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557阅读
  • 41回复

[转贴] KGB:也谈中国当前存在的几种左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卢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6-05-28
作者:kgb
转自http://sxl14589.2008red.com/
本人对当前国内的左派的界定大致如下:

以其在政治光谱上从左到右的位置排列:

极左毛主义者 -> 正统体制内老左派 -> 新左派

因此,毛主义者是最左的,体制内左派会视这些人为重复建国以来“左”的错误的(改革派则视体制内老左为改革开放的阻力,也是“左”的;新左派则相对最右。

以下简略一讲各左派:

一、极左毛泽东主义者

他们也就是西方所说的毛主义者(Maoist),主要特征是极力崇拜毛泽东,极力推崇毛泽东思想。他们和正统体制内左派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毛泽东晚年路线的认识问题,也就是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的问题。对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以及文化革命如何评价的问题,因此,实际上也就是对1981年中央的《历史决议》的立场的问题。毛主义者一方面认同毛毛对社会主义建设路线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同情毛提出的斗私批修、阶级斗争为纲的一套东西。他们因此热衷于对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进行辩护或进行合理化。

要注意两种毛主义者,一种是不太了解政治与经济历史,带有盲目性地崇拜毛泽东的人,这些人搞不太清楚毛和其他领导人的路线分歧,并且倾向于把毛时代的各种成就笼统地归功于毛。实际上毛时代的许多成就是由毛对之很有意见的刘邓陈官僚体系搞出来的。举例说,1975年邓小平的整顿,其实是反对文化革命搞的一套。毛在1975年底终于决策邓小平实际上不赞成阶级斗争的一套,实际上不支持文化革命,因此将邓拿掉,中国又开始批邓。1975年整顿的成就很高,一定程度解决了国家乱的势态,帮助了国民的经济恢复。这实际上是由邓小平领导官僚体系来完成的。邓小平受制于毛,因此并不能放手去做。直到毛不在了,才在三中全会后开始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一些毛主义者只会笼统的把毛时代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毛个人的伟大,这是不正确的。

很多这样的表面上崇拜毛主义者其实也就是民族主义者,还不能说是真正的毛主义者。

另一些毛主义者则知道毛和其他官僚的区别,特别是知道所谓刘邓陈都是修正主义者或走资派的说法,知道文化革命是要冲击这个毛对之不满意的体系。他们认为文化革命是正确的,走资派确实占据了中国当时的领导层。文化革命是必要的,也是伟大的发明创造。今天的毛主义者自然对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路线,有极大的不满,进行各种攻击,不亚于当年的革命小将。他们一方面肆无忌惮的攻击邓小平等领导人,另一方面又竭力吹捧或美化四人帮,实为文化革命时代极左分子的再生或翻版(极左的旗帜网等网站以前有很多这样的东西)。有的毛主义者不但攻击改革年代的邓小平,还攻击整个建国时代的刘邓陈。这以其对陈云等正统左派的攻击尤为明显。有个极左的毛主义者叫老田,写了文章《陈云真的很懂经济么?》,对陈云进行了尽情的攻击和贬低,同时另一方面抬高毛。可见,他们不但反对邓小平等改革派,反对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或七一讲话等东西,而且还反对陈云等比较正统的主张计划经济的体制内老左派。他们的诉求,只能是完全回到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去,包括大跃进和文化革命。这些人就可以说是极左的毛主义者了。

这些人敢于肆无忌惮的攻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让人感到吃惊,其唯一的“安全保障”是其自称为“左派”,是从左边对党和政府的政策路线进行攻击的。

这些人的思想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版本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当然无法认同邓小平提出的“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或者“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实际上是毛泽东永远伟大光荣正确的“两个凡是”派。

对于改革开放,这些人自然持强烈反对态度。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5-28
二,正统左派

他们也可以被称为老左。如果侧重于思想体系的话,他们也可以被称为正统马克思主义者(Orthodox Marxists),也就是奉行苏联这个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这里也就只能简单说一下了。他们多是体制内的,在高级干部中有很多。他们经历过文化革命,遭过罪,深深知道毛晚年错误的危害性。简单的说,他们对毛的晚年政策是不认同的,是批评,甚至极其严厉的批评和否定的,特别是对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像陈云、彭真、王震、杨尚昆、薄一波、邓颖超等元老,加上胡乔木、邓 力 群等更年轻一点的(当然现在在世的也是很老的人了),都不同程度的持有类似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也积极认同毛在建国以前的中国革命上的历史贡献,认为没有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就不会成功,认为毛的历史贡献要大于其晚年的错误,七分功,三分过;认为对毛泽东不能否定,对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还是要坚持。他们所理解的毛泽东思想,也不是简单的“两个凡是”,而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之类的原则。简单而言,他们是大体上支持1981年《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阅读薄一波的研究性回忆录,或者读一读陈云在讨论历史决议问题上评价毛泽东,胡乔木、邓 力 群评价毛泽东,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这种体系的思想。另外,邓小平和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对毛的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和政治路线上面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另外还有体制内的改革派,他们和体制内左派的差别,一方面是对毛的评价(对毛的评价可能负面的鞥多),另一方面是对改革开放的态度,对市场导向改革的态度,对政治民主化的态度等等。

正统体制内左派的经济思想是陈云这个体系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调节)为辅,“鸟笼经济”,基本上是强调中国的一五时代的那种计划体制(当然,计划经济派内部也有分歧,比如陈云这个系统比较强调按比例协调发展,农轻重,强调中国的基本国情,强调“四大平衡”,特别是不打赤字,强调产业间以及产业内部的平衡;强调严格控制基本建设投资,强调建设战线不能太长,强调积累率不能太高,强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特别反对高指标高产量之类的;另一个系统是七十年代以来的主张重工业为主导,最为接近斯大林体系的那种发展模式,以1977-1978年的“洋跃进”为代表)。

正统左派对经济制度最主要的立场是,社会主义应当采取计划经济体制,至于具体采取多少市场调节,可以进一步商榷。他们认为,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志,对邓小平说的“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太认同。他们坚持的另一个重大原则,即“社会主义公有制”,认为社会主义必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统左派比较保守,对很多新事物不太认同,不太接受,因此成了妨碍改革的来自“左”的力量。由于他们很多在体制内,所以对政策的影响也比较大。90年代初,保守的思潮强劲,以批评1991年皇甫平的文章为标志。正统左派认为改革必须问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认为市场化的改革就是搞资本主义,认为要严格防止西方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提出三个有利于,才平息争论,在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当然,这之后左派们又提出了几份“万言书”,也就是来自这些体制内正统老左派。

体制内正统左派还是要正经的搞经济建设的,只是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以毛时代的标准来看,他们是一群“讲产量”,专心搞建设的人。当然,他们的思想在改革年代看来就过于落后、保守了,僵化了,不能与时俱进。


在意识形态上看,他们主要依赖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对经济的理解基于的是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那一套比较传统的东西。而对于其他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东西,比方说西方马克思主义,他们是不能接受的,如当年胡乔木等人大力批评王若水提出的异化、人道主义(王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欣赏马克思主义式的人道主义),因此他们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者。

对于极左派来说,陈云等老同志实际上是右派:陈云同志在建国后一直被人认为是属于右的体系。至今,批评他右的人仍然存在,那就是极左。

正统左派强调的公有制为主体等思想,在民间有一定的市场。
离线卢舟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5-28
三、新左派

新左派是90年代以后新崛起的一个“派别”,人员构成比较年轻,一些人受过海外教育。新左的思想对年轻人比较有吸引力。

实际上中国的所谓新左的思想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基本上是一种拿来主义,西方的各种左翼的理论,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及批评理论到各种各样的后学,到自由左派的理论,他们都拿来使用;近年来,他们还引用西方右翼/保守派的理论,如引进施密特、斯特劳斯等,批判自由主义及自由民主制。这些人在西方自己的大多国家都没有什么名气,不属于真正热门的东西(特别是施密特),在中国竟然成了许多知识分子争相阅读的时髦理论,实在是一个文化现象。新左引用施密特、斯特劳斯的东西,颇能说明其思想体系:他们基本上就是反西方,反资本主义,反自由主义。只要是能够起到这种批评作用的,无论是批判理论,还是后殖民,还是纳粹思想家——简单的说,也就是无论是西方左翼的还是右翼的东西,他们都可以拿来使用。概括一下,他们的思想就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甚至文化上的民族主义,强调中华文明的认同,强调中国民族社群的利益与认同,强调本土文化及传统的价值。经济上则是接近西方主流左派的东西,比如批评资本主义和经济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批评全球化等,从经济诉求上看,大概更接近西方的福利社会或者社会民主主义一类的东西,希望以高税收、高福利等政策来化解自由市场的流弊,保障低层的利益。但这不说明他们要求回到中国的旧式计划经济,也不代表他们会像传统左派一样以马列主义的态度和话语去全盘批判西方的东西(比方说,他们可以广泛采用西方特定的理论甚至是制度)。

由于强调文化保守主义、对传统的认同,因次一些新左的学者及年轻人对中国当代历史的认知和诠释上就会有问题,有时候甚至使他们的一些观点接近毛主义者。当然,新左大概不可能希望把中国带回毛泽东时代。

从思想体系看,由于是拿来主义,什么样的理论和思想都有,所以实际上他们不成体系,而是一个有一些目标比较接近的人组成的这么一个批判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新左所引用的许多理论之间并不能衔接,因为缺乏一套统一的价值观,一套一致的对世界的假设等。

由于新左广泛采用西方理论,对年轻一代有一定的吸引力。而毛主义者、传统左派等依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其影响究竟是要衰退的了。


毛主义者、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新左,三者思想体系、内容并不一样,尽管表面上的目标有时很接近,这当然也使他们之间在遭遇共同的对手时,有结盟的可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5-28
感谢卢舟的转贴,俺要好好学习一下。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5-28
今天卢舟转的两篇都够长,容有时间认真学习。
~~追~~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5-28
我也转一篇,文中有的观点不完全赞同:

[转帖]反思文革, 拒绝狼奶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2006.05.17 中国时报
30年不反思 狼奶教材代代传
林克伦/厦门采访报导

一九九八年十月,厦门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朱丽冰在「南方周末」发表《拒绝狼奶》一文,从学校教育体制反省说∶「教师千万不能再给学生喂『狼奶』了,不要教给学生简单地追求『刚硬』,不要鼓励冷漠,更不应为铸造嗜血的心灵之剑欢呼雀跃。」

反思文革是要让下一代不再受阶级斗争、偶像崇拜等「狼奶」教育的荼毒,但在从事第一线教学的朱丽冰眼里,目前的教育体系「喂狼奶」的情况仍在继续。官方在教育对文革的影响上,反思其实有限。


朱丽冰指出,「在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教育理念的动弹非常微小,从小学到大学,课程设置、教材教法、成绩评定,无不和文革前的教育风格相似,就连大学,至今都把毛泽东思想概论、军事理论课设为必修课」。

大陆的中学教材内容在文革结束後曾进行过改革,「政治性」、共产党的「正统观念」等仍是内容主轴,「充斥著歌颂毛泽东和共产党,跟国民党、军阀、美帝国主义作斗争,以及斗地主分田地等题材,连文言文、新诗、古诗等也多与『斗争』有关」,朱丽冰表示说,「初中教材还好,高中语文教材更是充斥著各式革命家的文章,简直是在上政治课。」

朱丽冰指出,近年来,大陆教育部门开始著手进行改革,二○○二年开始,厦门作为全国实验点,首批使用课改新语文教材,教材增添了友情、环保等人文性内容,结果却招来教育系统内部抨击反对声浪。

值得思考的是,在目前的学校里,许多中坚骨干教师就是当年的红卫兵。这批遭受文革苦难的过来人应最能体会斗争教育的残暴性,其所拥有的经历也更能反省官方教育、教材的荒谬,但现况却并非如此。面对这些充斥政治、曾经伤害过自己的教材,目前红卫兵这一代的第一线教师大都选择顺应以对。「许多教师以升学考试、社会生存竞争等功利性理由,不愿挺身抗拒这些教材,或者说,从教师自身来说,大多还并未建立起尊重普世每个个人的人文观念。」

朱丽冰还指出,「有不少老师,还是比较欣赏与鼓励仇恨与斗争的思维的,也因此,这样的东西继续透过学校教育、教材与考试灌输给下一代。『狼奶』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不断地被『操练』、内化至学生内心。」

朱丽冰认为,「当老师教给学生仇恨与排斥某个群体和个人的时候,实际结果并不会只针对这类人,这种忽视、仇恨或不尊重别人的理念会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会被应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文革前我们所受的教育是阶级斗争,可文革一来,我们首先斗的是老师一样。」

这种现况也令现今中国出现价值认同危机。「不反思的结果导致出现目前流行的『双重语义系统』」,朱丽冰感慨地指出,「学生、老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知道这些官方说词是虚假的,但很少有人愿意出面反对!」

身为一个影响力不大、曾深刻反省「狼奶」教育的基层中学教师,朱丽冰忧虑地指出,「现在的社会许多人习惯在表面上说『套话』,尽管自己的内心深处并不认为这些话语有道理,但还是说了、且说得非常自然,包括年幼的学生,都操练娴熟。社会出现信任危机,因为很难相信别人。」

对於这样的教育模式一代传一代,会不会永远跳不出这个怪圈?朱丽冰对此比较乐观指出,「观念的重建是可以发生在黑色背景上的。只要人愿意追求。我自己的经历就是如此!」

援引大陆电影导演陈凯歌回顾文革经历文章话语∶「当运动来临时,总会有太多的人跪下说『我忏悔』,太少的人站起来说『我控诉』。当运动结束以後,有太多的人说『我控诉』,太少的人说『我忏悔』」。朱丽冰指出,「我们不仅需要控诉,我们这一代更需要忏悔!」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5-28
引用第5楼苗溪2006-05-28 13:41发表的“”:
我也转一篇,文中有的观点不完全赞同:
.......

愿闻其详。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5-28
具体的说不上,前几段吧,觉得话说得太绝对了。
~~追~~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5-29
我建议:听群众的声音,也就是看更多的普通网民是怎样说和怎样认识的。
离线chenxiaogang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5-29
愤青算不算,如果是,那人可海了去了.
离线于焉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5-29
引用第7楼苗溪2006-05-28 21:44发表的“”:
具体的说不上,前几段吧,觉得话说得太绝对了。


我要开始跑题了,不过不会跑太远。

我的感觉,中学语文教育还是在往正确的方向上发展,这个过程或许是缓慢的,但要看到进步。我翻了一下人教社委托我的同事新编的高中教材,这部教材比较注重对中学生母语语文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取消了政治教义,美中不足的是,其中的美文似乎少了一点儿,我总觉得语文教育还应该承担起培养基本的鉴赏和审美能力的重任。

我时常觉得自己就是过去教育体制和理念的受害者。回想起来,不知道中学的语文教育到底给了我什么,几乎是一片空白,那个阶段如果还有点儿什么进步的话,基本上是靠课外阅读获得的。现在的中学生我不了解。但是,中文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你帮他们改论文,更多的时候是在帮他们修改病句甚至是修改标点符号的错误。最令人失望的是,他们给老师写个便条、短信,格式都不对,用词也欠妥。在母语的教育方面,我觉得台湾做得好得多。在某网站看到港台的图书馆(港大图书馆流通部门的负责人不知是在哪里接受的汉语教育,)和大陆的图书馆致同一位赠书作者的公函,汉语水平有天壤之别,令人慨叹。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5-29
我也贴一篇文章吧。这篇文章的发现非常的偶然,记得是在去年在网上搜索时,偶尔看到的。出处记不起来了。也算是一家之言吧。如果这篇文章过敏,不合适的话,就把它删掉吧。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5-29
引用第11楼萧佑2006-05-29 14:59发表的“”:
我也贴一篇文章吧。这篇文章的发现非常的偶然,记得是在去年在网上搜索时,偶尔看到的。出处记不起来了。也算是一家之言吧。如果这篇文章过敏,不合适的话,就把它删掉吧。

是不太合适,删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qingfeng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6-05-31
随便说说我的看法,关于语文的~~ (呵呵 我觉得这更是跑题了。)以前在中国的时候很喜欢语文,但是我当时是那种成绩好但是常常和老师唱反调的学生,有一次在课堂上还公然起了争论。那次争论,是因为当时鲁迅的文章里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老师问说为什么鲁迅会用大约后来又用了的确。当时我的论点是 我觉得语文书上弄这些很浪费时间。我们是在欣赏文章,而不是通过他的字或只言片语来努力猜测当时的环境和心情,因为我们不是侦探。实际上周海婴在书中提过说很多人通过鲁迅常用的信纸来猜测鲁迅的用意,其实那些信纸都是周海婴在不经意中选给鲁迅的,跟他的心情丝毫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咬文嚼字,生搬硬套鲁迅的一个字中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之类的。这令老师很生气。
现在我又想到了这个问题,的确,我觉得中国的语文书很好,但是我觉得我们很多老师的方法不对。一味的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还有重点段落的记忆和背诵(我觉得古文中经典文章可以这样,现代文就不必了)还有,老师过于强调应试教育,而不是让我们真正的去读些好文章之类的-这当然和中国的教育要挂钩了。
在英国学莎士比亚文学的时候,老师找来了各种各样的关于表达莎翁文章的方式(小说,电影,话剧,音乐)让我们一一领略,然后写出3000字的论文。很多人写的观点可能很极端,但是老师读后认为是好文章的,一样分数很高。因为大家观点各不相同。对于文章中语言的表达方式,老师讲的更多的是语法而不是中心思想。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6-05-31
反对应试教育、强调语法这都是对的,但从你的全文看,个人认为,事实上,你并未真正地学会怎样来学习中文。所谓对中文的学习,我通过这些年的反思和领悟,理解到事实上对语文的学习,就是要逐步地引导学生深入地揣摩和融入文章作者的创作思路、历史背景与思想感情,琢磨他的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他的那些个优秀的文字和段落是怎样产生的,从而为未来的中国语文大师的出现,作必要地启蒙与积累。说穿了,是培养学生掌握创作的思路、方法和技巧,我认为这才是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而不是光去观摩、欣赏了一些优秀的文字就完了,那不过是舍本逐末罢了。从这个角度上讲,易除应试教育和右倾化的因素,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还是可以认为是可取的。较之美式的语文教学而言,我们的这种语文教育的方法是更加可取的,因为它虑及长远,而不是只顾及满足学生短视的一时的审美需求。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和西方式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区别所在。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6-05-31
引用第14楼萧佑2006-05-31 09:28发表的“”:
从这个角度上讲,易除应试教育和右倾化的因素,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还是可以认为是可取的。较之美式的语文教学而言,我们的这种语文教育的方法是更加可取的,因为它虑及长远,而不是只顾及满足学生短视的一时的审美需求。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和西方式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根本性区别所在。


应试教育跟右倾化并列,好玩儿。
语文教育分左右倾和阶级性,高啊。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6-05-31
嗯,本主题帖确实好玩。
离线qingfeng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6-05-31
“从这个角度上讲,易除应试教育和右倾化的因素,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还是可以认为是可取的。”
那照你这么说 正确教育应该是左倾的了?如果带有着政治偏向性,照着左倾化的方式去理解 那还有什么正确的“创作思路、历史背景与思想感情”可言呢?历史是可以被人人以涂抹的,所以如果按照政治的角度去教语文的话,文革噩梦又会开始了。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6-05-31
[quote]引用第17楼qingfeng2006-05-31 21:13发表的“”:
那照你这么说 正确教育应该是左倾的了?

有毛病吧。我可没走极端,那是你那么理解的。我可从没这么说过。
离线萧佑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6-05-31
引用第17楼qingfeng2006-05-31 21:13发表的“”:
所以如果按照政治的角度去教语文的话,文革……


那么你对语文课本中那么多的政治类课文,又该作何解呢?难道要把凡是涉及历史和涉及写共产党人的课文,都从语文课本中抹掉嘛?那可都是“政治”啊!还有,学生学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等等课程,要不要也都拿掉啊?因为那都是“政治”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