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江姐”同唱《红梅赞》 “80后女孩”接班江姐
2008-1-25北京娱乐信报 www.stardaily.com.cn
在昨天的“江姐”聚首联谊会上,刚刚复排的青春版“江姐”——“80后”空政文工团青年演员王莉当着众位前辈表示,自己一定要继承前辈“江姐”的优良传统,让“江姐”的精神代代相传。

于蓝(中)与五代“江姐”郑惠荣、孙少兰、万山红、铁金和王莉(左起)。信报记者 张学军/摄
五代“江姐”同唱《红梅赞》昨天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是对于歌剧《江姐》来说却不同寻常。在亚运村附近的峰会俱乐部,一个别开生面的“红梅迎春—五代江姐共聚首”媒体新春联谊会在这里举行。现场可谓是高朋满座,著名编剧阎肃、著名作曲家羊鸣、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夫妇、著名导演甲丁、歌星解小东等出现在现场。
当然,最抢眼的还是郑惠荣、孙少兰、万山红、铁金和王莉五代“江姐”聚首的难得一见的场面。此外,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扮演者、87岁的于蓝老人也来到现场。众位“江姐”坐在一起,畅谈扮演这个革命者角色的体会以及“江姐”精神对于每个人的影响。当她们第一次共同唱起《红梅赞》,那跨越时空的歌声,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新版《江姐》下月正式公演大型民族歌剧《江姐》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是广受全国人民喜爱的舞台经典剧目,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创演以来至今已40多年,历经四次排练演出,产生过四代“江姐”,在全国影响深远,久演不衰。
时隔16年之后,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第五次复排歌剧《江姐》,而演绎新一代“江姐”的王莉,是一位生于80年代后的年轻歌唱演员,以美声见长的王莉,如何用美声唱法去演绎江姐,是人们的一种特别期待。
由“第五代江姐”王莉主演的新版《江姐》将于2月28日开始在国家大剧院正式公演,这标志着由“80后”担纲的“第五代江姐”已正式走进公众的视野,也彰显王莉成为新生代美声女歌手的领军人物的事实。

王莉饰演的《江姐》。
为演“江姐”王莉熟读《红岩》王莉是出生于80后的女孩,战火纷飞的年代距离她很遥远。由她来演这样一个跨越时空的角色,的确有一些难度。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一遍一遍地看几位前辈演出的《江姐》,同时也把原著小说《红岩》通读了无数遍。”王莉说:“我很幸运,在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得到了阎肃老师、羊鸣老师等很多专家的指点,也得到了空政文工团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同时,前四代江姐为我扮演江姐提供了很多营养和精华,我还向几位‘江姐’前辈扮演者悉心讨教,有时候还请她们给自己‘开小灶’。”
此外,王莉随剧组专门去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考察学习,参观这些地方之后使她对江姐的认识加深很多。
王莉说:“我爱江姐这样的角色,她让我在演出的时候审视自己的灵魂。”她觉得作为新一代的江姐扮演者,一定要用心去感悟烈士的内心境界,要用优美的旋律与歌词背后的深情,把江姐的形象塑造好,完成在艺术上的自我突破和超越。
“江姐”应符合当代人审美王莉表示,打造一个青春版“江姐”,就是要符合21世纪,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不光让以前看过《江姐》的人耳目一新,还要让年轻人觉得红岩精神永存。为此,她在塑造人物时加入了一些年轻、时尚的元素,把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尝试着对当下受众心理进行捕捉和把握。力求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历史厚重感,还有现代韵味。
“在我的这个版本的江姐里,没有唱法的分界,只有感人的程度。”王莉说,此次新版“江姐”的形象突出的就是青春靓丽,江姐牺牲的时候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但是她仅有29岁,这个版本就是要把她年轻、成熟、稳重、大器的一面传达给青年观众,让他们觉得江姐并不遥远,江姐就在我们身边。
特写
父母到场王莉潸然泪下
昨天,除了众多音乐界前辈同行前来助阵之外,现场还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王莉的父母。从学习音乐到逐渐成名,王莉走过的成才之路虽然顺畅但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当然,这其中少不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就在她此次排练新版《江姐》的过程中,老两口一直在身边照顾她。说到父母对于自己含辛茹苦的培养和给予的默默支持,王莉不禁潸然泪下,而她的父母同样是老泪纵横。“其实,我和江姐的缘分是因为我爸爸,因为我小时候经常听他唱起《绣红旗》,可以说《江姐》对我的启蒙应当是来自我爸爸。”
手记
从“黄毛丫头”到大奖赛冠军
几年前,刚刚见到王莉的时候,看上去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黄毛丫头”。看似平常的她,此时已经获奖无数。当时,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只剩下央视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没有拿下了。”
第二年,在央视一号转播大厅,记者再次见到了王莉,当天宣布的美声组冠军就是她。自信、乐观、开朗,这就是王莉,一个“80后”的女孩。
她的老师马秋华教授说,“江姐”只是王莉歌剧事业的一个新的起点。没错,她还年轻,路还很长,她将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上下求索。
信报记者 张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