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608阅读
  • 19回复

彭咏梧同志领导建立的《挺进报》收音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若水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5-27
— 本帖被 岁寒 执行合并操作(2016-01-30) —
原文刊载于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5年第6期。

彭咏梧同志领导建立的《挺进报》收音站


陈为通 陈为康


近年来,党史资料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挺进报》及《挺进报》事件的文章,但还没有一篇文章谈到当年彭咏梧同志领导建立的这个收音站。为此,我们觉得有责任把这方面的情况向有志于研究这段党史资料的同志们介绍。

记得那是一九四六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支持下,气势汹汹地扩大内战,拒绝和谈,撕毁一九四五年的《双十协定》,悍然片面宣布召开伪国大,并于次年二月二十八日夜查封了重庆《新华日报》。重庆人民陷入了更加深重的白色恐怖中。地下党员、民主人士、进步青年都殷切期待着早日听到党中央的声音,找到能代替《新华日报》那样的良师益友。我们陈氏兄弟姊妹为此也感到十分焦急。

当时,我们的大哥,在遂宁任和成银行办事处主任的陈为智(当时是党员,现为重庆市二中退休教师)知道这种情况后,急于想了解重庆方面的变化,就借工作之便回到重庆。他到重庆后,立即找到在义生公司工作的陈予人(陈为敏、蒲石,党员,当时党的关系在彭咏梧同志手里,现为离休干部),在复兴义银行工作的陈向宇(陈为贤,陈璜,当时是社会大学总务后勤方面负责人,现为离休干部),在太华楼小学工作的陈为璧(当时党的关系失掉,现为涪陵一中退休教师)等姐弟一起商议。大家知道表哥董贞善家中有一台英国出的爱美(AIRMEC)牌收音机能收到上海的广播,假如用来收陕北电台应当不成问题,于是下决心去买一台。当时董贞善就是经销这种收音机的一家公司的经理,通过这种关系立即弄到这种收音机问题不大,关键是钱。那时买这样一种收音机要三两黄金,大家苦于无法筹措,陈为智回重庆来了就由他出钱,加上大家动员父亲陈佛钦也拿一部分钱,才凑足数买下了这台收音机。

收音机很快拿到手了,我们把它安放在林森路264号(现为解放路348号)二楼父亲的卧室里。这幢房子共四层,底层是经营中成药的铺面,三层是商店职员宿舍,我们兄弟姊妹住四楼。最初,因我们不知道陕北电台的广播时间和频率,经分别轮流收听也未收到消息。第二天马上分头出动到各书店查找,终于在一本苏联大使馆出版的《时代》杂志上找到了广播的时间和频率,这样就顺利地收听到了陕北的广播。当第一次听到陕北广播时,大家欢欣若狂。从第一次收音发现,新闻广播的最后还有一段记录新闻,我们就试着把记录新闻记下来,也记得相当完整。于是陈予人赶快向彭咏梧汇报了这些情况。彭当时也十分高兴,马上指示我们要把这个工作干下去,并说最好把记下的东西刻印出来散发出去。同时,彭咏梧还将《新华日报》撤退时留下的“李眼镜”(齐亮同志)交给陈予人负责掩护,我们先把齐亮安排在乡下华岩附近的石马溪家中暂住,过一段时间后又将齐转移到遂宁陈为智处。两三天后,彭咏梧给我们送来了一块刻写蜡纸的钢板和一支铁笔、一小卷蜡纸。那时陈向宇在银行作练习生,懂得一些刻印技术,立即买来油墨、纸张,把几天收录到的电讯稍加整理就刻印出来了。由于没有油印机,陈予人、陈向宇、陈为璧想出了一种倒印法:即先将油墨用竹片均匀地涂抹在一块玻璃板上,然后将刻好的蜡纸反扣上去,再把裁好的书写纸铺上去,用长毛的衣服刷在纸上刷来刷去,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多刷几次。居然用这种倒印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只是当玻璃板上油墨不足时,重新加油墨要把蜡纸轻轻揭起来再添加些上去才能再印,这样揭几次,蜡纸很快就出现折皱而不能再印。最初,一次只能印五、六十份,以后逐渐摸索、改进,到后来也能印一百多份了。第一张陕北电讯小报就这样在三月底诞生,以后每隔五、六天就将记录稿整理刻印一次。

这份电讯小报的散发,每期都要交给彭咏梧二十来份。其余的则通过社会大学(陈向宇在那里),正阳学院(何崇喜、李向地,社会大学学员在那里)以及重庆大学的朱明初、刘宝庆,重庆中学的陈为通等许多渠道散发出去。有时刘渝明、李楚康等人也来我们家中取阅。这种电讯小报是用八开书写纸印的,每期后面都写有“请传阅,请讨论、请翻印”等字样。

四月中旬,彭咏梧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夹蜡纸的铁框和相连接的木板,可凑成一台简易的油印机,这就大大减轻了我们在印刷方面的困难。彭这次来还仔细查看了我家的环境,并详细了解我们收听、刻印、散发等方面的情况。他一方面鼓励我们继续好好干下去,另一方面又一再叮咛我们注重安全,并明确指出有关收听、刻印等方面的工作由陈予人负责与他联系,具体收听和刻印由陈向宇负责,陈为璧协助。

五月中旬,义生公司因做桐油、猪鬃出口生意要派陈予人先去合川打通经营渠道,然后再去广州办事处常驻。他向老彭汇报了这一情况后,老彭考虑到陈为智已于五月初正式调回重庆,在重庆和成银行任营业员工作,其主要任务就是跑金融市场。老彭当时在中央信托局工作,也经常去金融市场,彼此接触交往的机会很多,也很方便,就同意陈予人调走。并明确他的组织关系就留在重庆,今后收听、刻印电讯小报的事由陈为智负责。此后,陈为智还通过父亲陈佛钦找了一家商号转账,并提供信用保证,大大方便了老彭为党筹措活动经费的工作。

五月中下旬,全国学生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运动进入高潮,反动派悍然对学生实行大逮捕。当时在重庆中学读书的陈为通(党领导下的进步团体“真善美读书会”的负责人)也上了黑名单,但在同学们的掩护下,安全回到林森路家中。那时他无别的牵挂,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电讯小报的收听和刻印工作。六月上旬,陈向宇所在银行调他去内江工作,陈为通就接过电讯小报的全部具体工作,仍由陈为璧协助,整个工作还是由陈为智负责与老彭联系。假期中弟妹们也参加做一些有关的工作。

六月中旬,陈为智详细向老彭汇报了陈为通的工作情况,以及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要求入党的愿望。彭找陈为通谈了一次话,并由陈为通交了一张履历表。同时老彭还查看陈为通的抄收记录和刻印情况,也表示赞许,还问他会不会写仿宋体字,当为通回答不会写时,老彭关怀地指出:“用仿宋体刻写才不致暴露本人的笔迹。”那时陈为通还向老彭提出想找一个工作(指社会职业)干,老彭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指收听刻印电讯小报)就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嘛,还要什么工作哟?!”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5-27
在重庆收听陕北广播并非易事,因敌人的无线电干扰很厉害,再加上市区内供电不足,噪音往往超过正常的广播声,加上林森路264号面临喧嚷的大街也是困难重重,后来发现用手触摸天线拖线尾端会增加音量,但又不便于记录,就干脆把天线尾端含在口中增加音量,使收音效果不断提高。后来又订做了一台可调电源变压器,解决了电源不足所造成的收听质量问题。

七月上旬彭咏梧来我们家说:“今后这里只搞收听记录,刻印工作不搞了,刻印工作另外有人干。”我们说手里还有些资料正准备刻印,老彭说这部分可以印,以后只搞收听就行了。这样电讯小报先后出了十三期就停了,从此,这里就成为彭咏梧同志领导建立的《挺进报》的收音站。

中旬老彭同志告诉陈为智:市委已批准陈为通入党,关系留在陈为智手中,不要陈为通再到沙坪坝去找党组织联系了,安心做好收听工作,并要陈为璧继续协助他。整个收音站的工作仍由陈为智负责与彭咏梧联系。

不久老彭带来用精美的仿宋字体刻印的《挺进报》给我们看,其中有我们收录的电讯消息,当然使我们感到高兴,但另一方面也感到惭愧,因为我们不会写仿宋字体,没有能够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自收音站建立以来,主要是老彭来林森路取记录稿,有时工作太忙,也委托江竹筠同志来取。刘渝明(陈为智初中一起搞学运,同时入党的同学)和我们家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他当时是地下党巴县特支书记,在长生乡一所中学教书,以后调任涪陵、丰都的特支书记。他有时也来我们家收听一些最新消息,拿取新出版的《挺进报》和外地转来的信件等。他在《重庆党史研究资料》一九八三年第六期上所谈到江竹筠来林森路取电讯收音记录稿的事,只不过是当时发生的情况的一个小小的写照。

收音站成立了,我们的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初我们收听记录只供我们自己编写刻印之用,只要我们自己清楚前后的情况就行了。如今仅负责把收听记录整理出来传递出去,就耽心别人不理解。由于当时收音机是摆在父亲卧室里,有时客人来,收音就不得不中断。最初我们送出的记录稿在中断处常注有:“因来人中断”,“因停电中断”等字样。后来老彭提醒我们以后不要这样写了,这样写容易暴露。我们说:“怕别人不谅解。”老彭说:“没关系,党是相信你们的。”后来我们就只写“因故停”,或只打上省略号了。

这段时间陈为通每天收听完后,还把记录整理在练习本上作为留底。这些记录本大部分已经散失,其中有一本侥幸地保存了下来,它记载的是一九四七年八月份内的电讯新闻。

当时重庆市委为什么选择林森路264号作收音站呢?据我们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收音站设在一个上有祖母、父母亲及下有十二、三岁的小弟妹的家庭中,这个家庭兄弟姊妹大多思想进步,为党工作热情高,便于掩护。江竹筠有次来我们家,看到这样多兄弟姊妹都在同心协力为党工作,觉得真是难能可贵,感慨地说:“这真是一个革命的大家庭。”(2)具备收音站的工作条件。有一台时髦的英国产AIRMEC五灯收音机,质量好,收音质量也高。(3)林森路264号地处下半城老商业区,周围多是“老坎的”生意人,交通方便,联络方便,且不易暴露。

据吴子见同志回忆,他当时从江竹筠那里收到的电讯记录稿常有两份同样的记录,他还常和江竹筠一块商讨如何整理编纂。这说明当时《挺进报》的电讯消息来源绝不是只有成善谋那一条渠道。这点是过去党史资料上发表的文章中所没有反映过的。

到这年的九、十月,党中央连续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以及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重》等,我们都通过收听广播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及时传送了出去。

一九四七年十月中秋节,彭咏梧同志还特地带了两盒月饼和两瓶酒到我们家来。陈为智问他:“这是干什么?”大家也感到惊诧。因为当时党的活动经费已很拮据,老彭个人的经济也很不宽裕。为什么要去买这些东西呢?老彭说:“这次是代表组织来慰问你们的,收音站的工作搞的不错嘛!”听到这些话后,我们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激动。这哪里只是带来的月饼和酒,分明是带来党对我们兄弟姊妹的关怀、鼓励和鞭策。我们都决心要把收音站的工作搞得更好,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

不久以后,彭咏梧同志就到下川东去了,收音站的工作就由市委书记刘国定(后被捕叛变)来领导。这段时间来取收听电讯稿的主要有刘国定、李楚康(后被捕叛变)、周光复等人。周光复是刘国定的交通员,以前偶尔也来过。年底我们又收录到毛主席写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重要文章,也立即转送出去,并在《挺进报》上登载出来。

一九四八年初,陈向宇由内江返回重庆,不久刘国定就通过陈为智发展他入了党,并立即派往华蓥山去参加武装斗争工作。他在重庆停留期间也尽量协助陈为通作好收音站的工作。

不久刘国定带来了彭咏梧同志在下川东牺牲的消息,大家都为失去这位优秀的领导人而悲痛。同时又告诉我们要提高警惕,小心行事。

四月初,李楚康来告诉我们,刘国定被捕,要我们特别小心,并且立即停止收音站的工作,做好应变准备。

至此,彭咏梧同志领导建立的这个收音站,整整工作了一个年头,从一九四七年三月底印出第一张电讯小报,七月中旬以后主要为《挺进报》提供电讯消息来源,直到党指示结束收听才告终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收音站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之所以能存在并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这是与彭咏梧同志和许多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教育关怀分不开的。彭咏梧、江竹筠等同志离开我们已有三十多年了,而他们所领导的这个收音站及其工作还不为世人所知晓,是不应该的。我们觉得把我们当年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提供给党史研究工作者是有必要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根据陈为智、陈予人、陈向宇、陈为璧、陈为通等回忆整理。

                                                   一九八五年元月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5-27
       这是陈氏兄弟撰写的有关《挺进报》收音站的回忆文章中最早也是最详细的一篇,其中部分内容被陈为智在1997年的回忆文章《我们家里的收音站》(载于群众出版社《红岩魂系列丛书——挺进报》)中采用。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5-27
陈为智早就被刘国定出卖了,李文祥叛变的时候交不交这个收音站还有什么意义?从现存史料看,李交的都是刘、冉未交或者交不了的那些关系。

读这篇文章的最大收获是,原来齐亮也戴眼镜的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5-27
切!这什么逻辑!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小美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5-27
好详细
节节青挺立
叶叶翠昂生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5-28
我觉得陈氏兄弟的电讯小报,实质上也是市委机关报《挺进报》的源头之一,但却几乎被人遗忘,其中的原因令人感叹。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5-28
引用第9楼平平淡淡于2009-05-28 13:47发表的  :
不是1992年5月27日吗?


查了一下,《红岩魂系列丛书——挺进报》是1997年出版的,陈为智《我们家里的收音站》这篇文章1992年5月24日写于重庆。谢谢平平淡淡。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5-31
Re:与主贴相关的一篇文章
原文刊载于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编《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3年第6期

关于江竹筠与《挺进报》之一例

刘渝明


在《重庆党史研究资料》一九八二年出版的第十一期中,吴子见同志“对《挺进报》一些历史事件的补充和某些问题的分析”一文中谈到江竹筠烈士曾为《挺进报》传递电讯稿一事,特补充一例如下:

一九四七年八、九月,我曾几次到重庆林森路陈为智家去,陈为智当时是党员,是我读初中和重庆高工校时的同班同学,和我有横的关系。他的家是一幢五层楼的房子,底层是铺面,但没有做生意,是关起大门的坐家户。在他家的三楼上安有一部五灯的电子管收音机,他的弟弟陈为通经常坐在收音机旁记录广播的电讯稿。陈为通当时高中毕业,新入党,在家专门做这工作。他们都知道我的政治面貌,我去他们家时,陈为通收音并不回避我。我曾和他一起听广播,并看过他的记录稿。这是邯郸人民广播电台的新华社电讯,多数内容是解放战争的战报。

一次,我正在陈家听广播,陈为通在埋头记录,声音开得很小,要聚精会神才能听清楚。一个年轻妇女敲门进来,瘦小的个子,和善的面容,穿的阴丹士林布的旗袍还罩了一件红色细绒衣。陈为通开门让她进来后,和她点了一个头,仍然继续收音和记录电讯稿。一、二十分钟后,陈为通将记录稿交给她带走了。他们只简单地交谈了几句话。她走后,陈为通告诉我她是江竹筠,她隔几天就来取一次电讯稿。

这时,我才弄清楚了陈为智家是党组织设的一个收听记录新华社电讯稿的收音站。由陈为通负责收听记录,江竹筠取走他记录的电讯稿再交给《挺进报》。

当时供给我工作的涪陵、丰都地区《挺进报》的有两个渠道,一是由地下党重庆市中区负责人李楚康送给我,再就是我自己到陈为智家中来取。这是经过当时重庆市地下党的负责人刘国定同意的。

陈为通党的组织关系在陈为智那里,彭咏梧、刘国定、李楚康先后领导过陈为智。陈为智现是重庆市的一个中学的退休教师,已脱党。陈为通在北京,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

解放前,我见到过江竹筠同志只两次,看见她到陈为通处取走记录的新华社电讯稿是其中的一次。因此,我对这件事印象很深。

关于江竹筠同志和《挺进报》有关系的事,在一九八二年十月,我在重庆参加党史资料座谈会时,曾对《江竹筠传》的作者卢光特同志谈过,他说,他们写《江竹筠传》时,还不知道江竹筠和《挺进报》有关系。

                   一九八三年元月二十七日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redboysir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5-31
拜读,很详细,非常感谢!!!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5-31
引用第8楼岁寒于2009-05-28 10:26发表的  :
我觉得陈氏兄弟的电讯小报,实质上也是市委机关报《挺进报》的源头之一,但却几乎被人遗忘,其中的原因令人感叹。


《挺进报》的源头应该不只一份地下小报,现在除了陈然他们办的那份无名小报其它的基本上都不再被人提起……

在《挺进报》和《反攻》的同时期,重庆还有过一些有名字或无名字的地下印刷物,现在偶尔能在史料中看到的大概只有松花江中学办的《突击报》了,这份报纸从1947年9月开始出刊,一直出到1948年6月。主要发行对象是教师、学生和工人。如21兵工厂、豫丰纱厂、南林中学、建川中学、嘉励中学、正阳学院、乡建学院等处。也通过横的关系与《挺进报》、《反攻》交换发行。现在之所以还能看到少许有关这份小报的史料,是因为主办者中有两位烈士,一位是11.27牺牲在渣滓洞的张孟晋,另一位是1950年在武隆县剿匪中牺牲的许智伟。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5-31
我记得《挺进报》那本书里有个作者也提到了一些地下小报。那本书我没放在家里,忘了哪篇文章说的了。

雷志震不是还认为他跟刘国志等人合办山河报也算挺报前身么?不过这是他想当然了。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5-31
把刘渝明文中提到的吴子见的文章中相关部分也贴上来。吴文中提到的“俞文”“石文”指刊登在《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第1期中俞史的文章《<挺进报>事件的前前后后》和石化的文章《蒋一苇同志谈<挺进报>》。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5-31
贴图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5-31
继续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9-05-31
吴子见后来为群众出版社的《挺进报》另写了一篇回忆录,内容和上面这个基本一致:
http://www.liuguozhi.com/wenxuan/News_View.asp?NewsID=40

吴子见60年代的回忆(应该是公开发表的关于《挺进报》的较早的回忆了):
http://www.liuguozhi.com/wenxuan/News_View.asp?NewsID=39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9-05-31
引用第19楼冬日于2009-05-31 19:05发表的  :
谢谢若水,很好看。文中江姐返渝应该是1948年春节吧


是的,大概是排印时出了错。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若水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9-06-01
本坛网友以前贴的《<挺进报>事件的前前后后》

http://www.hongyanhun.com/bbs/read.php?tid=1495&fpage=0&toread=&page=7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离线红旗飘飘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6-01-29
我们家里的收音站(陈为智)

红旗漫卷西风烈.
浩气长存志青云
离线岁寒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6-01-30
合并重复主题
“按预定计划,岁寒只能把大家送到这里,她还要连夜赶回她的岁寒书屋去。大家跟她握手话别后下车,目送着她独自一人驾车返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