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岁寒姐姐严命,把三篇涂鸦之作贴上来,此为激动之下,胡乱写就,如有不当,板砖轻拍
………………………………………………………… …………………… ……
红色浪漫之一 ——献给一出让我感动的戏
七一,党的生日,香港回归十周年,一个注定红色的日子,也是我来到绍兴开始新生活的日子。夜色来临,我归置好行李,洗去一身的疲惫,带着满怀的喜悦,走进了心目中圣地一般的绍兴大剧院。绍兴,我来了,越剧,我来了!虽然为期一月的江浙沪越剧大展演已经接近尾声,但欣喜的是还能抓住一个尾巴!既入宝山,岂能空手而回?!
七一的夜晚,上演的是浙江越剧团的《红色浪漫》——现代越剧,男女合演,革命爱情。真切时啊,难道真是应景之作?可事实证明,这回我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在看完某部电视剧后的几个月后,我第一次被另一部作品震撼了,在我的生命里,又有了第N+1次为戏而涌动的记录!
剧情和场景
剧情很简单,看过《红岩》的都会有印象——解放前夜,山城,地下党,渣滓洞,白公馆,刘思扬和孙明霞。戏是按纪实文学《红岩魂》改的,用的是他们的原名:刘国鋕、曾紫霞。
“一句悲歌终了,便是那天晓的时光”这是序幕的伴唱里我唯一记全的一句词,也是全剧的“主旋律”,多次咏叹。坦白说,我觉得用“悲歌”一词来概括此剧并不合适,但用“壮歌”、“丽歌”、甚或“爱歌”?似乎也不妥,而且和下半句缺乏强烈的对比。但在我心里,它至少是当得起“壮丽”二字的!是的,壮丽,不是小儿女凄凄切切,依依喃哝,花前月下,而是炼狱中、铁窗下,生死相知、祸福与共,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仰而矢志不渝的爱情!这是多么壮丽的爱情,多么壮丽的生命!
被捕、放风、五哥相劝、刑室相会、李(文祥)熊(咏辉)相见、送围巾、刘(国鋕)李谈心、熊李断情、刑场决别,一共九场,每场都很简短,但结构完美,主线就是两对年轻人在监狱中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更是越剧不可更改的最大母题!
李文祥,他曾是曾紫霞心目中革命者的标准代表:成熟、坚定、稳重。新婚之夜由于叛徒的告密而和妻子双双被捕。最初的拷打和利诱都没有使他屈服,但是,当坚持的意义被抛诸无望的黑暗,当胜利的曙光来临,同时也意味着最后的死亡来临时,他动摇了:胜利越近,死亡也就越近,一旦死亡,就绝无明天。为了寻求出路改变命运奋斗了了这么多年,难道等来的只是死亡?爱情之花刚刚绽放,难道就要让新婚的妻子陪自己命赴阴曹?
永生和不朽只是活着的人对一种精神的礼赞,而对已矣的死者而言,他们还有什么?死亡最可怕的是没有明天,没有希望,没有一切可能!
于是叛变、出卖,换来了——自由。
信仰和信念,真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在这种非常态下,有多少人,能为它生死不移至死不改,而这,又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幸而,“天地间凛然万古有正气”,幸而,总有那些充满理想并坚持理想的人!
熊咏辉,一个柔弱的女人,李文祥的妻子,她拒绝了李文祥接她出狱的请求——与其要那种肮脏的自由,那种心带重镣的自由,她宁可和狱友们在一起,生死在一起。
还有,还有那一对,想起来就让人嘴角含笑却又心潮“涌动”的一对——刘国鋕、曾紫霞。
第一场,刘国鋕初出场的时候,是多么笑人啊。白色西装,锃亮皮鞋,油光头发,然后潇洒地转身,捋捋头发,真像一个小开,一个花花公子。那时候,紫霞拒绝了他的求爱——这哪像个稳重的革命者和可靠的丈夫嘛!
可是,当第二场的大幕拉开,我们看到被捕的刘国鋕借放风之机要紫霞把一切推到自己身上,隐藏身份,好好地自我保护;第三场,我们发现这个“公子”果然是个豪门阔少、财团少东,他明明只要在脱党声明上签字就能换取自由,然后去出国去留洋去过好日子,可是,他却强忍对家人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拒绝了为他到处奔忙的五哥,反而请求兄长代他照顾父母、问候兄姐,寄张照片以慰相思、寄点药品以疗狱友,然后,营救他的爱人——紫霞!兄劝弟,弟求兄,当兄弟俩在舞台的两侧分别拭泪时,台下的我也不由动容!
面对此情此景,谁还能以一种怀疑或戏谑的眼光对待这个似乎很不“成熟”的革命者?!
全剧中最华彩的段落有三个。第一个是第四场,监狱长让曾紫霞来劝说“冥顽不灵”的刘国鋕,曾紫霞却笑意盈盈地劝他多加餐饭、保重健康、保养精神、敢恨敢爱——面对这个值得她爱的人,“爱情之花正悄然绽放”。恼羞成怒的敌人举起了皮鞭,一鞭鞭落在紫霞的身上。两人在舞台两端遥遥对唱:“这样的人啊我怎不爱他(她)”,这样的设定让我有一种梦幻感——是心音还是对歌?但至少,那都是对志同道合的爱情的最高礼赞!终于,倾吐化作了雄壮的歌声,席卷了整个监狱,就像那天边而来的滚滚春潮!
第二个段落是第七场,当李文祥忐忑不安地问刘国鋕将如何面对比胜利更快到来的死亡时,刘国鋕那一段酣畅淋漓的唱段。阀门阔少、一介书生,为什么会选择投身革命出生入死?因为“我有一个梦想,一个美好的梦想”,梦想一个自由平等的新世界,梦想老有所养幼能所学,梦想麦浪滚滚稻花飘香,梦想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东方,只要这样的梦想能够实现,那么“纵然粉身碎骨又何妨”?!
第三个段落是最后一场。敌人在灭亡的前夜举起了屠刀,刘国鋕将走上刑场,临刑前,他终于又见到了心心念念的紫霞。刘国鋕的笑容,多么明净而温暖,却让人心痛、心颤;曾紫霞的泪眼,多么纯洁而动人,却让人心酸、心碎。我要用热血浇灌大地了,爱人,如果你在明天看到一朵迎风的红花,那就是我。它上下轻摇,那是我对你礼赞;它左右轻摆,那是我为你呐喊。如果你能活下去,那么请替我多看看美好的胜利,多建设我们的祖国。等到祖国繁花满园的时候,我的喜泪会化作春雨润泽山川。。。。。。
在剧里,我还喜欢两个设计。
一个是物:围巾,一条红围巾。
作为信物和线索,围巾从刘送——曾拒——刘再送——曾回送——刘临别再送,完成了一个非常圆满的链条,贯穿了戏的始终。红围巾带给他们的是爱的甜蜜和酸楚,而对我们而言,则是一种火热的情怀。以物贯穿戏剧始终,固然不是首创,也并不新鲜,但这么多的“屡试不爽”何尝不表明了这一手段的经典!
同时,作为现代戏,它不得不舍弃传统戏曲中许多有效的艺术手段。在此情形下,红围巾就可以承担起一部分长绸和水袖的功能,它丰富了演员的表演手段,也使戏更符合戏曲本体,更“有戏”,更灵动。
还有是一个称呼:小东西。
“小东西”是刘对曾的爱称,这个爱称里包含的那种宠溺和疼爱,总有一种酥酥软软让我心颤的感觉。哪个女孩不想被人宠着呢?革命者也有爱情,而且更挚热,更奔放,也许,也更温柔:)
剧中,“小东西”的称呼似乎有三次。第一次是在被捕时,面对如狼似虎的敌人,刘国鋕缓缓走到紫霞面前,温柔地把围巾披到她身上,笑着说:“小东西,不要怕,我们走。”那样平静的声音,沉静的语气,却能让人充满了力量,仿佛即使刀山火海,有了这句话,前路也不再可怕。那时我就知道,苍天啊,大地啊,我沦陷了,沦陷在这样温暖的声音和笑容里。
第二处是刑室相会。曾紫霞由于极不“像话”的劝降词,被敌人吊起来毒打。刘国鋕想扑过去,却被打倒在地,那声迸发出来的“小东西”啊,带着痛惜,带着爱和相知,浓烈而滚烫得就像喷薄而出的岩浆!
第三处是绝别,刘国鋕对紫霞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小东西,保重。”然后他挥手,潇洒地转身,就像一次普通的告别,就像他要去什么美好的地方。可我总觉得,我能从里面听到的不止是慨然之气,还有心碎落了满地的声音,它的意味那么悠长,似乎能穿透时空,绵延于紫霞生命的永久。。。。。。
舞台和布景
舞台设置很简洁,背景垂下,高墙、深牢,后侧有一个斜斜的台子(汗,表述不清),使空间有了更大的纵伸感,也便于众多狱友在其上表演以作为背景。
杨小青总是能给人惊喜的,至少,写意的她不会让人惊诧,惊诧一个好端端的舞台变得荒诞或芜杂。
美中不足的是,能不能少放点烟雾呢?太朦了,而且朦的时间太久,快如梦如幻了~~~
伴唱和舞美
越剧的幕后伴唱是一大亮点和“听点”,戏迷非戏迷基本没有说不美的。但这次的伴唱有点怪,原因是用了普通话。越剧不用越音越调还算越剧么?可这词也确实很难用越音来表述的。越剧唱句一般是七字或十字,但此一段句式复杂,完全是现代诗歌和歌词的性质,如要就曲则只能舍词。好在编剧和音乐功力都不错,词壮曲雄,壮怀激烈又低沉悲壮,倒叫我这个自诩保守苛刻的“老”戏迷,沉浸其中,也不去管它是否合法度了。
至于舞美,个人以为还有可加强之处,围巾和铁镣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最起码要来一点围巾舞吧,丰富一下艺术手段,让新老戏迷和观众都能感受到一些程式的魅力。还有,狱警们的围拢和拔枪是否有点突兀?添加的双人舞是否跳得太别扭了点?刘国志在唱“梦想”时是否跑动得太多了点?“雾锁长天”时国鋕的那个伸臂雕塑状是不是太刻意太僵硬太牵强太样板戏了点呢?
唱腔和唱段
优美的唱腔和好听的唱段是一出戏成功与否的生命线。这个戏主要启用了尹、吕、范、袁四派唱腔,基本做到了流派众多、并能切合人物。个人认为,尹派是越剧小生里最宜表现深情缠绵的一个流派,真正的“白马”流派啊,其余吕派娇俏,范派稳重,袁派平实,俱为一时之选!
新编戏难成经典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唱段立不起来。一个戏,如果没有过硬的、能够被人们铭记和传唱的唱段,是不能称之为成功的。到现在为止,我不敢说有多少人、或者说将会有多少人会学唱这个戏里的唱段,但我认为,一些唱段至少是立起来了!一出新编革命现代戏,真正做到了以唱为主,有这么多独立的、好听的唱段,对我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惊喜!“求五哥”、“这样的人啊我怎不爱他(她)” 、“我有一个梦想”、“雾锁长天”、“一朵红花”这样的长段子和一些略短的段子都很不错,无论词曲都很有让人学唱的欲望!当然,“这样的人”和“梦想”这两段有很多地方都不太像一般的越剧曲调,却也别有特色,只是我更喜欢有越味的地方,比如“这样的人”里的“跨骏马走天涯”几句, “梦想”的头尾部分,真美!
演员和角色
刘国鋕——华渭强
华是一个老演员了,一直不算很有名,老生小生都能演(似乎偏重老生),好人坏人都能演,做官的潦倒的甚至风瘫的也都能演,他在《祥林嫂》里那邋里邋遢丑陋委琐的样子真是入木三分啊!浙越的演员有一个特点:不甚拘流派,有时甚至是行当。这当然不能算优点,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流派特点是很重要的,这是观众给演员进行归属,从而评判,进而认可的重要标准。但由于“不拘”,有时反而使演员成了多面手,尤其是老演员,那更是被众多的角色修炼成“演技派”了!
在这个戏里,华渭强唱的是尹派,应该是现学的吧,似乎没听他唱过。尹味儿虽不浓,声音也似不够饱满婉转,但是胜在行腔自然流畅(这一点倒比赵强),而且嗓子既亮且稳,单从好听上来,还是可得高分的。尹派入门相对简单,可要修炼到家也很不易,以华的天资和努力,应当可以唱得更好!
如果把唱按下不表,单讲表演,华真是很棒。戏曲演员是幸福的,40、50的演员在传统戏里演十几二十的年轻人毫无问题。但我没想到的是,年纪不轻的华在现代戏里演起这么个意气飞扬、潇洒不群的革命青年来竟如此到位,仿佛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我尤其爱看他的笑容,不仅发自嘴角,而且是眉梢眼角,都散着盈盈笑意!“你的笑容这样暖,你的笑是我心头的伤。”唉,要是就义时再笑一下那就更完美了:(
刘国鋕的角色设置也是成功的,不同于以往样板戏或传统剧的设定。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却是一个有钱的阔少,他并不苦大仇深,他更不是为了自己的命运,支撑他的是什么,理想主义,在今天很多人看来多少有点可笑的理想主义吧!为了一个不知道能不能实现的理想,为了一个殷殷热望中的理想国,那时的人是可以抛家舍业、粉身碎骨的!
曾紫霞——陈艺。
傅老的关门弟子,很早就办过个人专场。但我不明白的是,她在这个戏唱的似乎是吕派啊——当然现在浙江的傅吕不分是很严重。难道为了表现小女生的娇俏可爱就一定要用吕派么?傅老当年也是演小花旦出身的啊!
说实话,我以前并不喜欢她,太甜,太腻,演得过分用力却不够稳。想不到这次感觉竟挺好的(许是现场的关系?)声音虽甜,但不腻,而且气息很稳,表演自然大方,清新动人,看得出来,是真正把心、把情用进去了!
可惜的是,由于陈艺的演技毕竟还嫩了点,也由于曾紫霞的角色设定,除了清新纯洁的特质,很难有更多的外在矛盾冲突和内在心理矛盾,所以,她的光彩很难不被刘国鋕,甚至熊咏辉掩盖。
无论如何,陈艺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她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善良纯洁的化身——紫霞!
李文祥——张伟忠。
在浙越,张伟忠算得上台柱子级别的,怎么说呢,老辣!唱腔、表演都很老辣!他的范派还是比较地道的,虽然在很多热爱女小生的戏迷看来,不见得有多么舒展和悦耳:)但要找出一个演现代戏够范儿的范派小生还真是舍他其谁了!
在这个戏里,原来演惯革命烈士周文雍的张伟忠却演了一个叛徒,一个从坚定的革命者沦落到无耻的贩卖灵魂者的叛徒,一个要拿着妻子做借口才敢贪生怕死的叛徒。虽然我觉得这个角色在戏里有点转变过速,但是张伟忠还是很好地完成了剧本和导演交给的任务。何况戏曲是有它的独特性的,在某种程度上,它并不要求人物有多么深沉多么复杂多么人性,人们看的常常只是故事,和故事背后的人情人心世情世态。
熊咏辉——廖琪瑛。
在浙越,廖琪瑛是一个独特的演员,说她独特,是因为她时生时旦,在这样一个男女合演的院团里,她演小生,必然会在众多男演员的包围中格格不入,而演旦角,又毕竟不是本业啊!可是呢,她似乎演得都不赖,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功力问题,更是她对戏曲的热爱,她要演戏,要在有限的机会里多演戏,演好戏!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戏里的熊咏辉比曾紫霞更有光彩。熊的设定按传统戏曲行当是稳重平和的大青衣,而曾则是活泼俏皮的小花旦。对比起单纯可爱的曾,作为成熟女性的熊内心无疑更为九转回肠,矛盾斗争也更为激烈。总觉得她是因为爱情投身革命,而革命又催化、加深、拓展了爱情,当爱人背叛了革命时,她伤痛的是,他更背叛了他们的爱情,革命的志同道合的爱情!所以,柔弱的女人选择了决绝的绝裂——其实女人往往更坚强,更有韧性。廖的袁派虽然不能算多么地道,只是抓住了一些带有袁派标志性特点的音节,但是好演员就是压台啊,和她在一起时,可怜的小曾常常会被我华丽丽地忽略:(
刘五哥——李海明。
这个演员也很眼熟,他的戏看过很多,但其流派特征也不明显,至少我分不清。和浙越的其他老演员一样,演技很好,一个字:稳,而且不抢戏,和刘国志的那一场劝降戏是本剧中第一个催泪弹啊!那种拳拳爱弟之心,恸弟之情表现得非常恰如其分。
监狱长——邵龙。
这个原型是徐远举否?具体就不说了,花脸,很脸谱化的一个坏人,这样的戏必不可少的一个坏人。
“一曲悲歌终了”,戏里是长夜将晓,英魂不远,戏外是泪眼模糊,心潮难平。这个戏纵然还有不少的缺点,但至少,它具备了一个好戏的潜质,它令人感动,它在走一条新路!
写于二00七年七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