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780阅读
  • 48回复

[《红色浪漫》专题]越剧《红色浪漫》今起开始修改排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6-09-02
引用第13楼苗溪2006-09-02 05:28发表的“”:
再罗嗦一句就完。 [表情]
曾紫霞 (唱)听他一番来表白,
......
这样的求爱世上少,
.......


我也意识到“今天我偏要气气他”这句唱词可能对导演和演员产生误导,本来已把它改为“今天我怎能答应他”。但导演有异议,还是觉得原来的好。需要再沟通。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6-09-02
引用第20楼hxg2006-09-02 19:15发表的“”:
我也意识到“今天我偏要气气他”这句唱词可能对导演和演员产生误导,本来已把它改为“今天我怎能答应他”。但导演有异议,还是觉得原来的好。需要再沟通。

拜托黄老师这次一定要坚持一下。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6-09-02
引用第14楼苗溪2006-09-02 06:41发表的“”:
不好意思,回到家又想起两条:
第一场:
刘国鋕 慢!(见曾紫霞有些紧张,柔声叮嘱)小东西,坚强些!(缓缓上前,将围巾围在曾紫霞脖子上)……
在情况未明的时候,是不是“不要怕”比“坚强些”更符合当时的情境?
.......



这有一个过程。我一直觉得刘国鋕在这个时候将围巾给紫霞围上有些别扭。这个围巾毫无疑问是一个爱情信物,一个女孩子接受这样的信物是很慎重的一件事。而且前面曾紫霞已经拒绝接受它了。这会刘国鋕当着敌人面给她围上,是趁人之危,还是强人所难?而且就这个时候两人感情关系来讲也不合适。
在修改时,曾作这样处理:当敌人来抓,匆忙转移时,围巾被刘国鋕遗忘在那里,曾紫霞发现检到,未来得及交给刘就被捕了(被捕过程略去)。等到现第一场的最后一段,当两人说完“假恋人”的事之后,曾紫霞想起来,要将这条围巾还给刘国鋕,刘国鋕将它围在曾紫霞脖子上,提醒她“别忘了,我们现在是恋人……”
后来在讨论时,几个第一场的演员提出异议,还是喜欢老的处理方式,觉得原来那段有味道,改了可惜。我提出别扭的问题,杨导认为这个问题存在,但可以通过二度处理来解决。不要处理得像原来那样含情脉脉,而是表现曾紫霞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景十分紧张,刘国鋕通过系围巾这个动作,使她的紧张情绪平定下来。“不要怕”的前提似乎是她怕了,不够准确;“坚强些”则是一声叮嘱(当然是耳语般的),是对应紧张情绪的。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6-09-02
引用第14楼苗溪2006-09-02 06:41发表的“”:
“老许、陈然”的名字前边并未出现,与主题无关,不妨删去,而且在牢里随便提及别人的名字,甚至是“非同案犯”的名字,应该是比较犯忌的。(我若是警察,一定会顺藤摸瓜,找到组织关系的蛛丝马迹,然后并案侦察的,呵呵)。
.......


加上老许、陈然的名字,目的是增加一些厚度和真实感,不要搞得这个监狱里像是只关了刘曾和李熊两对人。而且这两个名字都出现在后面的大屠杀中了。

他们在狱中同押又同转走,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难友关系。哪怕是在敌人面前也可以提的。应该不存在顺藤摸瓜的问题。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6-09-02
引用第15楼苗溪2006-09-02 08:33发表的“”:
剧本改后,出现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第一场到第四场应该都是1948年春,因为第四场里,熊、李见面时说,熊咏辉说:“文祥,今天好像还是在我们的蜜月里吧?”
接下来的第五场,按说时间应该是紧接第四场的,熊与李见面还没回来,紫霞还不知国志转移到了白公馆,所以对监狱长才有“你们把刘国鋕弄到哪里去了”一问,但是后来紫霞唱“一阵秋风卷残云”,时间上就有问题了。如果这一场一定要写成秋天,那么紫霞与监狱长的对答就需要修改;如果改这一场为48年春天,那么围巾带到国志手里也应该大约在春、夏之际,第六场因为是1948年12月的场景,那么刘、李的对话:
.......


时间问题,我们自己说得通就行了。这种事件发生的物理时间,除非能在舞台上通过某种方式直接表现出来,否则观众是不会有实际感觉的。不要说观众没有,有时候导演和演员也没有。说了也白说。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6-09-02
引用第17楼岁寒2006-09-02 17:54发表的“”:
其实刘国鋕在第八场的第一个唱段中已经抒发了对明天的向往:“只待这寒夜过尽东方晓,霞光万里百花艳”。当然,黄老师若是想刻意丰富一下他与紫霞的对话,再“向往”一次也未尝不可。至于三个层面的意思是否一定要用三个回合表达,我持保留意见——我觉得就是因为这段对话回合令多我有些坐不住,看戏时总是觉得说的没有唱的好听。


戏曲台词还是一句话一个意思的比较好。当然,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尽量改得再精练些。相信修改改之后会有改观的。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6-09-02
引用第22楼hxg2006-09-02 19:32发表的“”:
。“不要怕”的前提似乎是她怕了,不够准确;“坚强些”则是一声叮嘱(当然是耳语般的),是对应紧张情绪的。
.......

同意,“坚强些”比“不要怕”好。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6-09-03
引用第23楼hxg2006-09-02 19:38发表的“”:
加上老许、陈然的名字,目的是增加一些厚度和真实感,不要搞得这个监狱里像是只关了刘曾和李熊两对人。而且这两个名字都出现在后面的大屠杀中了。
他们在狱中同押又同转走,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难友关系。哪怕是在敌人面前也可以提的。应该不存在顺藤摸瓜的问题。

嘿嘿,我刑侦片看多了。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6-09-03
引用第21楼岁寒2006-09-02 19:19发表的“”:
拜托黄老师这次一定要坚持一下。 [表情]

是啊是啊,不然情绪与剧情满拧。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6-09-03
引用第12楼苗溪2006-09-02 04:59发表的“”:
我感觉现在熊咏辉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尤其是第一场,那举手投足,也太成熟老练了吧。
你看她说:刘国鋕是文祥一手培养起来的,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手还向前一挥)
.......


弱弱地问一句,好不好把“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改成“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
~~追~~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6-09-03
引用第21楼岁寒2006-09-02 19:19发表的“”:
拜托黄老师这次一定要坚持一下。 [表情]


完全赞同!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6-09-03
引用第24楼hxg2006-09-02 19:43发表的“”:
时间问题,我们自己说得通就行了。这种事件发生的物理时间,除非能在舞台上通过某种方式直接表现出来,否则观众是不会有实际感觉的。不要说观众没有,有时候导演和演员也没有。说了也白说。


关于具体的时间,确实没有必要清晰地点明,但是原来的五、六两场是紧连在一起的,现在第四、五两场是相连的,第六场应该是几个月以后,所以同意苗溪的意见,下面这两句台词还是应该改一改的:
“李文祥 怎么样?当你爱着一个人,又知道有一个人在爱着你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不是和过去有些不一样了?
刘国鋕 ……是啊,确实有点不一样……(想起,问)今天他们又让你跟咏辉见面了?”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6-09-06
几句自说自话:
关于李文祥的叛变,第一版中第六场刘李的对话就表明李的叛变还是没能挺过生死关。
现在的剧本基本上是用的史实,但是否可以把第四场的时间推后几个月,用监狱长的独白表示发现李文祥的儿女情长,让李熊见面,见面时加入敌人以死亡相威胁,并要连熊一起杀掉,这样与第六场相衔接,李由于自己对死亡的惧怕和担心给妻子也带来噩运而叛变,这种心路历程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把第四场时间推后,四、五、六场的时间衔接问题也迎刃而解。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6-09-06
引用第24楼hxg2006-09-02 19:43发表的“”:
时间问题,我们自己说得通就行了。这种事件发生的物理时间,除非能在舞台上通过某种方式直接表现出来,否则观众是不会有实际感觉的。不要说观众没有,有时候导演和演员也没有。说了也白说。


“时间问题,我们自己说得通就行了。”   我还是没搞通,哪位帮忙解释一下。(光看剧情,我理解大致就是,从第一场结婚、被捕到第七场李文祥叛变、熊咏辉决裂,都是1948年秋天的事,而且是在熊、李蜜月之内。最后一场刘国志就义是一年以后。但中间一些唱词又给人感觉故事发展并没有这么快。)

另外,即使演员、观众没有概念,编剧总是有个时间表的呀,按照时间表来编,才不会造成歧义。
还有,我觉得楼上卢舟的提议很好。
~~追~~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6-09-06
引用第22楼hxg2006-09-02 19:32发表的“”:
这有一个过程。我一直觉得刘国鋕在这个时候将围巾给紫霞围上有些别扭。这个围巾毫无疑问是一个爱情信物,一个女孩子接受这样的信物是很慎重的一件事。而且前面曾紫霞已经拒绝接受它了。这会刘国鋕当着敌人面给她围上,是趁人之危,还是强人所难?而且就这个时候两人感情关系来讲也不合适。
在修改时,曾作这样处理:当敌人来抓,匆忙转移时,围巾被刘国鋕遗忘在那里,曾紫霞发现检到,未来得及交给刘就被捕了(被捕过程略去)。等到现第一场的最后一段,当两人说完“假恋人”的事之后,曾紫霞想起来,要将这条围巾还给刘国鋕,刘国鋕将它围在曾紫霞脖子上,提醒她“别忘了,我们现在是恋人……”
.......

呵呵,我作为一个观众,看到这里感觉很正常,因为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这个动作缓解了曾紫霞不知所措的紧张,反而衬托出刘国志的冷静沉着,也为日后对敌人说恋爱作了伏笔。没有趁人之危,强人所难的感觉。因为此时,所以人的注意力都不在两人的情感问题上了。
不知对不对?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6-09-06
时间也好,逻辑也罢,总是越严谨越好。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6-09-06
引用第34楼秋雨2006-09-06 22:37发表的“”:
呵呵,我作为一个观众,看到这里感觉很正常,因为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这个动作缓解了曾紫霞不知所措的紧张,反而衬托出刘国志的冷静沉着,也为日后对敌人说恋爱作了伏笔。没有趁人之危,强人所难的感觉。因为此时,所以人的注意力都不在两人的情感问题上了。
[表情] 不知对不对?

同感,我也觉得很正常,不光显示了刘的冷静沉着,还显示了他的机智。说实话,第一场最吸引观众的大概要算这个细节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6-09-06
引用第36楼岁寒2006-09-06 22:43发表的“”:
同感,我也觉得很正常,不光显示了刘的冷静沉着,还显示了他的机智。说实话,第一场最吸引观众的大概要算这个细节了。

好在这个情节在修改本中保留了嘛。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6-09-07
刚刚发现,剧本没有点明刘国志等烈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牺牲的。虽然也出现了“摧枯拉朽山河变”的唱词及“新中国万岁”的口号,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我觉得还是写明比较好,作用嘛,就不用我多说了。
~~追~~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6-09-07
引用第33楼苗溪2006-09-06 22:25发表的“”:
“时间问题,我们自己说得通就行了。” [表情]   我还是没搞通,哪位帮忙解释一下。(光看剧情,我理解大致就是,从第一场结婚、被捕到第七场李文祥叛变、熊咏辉决裂,都是1948年秋天的事,而且是在熊、李蜜月之内。最后一场刘国志就义是一年以后。但中间一些唱词又给人感觉故事发展并没有这么快。) [表情]
另外,即使演员、观众没有概念,编剧总是有个时间表的呀,按照时间表来编,才不会造成歧义。
.......


呵呵,这里的关键在第三场结束后和第四场之间的转换上。现在为了场景转换了,来了一个“紧接前场”,便出现了时间上的差异。待回头与杨导商量一下,做到既能比较平顺地转换场景,又能体现第四场与第三场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否则,李文祥他们刚刚被押走,回头一见面熊咏辉就问“这些天把你们弄到哪里去了”也不对。处理办法是有的。

我的时间表,第三、四场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但不长(可以还是在蜜月内)。四、五场是同一天。五、六场间是有时间间隔的,或者说时间间隔在第五场内被省略的把围巾送到刘国鋕手中这样一个过程里。至于第六场的“今天他们又让你见面了”的台词,我特意加了一个“又”字,第四场是第一次,而这里指的是“又”一次。
[ 此贴被hxg在2006-09-07 01:59重新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