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283阅读
  • 46回复

[灌水][转贴]浙江人要用越剧唱《茶花女》 下月萧山首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07-20
浙江人要用越剧唱《茶花女》 下月萧山首演


作者:潘宁 金顺根
来源:【杭州日报】 添加日期:2007.07.19

--------------------------------------------------------------------------------


  “如果再年轻一些,我可能会排《俄狄浦斯王》。”昨天,在越剧《茶花女》排练现场,我省著名戏曲导演杨小青和记者这样打趣。

  杨小青是浙江戏剧界的一个重要符号,她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执导过《花烛泪》、《琵琶记》、《红丝错》、《白兔记》、《西厢记》等诸多越剧。那个时期,浙江的越剧红透全中国,那些优秀的古装戏演一部,火一部,留下一部,成为浙江戏剧史上值得回望的一个时期。

  没有排《俄狄浦斯王》的杨小青,这次遭遇的是法国大文豪小仲马。小仲马留给杨导的是什么?一个纸醉金迷的19世纪巴黎社交场所,一大帮穿大蓬裙燕尾服的男爵伯爵公爵和交际花,旋转的华尔兹,三角钢琴时而会飘出一些咏叹的旋律。

  这是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浙江越剧第三次姓“洋”。三个戏的原作者,一个个都是扛鼎世界文坛的大家。

  第一次,是去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春琴传》,改编自日本著名小说家谷崎润一郎 (1886~1965)的《春琴抄》。谷崎润一郎曾与郭沫若、田汉、欧阳予倩等中国戏剧家有过交往。去年3月,由上海戏剧学院曹路生编剧、著名导演郭晓男执导的《春琴传》在杭州大剧院首演。虽然同为东方文化,但谷崎润一郎的这部作品叙述了一个受虐与施虐的凄厉故事,明显有别于中国人温情脉脉的戏剧审美观。

  三个月以后,杭州越剧院推出《心比天高》,该剧改编自易卜生的作品《海达·高布乐》。“在莎士比亚之后,我毫不迟疑地把易卜生放在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意大利的皮兰德娄曾经这样一口咬定。原著的作者太大牌了,改编是需要勇气的。“杭越”去挪威演出过《心比天高》——在原著中,“海达”是饮弹自尽的,而一个用剑自刎的中国“海达”,让挪威人看得心生波澜。

  这一次,轮到了小仲马。

  浙江越剧团以100万的资金注入,决心让“玛格丽特”与“阿芒”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谈一场惊心动魄的恋爱。戏曲的丝弦鼓板统统被放弃,“玛格丽特”陈艺和“阿芒”周明将在钢琴与弦乐的伴奏中,将傅派和尹派那些经久不息的声腔继承下来。《春琴传》和《心比天高》虽然同样姓“洋”,但《春琴传》改编得几乎看不出男主角在原著中有受虐者的痕迹,《心比天高》则完全中国化了,演员的水袖甩得惊艳无比。

  而《茶花女》,除了去掉那个年代巴黎女人裙子里那条硬邦邦的鲸骨衬裙。剧组昨天向媒体展示的排练片段,让人感觉到他们这一次姓“洋”,姓得很彻底。

  杨小青说,真情的打动是具有国际性的,这也是她导演这个戏的最大动力。如果有人说,你这个茶花女不够欧洲,不够巴黎,那我也不怕。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世界上有多少人演啊,甚至穿西装都能演。

  在《茶花女》100万元资金中,其中20万是由女主演陈艺以个人名义注入的,此前杭州越剧院在剧目《一缕麻》中也运作了这种模式。戏曲演员个人掏腰包投资剧目的例子不是很多,除了有足够的勇气承担风险之外,演出后的利润分成是最大的诱惑。

  《茶花女》将于8月15日在萧山大剧院首演。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7-20
浙江越剧团开排《茶花女》洋味十足


http://www.jrj.com  2007年07月19日 07:02 今日早报


  □本报记者 南芳/文

  早报讯 浙江越剧团有一个爱折腾的女演员,她演越剧、唱过歌、还演过电视剧、转了一圈又回到越剧舞台。最近,她出资20多万打造越剧版《茶花女》,出演茶花女玛格丽特。昨天,这个爱折腾的女演员、傅派传人陈艺很开心,因为筹备了4年的越剧《茶花女》终于开排了。据了解,此剧共投资一百万元,将于8月15日在萧山大剧院首演。

  越剧演员陈艺的另一个身份是杭州玲珑小镇餐馆的老板。这让很多人想不通,可以养尊处优的陈艺为什么非要在清贫的越剧舞台上折腾?

  “我投资越剧是因为喜欢,从没想过靠越剧赚钱”,陈艺说,她知道现在越剧的市场不好,她会留在舞台上,还会往里头贴钱,“投入20万,我从没想过要赚回来,实际上,还不只20万呢,加购买剧本的7万块,已经投入27万了。”

  对于越剧这方舞台,陈艺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那么留恋。她只有淡淡的一句话:“我喜欢越剧,喜欢舞台上的感觉。”

  陈艺告诉记者,她的老师、越剧傅派表演艺术家傅全香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希望把《茶花女》搬上越剧舞台,当时没能如愿。如今,她有这个能力帮老师完成这个心愿。

  毕业于浙江职业艺术学校越剧班的陈艺曾经在古装戏《五女拜寿》、《鸳鸯渡》、《碧玉簪》中担任主演。后来,偶然涉歌坛后也唱出了名气,太平洋影音公司还邀请她签约6年,有心把她包装成专业歌星。然而,对越剧艺术的浓浓眷恋之情使她放弃了这一良机。

  下个月,陈艺的“玲珑小镇”要在萧山开连锁店,可她放下开新店的繁务,收拾起全部的心情,进入《茶花女》的境界。

  在昨天的联排现场,记者看到,在古琴叮咚的背景声中,笼罩整个现场的是日本音乐奇才喜多郎空灵的电子乐,接着,傅派唱腔婉转而起,与之相伴的则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华尔兹舞曲。

  据介绍,越剧《茶花女》无论剧本、舞美还是音乐,都是根据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以“重铸经典”的精神大胆创造的。不但服装、布景和唱词“洋味十足”,而且华尔兹、欧洲古典宫廷乐曲“小步舞”、美声四重唱以及流行音乐元素在其中都得以运用。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7-20
燕尾服?现代舞?《茶花女》为越剧注入什么


--------------------------------------------------------------------------------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7-07-19 09:59:59) 来源浙江日报 编辑:翁璟



  今天,改编自法国作家小仲马同名小说的越剧《茶花女》首次在杭联排。

  40年前,老艺术家傅全香就想把《茶花女》搬上越剧舞台;今天她的这个愿望,终于在家乡浙江得以实现,而且主演“茶花女”的正是她的关门弟子、浙江越剧团青年演员陈艺。那么,这一新剧目能否为越剧的新百年树立新的标杆呢?记者今天在联排现场采访,发现在题材开掘、剧目运作、艺术处理等方面,都让人耳目一新。

  与西方名著搭上关系后的越剧《茶花女》从头到脚都是创新的元素:燕尾服、大蓬裙、小提琴、现代舞……执导越剧《茶花女》的著名导演杨小青虽不是越剧界的“先锋派”,但她肯定这出戏将给观众一种崭新的观赏感受。

  在越剧《茶花女》的资金投入上也呈现出多元化态势,除政府按重点剧目给予的拨款外,主演陈艺还以个人名义对该剧注入了20万元资金。

  越剧《茶花女》刚刚开排,便已制定出一套营销策划方案,根据剧目特色分析出年轻学子和都市白领为该剧的两大观众“主力军”,由此确定了进大学校园巡演的计划,并努力向我省及上海、江苏等周边地区的剧院经理、演出商推介该戏。浙江越剧团团长程新丰说:“越剧已走过百年历史,虽然历经沧桑,但只要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创新突破,越剧永远会是朝气蓬勃的。《茶花女》在努力这样做。”

  越剧《茶花女》的音乐是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的大融合;唱腔在传统流派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发声技巧;视觉上拥有中西合璧的美感……而越剧《茶花女》的戏核却是没有国界的“人类共同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最能引发观众共鸣的。“越剧《茶花女》不仅要让中国观众爱看,也要让西方观众爱看,为越剧努力寻找一个国际视野的衔接点”。这是浙越人的共同心声。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allegro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7-25
京剧演过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了吧。好像也演过杜兰朵。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7-25
引用第3楼allegro2007-07-25 07:15发表的“”:
京剧演过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了吧。好像也演过杜兰朵。



嗯,还有《悲惨世界》,还有《射雕英雄传》——貌似兼收并蓄得不一般哪~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离线铿尔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7-25
引用第5楼marienbad2007-07-25 12:22发表的“”:
杜兰朵只看过川剧,魏明伦的本子,改得有点儿别扭,主演扮相极漂亮,可一时忘了她的名字。京剧有吗?没印象。



呵呵,川剧完整的看过魏的本子(俺有一本他的剧作集),至于表演则只是无意中曾在央视戏剧台瞄到几眼(貌似是个连续剧而非某一次演出)。
京剧当然有啦,不过貌似音译上标准不够统一,在京剧中通常都被写作《图兰朵》。
望断云天暮与朝,双星聚首叹今宵。情深每笑银河浅,心近毋愁白馆遥。一曲囚歌明志洁,千针文绣喻松骄。丹心矢志长相守,乌鹊何须更筑桥。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7-25
川剧的电视剧也是刘萍,欧阳奋强导演的,个人认为,导演水平很差~~~~~~~~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8-09
引用第5楼marienbad2007-07-25 12:22发表的“”:
玛格丽特是得肺病去世的,不知陈艺同学有没有按照角色的要求适当减减体重呢? .......


俺觉得人家陈美人的体形很适合玛格丽特,干嘛要减肥啊

《茶花女》定装照:

http://tw.netsh.com/eden/bbs/705537/html/tree_23416739.html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08-09
偶最不忍心看她的那一双胖娃娃似的小拳头和那些动作, ,古装戏可以用水袖遮掩,现代戏的服装必须与之适应的舞台动作吧?
呵呵,期待着茶花女出世。。。。。。。
离线冬青1218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08-09
岁寒:谢谢你的消息哦,那么,《红色浪漫》现在是不上演的罗,遗憾!
看来我这人是后知后觉,去年我是连《红》剧的影子都不知道呢。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看,这是我的一个愿望,今后都会努力去实现。
《茶花女》剧照很美的说,谢谢岁寒哈!阿芒看来很年轻,比玛格丽特年纪小的感觉。看到陈艺感觉很亲切。
[ 此贴被冬青1218在2007-08-09 10:4 ]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08-09
引用第11楼冬青12182007-08-09 10:34发表的“”:
……阿芒看来很年轻,比玛格丽特年纪小的感觉。……


阿芒(周明)应该比陈艺大,年龄感可能与化妆有关,冬青JJ看看他们的便装照,大概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http://tw.netsh.com/eden/bbs/705537/html/tree_23188374.html

顺便说一下,这个帖子里正在说戏的导演,正是《红色浪漫》的导演,大名鼎鼎的杨小青阿姨~~~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08-09
引用第9楼岁寒2007-08-09 09:46发表的“”:
俺觉得人家陈美人的体形很适合玛格丽特,干嘛要减肥啊 [表情]
.......


就是,MD不想想西洋歌剧里,大肥婆都照样演玛格丽特呢
~~追~~
离线冬青1218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08-09
引用第12楼岁寒2007-08-09 10:47发表的“”:
阿芒(周明)应该比陈艺大,年龄感可能与化妆有关,冬青JJ看看他们的便装照,大概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
http://tw.netsh.com/eden/bbs/705537/html/tree_23188374.html
.......

岁寒,你真神了,资料随手就来呵!可见你对论坛尽的心!!!
杨小青导演原来是女的,我还以为是男的。她很像我们话剧团的一个老演员。
这个男的我不喜欢,上妆以后还行。看到他和陈艺卿卿我我,没有给人恋人的感觉。(可能剧中情境不同吧)而且我心中的陈艺应该是华老师的,特喜欢她最后扑进刘国志怀里的场面。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7-08-09
引用第15楼冬青12182007-08-09 12:16发表的“”:
看到他和陈艺卿卿我我,没有给人恋人的感觉。(可能剧中情境不同吧)而且我心中的陈艺应该是华老师的,特喜欢她最后扑进刘国志怀里的场面。


晕倒。

不记得岁寒有没有八过这个了,华老师的妆就是华太太亲自化的,华太太是浙越的化妆师。
~~追~~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7-08-09
引用第13楼苗溪2007-08-09 12:06发表的“”:
就是,MD不想想西洋歌剧里,大肥婆都照样演玛格丽特呢

9494!我记得好多年以前就看过一篇老外写的关于歌剧《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形象之硕大的文章

引用第15楼冬青12182007-08-09 12:16发表的“”:

岁寒,你真神了,资料随手就来呵!可见你对论坛尽的心!!!

哪里呀,我只不过比较游手好闲,整天东逛西逛罢了,狠狠地砸下不务正业的自己

引用第16楼苗溪2007-08-09 12:22发表的“”:

不记得岁寒有没有八过这个了,华老师的妆就是华太太亲自化的,华太太是浙越的化妆师。

没八过。补充一下,华太太现在已经不在浙越工作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越歌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08-09
茶花女啊,N年前我看过陈艺专场上的一折《为爱弃爱》,不说惨不忍睹吧,也是乏善可陈 剧情无聊、演员做作、唱腔难听……
希望这次在杨导带领下会有质的飞跃吧~~~~~

周明这个演员早年应该还可以的。http://www.yueju.net/shyj/h003.htm请看4。还和赵志刚在同一梯队过。这就不得不说浙越在培养和推出新人上有很大问题了!现在,新人也成“老人”了。

他的尹派听得不多,但不如华的清、明、亮,有一种粘糊糊的味道,还有点娘~~~~男小生啊男小生,嗓音局限太大,新腔创不出来,女腔又唱得难听,表演再一学女的,就没法看了

华太不做化妆了?可惜了,华在她手下多帅啊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08-09
嗯,周明当时的成绩比浙百的著名女小生方雪雯还好,不知后来怎么就……唉,据说他现在算是离开越剧舞台了,只是关系还挂在浙越。可惜啊可惜。

男小生如果是中规中矩的尹派,是不是就难免要娘一点啊?汗。。。

陈艺专场《为爱弃爱》中的周明我能接受,但他在《孔乙己》中的钱先生就有点娘,尤其是往英姿飒爽的女革命者夏瑜旁边一站,就更加……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08-10
引用第18楼越歌2007-08-09 17:23发表的“”:
茶花女啊,N年前我看过陈艺专场上的一折《为爱弃爱》,不说惨不忍睹吧,也是乏善可陈 [表情] 剧情无聊、演员做作、唱腔难听……
.......


那个专场你也看了啊?
那天我在剧场里一直犯困,看这场戏时基本处在晕晕乎乎的状态中。留下比较深印象的好像有一处,就是用越白念“玛——格丽特歪(还)没有来……”,不是一般的别扭。
方言白口,有些词汇一定是很难念出口的。要不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之间说方言,说着说着就会不知不觉蹦出一两个普通话的词儿来呢?总不会有人硬是用上海话或杭州话去说“伊妹儿”吧?洋戏、现代戏,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得有解决的招。当年我们在策划《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时候同样遇到过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的就是现在年轻人说方言的方式,凡是遇到用方言说起来别扭的词,直接蹦出普通话甚至英语单词,然后回来接着说白口。但无论是白口还是其中嵌入的普通话或英语单词,都得是地地道道的,最忌讳的就是不土不洋的“嵊州普通话”或是“嵊州外语”。不知浙越这次在《茶花女》中打算怎样做。
还有就是你说到的演员做作的问题,我感觉这个“做作”其实并非演员之过,问题在编导。当戏曲演员穿上晚礼服和燕尾服之后,必定会给表演带来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戏曲的表演规范,与西方上流社会的身体语言,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味道。穿着燕尾服或晚礼服握拳提襟云手跑圆场?恐怕不是个味儿;让演员摊摊手,耸耸肩,然后一声“玛——格丽特啊——”叫板起唱?也不是味儿。弄不好就成了一群鲁迅先生笔下的“假洋鬼子”。这样的问题演员个人是没法解决的,也需要导演在整体把握上拿出可行的招来。
舞台艺术历来讲究风格和样式的和谐统一。过去戏曲界排洋戏,通常的办法是把它中国化,比如把麦克白改成马龙将军,让它变成发生在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故事,于是《麦克白》便差不多可以演成《伐子都》了。这样一来,舞台呈现在统一样式感上的难度也就小了许多。浙越排《茶花女》,依然演洋人穿洋服,是给自己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好像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循。不知道他们这次对将要面对的问题是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是否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这也是我一直在担心的。
15号就要演了。到时候看吧。
离线hxg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7-08-11
引用第21楼marienbad2007-08-10 12:11发表的“”:
我看过单仰萍的一部电视剧《秦淮烟云》。里面角色柳如是和钱谦益演唱时是正宗越剧越腔,演员本声,而对白的时候,就变成了丁建华和乔榛的正宗普通话。把唱和念分开,也未尝不可,唱用戏曲原腔,做念用话剧程式、普通话,听上去总比“玛格丽特歪不回来”顺耳一点吧。


这个样式越剧观众是比较难接受的。前两年拍过一个越剧电视剧《梁祝》,中央台一定要拍一个对白普通话版的,并在11套播,越剧观众非常反感。
这一点北方的朋友感觉可能有些不同,但其实不难理解。想想看,如果让京剧演员不讲京腔京韵,也来个丁建华和乔榛的正宗普通话,京剧观众会是什么反映?一个理。
离线秋雨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7-08-12
引用第22楼hxg2007-08-11 01:55发表的“”:
这个样式越剧观众是比较难接受的。前两年拍过一个越剧电视剧《梁祝》,中央台一定要拍一个对白普通话版的,并在11套播,越剧观众非常反感。
这一点北方的朋友感觉可能有些不同,但其实不难理解。想想看,如果让京剧演员不讲京腔京韵,也来个丁建华和乔榛的正宗普通话,京剧观众会是什么反映?一个理。


呵呵, 忍不住就想说几句,我怎么总感觉,越迷或者是江浙越剧人士对于越剧近乎是有些据为己有的感觉,动不动就是非常反感,动不动就是很不高兴,男女同台合演不高兴,略微改动一点风格也不高兴,时代在发展,文化在进步,固守着一百年前的方式欣赏娱乐,这算是保护传承还是守旧埋葬呢?
我就不知道这些越迷是希望这个剧种发展繁荣还是希望它僵化死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