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195阅读
  • 83回复

有奖竞猜:哪些红岩英烈会被评上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官众仆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09-09-12
公布统一范围,以便朋友们竞猜:

1.红岩(在建国前被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的监狱、看守所、集中营、特辟囚禁点关押过)英烈(被各级人民政府认定为烈士者)。
2.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开展“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以下简称“双评”活动)评上的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离线松竹梅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09-09-12
觉得杨闇公牺牲年代较远。
把红岩英烈的范围缩小到解放战争时期最妥,加上抗日战争时期也行。毕竟歌乐山这片禁区主要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而红岩英烈也有牺牲在其他地方的,但多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范围没必要划的太大。
当然了,每个活动都有一个标准,每个参加活动的人都应遵守。谢谢楼主指教。
[ 此贴被松竹梅在2009-09-12 17:21重新编辑 ]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09-09-12
       又一次获奖,真是喜出望外,已经将详细资料发至官众朴先生提供的邮箱中了。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官众仆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09-09-13
请为写作韩秉炀烈士提供重要线索的“可父”先生亦将邮编和详细通讯地址寄(QQ272043944)邮箱,以便奉送书作。谢谢!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09-09-13
祝贺获奖的坛友,感谢这次活动的热心组织者官众仆朋友。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09-09-14
不敢当,实在不敢当呀,论坛那么多高手和专家,我只是一个新手+新兵呀,来此是学习来的!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09-09-20
今天收到新书,抓紧时间在看,谢谢官众朴先生。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09-09-21
回乐乐:邮政邮寄过来的。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09-09-21
牛皮纸大信封,上面盖着“印刷品的戳记。”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09-09-22
      《大江东去》已经读到第19回了,可是主人公韩秉炀还未正式“出场”,只捎带脚提了几句,对建小的其他老师介绍了挺多,估计为后面韩的壮举做铺垫吧。
    从官先生的个人主页中看到一篇序外的话,可惜没有收录到书中,放到这里,起个拾遗补阙之用把。
 
《大江东去》序外的话
                    官众仆


   长篇纪实文学《大江东去》终于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我不禁长长的嘘了一口气,有如一位母亲经历很长时间的痛苦难产,婴儿终于得以健康出生。
   20年前,当我为家父整理回忆录《苦难的母亲》一书时,就被父亲在书中记叙的上世纪40年代宜宾建国小学革命同志的斗争事迹所感染,对其中的革命先烈产生了发自肺腑的崇敬。不久,父亲的朋友,原建国小学教师粟观容寄赠父亲《建国小学复名记念册》一本。读后,其中记录的那些可歌可泣的地下革命斗争和栩栩如生的革命英雄形象已经活跃在我的脑海中,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我设想以文学的形式将它们更完整、更系统、更全面的再现出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父辈,更加了解那一段历史,以汲取内在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精神营养,使自己更加健康的成长。
   于是,在其后10多年的时间里,我断断续续南下宜宾,东去重庆,西到乐山,北上成都、北京,采访了300多位当事者,收集、查阅和研究了数百万相关历史资料,宜宾、川南乃至整个四川的那一段革命斗争历史逐渐在我的头脑中清晰起来。我发现,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力量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合力,人为的强调任何一种分力都可能会有失偏颇,要再现历史的真实,就应该再现体现这种合力的复杂的历史现象。我知道,唯有真实,才能够真正打动人;唯有真实,才能够经受住历史的检验。于是,我构思和创作了这一部真人真事的作品,取名《大江东去》,她即有地理学的含义--故事发生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更是有历史学的意义--她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水珠,或者说是一朵小小的浪花。我在书的扉页上,印上“献给:抗日战争胜利61周年、陶行知逝世60周年、辛亥革命老人李贞白诞辰119周年、宜宾建国小学建校61周年、重庆渣滓洞烈士韩秉炀被难57周年”,不知能否体现出本书复合的主题。
   中国当代作家中,有擎着纪实文学大旗的《中国知青梦》、《大国之魂》、《流浪金三角》等巨著的作者邓贤老师。我称邓贤为老师,既是广义的,也是狭义的,因为我读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时,正是他教我们的写作课。我问邓贤老师:“如果可以用百分数来划分,在你的纪实文学《中国知青梦》中,有多少文学创作的虚构成分?”答:“80%。”据此,窃以为邓贤老师号称的纪实文学,其实质应该类似于小说。而在《当代》杂志举办的文学拉力赛第三期上有的评委竟然仅仅因为邓老师的作品冠有纪实文学的招牌,就对《流浪金三角》评选冠军投反对票,那真是活天的冤枉!而我的《大江东去》则可以倒过来说,她的真实内容,至少占80%,其真实性可以和任何纪实文学作品,甚至许多号称历史书的书籍比美。
   遗憾的是,也许任何纪实文学作品都不可能做到100%的真实。主要是因为人类对历史的发掘和认识总是有限的,而历史却是无限的。这就有了写作纪实文学作品天然的艰辛和难产,往往是不断发现,不断修改,书印出来,仍然会有新的发现,仍然会留下遗憾。
     最后,我必须提及,在书的构思和采写过程中,川南各地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无一例外,都给了我大力支持;建国小学事件相关人物正面的马西林、陈文、刘兆丰、陈尚芳、王建明、薛彰圻、宋西林、洪宝书、钟廷秀、肖荣铮、薛仿、喻德芳、杨彦芝、粟观容、江晋霖、罗正泽等许许多多同志给了我倾力支持;对立面的方靖、李印玺、肖炳文、黄茂才等先生也给了我实事求是的,对历史负责任的介绍。其中许多老人今天已经乘鹤西去,我只有向他们致以深深的默哀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同志和建国实验小学现在的校长和老师也给了我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原载2006年3月26日《宜宾晚报》)

   来源:http://gzp1948.siteem.com/common-02/index.htm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09-09-24
       昨晚终于看完了官先生的《大江东去》(先读了第一遍)——为韩秉炀这些不惜生命的革命志士而感动。尤其是20页的那张老照片弥足珍贵,那么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为了理想而坚守阵地,但是,当面对考验时,有的人却不能坦然面对。唐志方在敌人的拷打下的求饶和“……我承认”,徐膺的变节以及给敌人宣传写的文章,令人惋惜。
    最可敬的是吕甫章,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面对酷刑和敌人的假枪毙,表现的真是一条硬汉。他的爱人陈尚芳,不管是什么情况下,在自首书上签字,估计解放后为此受一定磨难吧,尤其在文革中,这就等于“变节”了。
    此书披露了韩子重“离职出走”一句,受到韩秉炀直率而委婉的批评,称“我们求事业前途,万不能稍不如意即厌颓”,这段写的比较含糊,不知具体情况是什么?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官众仆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09-09-24
在罗广文军中,韩子重当副团长兼营长,张学荣当连长,韩秉炀当支部书记,韩子重突然不辞而别(当时工作和生活非常艰苦),不知道是受上级通知,还是个人行为,(已经无可考)返成都不久就受命去香港开会去了。当时张学荣、韩秉炀是认为他怕艰苦而离开的,因为是下级,所以批评委婉。对韩子重的离去,张学荣、韩秉炀“几乎泪下”(这是有烈士手迹的)可见影响之大。上任的国民党营长,处处刁难张学荣等,给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离线苗溪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09-09-24
引用第61楼官众仆于2009-09-24 22:46发表的  :
在罗广文军中,韩子重当副团长兼营长,张学荣当连长,韩秉炀当支部书记


支部书记是地下的吧?那么在军中任何职务呢?
~~追~~
离线官众仆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09-09-24
[quote]引用第60楼红旗飘飘于2009-09-24 11:51发表的  :
      
    最可敬的是吕甫章,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面对酷刑和敌人的假枪毙,表现的真是一条硬汉。他的爱人陈尚芳,不管是什么情况下,在自首书上签字,估计解放后为此受一定磨难吧,尤其在文革中,这就等于“变节”了。
    
    如果读者读后认为“最可敬的是吕甫章",而“陈尚芳,不管是什么情况下,在自首书上签字……这就等于‘变节’了”,那就是作者的失败。在作者心目中,吕甫章不过是一个爱国商人而已,他之所以在酷刑和敌人的假枪毙下什么党的秘密也讲不出,不过是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罢了。而陈尚芳那彻底的博爱精神,正是人类需要学习和发扬光大的。陈尚芳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明白什么是共产主义,为什么能够说她“不管是什么情况下,在自首书上签字……这就等于‘变节’了”?

  老实说,即使是共产党员,只要不出卖组织和同志,在自首书上签字出狱又何妨?我们党不是有62位高官就是这样出来的吗?为什么要要求一位不是党员的伟大母亲连带她的小儿女去做无谓牺牲呢?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09-09-24
引用第42楼官众仆于2009-09-12 13:37发表的 :
哪些红岩英烈会被评上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竞猜获奖结果公布:
并列第一(依时间先后排列)
紫冰              (50分)
Lianws                    (50分)
.......


真是意外,没有想到能获奖!所以直到今天才看到此贴。看来正如大家所说:要跟定红旗……
离线官众仆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09-09-24
引用第62楼苗溪于2009-09-24 22:55发表的  :
支部书记是地下的吧?那么在军中任何职务呢?




韩秉炀在军中当班张。支部书记当然是地下的,领导张学荣等。
离线五月花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09-09-24
官众仆先生:我刚刚知道自己获奖了,但已过去十多天了,不知还是否有效?关于纪念品问题若已过期或不方便可告知?我就不打扰了。当然无论怎样,还是要感谢您组织这个活动的。
离线官众仆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09-09-25
获奖当然有效。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09-09-25
引用第61楼官众仆于2009-09-24 22:46发表的  :
在罗广文军中,韩子重当副团长兼营长,张学荣当连长,韩秉炀当支部书记,韩子重突然不辞而别(当时工作和生活非常艰苦),不知道是受上级通知,还是个人行为,(已经无可考)返成都不久就受命去香港开会去了。当时张学荣、韩秉炀是认为他怕艰苦而离开的,因为是下级,所以批评委婉。对韩子重的离去,张学荣、韩秉炀“几乎泪下”(这是有烈士手迹的)可见影响之大。上任的国民党营长,处处刁难张学荣等,给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突然离去回到成都有没有可能是为去香港受训做准备?这个事情,也许只有韩的直接上级蒲华辅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官众仆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09-09-25
引用第68楼岁寒于2009-09-25 08:20发表的  :
突然离去回到成都有没有可能是为去香港受训做准备?这个事情,也许只有韩的直接上级蒲华辅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不告而别令人费解。须知打入敌军内也是十分重大的任务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