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505阅读
  • 26回复

《仁者无敌》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7-19
— 本帖被 岁寒 设置为精华(2008-07-20) —
这个其实也写了有段日子了,在这里也曾经给出过原发布地址,不过话说~~~这样那样的原因,还是直接贴过来罢。这片子其实从搜狐娱乐发布预告片时就在看了,所以是看一段写一段的,七零八落,各位包涵则个。

贴的时候我会附注一下每一段的发布时间。



[启]原发布日:2007年9月5日


题材传统,但切入的角度和表现样式,与以往的一些同类作品相比还是比较少见的。对28 集的篇幅有少许疑惑,《仁者》明显是一个发生在很狭窄的空间段和时间段之内的“短”故事(五天),因此情节上的连贯和紧凑性、可欣赏性属于第一要素,有必要拉得这么长吗?

对于“本剧带有类似美剧LOST因素”之类的介绍,在下始终抱很不厚道的不屑一顾的态度——悬疑或惊险样式又不是老美一家才有,拍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但似乎,不用这样拉关系罢……抱歉,实在是被海润的“十四万人同解甲”搞伤了,不敢再轻易相信创作者和出品方的事先吹嘘。各位,我们……等播起来看。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7-19
[片花]原发布日为2007年9月5日


服装美术场景等等,第一眼的感觉还比较精致,比那笑得死人的《亮剑》上了不止一个档次。有些细节还是不好,比如那些烟火四起炸点连连的战斗场面,看着很虚假,当然,这是国内影视剧的老毛病了,忍着忍着,看戏嘛,我们要看主流。。。。


皮老板挺可爱的。李同学的业务水平实在没有什么可质疑,公众面前的恶霸嘴脸和转过身去之后的冷静与镇定,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大赞啊大赞。就是台词。。。为什么要说得那么硬,听着还是有点李云龙在咋呼的意思,不爽。那是一用恶霸地主身份作掩护的地下党么,除了凶横,说话还可以柔软一点、缓慢一点,或者还可以加几分狡猾和流气,不是更好么。。。。就义的那一段,太正义凛然了,看得我突然想起了牛虻,哈哈,我不厚道呀不厚道。

张光北在退步,仅仅从有限的几个镜头里就能感觉到,不过,看来也和人物设定有关,写得弱了。他最后那句什么“得民心者……”听得我寒死了,什么叫做“主旋律的主题先行”,这段就是。

个人很喜欢看王全有的戏。假如没判断错的话,他那角色才是真正的反一号,预告片里看起来阴阳怪气的,联想到《亮剑》里满嘴怪话的丁伟,有趣。

黑子和刘立淇的国共之恋,比、较、俗。。。。。。

张桐,果然~~是用来当偶像的

由力老大哥与陈炜姐姐担纲的另一条故事主线,在这个预告片里看不出太多,但是很容易猜到,收编和指引农民武装走上正规革命道路的影视作品里,凡是山大王和党代表之间可能发生的所有冲突,在他们俩的戏分中都会有体现——本剧中还加了队伍失陷在断魂山里之后、有关神鬼灵异事件的悬念情节,不过结局捏,自然会和其他作品一样,党代表获得最终的成功。

只是。。。。陈姐姐和李同学的夫妻戏是什么样子滴,预告片里一点都发现不了,晕。

何政军和张笑君等老熟人的参与,也是这个剧当仁不让的看点,所谓“《亮剑》原班人马”这一款式,看起来还可以被投资商们当作金字招牌吆喝好几年。

另外就是,突然觉得搜狐和华亿的这个预告片做得颇不高明,把故事的大结局都点出来了,可能会害得相当一部分人失去幻想的兴趣……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7-19
[概况]原发布日为2008年3月9日

全本看完。

整体感觉比事前预想的要好。其实一向以来,用惊险样式去处理革命传统题材的影视剧都是很讨巧的方式,中共党史和军史原本就是一个极其丰富宏大的文艺创作素材宝库,无非是看作者能不能充分地挖掘和表现出来罢了。从《仁者无敌》最终成型的效果看,虽然我至今讨厌石小克把《仁者》和美剧相提并论的那种噱头,但《仁者》的主创人员在本剧的处理上做得还是不错的——一九三三年的中央苏区内外,敌我互相渗透、犬牙交错的态势,以及故事发生地银江和断魂山的气氛,开篇到位。几条线索的平行和互交,镜头和场景的转换,音效的衬托与渲染……可看性很强。

故事的展开节奏很快,这个是要赞一下的。不过感觉上……全剧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毛病也正在于此——片花和前期宣传中引为最大看点的“全部故事发生在短短五天内”。本来以为二三十集的篇幅讲“五天”极嫌拖沓,而如今倒是发现仅五天时间,要承担剧中发生的那么多故事并全部讲完,无法避免地使部分发生在特定环境之下的情节显得虚假——比如方为雄从一个忠诚得彻头彻尾的、黄埔嫡系出身的国民党军人到毫不回头地投奔红军;比如方为雄和萧鱼,王亚竹和董雪君从你死我活的政敌到生死相依的情侣;比如李文博从杀人如麻的特务刽子手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种种一百八十度的绝对逆转居然都只是发生在“五天”里,很不可信。另外,关于银江红军反围剿和营救失陷在断魂山内的游击队,前后还不到五天,但从银江到断魂山山区,地理和时空上都有错乱感,好似断魂山就是银江城的近郊,还有皮德贵借替剿匪司令谷天成经商的名义数次往返的省城,各路人马都无一不是反反复复随意来去如飞,与剧中设定的断魂山“荒凉无人烟疑有鬼怪出没”的情境不相符。再加上由沈炎的经历而引出的南坪暴动事件和断魂山的真相,银江国民党驻军的内部侵轧与吞并,剧集的容量之大令人咋舌。电视剧的叙事必须紧凑,但是要将如此众多的人物和线索有机地组合起来,张弛之道的讲究与琢磨至关重要,《仁者》给人的印象是强行将所有内容都硬塞在“五天”之内,太刻意了,因此实际上的效果,给人感觉也绝对不止“五天”。从整个故事看,个人觉得前后放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发生比较好些。

《仁者》的另一个出挑之处是音乐。虽说《忆秦娥·娄山关》在故事发生时的“一九三三年夏”之际还未诞生,可是关于它的运用,我只能鸡蛋里挑骨头地稍嫌黑子的唱功还不够好~~~至于《未曾离开》,无论是词曲,还是柯以敏的声线及演绎,都与电视剧结合得自然妥帖,以歌曲的旋律为基本元素的主题音乐贯穿全剧,舒缓、深情与柔美之中不乏大气磅礴,很好听。

资料:
《孟子·梁惠王上篇》:“勇者无惧,智者无惑,诚者有信,仁者无敌。”“仁者无敌”的意思是说,有仁爱之心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有一次,梁惠王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为国雪耻复仇?孟子说,只要能够施行仁政,以民为本,那么人民就会心甘情愿地为国效力。而敌国只是压迫和剥削人民,如果大王出兵征讨他们,必然是“仁者无敌”。

OK,问题来了。说实话,看毕全剧后的强烈感觉,是认为这个剧应该改名为《勇者无惧》。虽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电视剧中共产党人们的道德人格魅力所具有的强大感召力,是杨山虎的游击队追随共产党和方为雄率部起义的最大原因,但严格来讲,全剧后半段通过方为雄等人之口反复提到的“共产党和红军是仁义之师”,和“仁者无敌”并不是同一个概念,这一点,是本剧主创者的误读。剧中以皮德贵为首的银江地下党对游击队的支持和救援,以及他们和国民党银江驻军之间的斗争,就其本质而言并不是什么施仁政讲仁爱,前者,是发动群众进行对国民党的武装割据斗争,后者,是不同政党之间夺取政权、进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最终选择的暴力革命。所谓“无敌”,其实是指共产党人在当时自身相对弱小的不利环境中,恪尽职守、勇于牺牲、前仆后继的大无畏气概。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国共对抗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坚持与发展,释义为和“仁爱”、“仁政”等同,不免可笑之极。而另一方面,“勇者无惧”之意倒是完全可以诠释本剧主题的,无论是用来描述皮德贵、萧鱼、王亚竹等地下党,还是用来描述曾经胆小怯懦脱离革命队伍的沈炎和误入断魂山的红军游击队,甚至还可以用来描述董雪君的最后抉择……剧中人的刚勇果敢、义无返顾的牺牲精神与献身精神,套用“仁者无敌”很不准确,但是用“勇者无惧”去解说,就都说得通。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7-19
[演员们]原发布日为2008年2月9日


看片花时已经说鸟,除了扮恶霸时偶尔还脱不掉李云龙的痕迹、以及结尾处就义时的那段数数比较过火之外,皮老板很可爱。演员到了一定资历与积累的程度,无论担纲什么角色都能熟极而流操控自如,《仁者》里的李同学正是如此,很熟练,很流畅,中规中矩。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去掉机会的因素后还奢谈什么突破不突破基本就是一句笑话了,好在李同学自己,看起来也很明白这个道理,既然如此,地下党能演到这程度,挺好的。

张光北。我至今记得他年轻时的《芙蓉镇》,但现在……唉就一个字。从《亮剑》时起就掩藏不住的程式化表演痕迹啊,张兄的问题~~我老觉得,表情过分夸张。李队长尽管算不上是剧中最老JIAN巨滑的那一只,但总还是嗅觉和手段都很灵敏的一号人物,假如最终不是受了太大打击,可能还不会垮塌得那么彻底滴。所以……一天到晚把眼睛瞪得象铜铃一般做甚,这是多么的单调和色厉内荏丫。另,他的台词听着很不自然,象是戏曲念白而不是影视剧语言,那叫一个别扭啊。

事实证明~~在下看戏的确已经看成精了……看片花那会儿就说过,我觉得王全有的角色才是真正的反一号,结果看下来还真是这样,嘎嘎,先赞自己一个。王大哥的炉火纯青是另一种风格,赵北欧的儒雅与阴狠,始终只在那个若似若无的微笑之中才有显露,事前没有被剧透的观众,还很可能一度产生赵北欧就是“猴头”的错觉,这个观赏的效果实在漂亮。

由力、张笑君、何政军等原《亮剑》的老人马,由于角色设置和戏分等等方面的因素出场不多,闪光点也有限,但基本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务。《亮剑》班底里值得一提的,是张桐和“邢副团长”陈旺林。

从和尚到书生,镜头前的张桐仍旧表情木讷,但是极酷,他的身手比《亮剑》时更为敏捷好看,戏也长进——那段无果的爱情故事,不管剧情是否真实、可从头到尾都流露着某种孩子般的纯真。不过王亚竹给我最深的印象还不是这些,而是面对萧鱼在茶楼内的审查问讯,被枪口顶着后脑却神色如常,静静地凝望着眼前难以预测的未来,静静地说,“我……预祝红军胜利,希望革命成功”。年轻而久经考验的共产党人,即便在遭遇战友的误解与怀疑时也依旧保持着非凡的勇气,坚定的决心,既无悔也无憾,真可以当得起一句,勇者无惧。

沈炎的形象颇有典型意义。兼有理想、热情与胆怯的小知识分子,他并未叛变,只是临阵脱逃,而且由于这脱逃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及后果,于是不得已寻求庇护而成了敌方手中的棋子,终日愧悔良心不安。既是为了说明自身的委屈也是为了重新回到革命阵营中去,他悄悄收留抚养烈士遗孤,在敌人的宴席上通过暗语示警,并想尽办法寻找组织,最后还是为了当初选择的信仰而献身。沈炎总是面无表情、如游魂般直僵僵地走在大街上的形象,以及遇事就张皇失措的神色,陈旺林的表现很传神,这一角色的经历折射出了那个时代里大批投身革命的“普通人”——不高大不完美,甚至有着种种缺点的、最平凡的人们的最真实的面孔。

黑子(张永刚)近年来好象成了演被共产党策反的国军将领的专业户了,《仁者》里也一样。方为雄属于被别的几位重要人物“夹击”的角色,比较难演,不过我对故事开端部分的那段化装成乞丐进苏区的戏,感觉还不错,毕竟国民党也是有精英的(尽管最后还是被赤化了),这个是不能否认的事实。而事前“据说”是精心安排的方萧国共之恋,剧本根本就没写出彩来,因此上黑子和刘立淇从头到尾也没有出现什么象样的火花,几次互相试探和猜忌的戏码起不到层层铺垫的作用,纯属浪费——故而最后,当萧鱼临死、一直作正人君子状的方为雄突然莫名其妙地深情大爆发时,我极不厚道地笑喷。

顺便说,个人觉得刘立淇的萧鱼(凌飞)很失败。这么说当然要得罪人,但就事论事,小刘美女身上“三十年代女共党”的气质实在是比较薄弱。部分片段的表演看得出是用心下了工夫的,神态和目光也不错,不过~~~穿着紧身旗袍走路的仪态很外行。唱戏毕竟只是角色的外在掩护,但偏偏这剧给她做的造型和化装“风尘”过了,还随心所欲地时而少女妆时而村妇妆,真真是,毁人不倦。

于越的董雪君,角色很“纯”,演员也嫌稚嫩。妆太浓了点儿,别的……想不起来。

陈炜姐姐比较冤。党代表基本就是作为一符号式象征意义而存在,杜秀梅给人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只有开头以打土豪名义回家的那场,但夫妇俩的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她的台词居然傻成那样,没法听。汗,由此可见不管是不是洋插队过的,中国编剧绝大多数人都写不好共产党人的儿女情长。

还有一个一定要提。扮演皮剑桥的小同学很有特色。一,所有的台词都是背课文式的平铺直叙,一点情感色彩都不带;二,长相极象冯小刚的青年时代。这孩子是怎么进的剧组,根本没有任何悬念,一目了然……扑哧。

其余的略过~~~~~不说了。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7-19
[挑刺]原发布日为2008年2月9日


片子的毛病,其实也很多。

1、部分情节弱智。

谁是猴头?谁是猫眼?大约在电视剧最终揭开这两处悬念的五集之前,我看出来了。当然不是由于揣摩剧情才看出来的,而是采取的看剧排除法——这么多年,本办法在下屡试不爽——那就是,但凡在国民党里挖共产党或者在共产党里找国民党,只要看剧中人哪个没事干(即没有属于这个人物的、影响全剧走向的相关情节,此人物只跟在别的重要角色后边跑龙套),那就是他(她)啦。《仁者无敌》里最没事干的,可不就是银江剿匪司令部里的廖三廖副官,还有翠绿楼里只会一脸焦灼地说“萧姐你回来了,萧姐我们怎么办”的韩小冬么……这有什么难猜的。

猫眼在跟随萧鱼进银江之前就知道她是共产党。按猫眼完全听命于赵北欧的中统、只对李文博半含半露的逻辑,所以她只向李报告银江地下党的其他活动而一直不给李提供萧鱼是共产党的直接证据——让李想抓萧而始终没证据。介个~~~说得通吗?

OK。就算是说得通的,那么她肯定早向赵北欧都报告了,所以赵北欧也一直知道萧鱼是共产党。之所以不抓萧,赵北欧的解释是,为了通过萧鱼“放长线钓大鱼”,抓她背后的银江地下党。那么为什么赵北欧和其手下,在有猫眼时时刻刻盯着萧鱼的情况下、却从来就没发现萧鱼和王亚竹、和刘老田甚至和皮德贵一次又一次地接头捏……这钓鱼的水平也太次了吧~~

从皮德贵的身份暴光一直到被处决,整个银江就只有那个直到结尾也没暴露的“蛇胆”在干活,神通广大的猴头基本都跟在方为雄身边“受保护”,对他的本职工作——银江地下党的相关事务就什么作用也不起了,真是。。。浪费人才。

再来看剧中起重要的情节推动作用的两段爱情故事:一,在故事发生的前一年,方为雄于中央苏区“剿匪”时遭红军女战士凌飞(即萧鱼)的刺杀,凌飞发现方尚有良知,因此手下留情饶了他的命;二,学生时代的王亚竹曾经救过董雪君,多年后两人在银江再遇,董雪君在追踪王亚竹的过程中被毒蛇咬伤,王亚竹为她吸毒并送她进了医院,由此再度结缘——很动人的两段感情。但是从历史真实的角度上说,绝对不成立。在三十年代国统区中共地下党普遍遭敌破坏、生存极其艰难的环境之下,萧鱼和王亚竹两人此举意味着……轻则从此不被信任,重则当作叛变行为处置,不可能再委以任何重任。剧中王亚竹也的确因此面临萧鱼的审查,但最后,竟然是由于王亚竹的一番表白就不了了之,石大编剧,您想当然啊。

王亚竹想殉情就去殉情,看到此时还真的吓人一跳,情圣啊情圣。只不过回头想想,他连自己挂了之后皮德贵萧鱼等人更捉襟见肘难施展(少人手)都不考虑,就自顾自死了,一点儿都没有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其逻辑很剽悍,居然是“不能让敌人以此事做文章,说我们共产党无情无义”,55555。我说大少爷,是不是你死之后,敌人就会感动得再也不做污蔑贵党的事情了呀?真真白痴。那年头的共产党,敢情就已经琼瑶附体到这种程度了,寒死我。

2、细节问题。

沈炎关于断魂山里的各种神秘现象的所谓“科学”解释,云山雾罩似是而非,某某离子,某某反应,某化某的一连串化学名词,我愿意相信确实有其道理(抱歉,我的数理化实在是不行),但放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即使是有留洋背景的沈炎,在急急进山寻找失陷的游击队的紧迫情况下,也不可能有兴致当着还是个中学生的皮剑桥和目不识丁的张老爹一路走一路用这么专业的术语长篇大论地详细说明的罢?除非他太闲,不是去救人而是去搞科考来着……

赵北欧的公开身份。民国时期,“参议”不可能是国民革命军序列里的军职吧,个人觉得,石大编剧是把军队里的“高级参谋”和民国政府中类似“政务参议”的职务搞混了,哈哈哈。

更搞的是,手下人开口闭口地喊赵北欧为“参座”,还有管升迁后的方为雄叫什么“副旅座”的,我的天,这都什么异想天开胡编乱造的东西啊,有这么称呼的么。。。。。笑S。

哦,对,草原,还有剧中的那片草原。陈健选择场景的能力真弱,《亮剑》里反反复复地使用同一个农村院落、同一处县城城墙和同一家“三多堂”,说是海润不给经费,好吧好吧我都忍了;这回又来了——《仁者无敌》里,皮德贵送别省军委书记老金的银江城郊;方为雄率部考察地形、准备围剿杜秀梅杨山虎游击队的苏区外围以及后来打响伏击战斗的山林;皮德贵和萧鱼好几次大谈机密的野外;杜秀梅在游击队失陷于内的断魂山里向远处眺望的山坡;方为雄最终起义带领部队远去的高岭……等等等等,全部是同一个场景,连拍摄视角都不带稍微转换一下的,陈大导您是拍的话剧么?!捶地~~~~~~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7-19
[OK,看这段]原发布日为2008年3月18日


按从小语文教科书上教的方法来分析,它就是全剧的主题或者说“中心思想”所在。说句认真的,我喜欢这段。虽然李同学的表现,个人还是嫌他嚷嚷得太大声了点儿……

石编呀,陈导哎,煽情当然是可以的,但是绝对不能煽得太过……那年头,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开一个中共地下党的秘密碰头会,要是真的按皮德贵皮书记的现场分贝哇啦哇啦地喊这么一大通,恐怕特务们早就荷枪实弹地冲进门来一网打尽了罢。

不干我事啊,可不是我去告的密

flash: http://www.56.com/n_v138_/c37_/26_/5_/j_liang_lyb_/zhajm_120427197985_/737000_/0_/29941262.swf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7-19
声明下哈,早几年写东西的确煽情的多,但眼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改调侃为主了。。。。各位多包涵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7-19
附一:

《仁者无敌》的片头曲《忆秦娥·娄山关》
作曲:董冬冬
演唱:黑子

flash: http://www.56.com/n_v139_/c32_/27_/19_/j_liang_lyb_/zhajm_120252196967_/119000_/0_/28759343.swf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7-19
附二:《仁者无敌》的片尾曲《未曾离开》

作词:陈倩
作曲:董冬冬
演唱:柯以敏

flash: http://www.56.com/n_v139_/c32_/27_/9_/j_liang_lyb_/zhajm_120252215780_/184000_/0_/28759442.swf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7-19
这里引的《仁》片段和剧中音乐视频资料是我自己做的,李博存档的必须。至于《仁者无敌》的全本视频,优酷网和其他视频播客上都有在线观看,我就不去挨这个辛苦了。。。。上传全本的影视剧真真不是人干的活儿啊。     
离线满陇桂雨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7-20
顶茉莉一个啊,我才在优酷网上传了我家老大主演的《混世奇才庞振坤》,整整传了一个半月,还不停地挨骂,嫌我传得慢,哪知道我传一集多辛苦!恨不得我每天不吃不喝,啥事不干,一天24小时给传才行。真不是人干的活,再也不干了。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7-20
印象中能入茉莉法眼的片子不是太多,能让茉莉写出长篇评论的更少,所以有空一定要看一看。
~~追~~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7-29
其实这个也没入茉莉童鞋的法眼,看在老李分上她挑毛病来着……爱你就要踹死你,嘎嘎~~     
离线苏日朗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09-05
引用第13楼平平淡淡于2008-09-05 17:53发表的  :
一个男国民党爱上一个女共产党,还有一个女国民党爱上了一个男共产党,
这电视剧再次充分体现了“国共合作”。

我好像很久没认真看过电视了,不过一听到此类情节,就禁不住
金雀银雀飞起来~~~
离线partior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11-30
引用第15楼平平淡淡于2008-09-05 23:11发表的  :
呵呵,我是家里买的碟,苏妹妹要是没时间看电视,就买碟吧。
不管是新拍的,还是重拍的,感觉上都没那“味”儿了。
我还是喜欢看老电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同感!一个时代一代人啦!现在演的与当年的精神气完全不一致。
离线partior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11-30
引用第4楼江南茉莉于2008-07-19 20:32发表的  :
[表情][挑刺]原发布日为2008年2月9日
片子的毛病,其实也很多。
.......




顶一个!写得很中肯。沈炎那段对毒泉水的解释让人喷饭。编剧明明一知半解还非得摆出一副啥都懂的样子。唉!还钾离子钠离子和氢气结合,生成氢化钠氢化钾有剧毒。我给解释一下吧,这个氢化钠,氢化钾相当活泼,遇水立即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编辑相必是知道剧毒品氰化钾和氰化钠(据说鹤顶红有其成分,呵呵),想编出一番合理的解释,岂知此氢(H)非彼氰(CN)啊。
离线满陇桂雨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12-02
2008年对于李幼斌来说,可能比2006年还要意义重大——这一年他有三部“转型”剧集在各地荧屏轮番轰炸播出:《闯关东》、《红色追缉令》、《仁者无敌》。头一部使他在观众眼中彻底走出了“李云龙”的传奇,后两部则借助近年走俏的“谍战”类型,展现了他戏路的可塑性。


《仁者无敌》是三部剧集里最新走俏的。它最不同于前两部的,是它的制作班底。从导演到演员,绝大部分都是《亮剑》的原班人马。李云龙(李幼斌)、楚云飞(张光北)、孔杰(由力)、丁伟(王全有)、魏和尚(张桐)、赵刚(何政军)……一副“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的架势。这本身既是全剧的卖点,也是最主要的看点。应该说《仁》剧在这方面也没有让人们失望。


把故事的背景挪到红军时代,让李幼斌出演一个以高利贷恶霸形象为掩护的地下党,从而展开一幕幕红色谍战传奇,这都是剧本赋有创意的地方。接下来,每个亮剑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跟原先都不一样了。“丁伟”成了大反派“赵参议”,“孔杰”成了胡子改行的游击队司令,“魏和尚”成了红色杀手“书生”、“楚云飞”成了多疑的特务队长,这样的换位,他们都能应对自如,且让熟悉他们脸孔的观众,在剧情之外,又多收获了某种“娱乐性”。这应该算表演和导演的双重成功。


演员阵容里仅有的变化,是原来的两个《亮剑》花旦没能加入,不过新加入的陈玮、刘立淇除了年龄感略显参差外,戏份比例和表演并不差。倒是黑子的加入,又给男演员的阵容增加了份量,这个《西游记后传》里的“无天佛祖”,撑住了剧中男人群戏里并不低于李幼斌的一条脉络。当然,最亮点还是李幼斌演的“皮德贵”。虽说戏份比当年的“李云龙”要轻,可依然经看。一线艺人,成名作固然重要,但“守名作”却是决定了他能再红多久的一个保障,有了《仁》剧和另外两部今年的热剧,李幼斌的巨星地位从此坚如磐石。


能看出《仁者无敌》是典型的娱乐化产物:因为一部剧热播在先,投资商愿意请该剧的原班人马再拍一部,以聚敛人气带动收视;同样,“谍战”剧情模式的选择,也明显是出于市场的考虑。可能也正因为这一点,使得《仁》剧无法在某些方面做到纯粹和极致,否则会比现在更热上数倍。比如李幼斌扮演的“皮德贵”一上来讨账的那场戏,营造的氛围非常不错,可惜因为编导很快就揭露了“皮德贵”的地下党身份,再出来时“恶人”的戏剧效果就没有了。“恶霸奸商-地下党”这之间的反差和张力,也小了许多。如果能让“皮德贵”把恶霸扮到最后一集再揭穿,那就绝对是大经典了。再有就是“地下党”角色在剧中过多,这未必符合历史背景下的真实,也降低了主人公完成任务的艰险性。从这方面说,《仁》剧要逊色于《特殊使命》和《英雄无名》。
离线wxrx33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12-02
这个剧的剧情确实有点喷血;方为雄就是翻版的关震宇;总的来说,这剧还算不错了,看得过去。
离线江南茉莉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8-12-03
抱歉有异议.
个人从来不认为李同学有什么"转型"之说,这个词,根本就是那些不着调的媒体强加给他的,话说也没见过他自己承认^^
我是从他1985年投身影视表演的第一部电影<死证>看起的.其实早在90年代后期,他就已经基本做到了"沉淀",表演风格呈非常立体和多样化,只不过那还是"十年寒窗无人晓"的时期.1998-2003年这个时间段内,他表演状态最好,几乎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穿进穿出的游刃有余,话说~~那时看得才真是过瘾.最大的优点就是戏路宽广,比李云龙难演的角色多得是.我至今认为最能体现其表演功力的绝对不是<亮剑>,而是<江山>.<江山>之后至今,就一直维持着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准,所以,还有什么"型"要转的呢?根本不必,一路演下去就可以了.
说到底,<亮剑>无非是比较火,让他突然一夜之间就被很多人知道了,接着捧上天去(当然从前年开始又有点想把他摔下地来的意思),其实这个戏本身实在不怎么地.他的表现就是比较中规中矩,在他可以把握的范围之内,没什么大好的.恕我直言,对这剧铺天盖地的吹捧有别的因素在内,前几年详细分析过,这里没劲再说了.见谅.不过,李云龙一角也不是非李同学莫属,早在电视剧开机时就说,我觉得换了王学圻张丰毅等人,一样能演得好.这角色没有太大难度,会嚷嚷就成功一大半了.
<红色追击令>是<亮剑>后过渡性质的东西,06年拍的,从剧本开始就一路烂到了底,连结局都没有写好就拍了,情节之弱智和逻辑之混乱,不止是李同学,其他演员如朱媛媛都曾经公开说过这问题,这剧大家都演得没着没落,换言之,就是瞎演^^在<红>之后李同学还接了同样比较平淡的<深呼吸>,更是傻不拉几的一个剧.好在演员也就是一个职业,接戏养家吃饭,如此而已,烂戏当然是可以接的,不接白不接.再就是,出于跟圈内一些比较谈得来的人,或者不能推脱的人的交情面子,傻戏有时也可以接,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江塘集中营>和<仁者无敌>.
<闯关东>07年上半年就上马了,只是制作周期比较长,为上央视等排队,所以放得也晚.它要明显超出满陇JJ提到的另两部之上一大截.这剧就能比较充分地体现李同学的水平,但也不是什么转型~~能力原本就在那儿摆着,终于碰到了这样一个比较大气而沉郁的本子,OK,自然就要很过瘾地发挥一把的.
总的来说,时到今日,任何一部戏对李同学都已谈不到有特别的意义重大,这人在伟大的娱乐媒体乐此不疲的妖魔化之下看似是比较坏脾气的,但其本质,也就是一个不太善于面对公众,下了戏之后就过自己日子、万事不管的主,他有充分的实力和江湖地位,但还不是最上边的那一只,毕竟,混在部队里的演员,大多数时候就是必须要装一装淡定,这样对大家都好哇.因此我也从来就不说他转什么型突什么破,他喜欢什么就接什么.演了什么我就看什么,演得好就赞,演得差就骂,这样大家就都痛快了,哈.

<仁者无敌>和<特殊使命>,演员阵容方面<仁者>胜,<使命>的演员除了李光洁和姚安濂,其他各位,一水的都要掉一层,但故事的节奏和厚度等等,<使命>胜.细节部分大家都漏洞百出,谁也不要说谁,半斤八两啊.至于<英雄无名>,它是依据史实和真实人物创作的,真名实姓,有"传略"的色彩,跟<仁者>和<使命>完全不是同一类的东西,个人觉得没什么横向的可比性.
离线满陇桂雨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8-12-03
对不起,茉莉,偶没讲清楚,这是腾讯上转帖的,觉得挺有意思,就放这儿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