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876阅读
  • 29回复

由某大生对某大学的真实感受想到:红色英雄文化走进学校的必要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henxiaogang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05-23
红色英雄文化走进学校的必要性:当风水课重现大学,当国学受到另类吹捧,当汉服与博士帽快穿戴一起时,当某名牌大学重点专业99%毕业生跑出去再不回来时,当大学生跳楼事件频发时,当<大长今>变成励志热门时.当害怕考试越来越多的人要去烧香理佛时,当害怕考试有人挺而走险雇用枪手时,当假文凭重出江湖泛滥成灾时,我们的大学好像缺少了什么?(除了在军校)
某大生对某大学的真实感受.拖到这里拽一下:

《人在大学》
大门 是雄伟的
进去 会后悔的
宿舍 是简陋的
价格 是不菲的
上课 是闲散的
社团 是骗钱的
恋爱 是随便的
生活 是贫贱的
学习 是无奈的
睡觉 是最爽的
理想 是恍惚的
现实 是残酷的
考好 是意外的
重修 是早晚的
作弊 是被迫的
开卷 是最棒的
昼夜 是不分的
精神 是不振地
废话 是没完的
发疯 是常有的
自杀 是勇敢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玩游戏是要通宵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手机是用来追女生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人渣都是大学培养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大学和养老院是差不多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馒头一捏就能变汤圆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所有的课都能跷,只有体育课是不能跷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打水是用来泡面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开学校原来是那么赚钱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二锅头是用来干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刻苦学习的.都是穷得交不起补考费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一门课一学期可以就考试那天去一次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一头猪是可以供食堂吃几天的!!
上了大学才知道.原来理想只是高中以前才有的
[ 此贴被chenxiaogang在2006-05-25 07:31重新编辑 ]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5-23
引用第0楼chenxiaogang2006-05-23 06:55发表的“某大生对某大学的真实感受.”:
红色英雄文化走进学校的必要性:当风水课重现大学,当国学受到吹捧,当汉服与博士帽快穿戴一起时,当某名牌大学重点专业99%毕业生跑出去再不回来时,当大学生跳楼事件频发时,我们的大学好像缺少了什么?(除了在军校)
.......

什么叫“国学受到吹捧”啊?不要把本来并不矛盾的东西人为地对立起来。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一南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5-23
还好这个只是“某大生”,而不是大部分。
离线chenxiaogang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5-24
引用第1楼岁寒2006-05-23 07:57发表的“”:
什么叫“国学受到吹捧”啊?不要把本来并不矛盾的东西人为地对立起来。





不是国学本身,而是吹捧国学的某些比狗鼻子还灵的人.
国学俺是一知半解,据说现在颇受一些赚足了荷包的大款老板欢迎.当人心为了急功近利,沽名钓誉变得心浮口燥,又怎能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去踏踏实实搞研究做学问,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罢了.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5-24
都像你们这么认为,中国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在这个话题上,还是认识过几个,哪怕一两个研究国学的人再发言吧。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5-24
引用第3楼chenxiaogang2006-05-24 06:34发表的“”:
国学俺是一知半解,据说现在颇受一些赚足了荷包的大款老板欢迎.当人心为了急功近利,沽名钓誉变得心浮口燥,又怎能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去踏踏实实搞研究做学问,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罢了.
.......


恕我孤陋寡闻,不明白你的意思,可否举例说明。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5-24
越来越看不明白楼主要表达的意思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5-24
送你们副放大镜。放大了看,就会明白了。

离线chenxiaogang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5-26
有人缺钱,有人要名.二一合拍,金字招牌换公款,人脉关系大互动.
国学班招生喽
招生对象:大中国企金领
学期:一个月
学费:三万块.合一日一千块.乖乖.
想起俺少得可怜的津贴,晕倒!
[ 此贴被chenxiaogang在2006-05-2 ]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5-26
你看到哪个学校中文系开这样的班了?恕我直言,如果我们国家真的有这种国学班开出来,我们的文化可能就有希望了。
但是我看到的是全社会对国学的鄙视或者无视,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的文科科研没有问题,恰恰相反,问题非常多。但是正因为它问题多多,所以才更加要抵制你的这种雪上加霜的论调。
这个话题我就说到这儿,不再回复了。
离线于焉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5-26
听老师讲的一件事:某年,一个全国性的训诂学研讨会在某地召开,某领导致词,对“训话”学研讨会在本地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也表示了不解,“训话”有什么值得研究的?难道大学中文系的教师们就研究这些人人都会的玩意儿?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5-26
引用第7楼萧佑2006-05-24 11:09发表的“”:
送你们副放大镜。放大了看,就会明白了。
[表情]


看样子您是明白得很,连放大镜都送人了。
真明白就说点有用的听听,风凉话谁不会说啊。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5-26
引用第10楼于焉2006-05-26 07:49发表的“”:
听老师讲的一件事:某年,一个全国性的训诂学研讨会在某地召开,某领导致词,对“训话”学研讨会在本地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也表示了不解,“训话”有什么值得研究的?难道大学中文系的教师们就研究这些人人都会的玩意儿?  [表情]


俺也不了解,好在俺会查。
请于焉看看下面解释算准确吗?

===================================================================
训诂学(“诂”音“gǔ”,同“古”)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中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也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他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

所谓“训诂”,也叫“训故”、“故训”、“古训”、“解故”、“解诂”,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分类
--------------------------------------------------------------------------------

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

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语言学家王力在1947年的《新训诂学》中提出“必须打破小学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然后新训诂学才真正成为语史学的一个部门。”周大璞在《训诂学要略》中也说“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词义和词义系统,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语义发展演变的规律。”新训诂学是相对旧有的训诂学而言的。


历史
--------------------------------------------------------------------------------

训诂学从先秦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汉朝时基本形成。,到了宋代,训诂学得到了很多的革新。元明时期,训诂学出现了衰退,而在清朝则是训诂学发展最辉煌的时候。现代则采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来发展训诂学。


研究对象
--------------------------------------------------------------------------------

历史上每种语言都在不断地变化,古书中有许多词义已经变化,或语法变化,历史语言学家考证古书中词的当代意义,编著出注疏书籍,为训诂学。训诂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汉魏以前的古书中的文字。训诂学书籍有两种,一种专为注疏某一本重要的书,逐字解释全书的意义,如《论语注疏》、《毛诗注疏》、《韩非子集解》等;另一种是单纯解释古代的词汇,搜集古代词汇,分类注释,如《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等;此外后有对训诂学的书籍进行补充、考证、阐释的书籍,如《方言疏证》等。


研究方法
--------------------------------------------------------------------------------

训诂学研究方法有:

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

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形训,用字形说明其来源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

义训,用当代的词义解释古词的意义,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说“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反训,古代有的词和现代意义相反,需要用反义词注释,如“乱而敬,乱,治也”,说明这个“乱”字,在此处作“治”的意思。

递训,用几个词连续解释,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说明这个“庸”字用声训是从“用”字来的,但意思实际是“得”的意思。
~~追~~
离线于焉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05-26
是这样的。文字、音韵、训诂是小学的三个分支(也许领导又要说了,大学里净研究些小学的玩意儿干啥)。领导的工作就是训话,把训诂看成训话也怪不得他。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05-26
引用第13楼于焉2006-05-26 09:28发表的“”:
是这样的。文字、音韵、训诂是小学的三个分支(也许领导又要说了,大学里净研究些小学的玩意儿干啥)。领导的工作就是训话,把训诂看成训话也怪不得他。


是喽,小学是什么东东?“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
~~追~~
离线于焉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6-05-26
你到网上搜吧。
再说一事儿。文革时红卫兵抄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家,该专家是研究音韵学的,红卫兵看到那些带好多圈圈的韵图(圈儿内戏称音韵学为“绝学”,称韵图为“天书”),如获至宝——这不密电码吗?!没想到这反动学术权威同时还是美帝或苏修或国民党特务呢,拿下!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6-05-26
引用第11楼苗溪2006-05-26 09:10发表的“”:
看样子您是明白得很,连放大镜都送人了。
真明白就说点有用的听听,风凉话谁不会说啊。


很简单。大学教育的现状,缘于信仰之迷失以及所谓的国学之“兴”。在毛泽东的时代,何尝有人听说过什么“国学”!那个时候所强调者,人民教育是要为了人民而服务的,记得在我们的课本当中,都有一篇《反对党八股》。而现在,在我们的大学应试教育中,由于信仰的断层,不仅教育的目的不明朗,教师不知道因何而教,学生不知道为何而学,而且,类乎封建的八股文字也正在卷土重来。君不见,民国时期的“国学”又重新在大学教育中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了么!想当初,毛泽东、鲁迅等教育上的先贤及拓荒者,都曾痛批八股文字的害人之深,而今,八股文字的重新“昌盛”,难道不能够说明一些什么问题么!

就写这么几句,不往下引申了。否则,又该招来有的同志的不满了。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6-05-26
就跟上面的两个笑话儿一样好笑。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6-05-26
可以理解,意料之中。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6-05-26
引用第15楼于焉2006-05-26 09:40发表的“”:
你到网上搜吧。 [表情]


算了,太深奥,没能力研究,敬畏之,逃走。
~~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