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209阅读
  • 41回复

[推荐]怀念张露萍烈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02-06
   小时候曾看过一部描写张露萍烈士事迹的电视连续剧,只不过那时还小,并不知道她就是张露萍,仅有一些片段深深地留在了记忆的深处。后来,在网上看了一些有关纪念张露萍烈士的文章,唤起了心底的这片记忆,才想起儿时看过的这部片子。张露萍烈士曾有遗诗一首,名为《七月里的榴花》,诗中写到:“七月里山城的榴花,依旧灿烂地红满在枝头。好似战士的鲜血,好似少女的朱唇。令我们沉醉,也叫我们兴奋。在榴花的季节,先烈们曾洒出了他们满腔的热血。无数滴的血呵!汇成了一条巨大的河流!这七月的红河啊,它冲尽了民族百年来的耻辱与仇羞!我们在血海中新生,我们在血海中迈进。今天,胜利正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要准备着更大的流血,去争取前途的光明!”。每每看到这首诗,便会想起那个为了革命,为了理想而牺牲的年仅24岁的可爱而又高贵的女孩。我不知,一个美丽、年轻的女子是如何以那么秀美柔弱之躯投入虎豹狼豺之丛,乃至被牢狱囚身,遍受酷刑,矢志不渝,最终含笑从容就义的。张露萍烈士也曾在白公馆关押过,她的坚贞不屈,她的英勇顽强,她对生活的热爱,她对同志的关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篇纪念文章曾这样写道:“你走了,在那个七月石榴花开的时候走了。走的那样义无返顾,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但你的美是不会消亡的,象那朵石榴花一样绽放出迷人的芳香。时光去了,往事渐消,息烽的石榴树还记得你,记得你同它们一起成长,你火红的青春正伴着它们——嫩绿的枝桠;你走了,息烽的父老乡亲还记得你,记得有你这样一个优秀女孩,他们的泪水是怎样淌进你少女的心田,化作千丈狂浪,变成熊熊的火苗。你走了,走的那样从容,理好头发,换上那件浅咖啡色薄呢连衣裙,从容走出“义监”,请战友把口红拿出来,对战友说:你再替我化一次妆吧,这是最后一次了。战友把你美丽的嘴唇染红,象一个圣洁的天使光彩照人。以至在行刑时,刽子手面对你这个美丽的生命,手都在颤抖,把子弹打偏。你凛然一笑,指着自己的胸口对刽子手说道:笨蛋,朝这里打!直到身中6弹才慢慢倒下。你牺牲后,口咬辨梢,面孔显露着对敌人的无比愤怒和仇恨,使刽子手们惊恐万状,以至半夜三更不敢出来,因为他们总在半夜听到你清脆嘹亮的歌声,以为是你的圣体显灵。岁月能改变山河,但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人民不会忘记,息烽山下曾走过这样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你的理想信念,你的英勇无畏,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是啊,烈士已逝,但她的精神会在我们心中永远留存。让我们再次向心中的英雄致敬,并为她的忠诚而深深感动。
  附1、(转贴)《轰动一时的军统局张露萍、张蔚林事件真相》(苹果论坛)
   2、(转贴)纪念张露萍烈士诗一首(十月论坛)

  1、(转贴)轰动一时的军统局张露萍、张蔚林事件真相
  位于重庆市中山四路的曾家岩五十号,是一栋三层小楼。1938年底,周恩来到
重庆后,为了便于工作,以个人名义租下这栋楼房,当时被人称为“周公馆”,实
际是周恩来及中共南方局在城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
  周公馆背靠嘉陵江,右侧是国民党军充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左侧是国民党警
察局派出所,门前为一条狭窄小街,街上游逛的茶客酒徒各色小贩,有不少都是国
民党特务所扮。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工作,不能不一百二十分地警惕。这名自称张蔚林的陌生
人闯入,早已惊动了中共南方局的人们。特别是张蔚林将下巴朝周公馆右侧方向一
努,说明“我从那边来,军统局。”雷英夫不啻听了一声炸雷。
  “你跟我来。”
  雷英夫把这位军统特务引入一间房,马上向叶剑英汇报了情况,并提出建议:
“从接触看,这个人态度还比较自然,诚实。不过,斗争复杂,军统又是我们的死
对头,不能轻易相信,但也不要轻易放过,可以做做工作,审查一下。”
  “好。”叶剑英点点头,“就由你先去挡一阵,设法搞清事实。”
  雷英夫迅速回到房间,态度变得温和,但也不掩饰疑问的目光:“你先谈谈,
你为什么要到这边来?都有什么打算?”
  张蔚林明白这是必要的手续,呷口茶,轻轻叹口气说:“我原来就是共产党员,
是上海地下党的,由于党组织遭破坏,与党失去了联系。为了解决生计,我考上了
军统无线电训练班,毕业后被分配到皖南,以后又调来重庆,在军统局电讯总台工
作。国民党太腐败,军统局内部尤其黑暗,我想回共产党,想参加八路军,我希望
能到延安去……”
  问答过程中,雷英夫已经想好了进一步审查的题目,话锋一转,开始询问张蔚
  林有关军统局的情况:“你了解军统局的编制情况吗?”
  张蔚林尽自己所知作了回答。
  看来,他确实是老实的。雷英夫将张蔚林提供的情况与我们掌握的情况迅速对
比,并且继续出题目,询问了有关驻地、负责人、活动情况等。谈话越来越涉及到
机密。
  “好吧,张蔚林,你的情况我们研究一下,过两天你再来,那时我们再答复你。”
可以看出,张蔚林想见叶剑英,想回到共产党组织里来的心情是迫切的,但他
还是忍住了。他明白组织审查的原则。
  当时,周恩来因为在延安摔伤胳搏,到苏联治疗去了。叶剑英负责处理此事,
召集军事组有关人员作了研究。当张蔚林第二天来周公馆时,即由曾希圣和英雷夫
一道接待。
  曾希圣负责技术侦察工作,当时正有几份密码破译不出来,向张蔚林提问一些
有关机密问题后,忽然提出一个请求:“为了证明你的决心,你能把国民党的密码
搞出来给我们一份吗?”
  张蔚林想了想,说:“可以。”
  三天后,张蔚林又来了,果真搞来了密码本,而且还带了一个人来。
  “他叫冯传庆,是我的好朋友,我们要求回到共产党这边来。”
  “我恨透了国民党,一天也不想在那边呆了。你们介绍我去延安吧!”冯传庆
迫不急待地要求。
  这工夫,曾希圣已拿了密码本去核实,立刻破译了国民党的密码电报,获得重
大情报。他掩饰不住激动心情,飞报叶剑英。叶剑英闻讯,立刻来到雷英夫住的房
间。
  “叶剑英同志来看你们了。”曾希圣小声介绍。
  “同志们,我代表共产党,代表八路军,欢迎你们过来!”叶剑英边说边伸出
两只手同张蔚林、冯传庆—一握手。
  “叶参谋长,我要求恢复党籍。”张蔚林眼里闪出激动的波光,一开始就提出
这个最迫切的要求。
  “我也要求加入共产党,我要去延安。”冯传庆心里念念不忘延安那块圣地。
  叶剑英想了想说:“按照组织原则,没有旁证是无法恢复党籍的,党组织热烈
欢迎你们,重新入党好吗?我愿意做你们的入党介绍人。”
  非常时期,入党手续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就在曾家岩五十号雷英夫住的房间里,
一次入党仪式秘密而又简单地举行了。雷英夫在门口放哨,叶剑英和曾希圣做介绍
人,带着张蔚林、冯传庆向党旗宣誓。
  这件事只有叶剑英、曾希圣和雷英夫三个人知道,并且严格规定,只限他们三
人知道。
  宣誓后,叶剑英、曾希圣同张蔚林、冯传庆再次热烈握手。叶剑英说:“根据
斗争的需要,你们暂时不要去延安,要继续留在军统内部为党工作,这样对党的事
业更有利,对革命工作的贡献更大……”
  以后,张蔚林和冯传庆便经常将国民党及军统局的重大情报送到周公馆。每当
军统局电台换了密码时,他们便将新密码本及时送来,使共产党能及时破译敌人的
密码电报。
  军统局电讯总台及张蔚林、冯传庆的住地距周公馆不远,经常有特务盯梢,这
种情况下张蔚林和冯传庆来多了,容易暴露,工作难以长久。雷英夫将自己的忧虑
报告叶剑英,叶剑英也正为此事担忧,他思考着说:“最好能有另外一个人负责联
络,这样更有利于他们俩的隐蔽和安全。”
  正当叶剑英想选择一名联络员时,恰好接到延安的通知:延安总部特派黎琳到
重庆做统战工作。
  “这不是延安那个‘干一场’吗?”叶剑英看到通知,不禁叫起来。
  “没错,是她。她跟刘革非是同学。”雷英夫证实道。后来刘革非做了他的妻
子。”她在延安整天唱‘干一场’,现在真要干一场了。”
  黎琳原名余硕卿,姐夫是国民党川军的一个师长,黎琳思想进步,是个热血姑
娘,且又性格泼辣,意志刚强。在延安学习期间,整天唱的一支歌是:“河里水,
黄又黄,东洋鬼子好猖狂,昨天烧了李家寨,今天又烧王家庄。这样活着有啥用?
拿起刀枪干一场!”她一天到晚唱,唱到“干一场”还常常用小拳头往下砸去。久
而久之,大家便都叫她“干一场。”并且因此而闻名于许多首长。
  黎琳一到重庆,叶剑英便召集曾希圣、雷英夫研究:“我看‘干一场’是个难
得的好对象,立场坚定,人又聪明机智,她姐夫是国民党师长,她对国民党官场上
的情况也能了解一些,容易适应。”
  “她姐夫的统战工作别人可以代替,黎琳的工作任务要变动一下,可以起更大
作用。”雷英夫说着,试探着说出建议,“她到川军那里是家属身份,换个地方,
到张蔚林那里也可以以家属面貌出现嘛。”
  叶剑英思考片刻,下定决心道:“好,叫她变成军统家属,当张蔚林的妹妹,
就是从上海来找哥哥的!”
  于是,黎琳的任务就这样改变了,由做统战工作改为做特务工作。由于工作需
要,她改名张露萍去见“哥哥”张蔚林。
  这样,闻名延安的“干一场”便突然消声匿迹了,而国民党军统局电讯总站的
张蔚林家里,却出现了一位玲珑秀丽的姑娘,叫张露萍,从上海来,在“哥哥”的
家里长住下来。
  张露萍在“哥哥”家里住下后,大批国民党的核心机密便源源不断地流入周公
馆,传到延安。
  有了“妹妹”,张蔚林便遵照组织意见,不再来周公馆,可是1940年1月底,他
忽然又跑到周公馆,并且神色慌张。
  找到曾希圣,他慌慌张张地说:“糟了,我不小心,把电台上的一个电子管烧
了,怎么办?”
  曾希圣不以为然道:“烧电子管的事经常有,买一个换了就行。”
  如果张蔚林不曾秘密入党,不曾盗走国民党大量核心机密,烧个电子管确实不
算事。但他缺少秘密工作的经验,本来心里有事,再烧个电子管就更沉不住气了。
自我感觉是件大事,便慌张起来:“不行,我怕他们会怀疑。我能不能离开这里到
延安去?”
  “沉住气。”曾希圣安慰鼓励他说,“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业务工作出点
差错是常有的。你还要回去,尽快回去,一定要沉住气,只要你沉住气,敌人不会
怀疑。”
  张蔚林回去了。但他回去后仍然沉不住气,举止表情反常。这样一来,果然引
起敌人怀疑,马上派人去他家里搜查,并且查到了可疑的东西,一方面监视住张蔚
林。另一方面又派人到冯传庆家中。敌人知道冯传庆是张蔚林的密友,要先抓住冯
传庆审明情况。冯传庆发现敌人来包围,便翻墙出逃,跑到周公馆,气喘吁吁,一
定要见叶剑英和曾希圣。当时是周恩来的秘书、南方局外事组副组长陈家康接待的。
陈家康见他点名要见叶剑英,便一再追问:“你找叶剑英究竟要干什么?”
  冯传庆焦急中,讲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情况,恳求说:“我已经暴露,军统局正
在抓我,希望你们救救我,送我到解放区去。”
  陈家康见事情重大,便去报告叶剑英。叶剑英听到报告,忙出来见冯传庆,冯
传庆一把抓住叶剑英的手“帮帮我吧!”叶剑英握住他的手安慰说:“沉住气,要
坚定立场,你准备到延安去。”
  事情紧急,叶剑英把自己的皮袍拿出来送给冯传庆,又给了他文明根和墨镜,
叫他化了装,然后吩咐说:“你赶快走,尽快过江,我们已经派人给你雇了船。”
然后,叶剑英又亲手交给他二百元钱,一再叮嘱:“你这身穿戴是有钱有身份的穿
戴,记住,沿路一定要住高级旅馆吃高级饭,千万不要舍不得花钱,不能到不符合
你身份的地方去。”
  本来,过了江就完全可以脱身走掉,但是冯传庆缺少地下工作经验,又不像某
些革命老者那么能在复杂斗争环境中吃苦并连续战斗。过江后,他实在太疲劳了,
见江边有个渔民搭的草棚,就钻进去想歇口气,一歇便睡着了。
  一位早起打渔的渔民,怔怔地立在草棚口打量棚子里的不速之客。是有些太惹
眼了,穿了那么高级华贵的皮袍,还有显示身份的文明棍和墨镜,在偌大一个重庆
市,哪里不能睡觉,却委屈到这脏而又腥的小草棚里?
  汉奸?八成是汉奸!渔民警惕了,并且联想到日本飞机的轰炸,联想到沿江常
有汉奸为日本飞机打信号,指示目标……
  他放轻脚步走开,走出不远便跑起来,很快引来警察,将仍然沉睡未醒的冯传
庆抓住了。
  当时,军统局已经在通缉冯传庆。他被警察抓住,审问中,几经转折,查明不
是汉奸,而是正在被通缉的冯传庆,于是便送到军统特务系统归案。
  消息很快被周公馆的人得知。张蔚林和冯传庆被捕,张露萍恰好去成都看她姐
夫去了,幸免于难。可也十分危急,就在出事这两天,雷英夫接到张露萍从成都发
来的信,说准备回重庆。成都与重庆相距很近,接到信再通知已经来不及,张露萍
已经在路上了。
  结果,由于营救不及,张露萍一到重庆,即被国民党逮捕,与张蔚林、冯传庆
一道,被关入中美合作所。
  此案曾轰动重庆,蒋介石为此大发雷霆,臭骂戴笠:“娘希匹,你不是很厉害
吗?你不是能打入他们心脏吗?现在是共产党打进了你的心脏!”军统特务系统由
此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张露萍、张蔚林和冯传庆对军统及国民党的保密工作打击是
重大的,至今台湾出版的《军统史》仍称这次事件为“奇耻大辱”。
  张露萍等人被捕后,受尽酷刑,始终坚持信仰,决不叛变。1944年英勇就义。
但是,在延安,社会部负责人康生却把张露萍定为叛徒。那时康生主管的社会部一
旦定案便是死案。直到1983年,四川省委根据中央指示,重新审查历史遗案,才将
这个案子提出来进行正反面调查。在调查张露萍如何打入敌人内部时,四川省委找
到了雷英夫,雷英夫将当时的真实情况做了证明,并立刻给叶帅打电话:“叶帅,
我们在重庆时,您曾经下决心派一名女同志打入军统特务系统内部,这件事您还记
得吗?”
  “黎琳我知道,她不是延安那个‘干一场’吗?我证明我可以证明……”
就这样,叶帅为烈士们写了证明,四川省委又经过调查,证明这几位同志确实
不存在什么叛变问题,确认为烈士,为他们追加了革命烈士的荣誉,并搞了展览。
  雷英夫的爱人刘革非与张露萍是同学,又是同时由四川省委罗世文、车耀先介
绍去延安的。至今笔者与她交谈,一提起这位青少年时的同学和战友,她便禁不住
眼里含泪,用颤抖的声音重新唱起年轻时的歌:“河里水,黄又黄……拿起刀枪干
一场!”

  2、纪念张露萍烈士诗作一首
  不灭的息烽之火
  燃烧在整个大地
  烈士的魂灵
  让我骄傲
  我幻想着
  出生在你那个年代
  并肩和你站在一起
  傲视群魔
  把自己的骨头用铁铸造
  像那七月的榴花
  开在高高的山冈
  血,革命者的血,
  从不会白流
  英雄的白骨
  将永远在大地上
  喷火燃烧
  露萍啊!
  我们不会把你
  遗忘在黑色尽头
  你美丽的眼睛
  化为天边最亮的一颗星
  照耀我们前进的脚步
  这脚步通向
  洒满忠魂热血的征途
[ 此贴被回忆那片往事在2007-02-06 19:32重新编辑 ]
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希望!
离线lidodono1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2-16
记得当时电视剧《张露萍》播放的时候,片头有一段挖出七位烈士遗骸的镜头,说到冯传庆是个大个子,简陋的棺木无法完整地装敛他的遗体,因此确定其中骨骼最大、弯曲着身体被塞入棺木的一具遗体是他。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7-06
引用第2楼marienbad2007-07-05 21:56发表的“”:
看别的资料说是张露萍早在1953年就被四川民政局定为烈士,因为据查她狱中表现不错,但似乎对她的历史不大清楚。这事蹊跷。如果当初还把他们当作“未定性”的“军统内部矛盾”,那把一个来历不明的军统女特务定为烈士,好像不大合规定。而且如果是康老定案的“叛徒”,那不是又和康老对着干了么?


定烈士那会儿已经知道余硕卿与张露萍有什么相干么?

关于张露萍的种种资料,大概不可偏信某一种或者某几种。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7-09
人家党史部门都没给出最后定论,我们就别瞎操心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7-10
以前一直不明白张露萍在执行秘密任务期间为何会回家省亲,今天终于知道袅~~
唉,要是不回家,很有可能就逃过这一劫了啊……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苏日朗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7-10
引用第7楼岁寒2007-07-10 16:56发表的“”:
以前一直不明白张露萍在执行秘密任务期间为何会回家省亲,今天终于知道袅~~ [表情]
唉,要是不回家,很有可能就逃过这一劫了啊…… [表情]

为啥呀?岁姐姐给讲讲吧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说张露萍是因为看了电视剧《小萝卜头》,开始的时候觉得她特漂亮,人也好,后来演到她牺牲了,我那个伤心啊。后来过了很长时间,家里可以上网了,我就想查查张露萍到底是谁,是实有其人还是电视剧的虚构,可是我就把“张露萍”记成“张璐萍”了,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唉
金雀银雀飞起来~~~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7-11
引用第8楼苏日朗2007-07-10 17:55发表的“”:
为啥呀?岁姐姐给讲讲吧 ……

说是她母亲中风瘫痪了。


顺便再转贴两张图:

息烽集中营的监狱之花孙达孟,当年张露萍曾经为她和小萝卜头养了一只蛋鸡,每天两个小朋友分享一只鸡蛋。


张露萍在息烽集中营的好友周大泉。大泉与其日籍男友河北外男一起被捕,河北最后被羁押在白公馆并在此殉难,其身份至今没有定性。大泉则在息烽被特务头子周养浩霸占。


张露萍写的诗。我上高中时张露萍他们的事迹刚刚被披露,因此那时很崇拜她。刚进大学时,在班上的第一次联欢会上朗诵过张露萍的这首诗。


张露萍的丈夫李清(着蓝色衬衣的老者)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苏日朗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7-11
张露萍的那首诗写的是什么?照片上有些字认不出来,看到有的资料上写的又明显和照片上的不一样。
金雀银雀飞起来~~~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07-11
前程是天上的云霞,
人生是海里的浪花。
卿莫徘徊,
趁着黄金的时代,
努力着妳的前途,
发出妳灿烂的光华。

——我上学的时候没有看到过“卿莫徘徊”一句,可能那时披露的是“删节本”。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07-28
引用第5楼岁寒2007-07-09 15:12发表的“”:
人家党史部门都没给出最后定论,我们就别瞎操心了。



现在党史部门还没有做出最后定论吗?不可能吧,如果没有,怎么会被评为烈士呢?不明白!!!
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希望!
离线菡清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08-14
……家里有一本几十年前的《魔窟奇女传》,讲的就是张露萍的故事。说来惭愧,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了这个,后来才知道《红岩》的。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12-25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电视剧《张露萍》播映,是我喜欢的女演员洪学敏主演的,后来还看过一部电影《巾帼英烈》,也是以张露萍为原型拍摄的。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夏雨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1-07
四集电视剧张露萍拍的比较紧凑,谁有视频能共享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01-13
张露萍18、9就被捕,很难想象一个少女如何能抵抗得了特务的酷刑和淫威,2楼讲“看别的资料说是张露萍早在1953年就被四川民政局定为烈士,因为据查她狱中表现不错,但似乎对她的历史不大清楚。”但不知她狱中表现从哪得来的?是解放后特务交待的呢还是狱中难友的介绍?记得有文章说叶帅曾给她打过“证明”,但我想叶帅的证明也仅限于她被捕前的表现,曾为我党做过情报工作。
  张露萍不同于同时期的我党谍报人员关露等,过早的暴露只能说明我党派一个年轻,没有什么地下斗争经验的女青年做那样重要的工作,迟早会出事的。
  还有,在息峰监狱,她竟和李任夫谈恋爱,真是有点匪夷所思,在李后来的文章《军统息峰集中营黑幕》开篇,李就写道他被关押甚至后来还曾参与了军统工作,虽然寥寥数语,但不难看出李和张露萍应该不是一个“战壕”中的同志,但不知为什么两人竟牵扯到一块了?而看9楼的帖子,竟然不知道何时又冒出一个张露萍的丈夫李清来,难道张曾结婚,在哪,延安还是重庆?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sonissong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01-18
对啊对啊,从以前接触过的资料看,从来没有说张露萍是已婚的。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01-18
引用第17楼红旗飘飘2008-01-13 20:32发表的“”:
……而看9楼的帖子,竟然不知道何时又冒出一个张露萍的丈夫李清来,难道张曾结婚,在哪,延安还是重庆?



冒出个丈夫?这话问得!

张露萍在延安结的婚,丈夫李清解放后曾任交通部部长,这是熟悉张露萍的人都知道的事情。上个世纪80年代洪学敏主演的电视剧《张露萍》中就表现了张、李二人的新婚离别。

《纵横》2007年第7期刊有李老的回忆文章“45年的等待:我与张露萍”。

   

引用第1楼lidodono1于2007-02-16 16:24发表的“”:
记得当时电视剧《张露萍》播放的时候,片头有一段挖出七位烈士遗骸的镜头,说到冯传庆是个大个子,简陋的棺木无法完整地装敛他的遗体,因此确定其中骨骼最大、弯曲着身体被塞入棺木的一具遗体是他。


是啊,那一组纪实镜头很有震撼力。那个电视剧里还演到了在张露萍的棺木里发现了一枚红宝石戒指,在张蔚林还是哪位的遗骸旁发现了军用水壶。


引用第6楼marienbad2007-07-09 17:58发表的“”:
[表情] 有叶帅等重量级人物的证明,难道张露萍的身世,七烈士的事迹到现在党史界还有疑云不成?卡在哪里了呢?说是发现张露萍的一篇自传,其中她把姐夫说成父亲,把母亲说成另有其人,弄得她的身世一度混乱,这件事没有完全澄清吗?还有别的事吗?

好像主要矛盾在于张本人在延安(那时她叫黎琳)写的自传(我在网上曾经看到过这份自传的手迹)与她的三姐和她家乡党史部门的说法不一。自传里说她自己是四川军阀余安民的女儿,母亲黎丽华是北平某大学的学生;张的三姐和家乡党史部门则说余安民是她们的姐夫。上网可以查到关于她身世的一些争论。张泽石的那个《七月的石榴花》采用的是她自传里的说法,好像李清是相信自传的说法的。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01-18
那个电视剧里还演到了在张露萍的棺木里发现了一枚红宝石戒指,这个细节我也记得很清楚,但毕竟时间久远了,像结婚等情节忘得一干二净了,记得当时很喜欢和关注这部电视剧的,洪学敏为此还获得金鹰奖还是飞天奖的最佳女主角了吧。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06-03
引用第22楼平平淡淡于2008-05-25 20:36发表的  :
很想再看电视剧《张露萍》,可是网上搜不到。


后来拍摄了以张露萍为原型的电影《巾帼英烈》,但演员怎么看也不像一个只有19岁的女情报人员。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文不对题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8-06-03
   
      什么事情只要一出名、一宣传就有可能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弄复杂。因为想体现自己话语权的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说。而说法一多,就容易莫衷一是。

  一般来说,最初的说法较为可信。搞这个事情的老孟早就淡出,因此他搞这件事是很单一的。而张的中学同学,同去延安的周老尚健在,可以问问。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说法就都没有那么复杂。

  不过,我倾向“家乡党史部门”的说法。

  因无短信方式,只好发帖表示看法。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8-06-03
这个事情的复杂性恐怕不单纯是楼上所说的话语权的问题,最关键是张本人写的自传。她为什么那么写,谁都不知道。她本人的自传,对于她的丈夫李清来说,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