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699阅读
  • 46回复

[灌水][转贴]浙江人要用越剧唱《茶花女》 下月萧山首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7-08-12
戏曲如果扔掉它的地方特色,那就是真正离死亡不远了,因为那东西已经不是它自己了。

《梁祝》的普通话对白,的确是听了让人汗毛直竖,连配白者自己都觉得有些刺激观众的耳朵。幸亏导演还算有点理智,也弄了个越剧对白的版本。

丁建华的配白加单仰萍的唱,光是看到这个搭配就觉得很恐怖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7-08-12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的越迷已经逐步的走向衰减,新的年轻的越迷逐渐的补充到观众队伍中,虽然保留地方戏的原有风格是大前提,但是总不能一成不变的固守着旧模式亦步亦趋吧?
呵呵,我只能算是一个喜欢越剧的门外汉,没有更多的发言权,但是我想,或许有很多的人同我一样,只是因为一个本子,或者一部戏,有些喜欢。我承认,因为喜欢越剧《第一次亲密接触》才尝试着去看赵志刚的其他演出碟子,虽然越迷给我作了很多功课补充,但是我还是看不下去,即使是越剧王子赵志刚主演的《千古情缘》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7-08-12
引用第20楼hxg2007-08-10 01:11发表的“”:
方言白口,有些词汇一定是很难念出口的。要不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之间说方言,说着说着就会不知不觉蹦出一两个普通话的词儿来呢?总不会有人硬是用上海话或杭州话去说“伊妹儿”吧?洋戏、现代戏,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得有解决的招。当年我们在策划《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时候同样遇到过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的就是现在年轻人说方言的方式,凡是遇到用方言说起来别扭的词,直接蹦出普通话甚至英语单词,然后回来接着说白口。但无论是白口还是其中嵌入的普通话或英语单词,都得是地地道道的,最忌讳的就是不土不洋的“嵊州普通话”或是“嵊州外语”。不知浙越这次在《茶花女》中打算怎样做。
.......

呵呵,也弱弱的问一句 ,说到这样的剧本,难道编剧就不能将这些拗口的念白用方言改变一下?总感觉,这是编剧就应该解决的问题,在舞台上除非是刻意的想增加一些剧情笑料,而不应该让排练过程在这里转圈啊?偶迷糊了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7-08-12
大家讨论的不是同一码事,我撤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7-08-12
引用第24楼marienbad2007-08-12 12:03发表的“”:
有啊,样板戏、现代戏都是普通话。就连清装戏讲的也是普通话,像《曹雪芹》、《风雨同仁堂》什么的。至于改编外国的戏,我看过马永安的《奥塞罗》,说的也是带一点韵的普通话。与时俱进嘛。


那还是京白,而绝非乔榛丁建华那种普通话。根本的区别不在是不是韵白,而在白口中的韵味。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7-08-12
引用第23楼秋雨2007-08-12 11:58发表的“”:
[表情]呵呵, 忍不住就想说几句,我怎么总感觉,越迷或者是江浙越剧人士对于越剧近乎是有些据为己有的感觉,动不动就是非常反感,动不动就是很不高兴,男女同台合演不高兴,略微改动一点风格也不高兴,时代在发展,文化在进步,固守着一百年前的方式欣赏娱乐,这算是保护传承还是守旧埋葬呢? [表情] [表情] [表情]
我就不知道这些越迷是希望这个剧种发展繁荣还是希望它僵化死亡。


越剧本来就是浙江的地方戏,不存在据为己有的问题。
改革是必要的,但应当有个度,不能改得不是自己了。如果都是普通话,唱越歌,那就演音乐剧好了,还要越剧干什么?
我觉得戏曲改革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盲目地改,越离经叛道越好,否则就是僵化,就是保守,就是反对改革;二是一成不变,这也不能改那也不能动,一动就是背叛老祖宗,就是糟塌越剧。改革是为了发展,改革也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7-08-13
引用第23楼秋雨2007-08-12 11:58发表的“”:
……我怎么总感觉,越迷或者是江浙越剧人士对于越剧近乎是有些据为己有的感觉,动不动就是非常反感,动不动就是很不高兴,男女同台合演不高兴,略微改动一点风格也不高兴,时代在发展,文化在进步,固守着一百年前的方式欣赏娱乐,这算是保护传承还是守旧埋葬呢?我就不知道这些越迷是希望这个剧种发展繁荣还是希望它僵化死亡。



其实越迷也有好多种。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讨论传承与改革的关系、讨论女子越剧与男女合演的关系,就应该是越迷中最为可贵的一群了。

有一类越迷,只要是他的偶像的戏,就一律叫好。别人的戏,如果是传统的,他就骂你守旧;如果是改革的,他就骂你背叛。倘若他的偶像是女小生,他必说男小生污浊不堪;他的偶像是男小生,他必说女小生不男不女。在这种越迷眼中,他的偶像得奖,一定是凭的实力;别的演员获奖,当然靠的是权钱交易。越剧论坛上的各种掐架帖子,多半都是这类越迷搅和起来的。而某些论坛,由于容不得半点对自己偶像的批评,慢慢就演变为纯粹的花痴论坛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7-08-13
俺也不知道俺算哪一种越迷
其实越剧迷迷偶像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我吧,也有很多很喜欢的名家——这和大家喜欢哪位演员哪位歌星之类的感情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一是要有度,不要通过打压别人来提升自己的偶像,二么,最起码的一点点客观吧:)戏曲不是电视剧或其他,艺术水准一定上还是有公论的,故意抑或扬就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了。

普通话?哦,天!黄梅戏的普通话化又有了个什么结果?更何况越剧!全是普通话那不如去看歌剧去得了。越剧电视剧《梁祝》我也看过,我认真地说,惨不忍睹,惨不忍听!何况越剧的音乐本来就是和方言相配的啊,它是越剧韵味的主要部分!如果越剧有一天要改得完全去越剧化,那我宁可她被放进博物馆!越剧可以改,但有三条不能改:嵊州方言、女子越剧(不是说不要男女合演)、以情动人(不是说不能表现其他内容)!

京剧曹雪芹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戏(其实我主要是喜欢小言:)))同仁堂也看过一点,但那也是京白,而且也是拿捏着念的,也是讲韵味的。

另,在别的帖子里发点小HC行么?黄老师和赵王子相熟么?能不能转一声呢?俺当年可是被他的何文秀、沙漠王子迷得七荤八素啊:)其实他当年的戏是很好很好的,他的唱也曾是很好很好的,他的人似乎也是很好很好的……可是现在,他能不能不要把腔拖得老长老长不绕上几个弯不罢休呢?他能不能不动辙上哭苍天下跪大地呢?他能不能回到当年清新自然的表演风格上去呢?作为一个曾喜欢过他很久很久的戏迷,只是希望他能走得稳一点……
[ 此贴被越歌在2007-08-13 15:34重新编 ]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7-08-13
引用第32楼越歌2007-08-13 13:53发表的“”:
另,在别的帖子里发点小HC行么?黄老师和赵王子相熟么?能不能转一声呢?俺当年可是被他的何文秀、沙漠王子迷得七荤八素啊:)其实他当年的戏是很好很好的,他的唱也曾是很好很好的,他的人似乎也是很好很好的……可是现在,他能不能不要把腔拖得老长老长不绕上几个弯不罢休呢?他能不能不动辙上哭苍天下跪大地呢?他能不能回到当年清新自然的表演风格上去呢?作为一个曾喜欢过他很久很久的戏迷,只是希望他能走得稳一点……
.......


呵呵,应该算比较熟吧。等我下次碰到他,一定转告。不过只是转告啊,能起到什么作用就很难说了,因为艺术家在艺术方面的想法有时候是很执拗的。用港片的台词说就是:我们熟归熟……
我是主张越剧男女合演的出路在于现代戏、越剧现代戏的出路在于男女合演的。赵志刚这几年走“错位发展”的路,与我当年唆使他加盟《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有一定关系,这个责任我不推卸。至于唱腔方面的变化,就不是我的事了。感觉他在创腔方面是不是有了些想法,走得可能有点急了。提醒一下还是必要的。
[ 此贴被hxg在2007-08-13 23:00重新 ]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7-08-13
无比激动地爬上来感谢一下黄老师 艺术家们是根据什么选择自己改革的道路的呢?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并不认为故作阳刚和沉重就是自创风格,就能自创流派——虽然我也很希望能有一个男子越剧流派出现。当然也许赵只是为了对自己、对越剧负责:)
您们那个第一次亲密接触挺好的,除了赵王子最后那声惊天动地“轻舞飞扬” 主要是我又从他身上看到青春活力和清新自然了,主要是我终于不用忍着看故作沉重的戏了 ~~~~~
不过布景MS简陋了点,舞美也有点傻,然后,这样两地合作的方式能长久么?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7-08-13
引用第34楼越歌2007-08-13 22:59发表的“”:
无比激动地爬上来感谢一下黄老师 [表情]
您们那个第一次亲密接触挺好的,除了赵王子最后那声惊天动地“轻舞飞扬” [表情] 主要是我又从他身上看到青春活力和清新自然了,主要是我终于不用忍着看故作沉重的戏了 ~~~~~
不过布景MS简陋了点,舞美也有点傻,然后,这样两地合作的方式能长久么? [表情]


哈哈,我们的想法高度一致。我当时就不喜欢那个结尾,而且已经说服编剧、导演、主演把结尾改掉(非典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去上海商谈的这事,谈完说是吃饭,一连走了几条街都找不到开门营业的饭馆)。后来还弄出了个修改稿。但由于这个戏未能入围七艺节,余杭方面不打算再作修改,也没法坚持演出,也就没重排了。是个遗憾。
现在看来,这种跨团合作的方式,创作一个新戏是可以的,但要实现可持续演出,会受到体制方面的许多牵制。如茅工作室和浙越的《孔已己》是如此,估计《藜斋残梦》、《虞美人》什么的也差不多。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7-08-13
引用第33楼hxg2007-08-13 22:47发表的“”:
呵呵,应该算比较熟吧。等我下次碰到他,一定转告。不过只是转告啊,能起到什么作用就很难说了,因为艺术家在艺术方面的想法有时候是很执拗的。用港片的台词说就是:我们熟归熟……
我是主张越剧男女合演的出路在于现代戏、越剧现代戏的出路在于男女合演的。赵志刚这几年走“错位发展”的路,与我当年唆使他加盟《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有一定关系,这个责任我不推卸。至于唱腔方面的变化,就不是我的事了。感觉他在创腔方面是不是有了些想法,走得可能有点急了。提醒一下还是必要的。

您这话很对,您的意见也很对!这个责任,是个很有意义的责任 其实赵早年的疯人院之恋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现代戏:)
他近年来的《家》还是不错的,但《赵氏孤儿》,我就觉得不如去看话剧了……我对他的意见,一是唱腔,二是表演风格……他的唱腔,越来越缺乏字重腔轻、醇厚中蕴轻灵的味道,以及丰富的细节变化,一味地拖和绕;他的表演呢,我觉得程式的东西丢得太多,而话剧化的东西又体现得太多,有点为阳刚而阳刚,为人文而人文,为深刻而深刻了~~~
另外,我还是觉得无论是男演员还是女演员,还是要首先打好传统戏的基础,要不然想盖楼房是肯定不会扎实的,赵志刚不也是以传统戏成名的么?当然,修炼好基本功后,可以再演新戏,再创新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7-08-13
引用第35楼hxg2007-08-13 23:09发表的“”:
哈哈,我们的想法高度一致。我当时就不喜欢那个结尾,而且已经说服编剧、导演、主演把结尾改掉(非典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去上海商谈的这事,谈完说是吃饭,一连走了几条街都找不到开门营业的饭馆)。后来还弄出了个修改稿。但由于这个戏未能入围七艺节,余杭方面不打算再作修改,也没法坚持演出,也就没重排了。是个遗憾。
现在看来,这种跨团合作的方式,创作一个新戏是可以的,但要实现可持续演出,会受到体制方面的许多牵制。如茅工作室和浙越的《孔已己》是如此,估计《藜斋残梦》、《虞美人》什么的也差不多。


佩服黄老师一个!向您致敬!悄悄地问,您那时候准备怎么改这个戏的结局的呢?
唉,您要再说您不懂戏,那我们都是戏盲了!这年头,能热心为戏、真心爱戏、诚心写戏的编剧和行家不多了,多的只是盲目改戏、胡乱编戏、让戏不成戏的伪专家!
真诚地盼望并请求您能再写下去!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7-08-14
引用第37楼越歌2007-08-13 23:33发表的“”:
佩服黄老师一个!向您致敬!悄悄地问,您那时候准备怎么改这个戏的结局的呢?
唉,您要再说您不懂戏,那我们都是戏盲了!这年头,能热心为戏、真心爱戏、诚心写戏的编剧和行家不多了,多的只是盲目改戏、胡乱编戏、让戏不成戏的伪专家!
真诚地盼望并请求您能再写下去! [表情]



呵呵,谢谢你的鼓励!
咱好像有点对不起人家楼主,这题儿从《茶花女》跑到讲不讲普通话,再跑到《第一次亲密接触》,再跑到赵志刚,最后跑到我自己,不是一般的远啊。
亲密接触修改的那个结局,我得到老电脑里找找剧本,记得是留下的。回头给你看看。:)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7-08-14
引用第38楼hxg2007-08-14 00:37发表的“”:
呵呵,谢谢你的鼓励!
咱好像有点对不起人家楼主,这题儿从《茶花女》跑到讲不讲普通话,再跑到《第一次亲密接触》,再跑到赵志刚,最后跑到我自己,不是一般的远啊。 [表情]
.......


向亲爱的楼主岁寒姐姐致以严重的歉意
向伟大的黄老师致以崇高的谢意 无比期待您亲密接触一剧的结尾
我把话绕回来成么?黄老师,茶花女一剧有没有可能来绍兴演出呢?如果来的话会是什么时候呢?这个剧我是懒得跑去杭州看的,要不还是等黄老师看完后给我们讲讲吧!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7-08-14
引用第38楼hxg2007-08-14 00:37发表的“”:
咱好像有点对不起人家楼主,这题儿从《茶花女》跑到讲不讲普通话,再跑到《第一次亲密接触》,再跑到赵志刚,最后跑到我自己,不是一般的远啊。.......

没关系,撒开脚丫子能跑多远跑多远。


引用第39楼越歌2007-08-14 08:26发表的“”:
……我把话绕回来成么?黄老师,茶花女一剧有没有可能来绍兴演出呢?如果来的话会是什么时候呢?这个剧我是懒得跑去杭州看的,要不还是等黄老师看完后给我们讲讲吧!

小颖的博客里已经有了对《茶花女》的独家报道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2397d01000aaw.html#contentIframeLink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7-08-15
引用第40楼岁寒2007-08-14 18:10发表的“”:
小颖的博客里已经有了对《茶花女》的独家报道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2397d01000aaw.html#contentIframeLink


看了几张剧照,造型上看感觉似乎还可以。
从小颖讲的故事看,视乎也演绎得比较越剧。
期待增加了几分。
明天晚上就去看了哈。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7-08-15
咳,今天返校,一早友友就过来了,我告诉她这件事,然后我们去看了看小颖的博客,她,基本上还是比较倾向于老大前一回帖中提到的“剧本本土化”方式的;同时对浙越的做法——以西式妆扮出现在越剧舞台上表示了担忧……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7-08-15
这个故事如果中式化、本土化,那俺觉得和中国众多的风尘烈女、风尘故事啥的区别也不大了 其实只看小颖博客里这个戏的开头, 我已经想起杜十娘、陈三两了
今天演了吧?结果马上就出来了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7-08-15
引用第43楼越歌2007-08-15 15:33发表的“”:
这个故事如果中式化、本土化,那俺觉得和中国众多的风尘烈女、风尘故事啥的区别也不大了 [表情] [表情]其实只看小颖博客里这个戏的开头, 我已经想起杜十娘、陈三两了 [表情]
今天演了吧?结果马上就出来了 [表情]



其实杜十娘认真挖挖倒还是有东西挖的,这个故事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是非分明。比较而言还是陈三两更纯洁些,从道德角度看是一个高大得令人仰视的主角形象,而整个故事(包括其他人物)也都比较理想化。
so,我个人以为,茶花女(就小颖的故事概括而言)是个很纯粹的言情故事,和上述二者没有可比性。

BTW,亲爱的越歌,关于你在前面几个撒丫子的帖子中提到一些看法深和我意,只是这会儿不便展开,希望俺们下回有空可以再另帖细聊。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