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知机
皖南事变已90周年了,它的发生,不是傀然的事件,而是蒋介石一贯反共政策的继续。在抗日与反共问题上,蒋介石历来立场明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而集中主要兵力一次一次围剿主张抗日的红军,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压力下被迫抗战时,又采用“借刀杀人”政策,企图借日本人的刀,消灭主张抗日的共产党和八路军、新四军;到抗日相持阶段,又制定了“防共,限共,反共”政策。对新四军,蒋介石从来就没有忘记实现将其消灭的梦想,从1937年国共合作谈判到皖南事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一直不断地挑衅,制造事端,1937年6月制造了“何鸣事件”,1938年1月15日制造了“瑞金事件”;1938年2月制造了“闽东事件”,1938年2月制造了“乎江惨案’,1939年10月制造了“竹沟惨案”。到了1941年,又有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方志敏北上抗日,饮恨皖南
皖南这块大地上,洒满了抗日英雄的热血。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在1931年9月20日就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并先后派出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和赵一曼等同志去东北抗日联军,1933年,共产党员吉鸿昌与冯玉祥组织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进行抗日,中国工农红军准备分路北上抗日,却被蒋介石连续派兵围剿,中央红军主力被敌人围困,一时无法北上抗日.1934年11月,我们闽浙皖赣红军的红七军 团、红十军团,在方志敏同志领导下,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原红十军团为20师、原七军团为19师,原红十军军长刘畴西同志任军团长兼20师师长,方志敏同志任政委,原七军团司令寻淮洲同志任19师师长,11月下旬,分两路出发。一路从德兴、玉山、常山、遂安、淳安、歙县、旌德、泾县,另一路从德兴、开化、整源、休宁、太平、泾县。这就打乱了蒋介石的“壤外必先安内”的军事计划。于是,蒋介石立即抽调第12师、2l师、55师、57师、补充一旅、独立43旅和浙江、江西、安微三省的保安团,总兵近20万大军。进行围剿。 在潭家桥我军失利,寻淮洲同志牺牲,红军损失300余人,被迫退到茂林地区,在20倍于我的敌人围剿下,安葬了导淮洲同志后,组织突围,方志敏、刘畴西、王如痴等同志先后被俘牺牲。抗日志士壮志难酬,饮恨皖南。
新四军血战繁昌,威震敌胆
闽浙皖赣红军没有被消灭,他们坚持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直到南方八省14块地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其中闽北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它在皖南立下赫赫战功。
1938年10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命令新 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开赴南陵、芜湖、宣 城青弋江以西阵地开展对日作战。1939年I0月30日,日军集中500余步骑兵, 分三路进犯新四军五团阵地,被击退。11月3日日军又集中近千兵力,分四路再度进犯,又被我击退,此战敌人伤亡300余人。在五团英勇地击退囚军进犯的同时,国民党军队却相继丢失丁东流、贵池、铜陵和繁昌,使整个皖南沿长江一线均遭敌占。繁昌一线是日寇进攻大武汉的交通命脉,日寇必死保其安全,这正是蒋介石“借刀杀人”的好地方,于是第三战区又命令在南陵、芜湖、宣城阵地立足的新四军队伍移防铜陵、繁昌。12月第五团及第六团的各一营收复铜陵、繁昌地区。1939年,第五团在繁昌城区与日军交锋,取得了五次“策昌保卫战”的胜利。
第一次繁昌保卫战是1939年11月7日晚。日军第15师团所属川岛警备部队驹兵500余人,迫击炮5门,重机枪7挺,惜猛烈炮火 掩护,分三路向繁昌进犯。五团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待敌进入城内,将敌团团包围,开展巷战。这场激烈的肉搏战迫使敌人靠施放毒气的办法逃跑,日军死伤50人。
[ 此贴被秋雨在2008-07-15 16:5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