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046阅读
  • 53回复

[讨论]在信与疑之间——我眼中的《暗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6-11-20
岁寒的概括很精准。我最早感觉的是天才和权术的关系,可是想来,还是岁寒的总结比较到位。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7-03-05
写得确实不错。
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希望!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8-10-28
长篇小说《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8-10-28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8-10-29
前两天看见一个关于朝鲜旅游的帖子,说朝鲜电视台播放《暗算》,这个剧那叫一个受欢迎哦。我不知道怎么就想起当年看顺姬和俞林了。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9-04-15
提一下自己的旧帖。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9-07-27
电视剧上有两个美丽的女性死亡让我受不了,一个是阿朱,一个是黄依依。前者是因为我更心疼希腊神话般的英雄萧峰,而后者,我是真正心疼一个女人。
我不懂得戏剧理论,记得有这样一件事,开放后一位中国学者(?)到法国去,看了《秃头歌女》,不明白,再看,还不明白,后来他明白这是一部不让人舒服的戏。我想柳云龙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想法。把《暗算》编成一部不让人舒服的戏。从这点上说,我恨柳云龙(包括张爱玲,张恨水,白先勇),我喜欢狄更斯。
然而,我们依旧爱看《暗算》,我们依旧坚持这种不舒服。岁寒姐姐把这种不舒服的原因解释给我们。
我固执的不愿去想这原因,因为很残酷。圣人说,杀一不辜而利天下,不为。为了某种···,我们不得不眼看很多残忍的事情。我简直真恨柳云龙。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9-07-27
引用第28楼marienbad于2009-07-27 22:54发表的  :
麦家一定在偷笑:因为他这个真正的罪魁祸首从您那儿漏网了!柳云龙就该哭了:不是我干的,冤枉啊! [表情]


呵呵,我看他一点不冤,好的本子还要好的演员去诠释才能入木三分,活灵活现了。这里看到这么一段:
http://hi.baidu.com/%CA%B1%B9%E2%CB%ED%B5%C0/blog/item/acf135d3716fb2003af3cff2.html

这一段也挺有意思:
http://www.xici.net/b373850/d45192000.htm
[ 此贴被秋雨在2009-07-27 23:27重新编辑 ]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9-08-01
引用第27楼绿茶和白茶于2009-07-27 22:40发表的  :
电视剧上有两个美丽的女性死亡让我受不了,一个是阿朱,一个是黄依依。前者是因为我更心疼希腊神话般的英雄萧峰,而后者,我是真正心疼一个女人。
我不懂得戏剧理论,记得有这样一件事,开放后一位中国学者(?)到法国去,看了《秃头歌女》,不明白,再看,还不明白,后来他明白这是一部不让人舒服的戏。我想柳云龙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想法。把《暗算》编成一部不让人舒服的戏。从这点上说,我恨柳云龙(包括张爱玲,张恨水,白先勇),我喜欢狄更斯。
然而,我们依旧爱看《暗算》,我们依旧坚持这种不舒服。岁寒姐姐把这种不舒服的原因解释给我们。
我固执的不愿去想这原因,因为很残酷。圣人说,杀一不辜而利天下,不为。为了某种···,我们不得不眼看很多残忍的事情。我简直真恨柳云龙。

记得当年《暗算》迷们为久违了的“理想主义”而欢呼,其实《暗算》恰好告诉我们,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红岩烈士的话)。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9-08-05
岁寒,你觉得一个人有理想,和理想主义,有啥区别。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9-08-06
突然莫名其土地庙地想起《人间正道是沧桑》里老董对杨立青道,“在你们介个年纪基本分不清理想主义和想入非非有虾米区别”。。。

俺不是故意滴……掩面下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9-08-06
引用第31楼allegro于2009-08-05 23:38发表的  :
岁寒,你觉得一个人有理想,和理想主义,有啥区别。

我也不知道啊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9-08-06
  从某种角度讲,痛苦和“不舒服”是一种享受。在痛苦、“不舒服”中得到享受。
理想人人都有,那是现实、短期的;理想主义则是虚幻而遥远的。过于崇高、神圣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总难免带有一些盲目和迷信(不含贬义的中性词)。
这个问题本来不想发帖怕有何不妥,岁军长的回答令人佩服!
离线jiachenjia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9-08-07
觉得《暗算》是重新演绎红色故事的经典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9-08-07
我非常不同意楼上的看法。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jiachenjia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9-08-19
还请赐教!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9-08-19
别的暂且不说,暗算才拍了几年啊?就敢称经典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9-10-06
麦家:满足想象中的生活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09-08-28 阅读:405



      2006年,电视剧《暗算》轻松“暗算”了各地的收视率,也让小说原作者麦家的名字逐渐深入人心。

  2008年,小说《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论界把麦家获奖看作是“茅奖”的一次突破。当时,麦家说:“一个新东西被权威奖项接受肯定需要等待,没想到我等待的时间这么短暂。”

  从最早的长篇《解密》到《暗算》《风声》,麦家的叙述也如同一道密码,难以名状却拥有独特的魔力,恰似有人曾形容的那样,“它们繁复又简洁,仅释放气息,就足以让你跟他前行”。不过,麦家不喜欢被贴上“特情作家”、“悬疑推理小说家”的标签。在他看来,写小说,就像一个人,题材不过是一个身体,“身体长成什么样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身体内部装的是什么”。

  写作需要相当的意志来坚守

  问:当年你曾经在军队待过很长一段时间,那段经历除了为你的写作提供了“创作的质感”,对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答:我十七岁进军校,三十四岁脱掉军装,全部青春都是在军营里度过的。军旅生活最大的受益是,把我内心单纯化了。我在最容易受人影响的年纪,接受的是一些相对比较正面甚至不乏刻板的管理和教育,让我在潜意识里有一种相对比较积极正大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事比较踏实,肯下功夫。写作是个苦活,是长跑,需要相当的意志来坚守和等待。

  问:你有没有特别喜欢的小说家,你曾说在小说世界里找到了朋友、得到了交流,这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答:我喜欢的作家多着呢,比我生活中的朋友要多。他们也像我生活中的朋友一样,有些是一段时间喜欢,有些是一直喜欢。我一直在读少数几位作家的作品,至今依然在读。写作都是从阅读开始的,不会欣赏或者批判他人的小说,你要写好小说是不可思议的。写作不是靠经历,靠经历支撑的写作往往是短命的,而且人数也是少得可怜;相反靠阅读支撑写作的作家倒是多得很,像博尔赫斯和史铁生是最典型的这样的作家,他们的生活就是阅读、写作。对我来说,看小说和写小说是一回事,都是在寻找、发现生活之外的生活,一种单属个人的内心生活。

  问:你不愿意被定义为“特情作家”、“悬疑推理小说家”,那么你如何定义自己?

  答:给我贴什么商标都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否定。我觉得我写的就是小说,“特情”不过是题材而已,“智力”也不过是种方法,都是表面的,是“身体”层面的。就像一个人,身体长成什么样其实无关紧要,关键是身体内部装的是什么。

  问:《暗算》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有的作家写了一辈子也未必能获此殊荣,你如何看待这份荣誉?

  答:没有哪一个奖是某一个人必须要得的,也不会有哪个作家单纯因为得奖去写作。所以得奖都是幸运,是计划之外,是锦上添花。得奖不能说明你的作品比别人好了,只能说:这一回,你的运气比别人好。

  小说家要完成许多技术活

  问:小说中那些破译密码、运筹帷幄,与你当年的经历还是有距离的,你怎么做到“虚构得比真实还真实”?    

  答:我写得都是虚构的,因为那个机构、那个领域真实的恰恰是不能写的。我前面也说了,写作跟经历没太大的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但丁肯定下过地狱,鲁迅肯定有个叫祥林嫂的女朋友。选择当小说家,同时又丢弃虚构人生的权力,真是吃大亏了。你当了小说家又没有“把假的说成真”的本事,是误入歧途。写作是有技艺的,小说家要完成许多技术活,把假的说成真的,这是最基本的功夫,就像当木匠要会使刨子一样。

  问:你凭想象写了那么多故事,会不会担心真的了解这个职业的人质疑你?

  答:没有,也确实很少有人质疑过。甚至这些领域的人现在都把我当他们的朋友和亲人,因为这个职业几乎从没被人歌颂过,我是第一个。我带着敬意在写他们,所以哪怕细节有些误差,他们也觉得情有可原。有位将军对我说过一件事,有位从事该领域工作的十七大代表,别人问他做什么的,他以前都不知道怎么回答,现在很简单,他就说,“我是做《暗算》里面这个事情的。”这等于给了他们一个名片。

  问:《暗算》《风声》都改编成影视剧,《解密》会不会也搬上荧屏银幕?

  答:会的,电影电视剧都要拍。    

  问:有些作家喜欢改编自己的作品,因为不愿意看到作品被改编得面目全非,而很多作家又不喜欢自己当编剧。你是怎么考虑的?

  答:《暗算》就是我自己编剧的,现在我又在改编自己的小说《刀尖上行走》。有些不参与编剧是因为没有时间,也是精力不济。写电视剧太耗时间和精力,我还要写小说呢。

  文学不能抱残守缺

  问:“密码”“破译”成为近年来的流行词汇,这跟你的《暗算》《解密》不无关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也掀起了一轮收视高潮,一批有关间谍、情报的图书跟风出笼。你怎么看待这种“走红”?

  答:我像大多数优秀的作家一样,满足于想象中的生活,对现实世界缺乏应有的热情和世俗的判断力。我创作《解密》系列小说不是为了“走红”。我经常说,写作是一种命运,摆脱不了的,至于写什么有一定的偶然性,写出来的东西“火”,更具有偶然性。所以我不大考虑走红的意义,考虑也是起不了作用的,起码对写作没什么用。

  问:现在有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畅销小说红火,而同时又有许多人担忧文学的衰落和文坛的不景气。作为一个小说家,你认为目前的小说创作和出版出了什么问题?

  答:是人心出了问题,欲望都被无限地打开了。要说问题,这年月我看哪里都有一大堆问题,小说的问题不过是毛毛雨,弄湿了我们头发而已。我有时候会神经病般地关心这个问题,但更多的时候我觉得无需关注,因为关注了也没用。写作是纯粹个体的劳动,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问题,我无法做总结。包括大众的口味也是没有定数的,谁也不能去设计。但是我们作家必须意识到,现在读者的阅读趣味和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都完全不一样了。我们要承认这一点,也要相信我们是可以变化的。文学应该固守一些东西,但不能抱残守缺。我们的文学“来路”一直不正,该是到了校正的时候了。你如果不愿接受这个事实,那就得接受被读者抛弃。

  重回四川看来不太可能了

  问:你一向行事低调,为什么在地震捐款事件中又决定亮出票据证明,并发博文回应质疑?        

  答:捐款没什么好说的。我去年捐款时没有对外说,为什么今年亮出捐款凭证,是因为当时有人在清理作家假捐款事情,我的大名赫然在上,若拿不出凭据,肯定是要被天下人耻笑,所以才张挂在博客上,不是炫耀,是证据。“假捐款”弄得沸沸扬扬,逼得我们也丢人现眼地亮证据,但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什么好办法来应对指责?我的智商是想不出来。

  问:从成都到杭州,离开一个生活多年的城市,是出于什么考虑作出这样的决定?

  答:人到中年,搬个家太复杂了。我其实从2006年就开始往杭州调,调令早就去了,期间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也来调我,我迟迟没有成行,就是想不好,嫌麻烦。最后真正帮助我下决心的还是父亲。老父亲八十多岁了,去年突然发了一次癫痫,然后就失忆了,连我都不认识了。这让我很心酸。我想父亲可能也活不了几年了,以前我一直在外面漂,没有陪他,最后几年回来陪陪他吧,免得以后后悔。

  问:你现在已经调到杭州,但是又接受了四川作协副主席的职务,你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吗?

  答:没有。四川选我当副主席,这是我的荣幸, 也体现出四川作协领导和作家对我很关心。我在四川待了十五年,那里很多作家都是我的好朋友,朋友们希望我重回四川,但现在看来不太可能了。

  问:最后能不能谈谈你接下去的写作计划?

  答:我的秘密已经很少啦,这是我少有的秘密之一,请接受我的沉默吧。
离线jiachenjia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9-10-07
引用第25楼allegro于2008-10-29 11:41发表的  :
前两天看见一个关于朝鲜旅游的帖子,说朝鲜电视台播放《暗算》,这个剧那叫一个受欢迎哦。我不知道怎么就想起当年看顺姬和俞林了。 [表情]


想当年,该剧是热极了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9-10-10
搭车请教一个事儿。
风声和暗算啥关系?都说来自同一部小说,我没太整明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