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经历的考试至今仍心有余悸,在考场上我看到这片文章时激动得双手颤抖,至今所经历的所有考试,很少有关于革命题材的.就在考试前夕,我刚刚阅读完一篇名为《太雷霹雳,秋白苍茫》的文章,对瞿秋白产生浓厚的兴趣,没想到,知我者,出题老师也。出考场,我也兴奋的对别人说:“做此阅读,不枉此生也!”(具体细节,还请越弈补充)
今天上网,查到此原文,供大家分享。
又到榴花似血时
①竖,十二步,横,十二步,四面高墙,围住了这似园非园的逼仄小院。墙角,一株苍虫L蜷曲的石榴斜刺里伸出,虬干占据了大半个院落,枝叶上,缀满了殷红的石榴花,像血。
②地面上是青苔,是荒草,凝重的鹅卵石隐在草间;头顶上是天空,切成块状的天空,有一朵云缓缓、缓缓飘过。i
③此刻是不是有一个身影,默默伫立石榴树前,直面花开花落;此刻是不是有一双目光,从容瞩望墙外云天,静看云卷云舒。
④“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是谁在说,“此非词诚,乃狱中言志耳。”那个胸怀磊落的常州书生,那个叱咤风云的中共领袖,瞿秋白,就这样穿过六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坦然向我们走来。
⑤几步外就是囚室,一床一桌一椅,著述过数百万字理论与译述的秋白,就着昏黄的油灯书写人生最后的篇章—几首诗词,更有那激起杆然大波的《多余的话》。他是那样无情地解剖自己,缺点、短处、失误,甚至心灵深处的种种污垢,一一坦陈,任人评说,勇气可嘉也罢,格调消沉也罢,他决然摘掉了头上的光环,向世界袒露一个真实的自我,哪怕身后会有污水盈身。“人爱惜自己的历史,就像鸟爱惜自己的羽毛”,而这羽毛是掺不得半点假的,(1)一只凤凰就这样在狭小的囚室完成了涅槃。而这痛苦的涅槃过程中,日日放风的这座小院,那殷红如血的榴花,那坦然凋落的榴花,一定给过他袒露内心的勇气,否则,怎么会有《卜算子》那至今仍让人动容的诗句:“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⑥小院坐落在汀州试院的偏僻角落,明清时节也许曾是考官巡视的所在。六十七年前这里早已没有了考官,有的却是一个革命者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一个书生面向历史交出的完满答卷。纵横十二步的小小院落,每一寸土地都印满了他凝思的足迹。我真想走进小院,一步步踏着他的足迹去叩问历史;我真想抚一抚他抚摸过千百遍的石榴,让苍老的虬枝告诉我珍藏的记忆。可我不能,可我不忍,我怎么能惊扰那了却生前身后事的大写的灵魂呢?我怎么能惊扰石榴花旁定格了六十七年的无愧的身影呢?我只能闭上眼睛,任想像的翅膀飞翔,这样也好,就这样在感觉中走近他.在走近中感觉他.就这样让心灵和他相对.(2)让圣洁的风一遍遍擦拭我多少有些锈迹的灵魂。
⑦对襟短褂,白裤黑袜,面色平静,意态安详,似乎还有一丝笑意挂在嘴角,秋白临刑前的照片哪像是赴死,倒更像是去赴人生的约会。“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眠为真快乐”,那种从容是凤凰涅槃后的从容,是榴花坦然飘落的从容。轻轻地哼起国际歌,徐徐地步上罗汉岭,盘腿坐草坪,泰然对青山,“此地甚好,开枪吧!”汀州有幸,从此抱紧了一个伟大而坦荡的灵魂。
⑧罗汉岭上重又矗起了他的纪念碑 他就义的草坪上再次安放他的半身雕像,碑曾经被砸,雕像曾经被毁,因为那篇《多余的话》,有多少污水波向那个圣洁的灵魂。好在公道自在人心,历史终究由人民书写,当历史的云烟散尽,人们终于理解了那个坦坦荡荡的书生,终于有了千百倍的敬意,赞许那前无古人的磊落与从容。
⑨又到榴花似血时,榴花,绽开以绚烂,飘落以坦然,年年岁岁,她以自己的方式演示那个伟大的生命;岁岁年年,她在无声地提问:人,该怎样活出真实的自我?该怎样选择坦荡的人生?
⑩花无语,人无言。
还记得两道题,分析一下
1.结合上下文,分别阐明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一只凤凰就这样在狭小的囚室完成了涅槃。
(2)让圣洁的风一遍遍擦拭我多少有些锈迹的灵魂。
2.文中歌颂的对象是瞿秋白,作者却多次写到石榴花,结合原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或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