣滓洞》

  本报讯(记者吴国富)前天,凤凰卫视摄制组抵渝,以《中美所见闻》这部遗稿的线索,解读文艺作品中经典人物、事件的创作原型,披露鲜为人知的人物和事件,向世人提供一个了解那个时代,那个时期革命者的人生轨迹。

  据悉,《渣滓洞》第一集主要讲述国民党为什么建立渣滓洞看守所、渣滓洞来历等;第二、三集主要是狱中故事。第四集为人物故事,江姐、许云峰、陈然等文艺作品中塑造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真实原型是谁?第五集为大屠杀,狱中革命志士都策划过哪些越狱方法,最终结果如何?该片还将邀请当年被成功策反的看守人员黄茂才,到渣滓洞现场讲述大屠杀前后见闻。

  作者:吴国富


(本文来源:重庆晨报。 )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9-03-18
引用第19楼岁寒于2009-03-18 08:12发表的  :
http://news.163.com/09/0317/06/54JB8EB9000120GU.html
渣滓洞脱险志士胡春浦遗作 《中美所见闻》将首次现身
2009-03-17 05:08:00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晨报(重庆)
.......
第四集为人物故事,江姐、许云峰、陈然等文艺作品中塑造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真实原型是谁?......


这个。。。陈然啥时候也成了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了?
~~追~~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9-03-18
引用第20楼苗溪于2009-03-18 09:32发表的  :
这个。。。陈然啥时候也成了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了?


这个倒也不是说不通,《红岩魂》电视剧和纪实文学什么的也是文艺作品啊。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