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午后开始,重庆市出现了今年以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强降雨天气过程。强降雨造成山洪暴发、城市积涝、交通中断、民房被淹,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记者昨日20时采访时获悉,重庆市西部、中部和南部的22个区县(自治县)、236个乡镇(街道)受灾,沙坪坝区、璧山县、铜梁县城区进水受淹,受灾人口272.35万人,因灾死亡10人、失踪5人、伤病128人,紧急转移安置11.31万人,村民住房倒塌1万多间,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毁坏严重。
暴雨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遗址毁损严重。渣滓洞数间房屋垮塌,白公馆木楼遭雨水浸泡,红岩联线中心主任厉华说,洪灾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昨日下午,记者在渣滓洞看到,大门垮塌,瓦砾断墙倒成一片,一些文史资料泡在水中,山洪剧烈向下冲刷,几间房屋墙脚被泡软,随时有坍塌危险。一位工作人员称“简直可以用一片废墟来形容”。她说,自上世纪50年代初渣滓洞开馆以来,从来未遇到这种情况。
渣滓洞的保安肖宗兴告诉记者,早上8点左右,他去接班时,就发现遗址外的排水沟堵塞,伙房的地漏冒出一大股水,他向上级报告情况后,来了一二十名工作人员排堵。同时,他打119报警,但因沿路塌方,消防车在半路受阻。雨水越来越大,没多久遗址的围墙就垮了,洪水涌进院内,难以下脚。众人忙着将一些文物转移到办公室,但很快办公室进水,没过多久,洪水涨到近1米高。
10点左右,一些墙体有些松动迹象,现场指挥抢险的工作人员紧急叫大家撤离现场。大家刚出来不到5分钟,遗址内的保安室、观众休息室、刑讯室、配电房和办公室“轰”的一声垮了。
据了解,渣滓洞建筑为砖木结构,除男牢房是仿造的建筑外,其余的都是原汁原味的珍贵文物。
与此同时,白公馆二楼木板被水浸泡,刑讯洞进水,围墙一角被一棵大树压垮。灾害现场,沙区国土局工作人员在观察山体情况,红岩联线工作人员忙着疏散无关人员。
昨日,两个遗址未接纳任何游客。红岩联线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次洪灾,直接损失的门票收入可能就有五六万元。
该中心主任厉华沉痛地说,如果要说文物方面的损失,可以说难以估量。“我们盼望着快点放晴。”

[扬子晚报网消息]
[ 此贴被seagull在2007-07-18 12:2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