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163阅读
  • 3回复

[转贴]从概念化到人性化----随谈现代戏的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岁寒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05-05
从概念化到人性化----随谈现代戏的创作  

黄美人


转自上海越剧论坛: http://www.yueju.net/bbs/topic.asp?TOPIC_ID=5058&FORUM_ID=1&CAT_ID=1

发表於:2007-04-30 - 03:14:44      
--------------------------------------------------------------------------------

这几天在看关于样板戏的电视节目,重温当年舞台上的人物,看她们一个个浓郁的革命腔调,真的很有意思,好象那些人被抽了真空、魂灵出窍,不但人物的个性没有了(杨子荣还有些特点),连人性好象也没了,剩下的只是革命性。虽然瑕不掩瑜,我对样板戏在剧本结构和舞台呈现上的严谨和艺术性还是非常敬佩的。

那是时代的烙印,是一个抹杀人性的时代孕育出的怪胎,自然要被抛弃。不过,反思这段历史,对我们倒是有些警戒,就是如何在创作中去掉一切概念,从人性角度出发,写出现代独特的生活和环境,写出现代独特的人的内心。

越剧大多是古装剧,便是古装剧,也正在走出概念化,那些已经被典型化的书生和小姐,那些性格都差不多的人物已经让观众有些审美疲劳,如何写出鲜明个性,不同于以往的形象,想来已经成为戏曲创作的潮流。而越剧不太涉足的现代戏,如何避免概念化是一个比古装戏更难的领域。

曾经看过一个越剧现代戏,说实话,真的很不满足。我们的生活已经抛弃了拿阶级、贫富分类定性的眼光,可是,在现代戏里,常常却看到拿职业、党性替角色分类定性的人物,好象一旦做了主角、一旦是被歌颂的,就再也没有人软弱的一面了,他们始终一个腔调,从头到尾昂扬得让人敬而远之。也许是我的境界还没到不食人间烟火,所以我也决不相信那些没有普通人情感的角色。那些始终都很高调的人物除了让我相信是人造的外,我只是怀疑心理出了问题。一个从来不知道恐惧、不知道需要、不需要得到的人,肯定是有心理问题的。

英雄也是有心理需要的,英雄也需要得到别人的爱,英雄也会恐惧,只要是人,就应该有人的需要,没有人的需要的人,很难相信是真实的。关键是英雄能克服自己的弱点,能压抑自己的需要和欲望,而把别人的需要先放在前面,或者比我们多一点点勇气,去做那些人人害怕的事,或者是对后果没有多加考虑。如果,能将这个过程令人信服地表现出来,那英雄才能真正成为英雄。

人性是很复杂的,这其中的多变和偶然,必然和宿命都常常叫人感叹,每个人因了成长和性格不同,所以行事做人就各有方式,就象彩票中奖的概率一样,重复的很少,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我们舞台上的角色却常常似曾相识。

也许,丢开职业、身份、以一个普通人的心境、特定的成长过程、不同的性格特征、特殊的爱恨情结出发,写出人物如何战胜自己,才是观众想看的。也许,这样才能避免概念化,刻画出真正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定的人物形象。

最后再声明一下,我看的越剧现代戏也很少,如果有好的现代戏,希望朋友们推荐一下,让偶这井娃开开眼界。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但谢绝牵涉具体戏和具体剧团。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05-05
后再声明一下,我看的越剧现代戏也很少,如果有好的现代戏,希望朋友们推荐一下,让偶这井娃开开眼界。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但谢绝牵涉具体戏和具体剧团。


——这是什么逻辑呀,怎么瞧不明白啊,呵呵
离线穆阑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05-05
不谈具体的戏、剧团、演员,这不是概念化又是什么呢?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05-05
她的所有跟贴全都在谈具体的戏和具体的剧团。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