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搜到的程老的简介
程季华,1921年出生于沙市,他15岁去宜昌一家首饰店当学徒,劳动之余接触进步文艺作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从事歌咏,演剧等活动,1938年参加演剧队奔赴农村从事救亡宣传工作,一年后回到宜昌开始学习戏剧专业理论知识。1939年秋,到重庆参加筹建“益州剧场”,1941年被捕,出狱后一直从事演剧工作直到抗战胜利。1946年加入“中国歌舞剧艺社”。1947年创办了“中华艺术专科学校”,并讲授“戏剧概论”、“排演实习”等课程。 目前国内电影研究界公认有两部电影史经典,其一就是由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发展史》比较完整地表述了中国电影从早期发展到1949年之前的历史,另一部则是由湖北襄樊籍影史学家陈荒煤主编的《当代中国电影》。 1960年后,程季华应北京电影学院聘请,开设并讲授“中国电影史”课程,这是我国高等学府首次开设并讲授这样的课程。 1979年11月中国电影家协会恢复后,他再次当选为理事,并担任书记处书记;参与主持和负责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奖和影协电影史研究部工作,组织《中国电影年鉴》和《中国电影家列传》的编纂出版工作。
* * * * * *
程季华,中国电影史学家,生于湖北沙市。1937后,参加移动演剧一队和抗敌演剧队,辗转于川、鄂、粤、桂、滇及印缅战后从事抗日救亡艺术活动。1946年组成中国歌舞剧艺社,先后在香港、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演出,并被选为该社监事会监事长。1948年应聘在新加坡中华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兼职任教,1949年抵达北平,任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艺术处业务秘书兼演员科长,1952年创办《电影艺术译丛》(现名《世界电影》)任主编。1956年参与创办《中国电影》杂志(现名《电影艺术》),任常务编委之一,参与创办中国电影出版社,主持电影艺术书籍编译工作,并担任中国电影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1959年任北京电影学院兼职教授。1963年,他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第二卷出版,该书1987年由日本平凡社在东京出版日文译本。他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年鉴》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编辑委员会委员兼电影史分支学科主编,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和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部指导教授,1983、1986年两次受聘于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艺术研究院,出任客座教授,1989年赴美,为爱荷华州立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电影--历史和理论》课程,为迎接世界电影一百周年庆典,出任《中国电影大辞典》主编之一。
---------------------------
去年,在<陈然烈士传略>的作者之一林彦先生的另一著作<“挺进报”纪事>中发现,陈然的入党介绍人叫程季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网上一搜,居然找到了程老的资料及中国电影家协会的电话号码,大着胆子打了个电话,工作人员蔡女士接了电话,当然她不会把程老的私人电话告诉我,但答应帮我和程老联系,并说,时值中国电影一百周年,作为中国电影史学家的程老,要参加很多活动,非常繁忙,约我过几天再打电话。过了几天,我如约去了电话,蔡女士按程老的吩咐,详细地询问了我采访的目的、内容及我的个人情况,说实话,仅仅作为陈然烈士的崇拜者,我这种纯民间的采访是否能得到程老的约见,心中实在是没有把握,况且程老又是84岁高龄,还有那么多活动要主持要参加。令我惊喜的是,蔡女士不久就回电话说,程老约我某天见面,并嘱咐我一定要准时。
我把消息告诉筱香,她立刻订票由重庆飞来北京。采访当天,我们提前了十分钟到达中国电影家协会大楼,程老已经在办公室等候了,他领我们来到另一个会议室,开始了讲述。程老显然是有备而来,事件描述清楚准确,他和陈然少年时代就非常要好,对陈然怀有深厚的感情,在讲述当中竟有两次哽咽失声。
此后我们又给程老去过两次电话,他都耐心地为我们解答疑问。筱香根据录音整理了一份采访记录。由于提问有些繁杂,我把记录又整理了一遍,删去了一些枝节的人和事,把同一事件集中到同一段落,今天第一次上传连载。
左二 程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