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您好。看了您的帖子我非常惊讶也非常惭愧,您在文中把我说成“山外”之“山”(&“人外”之“人”),这是您客套,我却不敢居之不疑。上次我也说过了,我不是学文科的,而这里不但有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也有中文系正在授徒的老师。我作为一个外行只能说是和您互相学习吧。
对您文中所述事件我以为似有可商榷之处。
引用第0楼佳爱然于2007-03-28 16:33发表的“我的随笔一篇:遭遇“山外人””:
当我第二天再次打开电脑,登陆到论坛的时候,去遭到许多人的发问,简直是当头一盆冷水。一位叫做铿尔的朋友连发了好几个贴子来给我的词条毛病。.......
第一,我并非给您“条毛病”。当时只是大作拜读后本人有些疑问,故而冒昧提出。
第二,我不曾“连发了好几个贴子”,只不过看了您对我的疑问所作的回答后我仍然有疑问,所以再次提出质疑,仅此而已。
如果您还是坚持要说当时我是“连发了好几个贴子来给你的词条毛病”的话,那我是不是可以说当时您是“连发了好几个贴子来攻击我和岁寒”呢?
引用第0楼佳爱然于2007-03-28 16:33发表的“我的随笔一篇:遭遇“山外人””:
………………
只是把词的上、下阕修饰了一下韵角…………
我注意到您在文中提到了“词的上、下阕”,显然,您也知道词不是分“上下联”的——词的局部可以用对仗,但从整体上来说它是不对仗,也不可能对仗的。因为对仗要求的是对应位置平仄的相对(也就是说相反),而词的上下阕通常是相应位置的平仄基本相同。既然如此,我要求您说明您说的“上下联”指的是哪两句(或者说几句)是很正常的问题,我不明白何以会导致您的强烈反应,并对我的“看不出上下联”痛加讥嘲。
PS:实际上“半年”的格律学习时间已经不算短了,谈不上“基础太差”。但是,您却连诗词作品最基本的押韵都全然不以为意,我很好奇您究竟学的是哪些内容。
最后,我自知一向言辞无礼,忽视听者的感受,曾被某网友评说“态度非常恶劣”。倘又有得罪之处,谨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引用第0楼佳爱然于2007-03-28 16:33发表的“我的随笔一篇:遭遇“山外人””:
遭遇“山外人”
放假上网,在论坛里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闲聊的时候突发奇想,把自己写得一首自我感觉良好的词顺手发表了一下,本来多少还是有点把握的,自信心十足,把贴子发出去就心满意足的去睡觉了。
当我第二天再次打开电脑,登陆到论坛的时候,去遭到许多人的发问,简直是当头一盆冷水。一位叫做铿尔的朋友连发了好几个贴子来给我的词条毛病。因为词牌名是我自己想的,所以也就没怎么按着填词的规定些,只是把词的上、下阕修饰了一下韵角,以为这也就完成了,却不料论坛里有这么一位精通诗词韵律的能人,铿尔在贴子里问我的这首词的词谱是什么,我当时就傻了眼,才知道写一首词还要有很多步骤,是随心所欲不假,可还是要有规矩。记得当时还发了脾气,第二天才承认错误,拜师求学,想起来就觉得惭愧。
我向来是个不喜欢服人气的人,往往对于自己有点优势的事情自信过头,因为在我的圈子里我的文笔还行,所以我就开始有点“找不到北”了。经历这件事之后,起初很是想不通,总认为自己有理,渐渐的静下来一想,做学问嘛,应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去创新,虽然我可以写一些随笔,但是毕竟才学了半年的词律,基础太差,又怎么去说服别人呢?俗话说忠言逆耳,在网上能够遇到这样一群朋友也算是我的一件幸运事了。
人常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当遭遇“山外人”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持怎样的态度呢?心理上会有不平衡的感觉是不可避免的,若是积极面对,就要有一个谦虚和平的心态来对待,如果长期以自我为中心的话,总还是要吃亏的。人总是要进步的,活到劳学到老,知识总是在一遍遍的刷新纪录,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去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否则就只有停留在原地了,就像我们不会轻易否认教科书里的知识一样,虽然“山外人”有可能也大多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我们还真可以学到不少的好东西,何乐而不为你?
.......